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禺草号汉阳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19年11月9日“宜棉工友联谊会”部分职工合影</p><p class="ql-block">华夏五千年,作为农耕文化的汉民族,世世代代注重教育。原家家户户中堂上均挂有“天地君亲师”的条幅,祭有神龛(牌位)供家人、朋党及时顶礼膜拜。摆在条幅第五位供人祭拜的这个“师”字,就是传授知识、教授学业的先生(老师)和师傅。古人敬畏拜天地、拜祭君权神授的天子-皇帝、祭拜上列诸祖宗、尊敬授业的先生(老师)。</p><p class="ql-block">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此话虽是一段成语,是做人准则和规范,也是警示鞭策之语,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美德。其意:哪怕只教过自己一天的老师(师傅),也要一辈子像对待父亲那样尽孝。此警句出自清代诗人罗振玉《鸣沙石室佚书-太公家教》 ,原文曰:“ 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忠臣无境外之交,弟子有柬修之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教授学业的先生(老师)我曾撰有几篇纪念文章,今天要讲述教授技能的师傅(工厂里的老师)的一段故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宜棉厂生产车间,系亚洲少有备战型。(其图由两张照片,不同角度拼合而成)</p><p class="ql-block">自1971年8月进厂,经过短期新工连的集训,像我们几位个子大,不知人情事务,不会请客送礼,又无路子的普通知青,自然分配进入“推老板”的行业。推老板是纺织厂内极普遍的工种。下騃大力的活(宜昌话,指没技术的力气活),似人似鬼一看就会。男工当推老板就和女工挡车一样,在纺织厂里属数量最多的工种,是生产岗位上的中流砥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清花车间A0076清花机车头及车头磅</p><p class="ql-block">谓之老板,虽属自诩,仔细一推敲,还颇有一番道理。你瞧,天底下的老板,哪个不是比常人付出得多?何曾又会不是劳神费力勤扒苦挣做出来的!自于那个推字,更是画龙点睛,一字道出其工作性质,就是推、拉、搬、扛那种出大力流大汗的苦力活。</p><p class="ql-block">说起棉包大家不会陌生,从田间、农业收购站、合作社到轧花厂使用的是松散型白色的大布棉包。那时的棉花未经机器挤压或挤压程度不同,棉花包明显要大得多。经过扎花厂脱棉籽后称之为皮棉,进行打包(常用打包机挤压成型)按照纤维长度分级,就可供工业加工使用了。</p><p class="ql-block">棉花分级是为了在棉花收购、加工、储存、销售环节中确定棉花质量价格。下面初略介绍下棉花分级。棉花的等级基本上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品级分级,二是长度分级。</p><p class="ql-block">1. 品级分级,是对照实物标准(标样)进行的,同时辅助于其它一些措施,如用手扯、手感来体验棉花的成熟度和强度,看色泽特征和轧工质量,依据上述各项指标的综合情况为棉花定级,国标规定,三级为品级标准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宜棉厂职工俱乐部</p><p class="ql-block">2、长度分级,用手扯尺量法进行。手扯纤维得到棉花的主体长度(一束纤维中含量最多的一组纤维的长度),用专用标尺测量棉束, 如25毫米,表示棉花纤维长度为25.0-25.9毫米,以此类推。同时国标还规定,28毫米为长度标准级;五级棉花长度大于27毫米,按27毫米计;六、七级棉花长度均按25毫米计。品级分级与长度分级组合,可分为33个等级,构成棉花的等级序列。如国标规定的标准品是328,即表示品级为3级,长度为28.0-28.9毫米的棉花。棉花等级分类表品级/长度(mm)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七级。