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赵岗村已经45年了,曾经的一切,总在心中萦绕。那个偏僻、落后、自然环境恶劣的小乡村,曾是我挥洒理想、青春和汗水的地方,如今是否改变了模样?那里的农民现在生活的怎样?带着谜一样的牵挂和祈盼,在原大队文书王有良的盛情邀约下,我们沿着当年知青下乡时走过的路,做了一次亲密的接触和体验。 <b>赵岗村的今世</b> <p class="ql-block">2019年7月27日上午,我们一行10多人,从兰州火车西站出发,乘坐动车组一路向西,大约下午3点就抵达了甘肃民乐高铁车站。这是一座新建的现代化建筑,时尚大气,就坐落在县城边,改写了民乐县没有铁路车站的历史。刚出站口,早已等候我们的王文书和现任村长王有旗就热情地迎了上来。</p> 赵岗村在祁连雪山以北,离县城约60多里路。我们分乘两辆轿车,沿着平直宽阔的柏油路,穿过县城就进入了G227国道,一直朝东北方向行驶着。夏末,正是丰收的季节。路两边整齐排列的白杨树郁郁葱葱,高大挺拔,透过树干,窗外闪过的是一层层规整的梯田,已经成熟的庄稼与盛开的花卉,就像一块块不断变换的调色板,在路两边形成一条绚丽多彩的画廊,绵延不绝,着实令我们惊叹。曾经荒凉的戈壁滩已经不见了踪影,一派生机盎然。当轿车驶出了国道转入村道时,仍然是柏油路面,标准也很高。还未来得及细细欣赏,那个梦中的小乡村就赫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了。 <p class="ql-block">再次相逢,青山依在,乡音依旧,但眼前的村庄却是相见不相识了:记忆中的“干打垒”小土屋,已经消失不见了,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规制漂亮、设施齐备的砖瓦大院;曾是贯穿村子东西的唯一街道,已被多条纵横交错的水泥路面所替代;当年残破的村小学已变成了宽敞明亮的时尚校园,红瓦映衬着白色的瓷砖,成为全村最耀眼的建筑;曾经是人畜共用的涝池,早已被填平,换上的是各家各户清澈洁净的地下自来水……。谈着村里的变化,每个村民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惬意的微笑。放眼村外,曾经的荒滩也已变成了丰收的良田。阡陌纵横,是望不到尽头的万寿菊、向日葵、玉米等经济作物花序在竞相怒放。置身其中,犹如一个色彩斑斓的梦幻世界。</p> <p class="ql-block">赵岗村变了,变得陌生了。很难想象,这个曾是干旱少雨、风沙肆虐、贫困落后的小乡村,竟蝶变成了如此童话般的美丽!</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赵岗村民的联排住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赵岗村的葵花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盛开的马鞭草</h3> <p class="ql-block">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村里还在延续着上千年的铁犁牛耕的生产方式,整个大队没有一辆机械耕作设备,农业基本是靠天吃饭,平均亩产仅有300斤左右,生活极端贫困。为根本改变农村生态环境,县里搞平田整地和水利设施建设大会战,知青和当地农民一起,战严寒、斗酷暑,住帐篷、蹲“地窝子”,度过了一段艰难的岁月,也和农民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如今能结成这样的硕果,那是他们连续苦干实干才取得的。</p><p class="ql-block">村长告诉我:“现在全村305户人家,95%以上的农户都有了小车,大部分家庭耕作都采用了农用机械。种地不仅免税,还有国家补贴,农民现在确确实实得到了实惠”。</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知青与部分村民合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与部分村干部及老人合影</h3><div style="text-align: left;">从左向右:胡玉奇、王有伟(新村长)、朱其虎、本人、朱其超(老队长)、邵彦平、朱德华、王友良</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知青与新、老村干部及村民在亲切交谈</h3> <b>村民家做客</b> <p class="ql-block">汪振清是当年第四生产队的会计,我们受邀去他家里做客。