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我们很多的不快乐有很大一部是源于我们自己没有学会"放下”,放下我们自己的期待,放下我们自己的标注,放下我们固有的一种思想模式。。。。。</div>海蓝博士<div>对很多人来说,这个世界上就两个标准:“我的标准“和“错误的标准”。<br>只要不符合我的概念,不符合我的认识,不符合我的标准,那都是错误。<br>做由心而发,让自己感到幸福的事<br>在家庭关系当中,父母不欠你的,爱人不欠你的,孩子也不欠你的。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自己的幸福而努力。<br>当做某件事情时,我们心中期待他人怎样,本身就是一种非分之想。<br>既然是非分之想,就难免会感觉失落、委屈,甚至愤怒。<br>所以,当我们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只做由心而发的事情。<br>由心而发,就不会到处搜集“别人对不起我”的证据。<br>由心而发,我们就会享受当下,做这件事情本身就是最好的回报。<br>做一件事前,首先确定:我是愿意做这件事情的,我愿意去享受这件事情的过程,我做这件事情本身就已经很满足了,我不奢求回报。<br>如果真的幸运地得到了回报,那就是馈赠。<br>能够领悟到“所有的回报都是馈赠”,我们就能活得通透,时时充满感恩。<br>除了做由心而发的事,我们还需要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尝试着去理解对方的视角。<br></div>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你的道理也只是你自己的道理<br>小枚在生活中是一个骄傲霸道的人,而她的丈夫性格温和,有耐心,一开始都顺从她。<br>小枚非常享受丈夫百依百顺的感觉,但她渐渐发现,丈夫没最初那样“听话”了。<br>小枚感到非常委屈,想来想去都是丈夫不对。在课堂上,我记得她当时拿起话筒滔滔不绝,数落了丈夫足足半个小时。<br>像小枚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常常以为自己是对的,根本意识不到别人的感受。两人商量一件事时,说是征求爱人的意见,但其实只是客气一下,自己心里早就想好要怎么办了。<br>也有伙伴说:“我的方式没有那么强硬啊,我很柔和的”,这有些暗度陈仓之意:目的还是按自己的意思来,因为方式上柔和,对方的感受便没那么强烈。<br>但是,你自己最了解你自己,你的目的依然昭然若揭。<br>时间长了以后,对方会非常清楚你的把戏——表面涂一层蜜,到最后还是得按你的来。时间久了,对方会感到:没有被你听到,没有被你看见,没有被你接纳。<br>当一个人不在被接纳的状态时,心门难以打开,你所有的道理都是引爆对方情绪的导火索。 让我们真正卡住的是自己的模式和习惯<br>习惯卡住了我们,让我们不断地用自己的标准来评判别人,还不知不觉地误以为自己的标准放之四海皆准。<br>对很多人来说,这个世界上就两个标准:“我的标准” 和 “错误的标准”。<br>只要不符合我的概念,不符合我的认识,不符合我的标准,都是错的。<br>亲密关系当中,当一件事卡住,不能往前走,你不妨探索一下,是不是存在着我们自以为是“正确的标准”。<br>打个比方,有的妻子会纠结修电灯泡这件小事,固执地认为这些粗活是男人的事,即使自己会修也不愿意修。你这样想,其实就是给自己设关卡,使自己不愉快。<br>其实,换个视角,修电灯泡这件事情完全可以成为你的资源。<br>比如,他平时不爱说甜言蜜语,你在这个事儿上就教他说:<br>你可以问他:“怎么样,我把灯泡修好了,老婆今天表现得还不错吧?”<br>他一定会说:“不错!”<br>你接着说:“老婆还是很有魅力的吧?”<br>他说:“当然。也不看看我老婆是谁啊!”<br>当你不再固执地抱着老旧的思想,你会发现,处处都是幸福的空间。<br>我们往往有非常固定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不自觉地照着固定的模式做事情和看待问题:<br>「想要一朵红玫瑰花,给你换成粉的都不行,一定得是红的。」<br>这种固守的模式,其实是自讨苦吃,限制了自己体验的多样性。<br>真正内心丰盈的人,懂得去体验更广阔的生活,用包容的视角去看待一切,不是在狭窄的空间里苛责一切、否定一切。<br>⊙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br><div><font color="#ed2308">心沁源心理学拥有另一个知识的开启<br>心沁源心理学换个角度认识自己<br>心沁源心理学解读并消除困惑与烦恼<br>心沁源心理学学习成长与提升自己</font><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