如31mm 长度,按色泽品级:131 231 331 431等。其纤维长度分成四个等级(含28mm);纤维长度 27mm和26mm的分五个等级;纤维长度25mm则要分七个等级,即唛头:725。</p><p class="ql-block">3. 按马克隆值进行分级。这是反映棉花成熟程度和细度的综合指标,</p><p class="ql-block">4. 按加工机械来分,棉花分为锯齿棉和皮辊棉。使用锯齿轧花机加工出来的皮棉叫锯齿棉,使用皮辊轧花机加工出来的皮棉叫皮辊棉。目前我国棉花市场上绝大多数棉花为锯齿棉。</p><p class="ql-block">5.国家标准规定分为A、B、C三个级,标准级是B级。A 级优于B级,B级优于C级。棉花分级较专业,在此不再赘述,若感兴趣者可自行去了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清花车间A005小车</p><p class="ql-block">清花车间是纺织厂的第一道工序,就是按棉纱的配棉需要,将不同等棉花混合均匀,制作成型的棉卷,供后面钢丝、并条、粗纱、细沙等工序陆续使用。当年我在清花车间时,因所纺的纱团品质不算高,最高32支纱,一般所用棉花长度控制在27mm-29mm之间,使用的是二三级棉,即唛头为:229 327之类。棉包一般在一百多斤左右,进口棉花包要重些,如印度长绒棉,一般控制在200公斤以上。</p><p class="ql-block">说起推包,别看是騃大力几乎没技术含量,具体工作上能将上百斤的棉包搬上推车,一次拖走几包,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在搬二包以上,靠的是瞬间爆发力、韧劲和诀窍(技术)。这就要用上彭师傅创造的“推包工操作工作法”。</p><p class="ql-block"><br></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彭师傅退休时和同时退休几位师傅的合影(右一)</div><div><br></div>该操作法的操作程序如下:先将老虎车(一种前部如铲,附带杠杆功能的手推车)铲进棉包底部,使推车与棉包形成一个角度,压下车把棉包就轻松装上车了。装第二包以上就得靠技巧和韧劲了,把已装上棉包的手推车放平紧靠棉包旁,将棉包斜靠在膝盖上,双手抓住棉包腰部位子人往后倒,借助自身重量和爆发力,很容易就将棉包柠起落在膝盖上,使第二包就与车上第一包在同一水平线,此时,借势将第二包棉包向第一包上一甩,第二包稳稳当当放在车上,第三包同出一辙搁在手推车手把上,再拉上车把就能轻松拖走。这里要提醒一句:推车时,不可将手推车把操的太高,得稳住棉包重心,另一只手还得掌住第三包棉花哟!彭师傅的这套“推包操作法”曾在省局同行各厂间大力推广及褒奖。这样一来,缩短上棉台的操作时间,还大大提高其生产效益。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清花车间A0076清花机和棉卷</p><p class="ql-block">“师傅带进门,修行靠个人。”彭师傅发明的“推包操作法”开创推包工作的先河,第一受益人,自然是我们“宜棉厂”三个班的六位推老板(推包工)哟!</p><p class="ql-block">说了半天还没介绍一下我的师傅,我师父姓彭名华耀,系武汉国棉四厂援助“宜棉厂”的主要技术力量之一。在汉时,因代表“武汉国棉四厂”参加全国清花挡车比武大赛荣获“清花大王”的盛誉,十几年来,同事们习惯称他谓“清花大王”。</p><p class="ql-block">彭师傅在清花车间工作一辈子直到退休。他创造的“清花挡车工操作法”和“推包工操作法”一直沿用至今。该车间所有工种,他基本上都干过,能者多劳的他,还干一行爱一行,而且行行都干得非常出色,只要双手一掂棉卷,就知其斤两,误差仅在克重间。经他手调试机器生产出的棉卷,个个不匀率均符合要求。为宜棉厂生产“蓝凤”牌棉纱荣获部颁金奖,奠定坚固的质量基础。特受到系统领导嘉奖和同仁们的一致好评。几十年下来彭师傅已桃李满天下,所带的徒弟,各自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奕叶崇光。</p><p class="ql-block">彭师傅教我推包、挡车,更教我如何做人。彭师傅常说:“人过留名,树过留阴,年青人,力气用了有来的。”他还爱说:“万事皆有因果;种什么因,结什么果,不差毫厘。”“上夜班时人是倒立着在,做事不可太猛,等天亮血脉归位才行。”我曾问:“您是不是信佛”他淡然一笑道:“什么信佛,信教的,这是做人的本分,原则!”