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70年冬,为响应军委号召,普及革命样板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39军党委决定组建军宣传队《智取威虎山》剧组。由宣传处(后分为宣传处和文化处)牵头,军务处及其他各部门密切协同。</p> <p class="ql-block"> 宣传处分管副处长高玉玺领导开展了紧锣密鼓地筹建工作。除在全军选拔文艺骨干外,同时在地方特招了一批急需人才。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宣传队的组建工作。</p> <p class="ql-block"> 《智取威虎山》剧组演员阵容强大,虽鲜有演技精湛的“老”戏骨,但却不乏人气高昂、享誉辽南的当红新秀。当时辽宁省京剧二团乐队指挥在沈阳北大营帮助我们训练乐队时曾感慨地说:“39军《智取威虎山》剧组的演员阵容,敢与辽宁省任何一个专业团体媲美,其整齐程度甚至比地方文艺团体更具优势……”</p> <p class="ql-block"> 图为宣传处全体合影。后排左起孟宪书、郭顺堂、韩英杰、王永春、孙守贵、贾敏。前排左起:陈永富、魏立新、王干事、谈念淮、高玉玺。 </p> <p class="ql-block"> 宣传处干事郭顺堂(我军培养的少数民族干部,后任115师文化科长)协助高处长处理具体事宜。从挑选演员到各种物资的准备,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卓有成效的完成了各项工作。</p> <p class="ql-block"> 乘胜进军</p> <p class="ql-block"> 39军宣传队长刘锡安,精通业务,忠于职守,沉着老练,领导有方,身先士卒,任劳任怨。带领全队较好地完成了军首长交给的各项任务。1973年夏,刘锡安奉命赴沈阳军区曲艺队任教导员(后任杂技团副团长)。从此拉开了带领黄宏、王刚、句号、邹德江、全维润等一大批明星大腕走向辉煌的序幕。图为军里老首长和文化处战友们欢送时的合影(前排左二宋克达,后任沈阳军区政委)。</p> <p class="ql-block"> 39军宣传队指导员于树德,是军首长点名从116师346团抽调上来的连队优秀指导员。意在针对宣传队新兵多,文艺兵多,思想活跃等特点,用基层连队的优良传统和过硬作风加以规范、改造。于树德 呕心沥血,不辱使命,除坚持不懈的思想政治工作外,还遵照军首长指示,多次带领全队到346团4连、9连锻炼。同吃同住同训练(包括野营拉练)使宣传队很快走上正规,成为一支新型的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军队文艺队伍。</p><p class="ql-block"> 图为于树德携夫人40多年后与吉林市等战友畅游松花湖。</p> <p class="ql-block"> 老教导员刘道文是从援越抗美战火中走出来的军队卓越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军宣传队期间,不辱使命,严格按照军首长的旨意,全面加强思想建设。爱护战士,方法灵活,身在基层,胸为帅谋。大局观念、全局意识非常强。为宣传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履新军坦克团政治处主任、副政委后更是如鱼得水,很有建树。总结了大量军队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受到上级党委的充份肯定,多次立功受奖。《前进报》为此进行了专题报道。图为报道中的部分插图。</p> <p class="ql-block"> 为加强对军宣传队女兵的传帮带,军首长特地从116师医院挑选了优秀女干部高奎世。同时兼顾全队保健。高姐漂亮端庄,为人谦虚正派,待大家亲如兄弟姐妹,有口皆碑。图为高医生回医院后与医院战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 图为高处长全家福及部分看望的战友。</p> <p class="ql-block"> 军电影队队长贾敏,是我军早期屈指可数的大学生干部。学识渊博,学贯中西,业务能力超强。多年来,忠心耿耿,忠于职守,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并多次立功受奖。无论是在116师还是在军机关,始终是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以责人之心责己, 以恕己之心恕人 ,口碑极佳,是一位难得的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图为贾队长和军电影队战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 敌情分析</p> <p class="ql-block"> 智斗小炉匠</p> <p class="ql-block"> 39军宣传队主要演员杨小葆,敏而好学,记忆力超群。他饰演的少剑波舞台形象玉树临风,英俊潇洒。