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打开此行照片,一壶陈酿8年的老酒,在我心头喷涌,流淌,飘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读古诗知道了苏轼笔下的“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在描绘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滚滚长江东逝水,从小迈着跑跳步就唱着的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保卫黄河》却不知“黄河在咆哮”是以延安宜川县境内的黄河壶口段为背景的。网络一日流览,发现壶口壮观。不经意间提起,便有了2014年8月延安壶口之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个周末,儿子连夜从呼市赶回鄂尔多斯,第二天一大早,驱车出发,从康巴什家到延安400多公里的路上顺利前进,近午直达延安枣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走进国家5A级景区枣园革命旧址。这里修缮一新,窑洞整洁,松青花艳,景色秀丽。可见党和政府对红色旅游、红色教育的极其重视。</p><p class="ql-block"> 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枣园。期间,继续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p><p class="ql-block"> 枣园中心的空地上,矗立着当年中共中央五大书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的铜塑,他们神情庄重,衣着朴素,风尘仆仆,昂首挺胸,十分令人敬仰!</p><p class="ql-block"> 我站在老头和儿子中间在此拍下的照片,是我生命中永恒神清气爽的一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虽然我们都不是第一次去延安进枣园,我们依然在毛主席等领导人旧居前里瞧外观,流连再三,议论着一个时代的伟大,一代领袖的伟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时至2014年,我儿子也从1992年第一次来时的小小少年,成长为一名热心事业热爱生活的共产党员,担负起许多责任与传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年的中共中央书记处礼堂,设在枣园的一块平地上,土墙灰瓦,一门两窗。走过路过,小中见大:看得见世界,装得了天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展馆内图片、文物和文字的吸引力远远大于我的催促。这父子俩注目凝神,似乎忘记了我们还要赶路前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进延安,见宝塔蒙上一层绿色纱幛,正在修缮中,我们只是远眺,儿子为我们拍照,留下纪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午餐后,我们出延安城,直奔壶口。路上山一重洞一重,有我始终没数明白的许多隧道。儿子稳操方向盘,老头躺在三人座上打呼噜,从延安城到壶口130来公里的路程,两小时后我们安然到达——山岭,隧道,车轮声,呼噜声,皆成风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黄河壶口瀑布位于秦晋大峡谷黄河河床中,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镇,在县城以东约35公里处,是黄河上唯一的黄色大瀑布,也是中国的第二大瀑布。以壶口瀑布为中心的风景区,集黄河峡谷、黄土高原、古塬村寨为一体,展现了黄河流域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积淀。1988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2002年,晋升为国家地质公园。</span></p><p class="ql-block"> 景区入口牌楼与河边走道巨石上“黄河壶口瀑布”六个红色大字,看字体,你会知道是谁题写,够恭够帅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延安黄河壶口瀑布地质遗迹主要属河流侵蚀型地质地貌景观,遗迹类型较多,分布在约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集中分布在壶口瀑布、十里龙槽和孟门山三处。延安黄河壶口瀑布属差异侵蚀成因型瀑布,上游河面宽度达300——400百米,至壶口,黄河就被压缩到宽仅为30来米的河槽,河水从20余米高的基岩陡崖上倾泻而下,形成壶口般大瀑布,</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28, 128, 128);">故有“千里黄河一壶收”的奇观景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一进陕瀑入囗,大瀑布下游河槽涌流的河水就像一条长龙,活灵活现展现我们眼前。对,是活灵活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流,经过千折百回的激动滚滚东流,又像一篇倒序的散文,让我们沿河上行,追寻她的波澜壮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初入瀑区,见河水从高一层低一层的沟岩垂悬直下,若横闸并开,整齐有序,与黄土高原已被绿色覆盖的堡垒般山岭远近成景,引人入胜;河沟两侧大片大片的山石旱地上,白羊肚手巾金坎肩儿的男人,正牵着披红挂绿的小毛驴扶着陕北打扮的花衣红巾的女子稳坐其上笑颜拍照。