刚敲开他家的门,他就已经快步迎上来了,虽然快七十岁的人了,但天庭饱满,脸色红润,身体仍然健硕。环视院内,中间空地上堆满了刚收割翻晒的麦粒,左右两边排列的是白色瓷砖瓦房,每排都有3-4间大房,房顶还架着太阳能接收设备,院子前端围起的后空间,则是厕所和圈养牲畜的地方。这种规制,是村里很多家庭院落都采用的模式;屋内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他用丰盛的家宴招待了我们。他说:家里现有6口人,承包有40亩地,一年产的粮食够吃4-5年,还养了10多只羊,每年的种植养殖和儿子务工毛收入约10万多元,温饱早已不是问题。</p> 在赵岗村,汪振清家算是很普通的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与当地的产业发展和特色培育有很大关系。 由于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气候冷凉干燥、病虫危害轻微,耕作区周边没有工业企业和重金属污染等,民乐县已经成为生产绿色有机食品的天然宝库。从麦子、黄小米、青稞、玉米等粮食作物到番茄、黄瓜、茄子、马铃薯、苹果和杏子等日常蔬菜水果,作物的品质都很高,这正是目前走向生活富裕的人们渴望和追求的,因此,有着很大的市场空间。 当我们走进村民汪三泰家时,他用自家种植的杏子招待了我们:这是个很特别的品种,个头小,皮薄,轻轻一碰就破了,流出浓浓的蜜汁,放到嘴里,犹如仙果般芳香甜蜜,胜过我吃过的所有水果。其实,民乐的杏子、苹果梨等在全国都是很有名的,在赵岗村,几乎每家每户都在房后或自留地里有种植。在盛夏或金秋季节里,品尝民乐的水果算是一件幸事。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村民住宅及特色民乐杏</h3> <b>参观科技园区</b> 赵岗村的变化,是孤立的吗?那六坝镇(赵岗村后划归六坝镇)和民乐县又是怎样的一个状况呢?为此我们拜访了六坝镇政府。 听说我们是当年的下乡知青,镇政府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镇党委副书记樊钊亲自向我们介绍了镇里和县上的情况,第二天专门还抽出近一天的时间带我们实地参观了民乐县生态工业园区及科技企业孵化器、滨河集团高原生态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园、台湾芊卉兰花产业园、万亩果园种植示范区等,这些科技园区的建设,对今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并成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支撑。像兰花产业,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以中国、肯尼亚、哥伦比亚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正逐渐成为全球花卉种植中心,园区通过与荷兰合作,已经开始出口国际市场。 樊书记在路上告诉我们:“这路边看到的种植物,在选种、育种、栽培上,都应用着最新的科学技术,大部分都采用了最节水的滴灌技术,通过水肥一体化,做到精准浇灌和施肥至每一株植物根部”。仔细观察,土壤下都是密布的小水管。为了了解整个过程,书记带我们参观了不远处地势较高的一处小型涝池和机站,池面大约有4000-5000平方米,主要是由祁连山雪水汇集而成,旁边有个控制室,通过机站的控制,可以将流出的水和肥料混和后,再通过管道输送到田地里。像这种小型涝池和机站在镇里还建有很多。同样是涝池,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还是当地人饮用水的主要设施,如今它的功能还是让我们开了眼界。 令我们兴奋的是参观民乐县重点工程——丝路花海田园综合体示范区,正在成为河西走廊国道G227最美丽的一条风景线。示范区集农业生产、休闲旅游、民俗文化为一体的丝路花海田园景观,大气辽阔。从景区瞭望,一条条与国道、省道相连的镇、村高标准公路正在向远处延伸。公路两旁,万亩连片的万寿菊、灯盏菊、向日葵、薰衣草等经济植物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把大地渲染的一片诗情画意。那湛蓝的天,透明的空气,游人置身其中,就已经被田野的芳香给熏醉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民乐丝路花海田园综合体部分景观</h3> 如果说甘肃被评为“全球最佳旅行目的地”是实至名归的话,那民乐就是这最佳旅行目的地的重要节点了;如果说闻名遐迩的扁都口、海潮湖、圣天寺、东西灰山遗址是民乐游必定要参观的景点,那田园花海深处的民宿小宅,古朴幽静、清新怡然,最适宜修身养性了。 