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王校区家长学校:家校(园)共管、家校(园)共育】家庭教育的七种有效方法

诚朴敦行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b><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习近平</b></p> <p class="ql-block">尊敬的家长朋友们,家长学校又和大家见面了,2021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教育部“双减”政策的第一个学期,在“双减”背景下,家长如何做好孩子的教育规划,如何提升家庭教育能力?为更好地教育孩子,学校将定期与大家分享学习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让我们用心教育,用心陪伴,跟孩子一起成长,一起进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本期主题是:家庭教育的七种有效方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庭教育中,最常用的方式是交谈。</b></p> <p class="ql-block">  交谈,是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娓娓谈心。交谈的时机应该是恰当的,交谈的话题应该是有益的、孩子是感兴趣的。交谈之前,家长应该诱导孩子无拘无束地把心里话倾吐出来,然后,再把自己高于孩子的见解作为一份礼物回赠给孩子。通过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思想交流,使孩子受到教诲和启迪。单纯的家长讲、孩子听,没有反馈切磋,不能算是真正的交流。<b style="color:rgb(237, 35, 8);">至于家长借交谈对孩子进行挖苦训斥,抓住一件小事唠叨不休,使孩子反感生厌,则更是不可取的了。</b></p> <p class="ql-block"> 交谈的艺术,主要体现在交谈时机的捕捉和交谈方式的运用上。<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般地说,家长和孩子双方在情绪不佳时,特别是在气头上,不要交谈;在事情的原委还没有搞清楚时,不要交谈;有局外人特别是有客人在场时,请不要做批评性的交谈;在饭桌上,在孩子睡觉前,也不宜做批评性的交谈。</b>家庭教育的特点是“遇物则诲”,所以教育的时机要灵活掌握,一切从教育的需要,特别是教育的效果出发,以孩子能接受为准则。交谈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漫谈式、调查式、激励式、严肃批评教育式等都可采用。其中的漫谈式,即不拘时间、地点、内容,海阔天空、轻松愉快地交谈,常常是孩子欢迎交谈方式。成功的交谈,似春风化雨,孩子是会受到教益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跟孩子一同活动的艺术。</b></p> <p class="ql-block">  家庭气氛是实施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跟孩子在一起活动,就是创造家庭良好气氛的有效做法之一。在生活中,家长跟孩子共同活动的机会是很多的。</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跟孩子一起去野外游玩。</b>大自然是美的:春天的百花,夏日的蝉鸣,秋季的落叶,寒冬的白雪,对孩子都会有无穷的吸引力。家长掐着时令带孩子郊游,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色会带给孩子美好的遐想和憧憬,唤回家长对童年趣事的回忆。共同的心境和语言,使长幼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消失了,多少教育内容都可以在此时此刻进行。</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跟孩子一起去参观游览。</b>假期若能带孩子到外地旅游,孩子是最开心的。那些名胜古迹和各种展览都值得去看一看。游览时,若家长能做精辟的讲解,孩子是最为佩服;如显知识不足,则会迫使家长去翻书查资料,这更能赢得孩子的心。</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跟孩子一起上街购物</b>。孩子小的时候喜欢跟家长逛商店,顺便要点喜爱之物,家长可乘机介绍商品知识,灌输勤俭持家的道理。孩子长大一点了,可以为家、为自己购物,家长陪着当参谋,边买边谈,边看边谈,边走边谈,两代人之间相互没有戒备,是教育的好机会。</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跟孩子一起娱乐。</b>晚饭后,节假日,一家人各展特长,吹拉弹唱,谈天说地,让家庭充满欢乐的气氛,增强了家庭的凝聚力和生活的情趣。</p><p class="ql-block"> 家长和孩子共同活动的内容很多,共同活动的目的是要消除代沟,融洽感情,寓教于乐活动之中,让家庭教育在欢乐、亲切、无拘无束的活动中进行。</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表扬、奖励的艺术。