展现一幅幅山和水媲美、黄河文化和陕北情怀融洽的美丽图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再往上走,河水有了气势,一排排瀑布激流勇进,一堆堆涌起黄土地的颜色,泻入沟底溅起的水雾一团团冲出河槽,如烟如雾般高出周边青山,与蓝天相接。站在河边木桩铁丝网护栏边拍照回望,耳边响起殷秀梅浑厚激昂的歌声:“浊浪滔天向我呼唤”,真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黄河有了气势,瀑布成为风景,人亦喜悦爽心、深思激奋、扬眉展望……当我为我家两位大男人拍下一幅幅黄河壶口相拥的情怀照时,看到“审美”“陶冶”的力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虽是女性,喜欢“小桥流水人家”的风雅,更热爱“浪花淘尽英雄”的壮观,观赏壶口瀑布,母亲河的激动又一次让我一扫斯文地张扬起来,以玩笑的姿态,用郑重的心思,把“我就是黄河,我就是泰山”的歌声融入黄河的涛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瀑布越往上走越多越大,随着水下岩层的变化,形成形态各异的模样。顺流而下的,万马奔腾的样子出来了;落入深渊的,轰隆隆雷霆万钧的声音听见了;侧面被上小下大岩石托起看像梯田式堆状喷涌流泻的,则让我不禁想到为人母的初乳:乍乳初至,如峰突起。婴儿在怀,汁如泉涌。一乳被婴儿小手抓紧劲力吸吮,让你<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听得见声音,看得见微笑,另一乳则用母亲的大手也按捺不住的惊峰乳液从五指间喷涌流泻……啊,母亲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老头在壶口瀑布陕西部最精彩的流段拍下我和儿子抚背搭肩的母子情怀照那一刻,我想起许多关于黄河的赞语:黄河是东方文化的发祥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文明是中华之根,黄河文化是中华之魂,她哺育着世代的炎黄子孙,演绎着数千年的历史……热爱你——母亲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壶口观赏段的上游河水落差更大,飞瀑高扬、翻滚、流泻,竟然挡住对面两侧的山岭而直接蓝天。站在岸边左顾右盼,扫描一张不完美的全景长卷,你顾不得区分哪是“水底冒烟、旱天雷鸣、晴空洒雨、山飞海立、霓虹戏水”,倒分明看到上游像“黄河之水天上来”,下游像“奔流到海不复回”,此情此景,让人怀疑诗人李白是不是也来过此地,并感慨万千:噢,豪情万丈;噢,源远流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原路返出,壶口瀑布的下游河流比来时感觉更为平静,彰显一种柔情妩媚之美,美得让人想喊一声:母亲万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壶口瀑布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它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而且各有牌楼、各自经营、各把其口。下午三点许,儿子驾车前行,带我们买取门票,进入瀑布山西口。</p><p class="ql-block"> 由于我们徐李两家的祖先都是从晋陕两地走西口到了内蒙古鄂尔多斯的,我们的饮食习惯仍然保持着晋陕遗风,小吃凉棚下的凉皮、臊子面等饮食招牌显得格外亲切,实在因为肚子吃得饱,车上放得多,我们只是一览而过。门楼上的盘龙腾飞形象与陕西部的大同,也没顾得及看出小异。唯有山墙上《保卫黄河》的五线谱令人驻足仰望,让我遐思如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震荡过我们心弦的<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黄河大合唱》创作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1939年春天,同年4月13日首演于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由邬祈零指导)立即引起巨大反响,随即很快唱响全国,成为抗日歌曲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其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音乐成就与独创性。这首作品的创作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黄河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庄严地讴歌了中华民族的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英雄气概。