</p><p class="ql-block">有句谚语,说是“一分辛劳,一份收获”。有人会问,收获是什么?我说:“是辛勤劳动的付出,是成果完美的结合,是丰收的美好,是成功者的愉悦,是自尊心情的流露和延续智慧动力的成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湖北宜昌棉纺织厂厂大门</p><p class="ql-block">别看已年近五十的彭师傅,只要一上班,浑身上下就有一股使不完的劲。这是责任心的驱使?还是身大力不亏必然所作?生物学上说: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及能量转换是等量的,也就是说,付出能量越大,需要补充的物质就会该更多。</p><p class="ql-block">彭师傅每天付出多,食量大系众所皆知。他曾当着大家的面,一口气喝下半斤米的稀饭,还自诩刚好。有次上夜班,食堂卖大肉包子二两一个,向土匪(向裕兴)与我打賭,说他一口气能吃八个,一旁彭师傅劝道:“伢们咧,打牌赌钱都不好,尤其别赌力气和吃喝,这二件伤身体,万万使不得……”没等彭师傅说完向土匪插言道:“听说您年轻时赌吃剁馍,一口气吃二个,那可是五斤一个喲。”彭师傅回言道:“那不假,年青气盛本钱大。跟你说,我吃后连口水都没喝,嘴巴一抹起身做事去了。这叫身大力不亏,我有此食量所以敢揭此榜。你要知道自五六年以来,我从未吃饱过……”彭师傅一席话,把在座的惊呆了。好家伙!武汉铁锅般大干干的厚实的剁馍,蹲着一口气吃二个仿佛没会着,起身、抹嘴、做事,太厉害了!有次和彭师傅聊天,我说插队时最想吃的,就是黄金口车站那婆婆卖的盐茶蛋,每次在那等车总要卖几个,吃了还带回队慢慢吃。彭师傅问我:“当年'裕华纱厂'大门口也有个盐茶蛋的,我常蹲在她摊前尽兴地吃,少则二三十。那婆婆只要见到我,老远就打招呼热情得很。”我说:“没您家那样大的口福,再说,我每月十八块的工资,也经不起这样折腾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鸟瞰宜昌市伍家区五一广场</p><p class="ql-block">在那物资匮乏的计划经济年代里,车间主任熊志斌知道彭师傅食量大,特将他月粮食指标量定于最高档42斤;厂领导为了让师傅吃好,冒着庇护职工走资本主义道路丢官帽的危险,默许彭师傅开荒,种地,让瓜果蔬菜补贴定量上的不足。</p><p class="ql-block">彭师傅每天一担肥,四担水日复一日地耕耘,老天不负有心人,他所种的蔬菜格外葳蕤,所种瓜豆满田,四季采摘不断。据我所知,彭师傅从不在食堂打饭,都是师母或子女送到车间,每次装饭用“小脸盆”( 特大号搪瓷碗)足足堆上一满碗,其饭菜堆得似乎要将碗撑破似的。在那缺量少油,抓革命促生产的日子中,吃饭常抢时间,面对粗茶淡饭,呼呼啦啦一喝而就,简直是场竞赛。但,看得出彼此吃的都很香,面戴回味不尽的微酡,就差琼杏面颊了。 </p><p class="ql-block">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在彭师傅的带领下,我们甲班各项生产指标在车间名列前茅。外出劳动更显彭师傅英雄本色。有次到砖瓦厂背砖,彭师傅多背快跑,所背砖头的数量足足多出小年轻们的一倍还转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宜棉厂原棉仓库</p><p class="ql-block">白驹过隙时光飞逝,转眼过去了四十六年,师傅的教诲句句在心,让我砥砺前行受益几十年。上前年(2019年11月9日)“五十年厂庆暨宜棉工友联谊会”上喜遇老同事,得知彭师傅健在,并住在三三零望州岗的消息,遗憾仅某某(名字给忘了)知道具体位置,当时又无法与此人联系,错过一次千载难逢的时机,此乃不可饶恕遗憾!今赋诗一首表达对师傅的思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从师仅五年,巨细记心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祈求天护佑,长寿健如前。</p><p class="ql-block"><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9年11月9日在伍临剧场演出的一组“宜棉工友联谊会”大合唱的演出盛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