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贵州江西籍左氏《合族谱系》中提到的贵筑县

左龙章

<p class="ql-block">  贵州江西籍左氏《合族谱系》里提到:二世祖<b>左国本“任贵州按察司”,“在任12载”;左国太“任贵局县本部厅”,“在任6载”,</b>但一直没查到官方记载的这些相关信息。为了寻本清源,再次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以慰先烈。</p><p class="ql-block"> 经查,2018年8月15日乌当区人民政府网中“乌当历史沿革”下的“人文风物”中有关于《历史由来》一文,可以了解一些关于贵筑县的变迁信息。原文如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1958年2月建立的贵阳市乌当区已50多年。乌当历史悠久,经历古代的宋、元、明、清时期;在现代行政区划先后有五次乌当区:即贵阳县乌当区署,贵筑县乌当区署,贵筑县乌当区公所,贵阳市(郊区)乌当区人民委员会,贵阳市乌当区人民政府。为了解历史,笔者查阅了《贵州通志》、《贵州省志*地理志》、《贵阳建置沿革》、《贵阳市乌当区志》、《贵阳市乌当区地名志》、《贵阳市乌当区组织史资料》,还查阅贵定专区、贵筑县有关史志资料,以及笔者经历,历史悠久的乌当和地名的来源,乌当区域的变迁,记述如下:</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历史悠久的乌当</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历史悠久的乌当,是贵州省发现新石器的17个县(市、区)之一(大堡古人类文化遗址),春秋时期属羊柯(音)国,战国时期为楚黔中地,秦属象郡范围,西汉时期属夜郎县,两晋时期属晋乐县,隋朝属羊柯县,唐宋代属矩州。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建喇平宣抚司治所至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遗址经历宋、元、明、清代。元代顺元路军民安抚司有武当(今乌当)长官司、洪边州。明代属水东洪边十二马头。</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明代乌当古遗址和古建筑群:有洪武四年(1371年)至天启二年(1630年),在云锦庄和洪边寨建的宋氏别业遗址。有始建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的乌当来仙阁,正德年间(1506――1521年)建的乌当协天宫,始建于天顺年间(1457――1464年)的洛湾万松阁,万历年间(1573――1620年)建的后所古林寺,成化年间(1465――1487年)建的乌当桥等古建筑。还有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年)建的永乐古城堡,明代崇祯十一年(1638年)朱昌古城堡石刻“朱昌城西”,明代基石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建的乌当惜字塔,乌当明代古墓群等。</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改贵州卫、贵州前卫为贵筑县,辖十七里,民国元年(1912年)贵筑县并入贵阳府,民国3年(1914)改为贵阳县。贵阳县(1414――1935)今乌当区境内一、二、三、六、八、九区,辖9个镇,71个乡。1936年设16个联保。1937至1939有一、二、三、四区的16个联保的,65个乡。</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乌当地名的来源</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据《贵州省志*地理志》记载,元代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顺元路军民安抚司领蛮夷长官司二十二,计有武当等处(今乌当)、水东(今新添寨)。元代《贵州省历史沿革图》,有顺元宣抚司(今贵阳),东北面有武当(今乌当)。明代置贵州前卫的有乌一堡、乌八堡(今乌当场坝)等。清代据《贵阳府志》记载:“贵筑县东北三十里有乌当八堡、乌当一堡、乌当十寨、乌当九寨,皆属东上里,即元之武当也。”上述记载,说明乌当地名的来历为元代“武当”的音转。《贵阳市乌当区地名志》传说原乌当坝子多雾,称“雾荡”,今“乌当”由“雾荡”音转。乌当地处在高原的山间盆地,有时大雾笼罩了乌当盆地,这是地理自然现象的巧合。</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民国时期,贵阳县(1914―1935年)第三区公所辖乌当镇,1941年2月15日成立贵阳县乌当区署,1941年7月1日贵阳市政府成立,贵筑县辖乌当区署(公所)。