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话说武山桦林山</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耀德</div> 在武山县的西北部,渭河与漳河之间有一座约为东西走向,似一字长蛇而卧的高山叫桦林山,山脊约有30公里长。从地图上看其东西长约18.5 千米,南北宽21.7千米,却是个三角形的山脉。西向坡属于陇西县和漳县地界,相对陡峭,山下沿沟有一条公路很明显地将大山与对面的山峦分离开来;东向坡较缓,波浪式渐次绵延到鸳鸯镇后被榜沙河切割,便与武城山遥相呼应;而北向坡面被渭河隔开后,与建军山对峙;南向坡下就是流经高楼镇的漳河了。其流域面积在武山的桦林镇、高楼镇、鸳鸯镇。<br> 桦林山应该是武山县的西山,南临漳河,北接渭水,她从陇西凸起,自西向东,一路驰骋,眼见的要对接到南北横亘的武城山了,却被奔泻而来的榜沙河斩了个正着,在这个叫鸳鸯嘴的地方戛然而止。这条山脉也就象个浪花一样,从大林山跃起后,突然就跌入到了谷底。桦林山与这三条水龙相依相生,在三水波涛的冲积和切割下,山势挺拔,河岸边绝壁凌空,丹峰霞举,赤岩如削。<br> 武山人都知道桦林镇,但知道桦林山的人就不一定多了。其实桦林山是武山县的第三高峰海拔2778米(天爷梁3120米,太皇山3112米),也是武山县的英雄山——著名的革命烈士郭化如的牺牲地,1935年9月,朱毛红军也是从这个山脚下抢度渭河北上的。还有学者们说武山最早的县治所在地就在如今的天衢一带;而公布的范家坪遗址及出土的元代琉璃舍利塔(县博物馆现存的镇馆之宝)也证明这个桦林山麓的历史渊源。<br> 数万年前的生命之旅,以化石的形态与后人对话,数万年的故事,也只能以化石的方式给人讲述。“武山人”头骨化石的发现地就在桦林山东坡的大林山之半坡,说明3.8万年之前,就有人类在此山生存活动了,已知的最早的生命之歌也就从这里唱响。也许在桦林山,还深藏着更多的故事与传说,这些故事与传说,或许在乡亲们的记忆里,或许还在山沟梁峁的深处埋藏着。在大林山的半山坡地中,我曾发现过大量的黑、红陶片等早期人类活动的文化遗存,证明了她的文脉传承之久远。“武山人”在这山间林莽里的生息绵延给这座英雄山增添了无限地生机。<br> 如果你凌空俯瞰,桦林山就是一只向西飞翔的鲲鹏,带着昂扬的激情与豪迈的气势由东向西奔去。我觉得如果用“鲲鹏山”(俯视)或“浪花山”(北瞰)为名则更形象。<br>也不知道先人为何把这座山叫桦林山。而“桦林山”这个名字我能找到的最早的版本是在《陇西县志(清·乾隆)》和《武山县志(民)》上。<br> 有人说是因为“早年,山坡成林,人们亲昵地称之为桦林山”。脚下的渭水,成巨龙奔腾之象,龙借水势,活力突现。其南边又是漳河,依着漳河激流,东向而行,南北山麓像两支羽翼,仿佛即将起飞的鲲鹏,一翼掠过渭水,一翼扫过漳河,在鸳鸯镇独峰孤起的大林山,就是高高翘起的尾翼,最高峰之三县咀显然就是鲲鹏高昂的头冠。<br> 当登桦林山之三县咀向西俯瞰,西端因绝壁耸峙如屏而称翠屏山,又称大坪山,主峰招兵咀,海拔2495 米,这是陇西界内;向东瞭望,绵长的山脉若滔天巨浪,忽高忽底,到一个叫寨子梁的地方猛地抬升换了个名字成了大林山峰。招兵咀,寨子,堡子,斩龙脉,鸳鸯嘴,个个弥漫着烽烟战火的地名,回荡着刀光剑影的烽烟散尽后,一幕幕往事,都浓缩在一个个山头、沟梁的名字里。<br> 我最早知道桦林山这个名字,是因为包永庄先生的《郭化如传》;再后来因为1985年那场大洪水冲走了天衢村的87人;还有一次在兰州回来的班车上进入武山地界后一次就下车了10多个小娃娃,说是父母在西藏打工,他们是从西藏返家乡来上学的学生,让我对勤劳勇敢的桦林人和桦林是武山出老板的地方有了很深的印象。