唱腔清润高亢,令人荡气回肠,嗓音清脆明亮,吐字归韵讲究,注重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受到军首长和广大指战员一致好评。</p><p class="ql-block"> 军宣传队完成历史使命后,楊小葆被安排到军炮兵团五连指挥排。 1975年海城大地震,杨小葆随“前指”最先进入震中地域,由于发报快速准确,为部队首长指挥抢险救灾赢得了宝贵时间,火线荣立三等功一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图为《急速出兵》剧照。</span></p> <p class="ql-block"> 深山问苦</p> <p class="ql-block"> 军宣传队戏剧、歌曲两栖演员王晓光,是39军在盘锦市京剧团特招的小常宝。其扮相靓丽,身段曼妙,唱腔高亢,字正腔圆。深受广大观众喜爱。</p><p class="ql-block"> 1973年秋,时任沈阳军区副司令楊勇在39军组织了一场大型陆空合练。为慰问演习官兵,军宣传队和116师宣传队联合排练了一台小节目。图为高炮阵地慰问演出实况。王晓光正在演唱《见到你们格外亲》和116师宣传队演出的枪杆诗《时刻准备打》。</p> <p class="ql-block"> 高清廉,素有辽南京剧首旦美称。其精典唱段《革命的火焰一定要大放光芒》《学你爹心红胆壮志如钢》《龙车凤辇进皇城》等字正腔圆 ,韵味十足,久负盛名。其保留歌曲《看见你们格外亲》《老房东查铺》《众手浇开幸福花》《父老乡亲》等嗓音圆润浑厚,激昂高亢,很受观众喜爱。近年来,高清廉勇于进取,不断挑战自我。一曲《梨花颂》更是华丽转身,惊艳四座,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发动群众</p> <p class="ql-block"> 飞速前进</p> <p class="ql-block"> 39军宣传队演员2班全体合影。摄于1971年1月9日。</p> <p class="ql-block"> 军宣传队演员王新波不但演技精湛,武功不凡,唱功了得,还熟练掌握多种乐器演奏技巧,堪称艺术全才。2019年秋,中央电视台到长春做“让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深处”问题的专题节目时采访了王新波,并在新闻联播节目里播放了王新波演唱京剧的录相片段,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和好评。图为王新波演奏演唱时的部分图片。</p> <p class="ql-block"> 刘永贤(网名弦语老刘)充分发挥自己的文艺特长,十几年如一日,义务教授贫困家庭孩子(有时还得免费提供午餐)学习二胡、吉它演奏及乐理知识,取得了骄人的战绩。经其教授的学子,目前巳达数百人。有的巳经进入文艺团体或艺术院校。网上教学更是山花烂漫 ,万紫千红,点击人次直逼10万。面对世风日下,物欲横流的歪风,刘永贤刚直不阿,正气凛然,积德行善,用自己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伟大情怀。有诗为证:</p><p class="ql-block">弦语老刘逆世风,</p><p class="ql-block">不忘初心为农工。</p><p class="ql-block">待到春风放桃李,</p><p class="ql-block">万人齐奏《不老松》。</p><p class="ql-block">图片为刘永贤部分教学花絮。</p> <p class="ql-block"> 文化处长高玉玺,早年师从艺术大师高元均,在山东快书创作和表演方面展示了较高的天赋,艺术造诣较深。无论是解放战争还是随军入朝,高处长经常冒着枪林弹雨深入前线宣传鼓动、慰问官兵,多次立功受奖。其保留节目《武松打虎》《鲁智深》《劫刑车》《抓俘虏》《侦察兵》等脍炙人口,深受广大官兵喜爱。中央广播电台多次播出高处长创作的作品和演出录音。</p><p class="ql-block"> 图为军宣传队在演习阵地慰问演出由高玉玺处长创作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深受广大指战员喜爱的</span>单弦《雪谷红灯》。左起:丁雯芳,张桂英,王晓光,高清廉。</p> <p class="ql-block"> 1992年8月,经吉林市战友张树生、王永田精心设计,周密组织,在徐卉夫妇全力支持下,39军宣传队在美丽的松花江畔完成了一次终身难忘的小聚。开创了军宣传队战友会的先河。图为战友们畅游松花江公园时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 老班长刘永发曾因自己的美妙笛声迷倒数万观众,而其书法成就更是令人拍案叫绝!</p><p class="ql-block">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大连书协秘书长刘永发的书法,出神入化,巧夺天工,古朴大气,厚积薄发。其书风严谨,师古而不泥,传统功力雄厚。同时又不失典雅醇厚,气韵贯通,笔墨酣畅,庄重俊美,气势磅礴,撼人心魄!