悠久的历史,秀丽的山川,灿烂的文化,构成民乐独特的丝绸风韵。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丝路花海田园景观</h3> <b>民乐双树寺水库</b> 民乐县靠近祁连雪山,有着良好的水资源,但以前管理粗放,一直没有很好的利用起来,在我们整个插队期间,修水库、建水渠就成为那个年代最重要的任务了,现在回想,仍然难以释怀。当时施工条件极为简陋,在寒冷的冬季,在几乎没有机械设备的情况下,人们就是凭借着一双手和简单的工具,挖山筑坝,竟然建成了民乐县第一座大型水库,形成2580万立方米蓄水量、有效灌溉面积约26.2万亩的规模,成为国内水库建设史上少有的奇迹,这也成为民乐人最引以为豪的事,而赵岗就是下游的受益村。 水库坐落在祁连山峡谷洪水河出口处,距离县城以南约18里,我们驱车去参观。走进重峦叠嶂的山间便看到怀抱中的一个巨大水池,那便是双树寺水库了。 <div>远眺湖面明亮如镜,层层鳞浪随风而起,犹如少女般恬静温柔;浓郁葱茏的山体与湖水浑然一色,宛如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其中。水库周边平静祥和,这与当年大会战时的吵杂和喧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凝视湖面,不禁令人遐思:曾经住过的“地窝子”,搬运过的岩石块,早已湮没在了湖底;那个灯火通明的夜晚,工地上传来的号子声,似乎还在耳边响起……。回想那曾经的一幕幕,就像刚刚发生过的一样,既熟悉又缥渺。很怀念那个时代的人,敬佩他们无私的奉献精神。水库之所以为民乐人所乐道,那是因为它最能体现民乐人珍贵的精神特质:勇打硬仗、不畏牺牲、敢为人先的奉献精神,并已融入到了民乐人的基因里,成为新一代人不断创造奇迹的圭臬。</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世纪70年代建成的民乐县双树寺水库</h3> 如今,民乐农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村长告诉我们,村里的耕种面积由上世纪70年代的3000亩不到,扩大到现今的11000多亩,修建斗渠5.6公里,新平整土地3600多亩,耕地与支渠、斗渠、农渠已成网配套。除了引来祁连山洪水河之外,村里还打了11眼机井,弥补农业灌溉和农民饮用水之需。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党的富农政策,更是焕发了农民前所未有的生产积极性。农业连年丰收,粮食亩产已经超过了千斤,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2万元。 赵岗村的变化超出了我们的预想,赵岗村生活的农民成为当代农民走向勤劳致富最亮丽的一个缩影。 <b>实至名归的桂冠</b> 当年全国有名的贫困县,如今却戴上了许多先进桂冠: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西部药都、中国板蓝根之乡、中国九粮液故乡、河西走廊最大的马铃薯种薯繁育和种植加工基地、甘肃省“肉羊产业大县”、“生猪调出大县”…… 从赵岗村看六坝镇,再看民乐县,农村的快速发展,正是由这一个个点和一条条线织成的一幅生活美景图,它让我们由衷的感慨、赞叹和羡慕。 美丽的赵岗村,希望下次能再见你的惊艳! <div><br></div>上篇:<a href="https://www.meipian6.cn/2g3v6b6l?share_from=self&share_to=copy_link&user_id=35804842&uuid=1d9dc537ea7b40b2b86727fee4dc3a6c&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35804842&utm_medium=meipian_android&share_user_mpuuid=e4772f661041631920e2492e191bbf7e&um_rtc=14eec6ef40266384e8750811fec05f1e"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原创|为了忘却的记忆——我的知青岁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