这部作品的词写出了中华民族的气魄, 音乐表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格,其高度的思想性、象征性、艺术性为中国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作品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以我们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岸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启迪人民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作品气势宏伟磅礴, 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时代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其中的主弦律就是以黄河壶口段为背景的:</span><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8px;">1939年初,“抗演三队”渡过黄河,并在同年2月到延安。光未然受黄河汹涌澎湃气势的感染,创作出组诗《黄河吟》。到达延安后,出任鲁艺音乐系主任的冼星海,在“抗演三队”的新年晚会上,听到张光年朗诵的组诗《黄河吟》后,决定将它谱成歌曲,并请“抗演三队”的音乐组组长邬析零为他讲述渡过黄河时的所见所闻。邬析零向冼星海描绘了黄河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以及船夫呼着号子与惊涛骇浪搏斗的场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于是激情与豪情一起澎湃万丈的《黄河大合唱》诞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站在晋壶口瀑布岸上观望,感观的形容词前比之陕壶口,自然加上了一个“更”或“越”,你若不澎湃,那才怪呢,十二分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是澎湃了,我想把黄河的壮景留在心中,留到永恒——拍照,录频;老头也澎湃了,“看这儿”“看那儿”不住地招唤;儿子更加澎湃,年轻的脚步颠儿上颠儿下地奔攀了比我们更高远的路程,拍下许多热爱的黄河壶口瀑布的壮阔景段,还说等乐乐(我儿子的儿子)长大些,一定和老婆婆娃娃再来……噢,那一年孙儿刚满五岁,儿媳在家管理接送孩子上画画、体育、手风琴辅导班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一刻,往上望,看不到边也看不到河槽,只是眼前涌入河心的瀑布汹涌惊骇,侧流倾泻的刷刷刷滔声贯耳,顺流跌入的翻滚旋涡、喷云溅雾、浊浪滔天、雷声动地!“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保卫黄河》这一《黄河大合唱》的主题唱段,确是黄河精魂段子的写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一刻,闭目遥想,泱泱华夏盘古开天地、秦皇汉武、涿鹿中原、黄河抗战……一个个一群群一代代鲜活的人物,一行行一页页一章章生动的历史,仿佛都映射在这黄河洪流瀑布掀起的万丈狂澜中,“万马奔腾”“冲锋陷阵”甚至“枪林弹雨”“人仰马翻”等词语和场面影视般涌现于脑海——“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长江,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一气呵成!这是华夏子民、世代英豪啼血的心声,这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御敌强国的豪迈气概!</p><p class="ql-block"> 心在赞叹:黄河是男子汉,是战斗英雄,是伟大的父亲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一天,黄河壶口岸边围着一群又一群游人,拍照的,录影的,驻立的,行走的,用各具姿态的行为表现出对黄河壮景的热爱;人群中还有两位衣冠楚楚的中年男女作揖礼拜三鞠躬,不知他们是祈祷还是还愿,却可知他们深怀一颗赤子的敬畏之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一天,我家三人也不止一次地游迹合影于黄河壶口瀑布岸上——庄重欢欣,毕恭毕敬……和一家热情的游客交换拍过此行壶口最后一张三人照后,老头突然张扬地吼了一声:“啊!黄河,你是这么地黄!”我也及时配合喊了下一句:“长江啊,你是那么地长——”这是我们通常戏说朗诵的玩笑句子,那一刻却把我们仨,笑得拍手仰合……笑声和涛声碰撞,何不是抚今追昔、承前启后与快乐憧憬、勇往直前的交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真的想豪颂当年《黄河大合唱》里的朗颂词,但记忆不成段子,只记得“你到过黄河吗”这一句。不曾想,今到写作整理本篇时,一键搜索到“大合唱”的全部。喜出望外,再不想删改,更不想丢弃,照录文中,方便读者,激励后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黄河大合唱》曲目</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第四乐章:《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原稿为齐唱)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原稿是男声对唱)第六乐章:《黄河怨》(女高音独唱,音乐会上常按修订稿加入女声三部伴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轮唱)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黄河大合唱》内容</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黄河船夫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朗诵词: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如果你已经忘掉的话,那么你听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歌词:咳哟!