</b></p> <p class="ql-block">表扬、奖励孩子,可以鼓励孩子重复良好习惯形成;在表扬和奖励中可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培养孩子自我约束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孩子的是非感,有助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的加深。</p><p class="ql-block"> 孩子履行了父母的要求、希望,可以给予表扬、奖励;孩子有了良好的行为表现,虽只是苗头,也可给予表扬、奖励;孩子完成了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表现了勇敢的品质或一定的毅力,也可得到父母的表扬、奖励;孩子获得了光荣称号,父母要给予表扬、奖励。</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表扬、奖励孩子的方式很多,应以精神奖励为主。</b>比如:夸奖、赞许、点头、微笑、亲昵等,都能达到激励孩子上进的目的。物质奖励也要有,对年纪小的孩子,必要的物质奖励也是很好的教育手段。可以赠送书籍、衣物、玩具、学习用品等,但要慎用金钱,更不能让孩子小小的年纪,纯净的心灵过早地染上铜臭气。</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家长要把握住表扬、奖励的时机。</b>孩子兴奋起来,来得快,去得也快,家长要把握孩子的心理脉搏,该表扬、奖励的时候要及时,使他们良好的表现得以强化,得以巩固。如果是马后炮,就会削弱激励作用。</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再有,表扬也好,奖励也好,都要实事求是。</b>因为这是对孩子的一种评价,要让孩子在表扬和奖励中去认识自己。过高,容易让孩子盲目满足;过低,又不容易达到到激励的目的。另外,表扬、奖励,家长的态度要真诚,最好不要事先许诺,一旦许诺就要守信;绝不能在奖励的程度上与孩子讨价还价。</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四、向孩子道歉的艺术。</b></p><p class="ql-block"> 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说错了话,办错了事,甚至冤枉了孩子的事,是常会发生的,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实在也是家教的艺术之一。</p><p class="ql-block"> 家长和孩子在家庭中应当是民主和平等的关系,家长做了错事或错怪了孩子,是应该主动道歉的。这不会影响家长的威信,更不会有损父母的尊严;相反,会给孩子树立有错就改的榜样,会使孩子由衷地敬佩父母的品质与修养,从而更加信任父母,亲近父母;父母的威严不仅不会降低,反而会更高,还会使家庭中形成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气氛。</p><p class="ql-block"> 当然,家长道歉、认错,特别是向孩子道歉、认错,态度必须是诚恳的,不敷衍,不找客观原因,真诚地去求得谅解。</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五、宽容的艺术。</b></p><p class="ql-block"> 宽容是指孩子做错了事之后,家长以宽大的胸怀接纳了孩子的过失,他们没有过激语言的斥责,也没有穷追不舍的追究,这都会使孩子的内心受到深深的自责,并在悔恨、内疚中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冷静的思考,促其在父母的大度中去痛改前非。</p><p class="ql-block">举个例子来说明:列宁8岁时,随母亲去姑妈家做客。他不小心打破了一只花瓶,当时无人看见,查问原因时他害怕也没承认。细心的姑妈猜着准是淘气的列宁打的,不过妈妈一直保持沉默,等待着儿子萌发羞愧感。三个月后,妈妈亲昵地抚摸着儿子的头,欲有所言,不料列宁失声大哭,讲出了打花瓶的事。妈妈安慰儿子,并宽容了他。妈妈知道儿子在这场内心的道德斗争中,美的、诚实的品质取得了胜利。</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可见,宽容的确是效果很好的教育手段。应用时,建议注意以下几点:</b></p><p class="ql-block"> 1.实施宽容教育的前提,必须是孩子对自己的错误已经有了认识,并深感内疚、悔恨时方可运用宽容手段。</p><p class="ql-block"> 2.家长准备原谅孩子的过失时,应该从表情上、语气上使孩子感到家长对孩子所犯的错误很痛心,并相信自己能够悔改。如列宁母亲对列宁的抚摸,是对他们极好的教育。家长不可取无所谓的态度,使孩子如释重负,没有压力,缺乏改正的决心。</p><p class="ql-block"> 3.宽容,是为了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而这种习惯和品德只有在实践的锻炼中才能产生和巩固。家长不要因为孩子某件事没有干好,就再不让孩子动手参与了,允许孩子去干好的事情,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宽容。</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宽容是积极的教育,绝不等于放任、撒手不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六、批评是家庭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手段。