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犹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而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圳,在民族伟大振兴的关键时刻,作为创新先行试范点,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一个奇迹。</p><p class="ql-block"> 深圳之所以能够造就成功,除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外“人尽其才、地尽其利”是关键。早在深圳经济特区创立开始,就有一大批优秀人才,响应时代的号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投身到深圳的建设洪流当中,他们置身于这座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敢为人先,他们具有的改革气魄和创业精神,值得时代弘扬。</p><p class="ql-block"> 辉煌的成就,成功的经验,弥足珍贵。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道路的艰辛曲折,可以体会到思想解放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可以领略到深圳人勇于探索、开拓进取、务实高效、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在思想解放的开端,探索改革开放的路上布满荆棘。何况,当初深圳只是一个边境小镇,生活和工作条件之差,令人难以想象。但是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有志于改革的特区人。特别是东江纵队的老战士,他们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摸着石头过河”,“杀开一条血路”,率先打赢了新时期改革开放的这场硬仗。深圳经济特区创举,留下的何止是辉煌的城市建设成就,一大批拓荒牛的业绩更是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翻开地图,看看东江纵队当年的活动范围,会发现一个十分让人振奋的现象,那就是东江纵队当年的活动区域,和今天我们所提到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区域是相对的吻合。这是一个非常有历史意义的方块,也让我们传承弘扬“东纵精神”有了更多的时代意义和使命。在这个概念的聚合之下,跨越时空的红色东纵将会成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文化纽带,让红色文化发展共同体有了更多的对话与合作空间。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继续传承和弘扬东纵精神,把深圳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p><p class="ql-block"> 东纵后代陈凯伦写的“追梦人——我和深圳的故事”有感,就是记录深圳改革开放初期的真实,这个历史性节点已被深圳博物馆收藏保存下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左起:陈凯伦、李惠萍、许丹妮、许燕妮</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b>“追梦人——我和深圳的故事”有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作者:陈凯伦</b></p><p class="ql-block"> 我是一个在深圳居住、奋斗了45年,并在1978年就参与深圳特区的建设、开始拓荒的特区“追梦人”。</p><p class="ql-block"> 我感恩深圳改革开放历史研究中心和深圳博物馆,感恩他们值举办“追梦—我和深圳的故事”的展览,进行了一次对深圳改革开放最早期历史的挖掘与抢救!这批深圳最早期鲜为人知的历史曾被忽略和遗漏,是多少早期拓荒人心中的遗憾!我也是其中的一个。</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对她定位是在“抢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已经四十三年了。就是说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已经走过第四十三个年头了。深圳当年的拓荒者,当年的那些亲历者,都已是耄耋老人了;而且,健在的人、已为数不多!为了这段历史的客观性和完整性,“历史研究中心”在跟时间赛跑,进行抢救性的“拾遗补漏”。许多被“挖掘”出来、欣然接受采访的老同志,为此都感到非常的安慰!称赞此举“功德无量!”</p><p class="ql-block"> 深圳——共和国改革开放的“长子”,肩负了“大胆探索、杀出一条血路、摸着石头过河”的历史重任。