划哟……乌云啊,遮满天!波涛啊,高如山!冷风啊,扑上脸!浪花啊,打进船!咳哟!划哟……伙伴啊,睁开眼!舵手啊,把住腕!当心啊,别偷懒!拼命啊,莫胆寒!咳!划哟!咳!划哟!咳!划哟!咳!划哟!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行船好比上火线,团结一心冲上前!咳!划哟!咳!划哟!咳!划哟!咳!划哟!咳哟!划哟……划哟!冲上前!划哟!冲上前!划哟!冲上前!划哟!冲上前!咳哟!咳哟!哈哈哈哈……我们看见了河岸,我们登上了河岸,心啊安一安,气啊喘一喘。回头来,再和那黄河怒涛决一死战!决一死战!决一死战!决一死战!咳!划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黄河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朗诵词: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象征着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崇高!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着我们的赞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歌词: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黄河之水天上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朗诵词:黄河!我们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里,我们要在你的面前,献一首长诗,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黄河之水天上来,排山倒海,汹涌澎湃,奔腾叫啸,使人肝胆破裂!它是中国的大动脉,在它的周身,奔流着民族的热血。红日高照,水上金光迸裂。月出东山,河面银光似雪。∥它震动着,跳跃着,像一条飞龙,日行千里,注入浩浩的东海。虎口龙门,摆成天上的奇阵;人,不敢在它的身边挨近,就是毒龙也不敢在水底存身。在十里路外,仰望着它的浓烟上升,象烧着漫天大火,使你感到热血沸腾;其实凉气逼来,你会周身感到寒冷。它呻吟着,震荡着,发出十万万匹马力,摇动了地壳,冲散了天上的乌云。啊,黄河!河中之王!它是一匹疯狂的猛兽,发起怒来,赛过千万条毒蟒,它要作浪兴波,冲破人间的堤防;于是黄河两岸,遭到可怕的灾殃:它吞食了两岸的人民,削平了数百里外的村庄,使千百万同胞扶老携幼,流亡他乡,挣扎在饥饿线上,死亡线上!如今两岸的人民,又受到了空前的灾难:东方的海盗,在亚洲的原野伸张着杀人的毒焰;于是饥饿和死亡,像黑热病一样,在黄河的两岸传染!啊,黄河!你抚育着我们民族的成长:你亲眼看见,这五千年来的古国遭受过多少灾难!自古以来,在黄河边上展开了无数血战,让垒垒白骨堆满你的河身,殷殷鲜血染红你的河面!但你从没有看见敌人的残暴如同今天这般;也从来没有看见黄帝的子孙像今天这样开始了全国动员。在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散布在敌人后面;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展开了英勇血战!啊,黄河!你记载着我们民族的年代,古往今来,在你的身边兴起了多少英雄豪杰!但是,你从不曾看见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洒尽他们的热血;英雄的故事,像黄河怒涛,山岳般地壮烈!啊,黄河!你可曾听见在你的身旁响彻了胜利的凯歌?你可曾看见祖国的铁军在敌人后方布成了地网天罗?他们把守着黄河两岸,不让敌人渡过!他们要把疯狂的敌人埋葬在滚滚的黄河!啊,黄河!你奔流着,怒吼着,替法西斯的恶魔唱着灭亡的葬歌!你怒吼着,叫啸着,向着祖国的原野,响应我们伟大民族的胜利的凯歌!向着祖国的原野,响应我们伟大民族的胜利的凯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黄水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朗诵词:是的,我们是黄河的儿女!我们艰苦奋斗,一天天地接近胜利。但是,敌人一天不消灭,我们便一天不能安身;不信,你听听河东民众痛苦的呻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合唱: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水又急,浪又高,奔腾叫啸如虎狼。开河渠,筑堤防,河东千里成平壤。麦苗儿肥啊,豆花儿香,男女老少喜洋洋。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奸淫烧杀,一片凄凉,(凄凉)扶老携幼,四处逃亡,(逃亡)丢掉了爹娘,回不了家乡!黄水奔流日夜忙,妻离子散,天各一方!妻离子散,天各一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河边对口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朗诵词:妻离子散,天各一方!但是,人们难道永远逃亡?