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日,今天的任务就是赶路,从黛眉山至白云山200多公里的路程。这就是我们自驾游的节奏——慢。<div> 中午时分在途中的田湖镇一家小餐馆解决吃的问题。一碗“地瓜面”后,我在镇子里转了转。“弹棉花”、“榨油坊”、“磨米店”.....</div><div> 村子的两个街口立起了阙式门楼,上书“陆浑故城”4个大字,吸引我进去一探究竟,随手用手机拍了一些片子,分享给大家,看看蒿县一个小村子是什么样。</div> 我从北边的阙门进入,发现整条街都是白墙灰瓦的民居,墙头是简洁的仿古装饰,门外挂着国旗,街道青石铺就,很长,望不到尽头。 没走几步,右边有一条小巷可以通向南边的街道,小巷整洁幽静,上面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布艺伞,营造着浪漫的氛围。 街边的墙上的国画和摄影作品,给小村子增添了艺术氛围。 陆浑供销社乡愁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在春晓街上,门头修的就像几十年前的乡村供销社。<br> 走进这个院落,灰色的瓦房,墙上的标语口号,处处充满年代感。墙边摆着扁担、坐婆等老式家庭用具,廊下墙上贴满老照片,加重自行车、邮政自行车、警用偏三轮摩托、老式东方红拖拉机、儿童三轮自行车等,立刻将人拉回了20世纪80年代。 道路的尽头是一个文化广场,有火神庙、健身器材等可供人游玩。 沿着绕竹林小路,就是另一条街南街,也叫古城街。前面我们刚看的是北街,也叫春晓街。<div> 南街入口不远的墙上,记载了游牧民族陆浑戎东迁伊河流域的历史。</div> 这条街上,跟陆浑有关的元素可不少,在一户人家门前的空地上,有大树、磨盘、凉亭等,这是陆浑驿站;一户人家门上写着“陆浑人家”,墙上挂着“陆浑春耕”的犁等农具;在一处假山旁边,立着“陆浑春晓”的神话故事简介;陆浑文化墙上,则是宋之问的《寒食还陆浑别业》诗句。 原来陆浑是中国诸多典籍中频频提及的一个地方。陆浑以其丰厚的人文积淀和卓越的历史海拔,成为洛阳乃至中国的著名文化高地。 传说,远古时期,从龙门向南一直到栾川县潭头镇是一片水泽,称为“五洋江”,九皋山就是水泽中的一个小岛,大禹治水时凿开龙门垭口,洪水下泄才显山露水。在这个地方,大禹娶三涂山附近的涂山氏女娇为妻,“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就源于此地。 商代时,伊尹诞生在这个地方,他从一个奴隶成长为宰相,被誉为“华夏第一贤相”,是闻名海内外的政治家、思想家、“厨圣”和“汤药鼻祖”。 在春秋战国时期,周平王迁都洛阳后,在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迁原本生活在今甘肃敦煌附近的少数民族陆浑戎之允姓部落到伊河中上游伊河川地,这里成为陆浑戎国。楚庄王二十五年,伐陆浑戎列兵周疆,“问鼎中原”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真是一个不简单的村子。从一个村子,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理念;从一个村子,让我们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弘扬中华文化已经形成了一种常态,随处可见。真是让人感到欣慰的历程。 一个偶遇,一点收获。旅游就是这样,走一路,看一路,探究、学习永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