几十年来走着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干着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这当中有多少甜酸苦辣!这就决定了深圳的历史责任,不管是成功的经验或是挫折的教训,都是这座城市极为重要的史料!这段历史不属于个人,它是属于我们党,国家和人民的!不容偏颇与遗漏!所以我们每个经历者都有责任为保留好这段历史贡献我们的责任!历史是不可再生的,任何的疏忽和遗漏都是对历史的亵渎和不负责任!所以深圳改革开放历史研究中心和博物馆责任重大!而且你们的工作一定要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问!而严谨的“实事求是”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核心!</p><p class="ql-block"> 在和你们相处中,我看到深圳博物馆和改革开放历史研究中心的青年朋友们,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尊重,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孜孜不倦的勤奋和热情,不放弃任何一个有关当年史实的“蛛丝马迹”,追寻到底。这就是特区精神在新的一代深圳人的身上得到了真正的传承!令我倍感安慰!</p><p class="ql-block"> 由于你们的努力,很多改革开放几十年从不为人们所知道的历史和故事,得以展现并保留了下来。通过故事和物件的展现,充分彰显改革开放中我们深圳人为改变我们国家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是如何奋斗的!特区今天的成就是前人的奋斗和努力所奠定的基础。应该让人们知道,特区的今天来之不易!为了特区更大的发展,为了特区精神的不断传承,我们的下一代必须懂得历史,就要如习主席说的:“要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坚定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p><p class="ql-block"> 经过你们的努力:1978年前后就跨过罗湖桥来到深圳投资的香港妙丽集团董事长刘天就先生和香港东亚集团董事长郑可明先生这两位港商,都是香港的第一批勇敢分子和敢吃螃蟹的人。研究中心把他们找到并联系上了。他们都已是80—90多岁的耄耋老人,但都还在工作。他们觉得几十年后,深圳还能记住他们,都倍感温暖和感激!爱国热情更加高涨!表示:虽然是老骥伏枥,还愿意为深圳建设出力!要回来在深圳养老!哦!别忘了还有全国人大常委唐英年先生的父亲,香港纺织大王唐翔千先生也是1979年来到深圳镇投资毛纺厂的……。这批老投资人后来都是我们广东省政协委员。</p><p class="ql-block"> 由刘天就先生1978年回来投资开办的罗湖皮鞋厂联系上了,这是深圳最早的“三来一补”企业,它提供了很多当年三来一补非常有价值的史料。而且罗湖鞋厂的挖掘使刘天就先生回来深圳投资的时间,比深圳原来的记录提前了三年。这是多么重要的历史纠正。</p><p class="ql-block"> 而香港东亚集团郑可明先生与广东省外贸的合同号是“001”号,他回来投资手袋厂的时间,又让深圳利用外资的时间提前到了1976年。</p><p class="ql-block"> 研究中心还与深圳市轻工业品进出口公司联系上了,这里有大量的当年外商雨后春荀般的到深圳市开展“三来一补”投资的企业记录和外汇结算的原始记录!多么珍贵的史料!</p><p class="ql-block"> 当年的落后贫穷,偌大的一个宝安县委、县政府,就没有一辆可接待用的汽车。刘天就先生从香港来深圳考察,到罗湖口岸接他的、只有县委引进办的同志骑自行车来接他。劳斯莱斯接驳自行车!当时曾给刘先生当过“自行车夫”的同志,也已找到并接受了访问。这位老同志、已快九十岁了。当年县委引进办的负责管工业引进的老同志、也找到了,他也九十有二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改革开放最早期的当年宝安县委、县政府在当时广东省委的领导下,为改革开放做的很多基础性的工作。在此不一一列举了!起码现在人们可以知道了:在“蛇口一声炮响”之前、在广东省委领导下的宝安县委,县政府,深圳镇委(罗湖区的前身)已经在践行“改革开放”了;“引进外资”,“三来一补”就已经开始了。</p><p class="ql-block"> 更功德无量的事情是:历史研究中心做了以前几十年来没有做的,把我们八十年代初来深圳担任市委书记的梁湘同志的遗物征集回来了!这更是抢救和保护了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这批物件凝聚了梁湘同志从1947年在东北工作的记录到南下广州市委市政府工作,再到改革开放受命到深圳,领导深圳市改革开放工作的记录和日记,文件,资料,这是何等珍贵!这批资料所涵盖的时间跨度长达75年!尤其是在深圳工作的笔记文件等;有邓小平南巡在深圳见面的记录,还有他与叶剑英、杨尚昆、胡耀邦、谷牧等中央领导人的见面会谈,会议的记录,工作笔记等。这个阶段的中央领导人在深圳会面,肯定都是围绕着深圳改革开放的议题。这是一些多么珍贵的历史文献和资料!我敢说,在这些史料里,我们可以找到中国共产党人的改革开放的初心!这些这么珍贵的历史资料被我们博物馆和历史研究中心抢救了,征集了,收藏了!