极具欣赏和收藏价值。</p><p class="ql-block"> 刘永发的书法,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厚重大气脱俗。从他的作品透出的苍桑气息,足见其60多年磨砺的功力。字里行间,既看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积淀,又体现出现代人的传承。堪称墨宝。</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刘永发致力于书法研究、教学和公益活动。其书法作品入展、入选“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六届楹联书法展”“全国第二届隶书展”“首届全国老年书法作品展”“西泠印社首届楹联书法展”“西泠印社首届手卷书法展”“西泠印社首届扇面书法展”“辽宁省首届兰亭奖书法篆刻展”等。并先后获得辽宁省2004年和2007年“群星奖”书法铜奖。多幅书法作品被国内外收藏机构收藏。</p><p class="ql-block"> 下面有两幅图片,较好地展示了刘永发在艺坛和书坛的风釆。其余为部分作品图片。左上角图片,系刘永发应广东省电视台请求,为该台30集电视连续剧《康藏茶魂》题写的片名。</p> <p class="ql-block"> 军宣传队一班长刘永发、二班长刘艳洛、三班长林永康、五班长张树生与高处长、贾队长等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军宣传队三班长林永康是从116师宣传队选拨的德才兼备的文艺骨干,与其他几位班长一道,成为宣传队举足轻重的中坚力量。无论是业务还是带兵,都展现了其过人之处。</p><p class="ql-block"> 我入伍后第一次穿上军装,棉服上的罩衣罩裤是老班长手把手教我套上的,领章帽徽也是老班长帮我钉上的。这朵浓浓的军旅情的浪花,和大熔炉里的点点滴滴汇成了一股洪流,永远在我心中激荡并温暖我终身。</p><p class="ql-block"> 老班长为人谦和,待人诚恳,关心战友,注重感情。多次接待到无锡的战友。1981年3月,高处长率军蓝球队在无锡冬训,老班长林永康盛情款待了老首长。期间去了太湖鼋头渚,蠡园,锡惠公园三处知名景点。</p><p class="ql-block"> 高处长兴致很高,即景赋诗。既表达了老人家此时此刻的心境,更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p> <p class="ql-block"> 该图片为高处长诗作原稿。</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五班长张树生回地方后,继续发扬我英雄部队的光荣传统,勇往直前。很快展示出较高的政治素质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先后担任过吉林市某局团委书记、教育科长、管理处长、局党委书记。张树生在多个领导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每到一个新单位,都能带领一班人迅速打开工作局面,更上一层楼。多次被上级党委授予“模范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员领导干部”光荣称号。</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张树生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扶贫济困,敬老助残,乐善好施。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担当。受到社会各界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p><p class="ql-block"> 图为张树生看望老领导时与高处长、贾队长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1971年夏,宣传队乐队部分战友留影辽河岸边 。</p> <p class="ql-block"> 垂死挣扎</p> <p class="ql-block"> 1971年11月30日,五班迎来了一位新战友~从鞍山市京剧团特招入伍的丁锡业(饰演二组杨子荣)。前排右3系丁锡业。</p> <p class="ql-block"> 2002年10月,原115师宣传队战友相聚长春,军宣传队长春战友应邀出席。觥筹交错,畅叙友情。</p> <p class="ql-block"> 打进匪窟。图中左起第三人系李凤朝饰演的八大金刚之一~老七</p> <p class="ql-block"> 2004年夏秋之交,高处长、张萍老师来沈阳军区体检,受到沈阳老部下热情款待。张中一导演专程从广州赶来看望老首长。图为战友们在八一剧场大连渔港小酌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39军宣传队女兵班部分战友合影留念。