你听听吧,这是黄河边上两个老乡的对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对唱、合唱:张老三,我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我的家,在山西,过河还有三百里。我问你,在家里,种田还是做生意?拿锄头,耕田地,种的高粱和小米。为什么,到此地,河边流浪受孤凄?痛心事,莫提起,家破人亡无消息。张老三,莫伤悲,我的命运不如你!为什么,王老七,你的家乡在何地?在东北,做生意,家乡八年无消息。这么说,我和你,都是有家不能回!仇和恨,在心里,奔腾如同黄河水!黄河边,定主意,咱们一同打回去!为国家,当兵去,太行山上打游击!从今后,我和你一同打回老家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黄河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朗诵词:朋友!我们要打回老家去!老家已经太不成话了!谁没有妻子儿女,谁愿意遭受敌人的蹂躏?有良心的中国人哪!你听听一个妇人悲惨的歌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女高音独唱:风啊,你不要叫喊!云啊,你不要躲闪!黄河啊,你不要呜咽!今晚,我在你面前哭诉我的仇和冤。命啊,这样苦!生活啊,这样难!鬼子啊,你这样没心肝!宝贝啊,你死得这样惨!我和你无仇又无冤,偏让我无颜偷生在人间!狂风啊,你不要叫喊!乌云啊,你不要躲闪,黄河的水啊,你不要呜咽!今晚,我要投在你的怀中,洗清我的千重愁来万重冤!丈夫啊,在天边!地下啊,再团圆!你要想想妻子儿女死得这样惨!你要替我把这笔血债清算!你要替我把这笔血债清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保卫黄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朗诵词: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我们抱定必胜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多声部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怒吼吧,黄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朗诵词:听啊:珠江在怒吼!扬子江在怒吼!啊!黄河!掀起你的怒涛,发出你的狂叫,向着全中国被压迫的人民,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你战斗的警号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合唱:怒吼吧,黄河!掀起你的怒涛,发出你的狂叫!向着全世界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啊!五千年的民族,苦难真不少!铁蹄下的民众,苦痛受不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重复:受不了……但是,新中国已经破晓;四万万五千万民众已经团结起来,誓死同把国土保!你听,你听,你听:松花江在呼号;黑龙江在呼号;珠江发出了英勇的叫啸;扬子江上燃遍了抗日的烽火!∥啊!黄河!怒吼吧!怒吼吧!怒吼吧!向着全中国受难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笔者,一辈子没离开学校,上学教学半世纪,教育与受教育让我心生心系这样一个理念:无论大道理小情怀,所有的继承和发扬,必须建立在理解与接受的建础上。所以关于《黄河大合唱》的一切分析,我也要像听课留笔记、教书备课一样,把它们珍存下来,继续学习并传留后代。</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艺术结构</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全曲由《序曲》、《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女声合唱)、《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和《怒吼吧!黄河》八个乐章组成。各个乐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全曲又由表现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基本主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几个基本音调始终贯穿于整个大合唱,在音乐布局上以《序曲》呈示基本主题、首尾合唱呼应、中间各乐章交替发展和末乐章的总结概括,以及每乐章之前的朗诵为先导等,使整个作品具有高度的统一性。音乐语言明快简练、通俗易解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合唱手法丰富多彩和乐队的交响性发挥,全曲的宏伟规模和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这部作品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特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在艺术形式上一个创新和特色就是诗朗诵与音乐并重。其中有一个乐章用乐队来伴奏诗人怀古之情和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而整个合唱套曲各章之间,也是用诗朗诵来承上启下、贯串发展的。这是一部诗化的交响大合唱。