这是为党和国家抢救了一笔极其重要的财富!</p><p class="ql-block"> 每每想到这一切,我的心就始终无法平静!看到深圳改革开放历史研究中心和博物馆的作为,我们放心了!</p><p class="ql-block"> 通过你们的工作,我们作为深圳改革开放的第一代亲历者,都感到应该对深圳改革开放的历史同样怀有重大的责任!毛主席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习近平主席教导我们说在回望历史的时候“成绩要讲够,问题要讲透”。所以在此我想多感言两句:</p><p class="ql-block"> 我们共产党人所奉行的是历史的唯物主义。在历史的面前,谁也无权任性。我感到,多年来深圳的宣传媒体或在纪念一类文章上有偏颇,把深圳的改革开放时间定位在“蛇口一声炮响”拉开了帷幕。其实深圳改革开放的帷幕早就拉开了,“炮响”只是扩大了规模,加快了步伐。</p><p class="ql-block"> 人们又往往把袁庚和梁湘誉为深圳改革开放的“两根擎天柱”,这很对!但是,他们两个人不能等同,而且他们是相互不能取代的:袁庚同志带领着香港招商局在蛇口所做的事情,是企业行为,他是企业的领导人!梁湘同志是深圳市委书记,他是代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整个深圳的改革开放!是党和政府的领导行为!在宣传和纪念文章中这个概念绝不能混淆!</p><p class="ql-block"> 历史的定位是需要严谨的!这是我个人的看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陈凯伦</p><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18日</p> <p class="ql-block"> 我和陈凯伦、许丹妮、许燕妮都是东纵后代,我们的父辈们在香港沦陷时期就加入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港九独立大队,后来随着部队转至各地工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抢救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b></p><p class="ql-block"> 1941年12月9日,根据中共中央、南方局周恩来急电指示,因日军攻占香港,关于营救被困留在香港的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的指示,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中共南方工委副书记张文彬在香港、宝安、惠阳先后召集中共广东党组织及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领导人尹林平、梁广、梁鸿钧、连贯、曾生、王作尧、杨康华等对抢救工作进行研究和部署。经过根据地军民的紧张秘密护送,抢救出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茅盾、胡绳、夏衍、张友渔等等及他们的家属、国际友人、爱国青年共800多人,安全护送至大后方,出色地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同时营救被日军囚禁在集中营的国际友人,抢救了赖特上校和英、美、荷、比、印国际友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巢湘玲同志(香港大营救时期照片)</b></p> <p class="ql-block"> 日军占领香港不久,香港地下党员巢湘玲受命掩护影剧家蔡楚生及其夫人陈曼云撤离香港险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陈亮明同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以上图片由陈凯伦提供</b></p><p class="ql-block"> 陈凯伦的父亲陈亮明是香港长洲岛人,母亲巢湘玲,他们在香港执行秘密大营救任务,出色地完成组织上交给他们的任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原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和主要领导人袁庚、许智明,为深圳改革开放建设起到重要性的筹划和决定。</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许智明同志(蛇口工作照片)</b></p> <p class="ql-block"> 许智明出任副总指挥兼任指挥部临时党委副书记,成为总指挥袁庚的得力助手。</p> <p class="ql-block"> 1980年4月27日,叶剑英委员长视察招商局蛇口工业区,许智明副总指挥迎接叶帅。</p> <p class="ql-block"> 1983年2月9日胡耀邦总书记视察招商局蛇口工业区,与副总指挥许智明亲切握手。</p> <p class="ql-block"> 1984年1月26日邓小平同志视察招商局蛇口工业区,与副总指挥许智明亲切握手。