</b></p><p class="ql-block"> 家长批评孩子是为了对孩子不良思想、行为、品质给以否定的评价,并予以警示,从而引起他们的内疚、痛苦、悔恨,从缺点、错误中吸取教训,不再重犯。</p><p class="ql-block"> 批评的运用要公正合理,恰如其分。有了一点错,就全盘否定孩子;批评今天错,还带着以前的错;一分的错,总是当十分的错来批评,这些做法都是不合适的。<b style="color:rgb(237, 35, 8);">所以,家长遇到孩子的缺点,要弄清情节,弄清原因,恰当估计错误程度,不能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对孩子横加指责,乱上纲,乱扣帽子,乱分析危害。</b>如果这样,不仅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很不利于问题解决。</p><p class="ql-block"> 在批评方式上应是先肯定对的,再指出错的;先表扬以前的,再指出今天的;甚至可先做自我批评,再批评孩子。批评孩子可以严肃,甚至可以严厉,但这不等于粗暴,更不等于讽刺挖苦、奚落谩骂。否则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势必会引起对立的情绪。</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我们常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b>是说在教育孩子时,以正面激励为主,但不是否认对错误、缺点和过失的批评,甚至惩罚。批评是可以采用的,但不要过多、过滥,不要把批评当成家长的教育手段。另外,批评、惩罚是一种否定、一种压力,但同样也可以成为一种激励、一种动力。作为家长,一定要理智地面对孩子的问题,努力克制自己无益的感情冲动,增强教育意识,讲究批评的艺术。</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七、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b></p><p class="ql-block"> 家庭教育中用榜样的言行,使教育的内容具体化、人格化,使孩子受到形象的感染和教育,增强教育的吸引性和有效性,激励孩子去模仿、学习高尚的品德行为,自学矫正自己的不良言行。</p><p class="ql-block">孩子年龄越小,榜样的感染力就越大。小时候受到榜样的影响,印象会极为深刻,甚至会终生难忘。</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榜样。</b>父母是孩子的师表,父母的言行是孩子学习的最直观的教材,父母以身作则的示范,不仅可以增强说理的可信性和感染性,而且也能像春风润物一样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父母应时刻检点自己,以自己良好的行为,为子女的品德修养做出示范。</p><p class="ql-block"> 当然,在家庭教育中,榜样的示范作用不是自发产生的,需要家长正确地给予引导。<b style="color:rgb(237, 35, 8);">父母该如何在生活中为子女选择、树立榜样呢?</b><b style="color:rgb(57, 181, 74);">要通过讲故事、看电视、读书等方式宣传并树立革命领袖、英雄模范、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和文艺作品中的正面典型形象,影响教育孩子,使他们成为孩子心中的楷模。</b>因为在他们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应成为孩子学做人的准则。要使孩子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家长必须首先对这些人物的思想境界有深刻的理解,有深厚的感情才能以此去影响、感化、引导孩子。</p><p class="ql-block"> 家长还要注意在孩子的同龄人中,在班上的同学中,为孩子寻找学习的榜样,这样可以增加学习的亲切感。这些人都是孩子的同龄伙伴,有着比较相近的的生活经历,同伴中所表现出来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风,孩子比较熟悉,容易理解、接受,更能激起学习的劲头。但是家长切记,不能专拣同学的优点、长处去和自己孩子的缺点、短处相比,更不能借机去讽刺、挖苦孩子。<b style="color:rgb(237, 35, 8);">家长如果常说:“你瞧人家那孩子,你再瞧瞧你,你太让我伤心了!”这样的教育方式只能起消极作用,让孩子产生反感</b>。正确的做法是,抓住时机,启发自学,增强自信,乐于学习。</p> <p class="ql-block">  家长朋友,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远是我们最重要的事,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从中领悟更多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孩子健康幸福成长是家校共同的心愿,让我们携手一起努力吧!</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家长好好学习 孩子天天向上</b></p>

孩子

家长

教育

交谈

表扬

奖励

家庭教育

父母

批评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