作为朗诵诗人和演员的光未然,进行这种新的表演形式的探索是可以理解甚至是必然的,这也是当时演出实践的需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音乐是用音调来构成形象的。由于这个缘故,作品尤其强调具有清晰的音乐构思和材料的集中;强调从各个不同侧面来表达主题、深挖题材的内涵,即使在音乐细节中也使之能流露出人的内在心理状态。诗歌创作的整体构思和艺术思维与音乐创作是相似的。作者的笔始终围绕在黄河的整体形象上做文章,他哭诉黄河、赞美黄河、保卫黄河。层层深入,各乐章具有不同的典型的情绪,每一章都呈现出黄河形象的重要侧面,这种类似交响套曲的审美思维和结构思维,为史诗性的曲作创建了一个坚定的文学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套曲的音乐构思,并没有采用格言式的单主题贯串于全曲的写法,而是采用有特色的音调语汇变化发展地渗透于各章,从不同角度来刻画和丰富艺术形象的写法。它的核心音调是一个纯四度的旋律音程(分散或集中的),它在快速、雄壮、有力的乐章上表现得更鲜明;在抒情的音乐中,除此音调因素外,三度旋律音程的进行也是重要的,在五声音阶的三音列中自然是小三度和大二度(或反之)的旋律连接了。这些具有时代特色的音调语汇在各个乐章的开头或中部,都有不同程度的出现,并在各章中前后呼应、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合唱套曲采用了多种音乐体裁:除混声合唱外,还有女声齐唱(另一版本为两部合唱)、女声独唱(另一版本有女声合唱的伴唱)、男声的诗朗诵和男声独唱;合唱套曲中采用了多样的音乐结构。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音乐材料的使用都非常集中,丰富多彩与概括精练相结合。有个别乐章甚至只采用有限的几句劳动号子的音调和它的变奏、引申成全曲,易唱、易记,感情强烈而鲜明。一曲黄河船夫曲 ,把怒涛滚滚的黄河,同面向激流而勇进的船夫融为一体,描绘出一幅人定胜天的画卷。</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20px;">歌曲鉴赏</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综合角度</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全曲包括序曲和八个乐章,并由配乐诗朗诵和乐队演奏将各乐章连成一个整体。各个乐章从内容到音乐形象又具打相对的独立性,乐章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品以抗日和爱国两个主题为中心。从深厚的情感和感人的艺术形象上一步步展开,直至宏伟的终曲,激荡的感情浪潮发展到了最高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管弦乐队演奏的《序曲》概括地对全曲进行了极富特点的描绘.乐队效果色彩浓郁。音乐刻画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征着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几个主题经过发展后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序曲的高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整个作品虽然没有像歌剧那样,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但它却有一个严密的戏剧性构思,给人一种强烈的矛盾冲突。这个矛盾冲突就在于开始时的人与自然的冲突,是船夫与险滩、急浪的搏斗,后半部分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冲突。但二者是相呼应的,即通过人与大自然的搏斗,表现出中国人民的英勇顽强,进而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民族矛盾得以解决作了铺垫。整个作品就在于展示这个矛盾(《黄水谣》)、激化这个矛盾(《黄河怨》)、解决这个矛盾(《保卫黄河》)。这种矛盾的展示、激化、解决正是其戏剧性所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黄河大合唱》作为一部“大合唱”。所谓“大合唱”就是“康塔塔”,是欧洲巴罗克时期重要的声乐体裁。“康塔塔”虽然不具有歌剧那么完整的故事情节,但戏剧性还是存在的。《黄河大合唱》作为一部中国的“康塔塔”,也具有这种戏剧性。《黄河大合唱》一共八个乐章,每一章节,都是通过朗诵和乐队为背景串联起来。虽然每个乐章在从表现形式、艺术形象、思想内容都各有侧重或有所不同,但是整个作品贯穿着一个主题思想,这就是“抗日救亡”,同时也歌颂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乐章简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原稿为男声合唱)此曲吸取民间劳动歌曲尤其是船夫号子的音调素材,运用动机式的主题核心贯穿发展手法和领合呼应的演唱形式,引子和第一部分描绘了船夫们与风浪搏战的动人场面;第二部分以原有主题核心拉宽节奏,放慢速度,表现人们登上河岸时的乐观情绪;尾声又以快速有力的动机进行,由强渐弱,由近到远,表示中国人民的斗争仍在艰苦顽强地继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音乐壮阔、热情、深切。第一段唱黄河的雄姿,第二段赞五千年文化,第三段颂民族精神的发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吸取了《义勇军进行曲》和《满江红》的音调材料,痛诉民族的灾难,歌颂时代的英雄。