<span style="font-size:18px;">1972年8月28日摄于大石桥。</span></p> <p class="ql-block"> 军宣传队主要演员张忠义多才多艺,天赋异禀。除饰演李勇奇外,其保留节目独唱越南歌曲《山连山水连水》山东快书《摔茶壶》等深受广大官兵的喜爱。其创作的评剧座唱《官兵情》更是多次获奖。</p><p class="ql-block"> 转业后,张忠义凭借在部队打下的扎实功底,很快在电视领域一飞冲天,并改名张中一。主要导演作品有:《三国演义》《格萨尔王》《裸情恨》《孙武》《生死情劫》《李向群》《97方队》《远去的村庄》《雷霆出击》《云淡天高》《凤阳小子朱元璋》《风流才子翻转天》《画之缘》《电视台的故事》《阳光的味道》《最后的敬礼》《仙女归来》《康藏茶魂》等。多次获“星光奖”“金剑奖”等奖项。</p><p class="ql-block"> 2020年4月17日《三国演义》导演张中一做客中央电视台,怒斥娱乐圈一些不良现象,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好评如潮。图为中央电观台直播现场截图。</p> <p class="ql-block"> 军宣传队牢记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坚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 图片再现了70年代初部队拉练途中军宣传队为贫下中农演出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1972年夏,军宣传队赴营口市慰问演出。图为乐队一班在辽河岸边留影。</p> <p class="ql-block"> 1979年冬,参加军荣誉室建设的5位战友在刘建星任政指(后任新疆军区副政委),张忠义任副政指的347团1连留影。左起:李俊生、周中才、张忠义、刘建星、王伟(后任《求实》杂志副刊总编)</p> <p class="ql-block"> 2015年8月,老指导员于树德携夫人从河北廊坊来到沈阳,看望44年未见面的老战友。说不尽的知心话,诉不完的军旅情。</p> <p class="ql-block"> 1992年6月,经吉林市战友张树生、王永田精心设计,周密组织,在徐卉夫妇全力支持下,39军宣传队在美丽的松花江畔完成了一次终身难忘的小聚。开创了军宣传队战友会的先河。图为战友们畅游松花江公园时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 2001年8月18日,原39军宣传队第三次聚会在营口市举行。图为聚会战友在营口宾馆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2015年9月1日,辽吉两地部分战友陪同于指导员一行,来到营口干休所,看望高玉玺老领导和张萍老师。并在老领导住所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2001年8月,军宣传队笫三次聚会全体战友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2015年9月1日华灯初上,营口老街霓虹闪烁,流光溢彩,夜色撩人。李俊生携夫人罗伟,在这里设盛宴款待战友们。琼浆玉液,美味佳肴。为军旅情在渤海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 2015年9月,军宣传队战友们在鲅鱼圈狂欢,《三国演义》导演张中一记录下这一精彩瞬间。</p> <p class="ql-block">老首长德高望重爱兵如子</p><p class="ql-block">众战友感恩戴德饮水思源</p> <p class="ql-block"> 图为老首长、老革命、老功臣、老人家高玉玺九十华诞与老战友、老伴张平老师合影。</p> <p class="ql-block"> 2021年2月,计划中的庆祝军宣传队建队50周年的大型聚会因疫情被迫取消。但以王永田、毛忠福等为首的一众“勇士”,仍一如既往,按原计划在营口鲅鱼圈虹溪谷温泉度假村集结。图为部分小聚的战友们及夫人们在度假村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军宣传队演员谢幕剧照</p> <p class="ql-block"> 军宣传队乐队合影(京二胡马龙昆缺席)。</p> <p class="ql-block"> 《往事如歌~原39军宣传队》公布后,受到战友们高度关注和积极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高处长高兴的、详细的看了后,主动给大家用左手费了很长时间写了一封信。后经老伴张萍老师整理成文。现制成图片,以飨战友。</p> <p class="ql-block">《往事如歌~原39军宣传队》由于种种原因,资料缺口较大,目前还在征集整理中。欢迎战友们不断提供图片和文字资料,务求尽早完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