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留桥头镇

清泉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当春寒料峭的时节,我总会想起一个地方一一桥头镇。它地处江苏镇江市以西二十公里,紧靠宁沪铁路,历史上一直是军事要冲。这里有一个所在,曾经是27军的一个农场,27军北防以后,移交给了接替他们防务的高炮66师,于是66师放弃了滁县大柳农场,转到桥头镇,把这里作为师直经营的农场。一九七零年年末至一九七一年早春,我和战友们与这个农场有过一次结缘,至今仍深深的留在记忆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九七零年十一月,在我还没有完成师干部科考干资料汇总归档工作之时,师里交给我另外一项任务,去阜阳接新兵。或许是因为我提干已一年多了,任命的是通信连排长,但由于师干部科抽去搞考察干部工作,一直没能带兵,接新兵可以得到带兵的体验,这可能也是师干部科李宝树科长的主意。这样我们来到了阜阳县。我被分到华陀公社。经过一个多月的动员、体检、定兵,我完成了属于我的任务。十二月下旬,我带着从阜阳接来的新兵,来到了这个桥头镇农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师直新兵连就设在桥头镇农场。来桥头镇新兵连集训的共有男兵七个班,女兵一个班,总人数一百人左右(已记不起具体人数)。新兵连的集训,除了参加农场的劳动,时间花得最多的是队列训练和射击、投弹训练。操场上"一二一","起步走","立停"的口令声此起彼伏。新兵最怕练正步走,被班长熊得最多的也是这个科目。这种单调而艰苦的集训,不仅新兵有点厌烦,即使是带兵的班、排长,也感到枯燥无味。加之有的新兵刚到部队,特别的想家,情绪波动很大,所以常常引起班、排长的急躁情绪,熊人的事时常发生。我也不例外,常常在排讲评时熊战士。不过,我熊战士相对温和多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姜 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卓 剑 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高 爱 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次新兵连与以往不同的地方,这就是多了一个女兵班,这也是师里很少有的成建制女兵班参加集训。我是一排排长,不直接管女兵班,但听说女兵太娇气,二排长性格温和,不忍心熊她们,但连队有的人受极端思想影响很深,看不下去,把姑娘们熊得抬不起头来。其实这些女孩已经很不容易了,她们从小被娇慣也很正常,何况有的还是首长家的孩子。多了一个女兵班,连队还是很紧张,怕出事。可是这种担心有些多余,这些农村出来的男兵特憨厚,见到女兵都会离得远远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活跃部队文化生活。首先得让新战士学会唱队列歌曲,我就教过大家唱歌,什么《打靶归来》、《说打就打》《我们走在大路上》、《我是一个兵》等等,这些都是当时部队最流行的歌。列队走路唱个歌,吃饭之前唱个歌,成为一种未成文的规矩。新兵连期间还开过两次文艺晚会,自娱自乐。二月底是这一年的除夕之夜,这些新兵中很多人第一次在外过年,怕他(她)们想家,连队开了一个联欢晚会,有一点文艺特长的都在台上表演一翻,大家玩得特别的开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与一排四个班长和连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部分保障战友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带兵的人,需要了解新兵的思想,那个时候叫"活思想",班、排长都会找新兵谈心,我找过很多新兵谈心,不仅男兵,个别女兵我也找她谈过心。当然那些直接从他们家里带出来的兵我不用谈,因为他们的家我都去过很多次,家里有什么人,他们有什么想法,我一清二楚。这些谈心活动很管用,而且增加了干部战士之间的感情,这种情,后来演变成了战友情。我清楚的记得,临分兵的时候,我们排很多战士偷偷的跟我说,希望能跟我到通信连去。我也希望他们都能如愿,可我们连也分不到那么多兵。分兵前几天,为了让新战士第一次戴上领章帽徽留个影,连队从镇里照相馆请来了一位摄影师,为大家照相留念,这也是新战士当兵以后第一次照相,许多战士加印了很多照片,寄给父母,寄给亲人,不少战士还送我这个排长一张留念。还有许多战士拉着我跟他们合影,那情景特别感人。后来有一些兵分到了我们通信连,我虽然一直没有回连队带兵,但他们对我感情特别深,即使有的被分配到其他连队的也对我有很深的感情,常常在星期天结伴来师机关看望我,在我调离66师的时候,有些战士都哭了,很多年一直跟我有书信往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情留桥头镇,那个情,是浓浓的战友之情。在那个新兵连,无论是干部还是老兵班长,对新战士的这种感情,起初就像是亲情,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没有一点利益关系。即使有时会熊一熊人,大多属于恨铁不成钢。不过那个时候纪律很严,我们去征兵,领导要求不拿新兵一针一线,不吃新兵家的一顿饭。在华陀公社,我去新兵家走访很多次,有的离公社所在地很远,都是步行来步行去,一个来回得大半天时间。那么多次家访,我记得只吃过一个新兵家两个煮山芋,因为淮北山芋多,家家锅里都有现成煮好的,至今我还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光的流逝既快又无情。在老去的时候,翻翻这些当年新兵战士的照片,十分感慨。我们老了,那些新兵也年近古稀。半个世纪,在人生的长河中,也算一段漫长的岁月。我很思念那些当年的新战士,这期间,我只联系到很少几位,联系到了,感到特别的兴奋。听说有的已经不在人世了,我很伤感。还有很多人,可能这一生都不会再有机缘和他们相遇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啊!桥头镇,您留给我久久怀念。我怀念那个新兵连,那里的一切总在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去年的一天,战友姜涛(她是那个女兵班的副班长,其实她也是个新兵)开着车子去桥头镇那个农场故地重访,回来后她给我发来了一组图片,我一看,特别的兴奋,就有了写这一篇文章激情。真没有想到那时的老房子竟然还在那里座落。那间像仓库一样的房子,当时是男兵住的地方,宽敞的地面上里,铺上厚厚的一层稻草,一百多个地铺,一排排,一行行,美观而整洁,一眼望去多么的壮观。在这幢仓库的东边有一幢小房子,是女兵班住的地方,仓库西边有几幢房子是连办公区、食堂和一个小礼堂。那儿经常响起战士们的笑声和歌声,还有那经久不息的掌声。我怀念啊,怀念那难忘的岁月,怀念从那里传承出来的浓浓的战友之情,她带给我和战友们一生的思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俞达祥,当时的一排长(文中女兵和桥头镇农场图片由姜涛战友提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