音乐会上往往略去此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原稿为齐唱)这是一首歌谣式的三段体歌曲。第一段抒情而深切,中段是悲痛的呻吟,第三段情绪更为凄凉,诉叙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原稿是男声对唱)采用乐段反复的结构形式,吸取山西民歌音调,并借用锣鼓伴奏的某些手法,形象地叙述了流亡群众的悲惨遭遇,显示了“打回老家去”的斗争决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黄河怨》(女高音独唱,音乐会上常按修订稿加入女声三部伴唱)运用大小调和变化节拍,以悲惨缠绵的音调,唱出了被压迫、被侮辱的沦陷区妇女的痛苦哀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保卫黄河》(轮唱)成功地运用卡农手法,表现了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衬词“龙格龙格龙格龙”的加入则别具风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运用主调与复调的混合写法,以号角性、战斗性的音调,象征东方巨人为最后胜利发出呐喊,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关于壶口瀑布的幽思漫长,观赏的时间陕晋两头其实只用了3小时左右。太阳西斜的时候,我们告别这里的山岗、瀑布,还有油光锃亮、打扮得像新郎新娘一样的小毛驴,留恋中毅然迈开返回延安的脚步。</p><p class="ql-block"> 返回延安路过南泥湾。南泥湾位于陕西延安城不到50公里的地方,也是延安旅游名胜之一。儿子觉得回延安时间充足,打开导航,驱车直入。进入南泥湾境界,虽没见“遍地是牛羊”,却见“到处是庄稼”。郁郁葱葱的山岭,绿油油的稻田,一扫当年“处处是荒山”“没人烟”的荒凉,“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的歌声在耳畔响起,“处处似江南”的景象在眼前呈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泥湾因抗战时期的大生产运动而闻名。1939年2月针对国民政府和侵华日军的封锁,毛泽东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动员根据地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1941年3月,八路军120师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始军垦以满足根据地的物资供给。毛主席题写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亲笔字碑,矗立在纪念馆小广场。字碑周围露天摆放着许多真实与模拟的战斗武器和劳动工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里还有三五九旅旅部旧址等纪念场馆,因时已渐近日落,没有全部顾及。只是那尊土墩石像“军民大生产”栩栩如生的挥锄扬镐的劳动姿态,让我们环绕观赏,流连再三:1941年春,八路军120师三五九旅旅长兼政委王震奉命率领大军,开进南泥湾,辟荒种地,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情景如现眼前,似乎闻到了那悠远却又切近的“花篮的花儿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现在的南泥湾已建成以革命纪念地为主,集参观、旅游、经济综合开发为一体的多功能的经济、文化重镇。</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夜幕微降,我们赶回延安。走进饭店,饱享陕西老乡待人接物的憨厚实在;走进超市,采买儿媳孙子喜欢的狗头大枣等陕西特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打道回府的行程全部是边走边看随时安排的。吃过延安早点臊子面,路观延安自产自销的蔬菜早市,望见了“延安革命纪念馆”。走近纪念馆,我儿子戛然停车,我们快步走进位于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距城1公里处的这一国家4A级景区,并且在馆场中心高台上开国领袖双手叉腰、高瞻远瞩、衣着简朴、气度非凡的雕像前合影留念,背后馆墙上红色的镰锤徽章、“延安革命纪念馆”的金色大字,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延安革命纪念馆始建于1950年1月,原馆址在南关交际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1954年迁往杨家岭原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定名为“延安博物馆”。1955年迁至城内凤凰山麓革命旧址院内,改名为“延安革命纪念馆”,1973年6月迁往王家坪现址。延安革命纪念馆是向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教育的重要基地。