1957年11月29日,撤销贵筑县划归贵阳市领导。1958年2月24日,将原贵筑县和贵阳市郊区重新划为乌当、花溪两个区。原贵阳市郊区主建贵阳市乌当区,继续在毛光翔公馆办公,1959年1月迁离乌当6公里交通方便的新添寨至今已半个世纪。原贵筑县主建贵阳市花溪区。</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五个时期乌当区</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1、贵阳县乌当区署。民国3年(1914年)改贵阳府为贵阳县至1941年6月。自民国30年(1941年)起实行新县制,将过去之区、联保、保甲,改为区、乡镇编制,全县分三区,区署设乌当、白云、花溪三地。1941年2月15日成立贵阳县乌当区署(驻乌当),辖乌当、永乐、谷定、百宜、羊昌、水田6个乡,共56保。</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2、 贵筑县乌当区署。1941年4月20日国民政府行政院批准建立贵阳市,7月1日贵阳市政府成立。同时撤销贵阳县,以贵阳市区以外之地属贵筑县,9月3日行政院批准将贵筑县治移驻花溪,于1942年1月20日将贵筑县政府迁往花溪办公。1944年重调区乡,三个区署为:燕楼区署、白云区署、乌当区署。乌当区署(驻乌当),辖乌当、北衙、永乐、谷定、水田、羊昌、百宜7个乡,共63保。1947年撤销三个区署,县辖2个镇,18个乡公所。1948年8月1日增设水田区署(驻乌当),辖永乐、乌当、谷定、水田、羊昌、百宜6个乡。1949年11月15日贵阳市和贵筑县解放后,11月24日贵筑县人民政府成立,27日乌当镇赶场天,召开了庆祝解放大会,派员接管水田区公署及所辖6个乡。接管后贵筑县成立花溪、青岩、白云、水田(驻乌当)四个区公所。</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3、贵筑县乌当区公所。1950年5月至10月贵筑县人民政府为了加强对基层工作的领导,将北部划分为五个区公所,作为派出机构,水田区调为乌当区(第七区)、水田区(第八区)、羊昌区(第九区);白云区调为金华区(第五区)、白云区(第六区),任命党政干部,设秘书,民政、财政、文教助理,生产干事。划分区公所后,开始建立农民协会,进行“五大任务”,废除保甲制度,建立行政村。1951年11月土地改革结束后,重新建立乡。乌当区辖10个乡,水田区辖11个乡,羊昌区辖8个乡,金华区辖10个乡,共39个乡公所,83个行政村。1953年选举乡长、副乡长。</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4、贵阳市(郊区)乌当区人民委员会(1955年4月至1956年7月)。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54)府民民字第501号指示精神,贵阳市人民委员会市秘办(55)字第096号命令,为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兹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对本市行政区划,作如下扩大和调整:将原贵筑县划归我市管辖之花溪、金华、乌当、中曹等四个区,分别设立区人民委员会。雪厂乡、阳关乡并入金华区。将原郊区人民政府所辖黔灵、东山、茶店、改茶、朝阳、太慈、油榨、云关等八个乡纯农业人口组成为黔灵区,仍设人民委员会。成立贵阳市郊区办事处,作为本市人民委员会的派出机关,具体领导五个区人民委员会的工作。各区人委自1955年4月1日起,正式开始工作。贵阳市郊区领导的乌当区人民委员会继续设在乌当协天宫。</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建立郊区人委,撤区合并为乡镇(1956年8月至1958年2月)。1956年7月18日贵阳市人民委员会(56)市编字第0340号《抄转关于改变郊区、乡建制及有关组织问题的批复》,省人民委员会同意撤销你市现有的郊区办事处及市郊黔灵、金华、花溪、乌当、中曹五个区公所建立郊区人民委员会;郊区现有的49个乡镇,合并为20个乡、镇。同意贵阳市郊区仍建立乡、镇一级基层政权组织,由郊区人民委员会直接领导。1956年8月撤区合并乡镇,乌当区有:乌当乡、北衙乡、永乐乡和偏坡布依族乡;金华区有:金龙乡、野鸭乡、阳关乡、朱昌乡。</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5、撤销贵筑县,将市郊区划为乌当、花溪区。省人委(57)省民王字第861号《关于撤销贵筑县的通知》,我省撤销贵筑县,业经国务院1957年11月29日议字第80号批准,并且决定将原贵筑县的沙文、金甲、麦架、白云、牛场、都溪、水田、大林、拐久、定扒、谷定、三江、下坝、羊昌、新场、新堡、谷溪、马场、百宜等31个乡(黔陶等12个乡已略)和青岩镇以及修文县王官乡的鹅颈冲农业生产合作社,划归贵阳市领导。