再后来,便因为大林山狼叫屲的“武山人”头骨化石让我把这道山脉联结到了一起。<br> 但我还是没有机缘与桦林山有密切接触。<br> 今年的夏末秋初,和同事相约去桦林寺,在半山腰遇上了一位叫陈永伟的阳屲村人问路时,他对在桦林山郭化如烈士牺牲地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那种真情实感,深深地触动了我的灵魂。一个青年农民对非亲非故的革命烈士有如此深情厚谊,真的是难能可贵啊。特别是当我看到陇西县委、县政府在桦林山石沟门处新修的郭化如烈士碑亭及宣传牌时,更为武山出的这位大英雄自豪。便有了吁请社会人士共同努力在郭化如牺牲地建设纪念馆的倡议。<br> 我不知道官方是怎么界定桦林山的范围的。我从桦林镇打开导航,结果是要去桦林山只有经过陇西县城。让我一头雾水,从天衢、高崖村沿沟而上不过10来公里,没问题就到桦林寺了,桦林寺也的的确确就是武山县确定的宗教活动场所,导航却是要60多公里。这桦林山到底是武山的还是陇西的?十多年前拜访陇西县志办的主任时曾讨论过这个问题,我还肯定的说是武山的。我这个网盲从网上搜了一下,关于桦林山多是陇西人发的游记之类的图片文字,而武山与桦林山的图文几乎没有。这让我这个自诩的武山导游汗颜。<br> 不管怎么说,关于桦林山,我有很多谜需要认真解读。<br> 《民志》P83舆地卷之二·山:桦林山,县西八十里,由漳地来入武,起一峰,上有森林。紫燕山,县西三十里,上有大洞,时开异花。<br> 《明志》p25:纳尼寨城,在县西四十里。(疑为早期县治所在地)。<br> 《清康志》P73紫燕山(邑令·江万玉):嵯峨怪石矗奇峰,古洞阴阴峭壁通。雨过寒山云雾散,紫霞烟景接长空。<br>新出版的《武山县志(1990——2009)》P088是这样记载的:“桦林山 跨越渭河与漳河之间的桦林、高楼、鸳鸯三乡(镇)。主峰桦林山,海拔2778.6米<br> “桦林乡西部,西北与陇西、漳县相接。山上桦树成林,近年毁于滥伐。山势险要,地形隐蔽,曾是中共陇右地下党活动的据点之一。主要山峰和分支有:柴坪梁绵延于桦林、高楼、鸳鸯三乡(镇)。跨入鸳鸯后,有峰突起,名大林山,海拔2346米。山上曾发现有距今3.8万年的“武山人”头骨化石。大坪山古名翠屏山,处武山与陇西之交,为两县东西界山。主峰招兵咀,海拔2495米。<br> P063:“桦林山古迹:桦林山原名青龙山,三龙天子庙最早始建于商朝末期,史属道教,庙宇主要供奉三龙天子,距今约3100多年。相传三国末期姜维大战铁笼山时来到此地,曾感于三龙天子应改青龙山为桦林山,重建三龙天子殿,四面皆有庙宇,其中东有文昌宫,西有魁星殿,南有灵宫殿,北不详,东北有青龙泉之五景。据说清代由陇西信氏莫氏重建。它是武山、陇西和漳县三县的界碑山,又是三县当地群众休闲避暑和朝拜的圣地。“文革”期间庙宇尽毁。1978年后,由武山道教协会更名为桦林寺,并维修和重建,每年农历四月上旬庙会期间,武山、陇西、漳县三县群众聚集到桦林山朝拜祭祀。<br> “历代战事:明清以来,生活在桦林地区的先民为躲避匪患,在地势险要的山顶建立堡寨,这些星点棋布的堡寨,几百年来为桦林地区黎民百姓血肉之躯提供避难场所。如今以堡或寨命名的行政村就有两个——孙堡和寨子,这些地名依然诉说着桦林先民与匪患浴血奋斗的历史。<br> “1947年2月郭化如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新成立的中共陇渭支部书记,为陇渭地下党的斗争开创新局面。1949年郭化如和杨友柏调集24名游击队员在桦林山区截击抓壮丁的漳县自卫队。因敌众我寡,地形不利,敌人步步进逼,郭化如在激战中,腰部中弹,壮烈牺牲。1949年9月桦林建立新的人民政权。”