<p class="ql-block"> 我说的脱坯,就是人工用泥土制作垒墙的一种建筑材料。脱坯是繁重的劳动。早年,人们起房建屋、修建棚圈等,垒墙主要使用土坯,土坯在建筑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p> <p class="ql-block"> 早年,生产力水平较低,机械也不发达。脱坯主要靠人力完成。</p><p class="ql-block"> 脱坯,首先是平整场地。脱坯前先选择一块地势平坦的地方。这地方要便于取土,且土质良好,有一定的粘性,土中略带沙性,如果土中沙性太大,就不宜脱坯,脱制出来的坯子也不耐实。选好场地,就要将坯场铲高垫低,使坑湾不平的地面趋于平坦。</p><p class="ql-block"> 脱坯需要大量用土,所用之土全靠人工一锹一锹的挖掘。把挖掘起来的土摊成圆状或方状的水池形,便于储水。接着就要大量的往池中放水。人们便开始拉水,担水,直至把土池放满。放入土池中的水要多少适中,既能把土浸透,又不致水多而憋塌土池浪费水。待土被水浸透,就要将泥水搅拌翻动和泥了。</p><p class="ql-block"> 搅拌翻动泥需有力气者。有人风趣地说:“这营生得吃行饭的人来干。”搅拌翻动泥浆者脚穿雨靴,站在泥中,挥动着铁锹上下飞舞,将泥一锹一锹地翻到另一处,力争使泥水交融,只见翻泥者喘着粗气,头上冒着热汗,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到面颊。这一翻泥者累了,停下喘气,另一翻泥者上手,又是一阵子大干。就这样轮番劳作,翻动泥浆。如有土未浸透,还须往其中泼水后再翻动。参与劳动的人都不闲着,力气小者也在尽力助战,十几号人,十几张锹一同劳作,一堆像小山一样的泥终于和好了。完成此活,往往是月明星朗之时,人们拖着疲惫的身体才回家用饭。</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拂晓,年长者便喊年轻人起床脱坯了。乏困的年轻人,此时睡得正香,在大人的吆喝下,不情愿地穿衣起床,来到劳动工地。</p><p class="ql-block"> 太阳还未升起,在暗色朦胧中,只听到“啪啪”的摔泥声。“摔泥”也是脱坯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将泥摔的精道,摔的粘柔,脱坯时泥才好用,脱岀来的坯子耐用结实。</p><p class="ql-block"> 北方的春天,有时脱坯时还降温落霜,早晨的泥巴,冰凉刺骨。脱坯者为了利用好时间,也顾不了这些,精神抖擞的干起来。</p><p class="ql-block"> 脱坯者手拿坯模,在水中湿润,在一堆沙中“套”了坯模,便蹲在泥堆旁。脱坯者双手切下泥巴滚动,滚成丸状,双手举起泥巴摔入模中,使其软性的泥巴底边四角严实,然后用手刮去多余的泥。端起坯模,一路小跑,在平坦的地面稳稳地扣下,一次土坯制作就算完成了。</p><p class="ql-block"> 老练的脱坯者,手脚利索,行动迅速,一次次的装模,一次次的脱制,一个早晨就脱制二、三百模,约500多块坯子。</p><p class="ql-block"> 太阳升高了,送饭者把饭送到工地,脱坯者停下来休息吃喝。吃喝完毕,吸一支烟,又开始紧张的劳作了。为了缓解疲劳,鼓舞劳动干劲,有的脱坯唱起了二人台小曲:</p><p class="ql-block"> 阳婆婆上来一杆杆高,</p><p class="ql-block"> 端起坯模子小跑跑。</p><p class="ql-block"> 一前晌脱坯一千多,</p><p class="ql-block"> 崭新的大正房很快就要盖起来!</p><p class="ql-block"> 高亢悠扬的歌声响彻整个劳动工地,脱坯的人们充满着欢声笑话。</p><p class="ql-block"> 整个上午,脱坯者紧张忙碌,一会儿摔泥,一会儿脱制,一直干到将和好的泥全部用完。</p><p class="ql-block"> 有时虽到中午,但和好的泥仍未用完,大家就加班加点,齐心协力继续干活。妇女们也来帮忙装模脱制,硬是把泥用完,方才收工。当时的劳动者耐力很强,不懈怠,无怨言。他们明白,要是拖延到下午再脱制,泥巴干了,那就更费时费力了。</p> <p class="ql-block"> 下午,劳动任务亦很紧。首先是垛坯成架。土坯此时干燥的有了一定的硬度,正好垛垒。如果干燥的太厉害,坯子就垛不稳当。垛得太早,坯子中水分太多,软的不易拿起,即使勉强垒上架,也会变形。故垛坯起架时的坯子干湿程度须恰到好处。垛坯起架也是硬任务,只有将坯子垛起,腾开场地,以保证第二天脱坯的正常进行。</p><p class="ql-block"> 还有挖土、摊池、抬水、浸泥、翻动搅拌和泥等活,只到晚上十来点把第二天脱坯的泥和好,才可收工。</p><p class="ql-block"> 脱坯的劳动,一般持续一个多星期,时间延长也是十来天而已,这样繁重的劳动,时间长了,脱坯者是难以支撑的。</p><p class="ql-block"> 以上所述是人们脱制“水坯”的过程。脱制“水坯”用的模具有连二模、连三模,最多是连四模,人们最常用的是连二模。</p><p class="ql-block"> 其实,脱坯还有别的方式,有脱大坯的,人们称之为“尺二八寸”。也可根据需要,可大可小。但无论那种脱坯,都须付出艰辛的劳动。</p><p class="ql-block"> 脱坯劳动没有掏空,是实实在在、地地道道的硬体力活啊!有道是“寸土难移”呀。</p> <p class="ql-block"> 脱坯垛垒成架后,人们最担心的是下雨。要是下大雨,使起了架的坯子坍塌,那就枉费了人们的辛劳,前功尽弃了。</p><p class="ql-block"> 我家建造现在村里的老屋时,在脱坯起架完成后,就遇到下雨的天气。</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父母组织人力,经过一星期的劳动,完成了3万多块的土坯脱制任务。脱坯的最后一天,待太阳落山,我们垛好坯架子,简单的苫盖了一下,就回家吃饭休息了。</p><p class="ql-block"> 劳累了几天的人们,夜间睡得死一般的沉。临明五更的下雨声,首先惊醒了我的父亲和母亲。父亲喊我们起床,让我们出去对坯架进行防护。喊了好长时间才喊醒我们,我们弟兄几人都说“没事。”</p><p class="ql-block"> 第二日,雨停后,我们出去一看,有几架坯子倒塌,坯块浸在泥水中。父亲与我们挖壕放水,进行防护,以减少土坯的损失。原来,我们在苫盖土坯时,忘记了在根基上垒土防护,雨水是从根部浸湿土坯而坯架倒塌的。看着几天辛勤的劳动成果毁于一旦,全家人心里难受万分,母亲痛苦地流下了眼泪。</p><p class="ql-block"> 过了两三日,父亲又带领我们将倒塌的坯子进行了整理。父亲脸上充满着自信,坚定地对我们说:“坯子是损失了一些,但也没坏多少。再脱一天就能弥补起损失了!”于是,我们全家出动,我的大叔叔也来帮忙,又脱坯一天,超额完成脱坯任务。</p><p class="ql-block"> 人工脱坯,已成历史,但脱坯精神不能丢,老祖先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不能丢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公元2021年11月2日</p><p class="ql-block"> 辛丑年九月廿八 草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