</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1958年2月24日省人委(58)省办吴字第119号《关于划分贵阳市郊区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贵阳市人民委员会接管原贵筑县辖区后,将市郊区划为乌当、花溪两个区。原则上以黔滇公路和黔桂公路两侧原分界为界,公路以北地区为乌当区,包括:金华、阳关、野鸭、朱昌、乌当、北衙、永乐、偏坡、黔灵、东山、羊昌、谷溪、新场、新堡、马场、百宜、水田、王岗、拐九、下坝、大林、三江、定扒、谷定、沙文、牛场、都溪、白云、麦架、金甲共30个乡以及修文县王关鹅颈冲;公路以南地区为花溪区,共23个乡镇。1958年4月21日市人委(58)字办字第241号通知,乌当区所属东山、黔灵乡划归云岩区。1957年11月29日至1958年2月24日实际是过渡期。1958年3月,市人委向乌当区人委及所属27个乡颁发了圆形木质印章(王岗乡并入新堡乡)。1958年7月调整为19个乡,组建75个农业生产合作社。</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1958年8月23日成立东风人民公社(驻乌当),9月2日乌当区实现人民公社化,成立11个人民公社,即东风(乌当)、闻风(永乐)、承风(下坝)、红旗(野鸭)、灯塔(羊昌)、红专(新场)、东方红(百宜)、原子(水田)、火箭(金华)、卫星(谷定)、星火(朱昌)。12月将11个人民公社合并为洛湾(驻乌当)、羊昌、金华3个人民公社(不包括白云地区)。</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乌当区域的变迁</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1、关于乌当区驻地。乌当区行政中心驻地有三处:</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一是贵阳市中华北路333号,毛光翔公馆2年(1930年建成的欧式建筑,民国时期贵州省长毛光翔公馆)。二是1959年10月迁新添寨洪边环溪一带43年,当时只有区委、政府、政法和粮食4幢大楼,1幢简易平房,作食堂、开大会、放电影三用。2003年1月26日揭牌迁新添寨燕子冲至今已8年。</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2、关于合并贵阳市郊区。1966年8月,花溪区、乌当区合并为贵阳市郊区,党政机关驻新添寨,文教卫生、财贸金融等单位驻花溪。辖26个人民公社和花溪、青岩、白云3个镇。1967年3月,贵阳市郊区又按原建置恢复为乌当区和花溪区。</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3、关于白云区。1959年12月7日省人委(59)省区史字第395号文批复,同意在乌当区鸡场地区设置白云镇的建制(相当于市属区),并改名为白云镇。1962年7月4日省人委(62)省民史字第148号文批复,将白云镇由原市辖镇(相当于市辖区)改为区(市属区)辖镇,直属乌当区人民委员会领导。1973年6月7日省革委黔发(1973)62号文通知,同意恢复白云区建制,属贵阳市领导,将艳山红、沙文两个公社,从乌当区划归白云区。</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4、撤销贵阳市领导贵筑县的原案。国务院(55)国一内罗字第七号批复:关于贵阳市扩大郊区行政区划问题,撤销原政务院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八日批准贵阳市领导贵筑县的原案,贵筑县仍归贵定专署督导。将贵筑县的花溪、中曹、金华、乌当等四个区和白云区的阳关乡、石板区的雪厂乡,划归贵阳市领导。</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5、关于建立乡镇的批复。1976年3月建立新添寨镇。省人民政府(83)黔府通140号批复,东风人民公社分建为东风乡(驻乌当)和偏坡布依族乡。(83)黔府通211号批复,同意将新堡公社改建为新堡布依族乡。同意金华、野鸭、朱昌、永乐、下坝、水田、羊昌、新场、百宜九个公社以社建乡。(88)黔府通241号批复,同意撤销朱昌、金华、东风(驻乌当)、水田、羊昌五个乡,建立五个镇。</i></b></p> <p class="ql-block">  网搜,看到“陈军9640”的《<a href="https://www.bilibili.com/read/mobile?id=4169227"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贵州贵筑谷池五甲地名的范围探索</a>》提到贵筑县,还附有几张地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