<br> 《陇西县志(清·乾隆)》:桦林山在正南四十里,西连药铺,东接翠屏,峰峦挺秀,中多桦林故名,上有龙秋,每雾则雨。翠屏山,在正南三十五里,与桦林山相连,五峰耸屏,自城中望之如画屏,称为八观之一,西秦乞伏,国人袭鲜果三部于山曲两山之间,一峦特起,名诰轴山,俗名晒金坡。<br> 《陇西县志》:桦林山“西连药铺,东接翠屏,南邻武山,峰峦郁秀,上有水泉,每雾则雨,丛生桦林,故名桦林山。其山势陡峭庞大,有2000多亩的原始森林和草地,土质疏松,植被茂盛,风景秀丽。”<br> 这就是我找到的关于桦林山的说辞。<br> 不管从什么方向看,桦林山都很雄伟:从高楼方向抬头仰望,山脊入云,叫人望而生畏,好不险峻!沿着鸳鸯咀而上,在大林山腰的苟家山驻足,会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狼叫屲遗址”的充满遐想——先人为什么会选择在此生息繁衍?从桦林的天衢村顺沟而进,与想象的山大沟深更不一样,觉得这山并不高,也不陡,更不险要,无非就是天地洪荒。难怪她将汹涌的渭河、漳河、榜沙河就那么随意的划拉在她的脚下,轻轻地揽入怀中。我大概的数了一下,住守在桦林山脉的村落不少于六、七十个。垂直高差也在1000多米。也难怪山上的百姓给那个最高峰取名叫三县咀,在那个地方真的能看到武山、陇西、漳县三个县城。郭化如要在此地领导群众闹革命、打游击也就不足为怪了——可以统领三县啊。<br> 站在三县咀上,三个县地域清晰可见,整个山体十分宽广,跌宕起伏,看的最清晰的是陇西县城,但她的主体却是在武山,一直向东延伸,到寨子村的地段突然向下俯冲,然后凸起,就是鸳鸯的大林山。我想她本可在此与武城山相拥结盟的,岂料在鸳鸯镇的支锅石峡口被榜沙河硬生生地切割开来,在渭河的帮助下,画出了一个鸳鸯嘴,形成了一个新兴县城。<br>桦林大山,养育了多少生灵,不得而知,其独处于秦岭西端与黄土高原的交接处这个特殊地理区位,却让您无论从那条路上攀缘而行,都会行走在兼具故事和风景、柔情和沧桑、文化和修养、浪漫和阳刚、美丽和传说的秀美山水之间。当然,不管她风光有多么的迤逦无限,你不去就什么也看不着。<br> 如是,我说桦林山是武山的英雄山,你认可吗?<br> 这就是我了解的桦林山。<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2021.10.30</div> <p class="ql-block">热情,而又有敬英雄情怀的陈永伟</p> <p class="ql-block">桦林寺</p> <p class="ql-block">陇西界的石门沟郭化如烈士纪念亭</p> <p class="ql-block">武山郭槐的郭化如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依山而建的村庄,开垦的农田。</p> <p class="ql-block">高楼镇被漳河浸洗过的山麓</p> <p class="ql-block">漳河川,高楼人叫它刘川河</p> <p class="ql-block">武山人头骨化石</p> <p class="ql-block">狼叫屲</p> <p class="ql-block">大林山</p> <p class="ql-block">山上发现的文化遗存</p> <p class="ql-block">榜沙河</p> <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鸳鸯川</p> <p class="ql-block">桦林山夕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