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埭,二度埭,二渡埭?二图埭!!!

运河小子

<p class="ql-block">  旧时的千乘乡是个大乡,辖十一都,十二都,十三都,有古里名九。双林里就是这九个古里名之一,而今的二大埭村大部属千乘乡双林里,元《嘉禾志》记载,千乘乡在县北十二里,因越王在此养军马而得名。二大埭是个新地名,光绪《石门县志》查无此名,只有邻近的金刚兜,塘口村,谈家汇等村名。</p><p class="ql-block"> 1985版《桐乡地名志》称,村民委员驻地为顾家埭,因辖区内有二大埭自然村而得名。二大埭自然村在整个村子的最西面,相传有石姓,陈姓二个大户,故名二大埭。</p><p class="ql-block"> 据今年88岁的钟姓大爷回忆,以前的二大埭自然村确有陈家和石家二只花厅。修得富丽堂皇,解放初这二只厅还在,一直到七十年代末才拆倒另建。这似乎也可以理解为,陈姓和石姓二个大户形成了一个村子,叫二大埭似乎合情合理。</p><p class="ql-block"> 然后有人认为,二大埭应该为二渡埭,因为东边的运河上有二个渡口,南为福严渡,北为太公渡,似乎叫二渡埭更为合理,然后福严渡却一直是羔羊村的属地,怎么可能拿羔羊村的属地来为村子命名呢?顺应了人们经常念叨的那句话,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残酷的。</p><p class="ql-block"> 2021年,我在写《石门运河南段的渡口》一文时,查阅了康熙、嘉庆、光绪等历代《石门县志》,还查阅了《至元嘉禾志》竟惊喜地发现,石门运河南段竟有四个渡口。从小羔羊地界自南向北分别有羔羊渡、福严渡、南沈渡、太公渡。志书上明确记载,南沈渡在福严渡北。《嘉兴府志》记载,“福严渡 在羔羊渡北,旧有观音堂。南沈渡 在福严渡北。太公渡 在县北十五里。”祟福距石门十八里,可见离石门最近的太公渡还距石门三里。</p><p class="ql-block"> 不知何故,南沈渡消亡最早,问了八十八岁的钟姓老伯,他亦表示没听说过。南沈渡处在太公渡和福严渡的中间,这三个渡口都是旧时塘西民众去福严寺的可选之路。</p><p class="ql-block"> 南沈渡在福严渡北,当属二大埭村,二大埭村有二个渡口,成了铁骨铮铮的事实。村内还有南沈庵,它位于羔羊寺东北,金光兜的后面,西有青藤桥,门对同门泾港,庵后便是顾家埭自然村,土地属于二大埭村,上世纪中期由于年久失修,自然倒塌。砖瓦、木头被村里移作它用,土地整理后已变成水田。而渡口有南沈桥(又名士林桥),这里还有一口记入县志的井,清光绪《石门县志》称,南圣渡井在羔羊北,有石亭,上建张六五神祠。张六五神祠在杭嘉湖一带很少见。</p><p class="ql-block"> 这个张六五相公官方的封号是英济侯,但民间更喜欢称他为张老相公。关于他的来历,清人俞蛟在(梦厂杂著)中说:山阴有神,姓张名夏,本是宋朝景祐年间的工部郎中,奉命护堤,封宁江侯,又封英济王,今则称为“张大明王”,还有呼为“张老相公”。此神神像左手执一金锭,右手竖二手指。世俗相传,金锭指金人,二指为徽、钦二帝。</p><p class="ql-block"> 南宋潜说友《成淳临安志》卷七二,他本是雍邱人,字伯起,北宋景祐年中为两浙漕使。当时江潮为患,以往筑堤都用柴薪与土,所以一为潮水冲击,至多三年就要损坏,这样就很耗费民力。而张夏开始改修为石堤,延袤十余里。居人感念其功,便在庆历二年为他立祠于堤上。南沈渡上的张六五神祠立在运河之堤,或许亦有这层意思。</p><p class="ql-block"> 曾经辉煌的南圣渡却成了石门运河南段最早消亡的渡口,连而今八十多岁的老人也说不出具体位置,实在有些遗憾,渡撤则井亡。</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见,坚持把二大埭村说成二渡埭村的村民也许理由更为充足,一个村子有二条东西惯通的河,河口有二个著名的渡口,用渡命名,更有历史和人文底蕴。</p><p class="ql-block"> 石门镇文史爱好者房子南先生认为,旧时文字的改写、讹传,以及近几十年文字的简化给前亊的认定,带来较大困难。假设旧时的二大埭(二渡埭丶御渡埭),行驾桥(迎驾桥),宋家桥(送驾桥),如果以前出现过二渡埭(或御渡埭)那与现在的二大埭,注释完全不一样了。他还认为,可以肯定,现在用的二大埭决不是以前用的名字,造成今天这个局面,但又很难改回去了。</p><p class="ql-block"> 二大埭村有个自然村,村里有石、陈两个富户;而全村所属地界又有太公渡和南沈渡。这都是众人认可的事实。而二大埭村名的版本也确实多。1985年的地图上就有二大埭村和二度埭二个地名,二大埭村的公章也一度刻成二度埭村民委员会,后因村民做身份证时,不知何故,全写成了清一色的二大埭,这一事情倒逼全村更名,村里为了村民办事方便,不得不更改了原来的图章,成了二大埭村民委员会。而原座落在村中运河边的羔羊砖瓦厂,羔羊蔬菜厂,所置的地址却是二渡埭村。</p><p class="ql-block"> 堂堂村名成了大家心里的一个心结,谁也难于定论,当地的老百姓也说不出所以然,史志也无确切记载,只知道这个地名有点特别,有点不同寻常,也只知道二渡埭村独占了两个渡口,村中有石姓和陈姓两家大户,村子散落在才丁木桥港和二大埭港二条河的两岸。</p><p class="ql-block"> 唉,这村子真的和二有缘!</p><p class="ql-block"> 一个偶然的机缘,在桐乡档案馆查到了一份民国三十五年的建置报表,出现了“二图埭”这一名称,我立马在光绪《石门县志》中查阅,发现二大埭自然村清时的属千乘乡范围,村里有南沈庵。据嘉庆《石门县志》记载“南沈庵在十一都东二图”。由此可见民国三十五年(1946),羔羊乡保甲编制报表,所编的二图埭自然村更为正确,依据是二大埭自然村的坐落位置于千乘乡十一都东二图。村名以二图埭自然村命名有理有据。</p><p class="ql-block"> 二大埭应该是二图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沈建国先生提供的张六五神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