2016年12月,延安革命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进纪念馆,我家这父子俩就盯着“前言”不放,我也以贯以用之的旅游拍照方式,留下原汁原味的记录:</p><p class="ql-block">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p><p class="ql-block"> 从1935年到1948年,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是新民主主义的模范试验区,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p><p class="ql-block">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由弱到强、转败为胜的丰富经验,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个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领导了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培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历史选择了延安,延安铸就了辉煌。今天,在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征程中,重温延安革命的光辉历史,将会给我们提供许多宝贵的借鉴和启示。</p><p class="ql-block"> 以上“前言”,按笔者我自己当年亲手拍照,字符分毫不差地亲手录下,意在对“延安革命圣地”所含的时间、意义、内容有完整精准的认识以及方便重温与传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头至尾观看纪念馆的文物、文字、图片,仍然是他们父子不变的爱好。尤其是我家热衷看战斗电视片的老头,时不时地指指点点给儿子讲述些延安革命故事,儿子也总是凑在父亲身旁边听边看,相守前行。那一刻,我则把重点放在对其父子眼前情趣的摄取与欣赏中,自豪着,快慰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出了延安城,一路向北,不知不觉间进入陕西榆林境内。儿子问我“榆林境内有甚好风景”,我除了告诉他有我去过的红石峡,又查到一个“天下第一台”——镇北台。此台位于榆林城北4公里的红顶山上,“建于1607年,属于万里长城防御体系之一的观察所,<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长城三大奇观(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之一,有“天下第一台”之称。</span>站在镇北台顶层远眺,金沙蓝天、碧澄水库、逶迤长城、绿色林带和欣欣向荣的城郊建设风貌相辉映,构成了无比绚丽的彩色画卷。”</p><p class="ql-block"> 那阵儿,我们虽然吃了“闭门羹”,但是蓝天白云下、绿树成荫中墩实的四层镇北台,还是给我们留下颇为巍峨厚重的深刻印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红石峡也不远,距离榆林市城区仅5公里,驱车前行,也就一刹那功夫的感觉就到了。拿着20元/人的门票走近门楼,发现墙上挂着国家3A级景区的牌子,修缮一新的门楼,色泽新艳,彰显小景点的壮观。进了门楼的第一印象是散流见底的玉溪河水穿峡而过,两岸树木葱茏,如果不和江南一比,算有几分看头。据说“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余于誉为副都御史巡抚延绥,驻榆林,凿石为渠,引水由西而下与无定河合流,定名榆溪河。渠成之时,夕阳东照,红石映日,分外耀目,名为红石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下去,路有几分奇险,石刻多有豪壮,据记载,古时做为“九边重镇”的榆林,“古代驻守榆林的文人墨客甚至武将都喜好到红石峡题刻以抒发边塞豪情壮志,所以红石峡又是长城书法艺术的一大宝库。此外,还可以欣赏到宋元时期的石窟艺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一程,我们只为归途游玩,无心考古获识。对照资料,长了点滴见识,算意外的收获。唯有儿子小孩般峭壁攀爬的故意惊恐,三个大人玩童般索道踩颤的戏闹开心,又相互警示安全并牵手前行,才是此行真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看过红石峡,出了榆林城,除了在8月黄绿错综的原野路边小憩,<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儿驾起小车,再次在170多公里的公路上奔驰。</span>当鄂尔乡斯水岸新城夕阳笑靥、红霞满天的时候,我们顺达家园;第二天清晨,儿子没有叫醒我们二老,出发回到青城按时上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注:文中浅色字体为网络资料。历史性文字若是有误,请不吝指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作者近照</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姓名:李香桃,网络昵称:漠上明月。1952年农历6月出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王爱召镇张明高村。中共党员,高级讲师。退休后,专业家务,业余写作。2017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文集《一路小曲儿》。2016年入籍“美篇”后,创作发表配图诗文700余篇,出版美篇书《桃李溢彩.师恩流芳》、《诗意生活》、《12岁,在爱的怀抱中成长》、《2020,我们这样走过》等多本图文并茂书籍。</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