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酒记忆

水泽江南

<p class="ql-block">日前,回到家乡,看到路边成熟即将收割的金黄稻田,我竟然闻到了儿时米酒的醇香。生命如歌,岁月如稻,脱壳剥米,酿成美酒。儿时家乡的味道是人之初的记忆,总是忘不了的。</p> <p class="ql-block">米酒,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流转,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过去酿米酒,是老百姓庆祝秋收、体现生活富足的一种传统习俗,尤其是过去秋收之后,几乎家家户户会酿造米酒,还记得春节到来之前,家家户户满屋酒香,年味浓浓。米酒是村里人招待客人的当家酒,香甜的米酒,充满着老百姓对来年生活的甜蜜憧憬和期待。同时,米酒营养价值高,冬饮一杯能舒筋活血,祛寒提神。据万密斋医书记载,米酒有舒筋活络,补肺健脾,除湿散寒,温中养气的功效。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将米酒列入药酒类之首。所以经常喝米酒有益无害。</p><p class="ql-block">♦成品米酒</p> <p class="ql-block">在“古新芳”漫长的乡土史诗中,新芳桥米酒从来就是一道守护生命和健康的重要屏障。</p><p class="ql-block">当年,父亲是村上做米酒的高手,可惜,他不善饮酒。而我更是滴酒不沾,小时候实在经不住那种醇香甘甜的诱惑喝上一口,就脸红头晕,从此不敢越雷池一步。做米酒,必须用酒曲(记得我们老家叫做米酒药丸,父亲叫它酒丸子),那酒曲采用一些植物的根茎叶为原材料,再加上一些辅料,通过特殊的工艺制成传统的植物酒曲,是我们那一带地方特有的。家乡有专门会制作植物酒曲的,他们提着篮子走村串户叫卖,也有在集市上出售。父亲用的都是官林人做的酒丸子,父亲说老熟人信得过管用。据说,用来做酒丸子的草主要有两种,辣蓼草和曲香草。辣蓼草开粉红色的小花,曲香草开淡蓝色的星星小花。在宜兴官林、钮家、新芳、杨巷、都山的乡村湖荡边上都有。而曲香草的药性比辣蓼草要大,它的茎杆是方形,与一般草明显不同。这些长在湖荡沟边的乡土植物,在别人眼里是草,在做酒曲人眼里就是酒曲仙子,可以酿制出人间最美的酒。这<span style="font-size:18px;">酒曲的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新芳米酒尝起来有植物的清香并且还有独到的保健功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酒丸子</span></p> <p class="ql-block">父亲做的米酒,不仅味道清甜甘冽,入口还有一股糯米的醇香和植物的清香,甜而不腻,令人回味无穷。如今酿米酒的人越来越少,但“过年喝米酒”这一传统习俗在江南一带农村仍然盛行,过年前后,老百姓保留着喝米酒的习俗,到处弥漫着一股乡情浓郁的“米酒”情。</p><p class="ql-block">父亲做米酒讲究比较多,纯手工土法酿制,前后要忙几天呢,蒸米铁锅不能沾荤腥,酒缸要先热缸,<span style="font-size:18px;">还有选米、浸米、蒸米等一系列繁杂流程</span>。大致米酒每百斤大米约和三两酒曲五十斤水,这水都是将井水煮开后凉了使用。酒缸一定是丁山陶瓷厂生产的大缸。酒缸的温度大概要维持在摄氏35—40度,隔段时间就要去摸缸壁,一旦比手指温度低,就要盖上棉被。</p><p class="ql-block">每年春节前,父亲都要做一大缸米酒。在那粮食匮乏的年代,做米酒属于很奢侈很重要的事情,米酒尊重食材的本来面貌,尊重那一粒米最初的生命使命。米酒酿成的第一瓢是一定要敬灶神、谷神和祖宗的。村上那些些年轻的叔叔们有时候到我家偷偷的拿了瓢直接舀了喝,咕噜咕噜一连喝几瓢才肯罢手离去。当年农村春节招待客人,就是米酒,讲究的一般都要温了再喝,但是据说米酒热了酒精度会升高的。听父亲说,因为米酒甘甜,很好喝,喝多了会烂醉如泥,睡了起不来,反正我无法体会。那些来拜年的亲戚如果家里不做米酒的,都要给几瓶带走。那左邻右舍更是随意来取。父亲还帮村上几个叔叔家做米酒。堂弟云峰回忆:“小时候,老伯帮我家做了好几次米酒,父亲给老伯当下手。那个时候,大家都穷,哪有什么日光灯啊!一只15瓦的白炽灯泡悬挂在土砖砌的内墙上,一半照着堂前,一半照着房间,昏暗的灯光下,老伯手把手的教父亲怎么做好一缸好米酒。”</p> <p class="ql-block">据说现在“米酒”也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想,如果父亲还在,那一定是非遗传人。而我因为不喝酒,所以也没有学会酿米酒,想想蛮遗憾的。三表哥倒是一直坚守做米酒的,并且做的很好。可是去年春节前电话他问酒的事情,他说不做了,去带孙子了。原先我还庆幸祖辈的技艺得到了永久的传承,更为了那段“不喝米酒,怎知年味”的民间传唱他会坚守的......</p><p class="ql-block">♦醇香甘冽的米酒</p> <p class="ql-block">说米酒,有两个宝贝值得一说。首先是甜酒酿,可以直接吃,凉吃:在炎炎夏日吃上一碗,自是五腑透凉;热吃:则在冬天将酒酿与金丝琥珀蜜枣或鸡蛋一起煮沸或做成酒酿汤圆,加点桂花蜜,吃起来又香又甜,令人寒意顿消。另外可以做酒酿馒头、酒酿糕和酒酿饼,称之为米酒馒头、米酒糕和米酒饼。那馒头、糕和饼具有甜酒酿特有的醇香风味,而且口感细腻,是非常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食品。</p><p class="ql-block">♦甜酒酿</p> <p class="ql-block">♦酒酿馒头</p> <p class="ql-block">♦酒酿饼</p> <p class="ql-block">♦酒酿糕</p> <p class="ql-block">♦酒酿桂花汤圆</p> <p class="ql-block">其次是酒糟,可以做酒糟鱼,酒糟肉,那种酸香甜蜜的味道令人不舍。酒糟也可做小菜,捞上一小碗,放些虾仁或咸菜,可制成可口鲜美的佳肴。</p><p class="ql-block">♦米酒糟</p> <p class="ql-block">♦酒糟鱼</p> <p class="ql-block">♦酒糟肉</p> <p class="ql-block">喝米酒,忆故人,品乡味。“老米酒,蔸子火,过了皇帝就是我。”愿这古老的歌谣,继续在新芳桥上传唱。</p><p class="ql-block">忽然,我想喝米酒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