</p> <p class="ql-block"> 蛇口工业区开发初期,袁庚、许智明等站在微波山上勘察建设现场,这张照片已被深圳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 袁庚(右)、许智明(中)等人,在微波山上勘察建设现场,走累了,席地一坐,乐哈哈的,工地就成了他们谈规划、谈设计的现场办公室。</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以上图片由许丹妮提供</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一幅巨大的标语竖立在深圳南山区的南海大道交汇处“时间就是金钱 效率就是生命”,</span></p> <p class="ql-block"> 丹妮、燕妮的父亲许智明出生在香港新界西贡的一个小村庄,1941年12月25日,香港沦陷。1942年2月3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港九独立大队在港九抗日烽火中成立,许智明毅然参加港九独立大队,他在家里设立交通站,负责军需供应和后勤保障等任务。新中国成立后,许智明分别担任过重要的领导部门。</p><p class="ql-block"> 随着深圳经济特区成立,1979年4月1日,蛇口工业区建设指挥部成立,许智明出任副总指挥兼任指挥部临时党委副书记,成为总指挥袁庚的最佳拍档。这两位当年的东江纵队老战士,又一次战斗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p><p class="ql-block"> 指挥部成立当天,许智明就率领先遣人员进驻现场,将向当地居民征用的八幢小屋和随后运来的集装箱辟做指挥部办公室和宿舍,开始了披荆斩棘的艰苦创业之路。</p><p class="ql-block"> 1979年7月2日,许智明亲自指挥炸响了蛇口工业区移山填海第一炮,轰隆隆的炮声炸醒了沉睡的蛇口。这炮声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从此拉开了特区建设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袁庚同志(1949年照片)</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袁庚</p><p class="ql-block"> “掀天揭地,方显男儿胆识”。</p><p class="ql-block"> 袁庚以此自况,亦是其一生之写照。在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中,有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有较量无声的国家安全工作时期,有持节出使的外交官生涯,有激情燃烧的改革开放时代,丰富多彩的人生贯穿不变的是其掀天揭地的男儿追求。</p><p class="ql-block"> 少出乡关,壮历淬炼,暮肩重任,追求民族解放与国家富强为其一生所秉持的男儿之志。放眼四宇,洞达趋势,领树风标,随着时代变化而能常立潮头为其一生所历就的男儿之智。志道直前,不惧不忧,勇猛精进,敢于担当任事、永葆火热激情为其一生所展现的男儿之风。</p><p class="ql-block"> 袁庚,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人物,二十世纪一代革命者的典型代表,百年招商局的优秀领导者。</p><p class="ql-block"> 袁庚,百年一男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李香全同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53年粤东行署公安处工作(档案馆存档资料照片)图片由李惠萍提供</b></p> <p class="ql-block"> 往事悠悠,我的父亲是香港元朗新界八乡人,大榕树下的家乡,是香港本土的根基。吾家吾乡,英雄的元朗人民,过去抵抗新界土地被割让英国。在1941年12月,又惨遭日本侵占,香港沦陷。1942年,父亲在家乡加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港九独立大队,英勇抗击日寇,保卫民众,保卫家乡。元朗是抗日根据地,是一片红色热土,有着爱党爱国的民族情怀。1949年春,人民解放军渡江向南进军,挥师南下,香港部分地下党员随组织火速调入回到部队,父亲到达粤赣湘边纵队政治部,在江南青年公学受训公安课目,随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解放惠州。1950年编入东江公安处参加惠阳军分区部队的剿匪战斗。1953年派往粤东行署公安局、汕头特派员。1959至1961年在(北京)中央政法干部学校,特训公安,三年毕业后到惠州工作。</p> <p class="ql-block"> 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们从各地调进深圳,投入建设深圳的潮流之中,平时大家虽然少见面,但我们彼此都有东纵情结,港九乡情。在有闲暇之时,把我们的故事也记录下来,保存自己在深圳的经历往事,我觉得相当有意义。</p><p class="ql-block"> 在此,纪念我们东纵前辈的革命事迹,还有东纵后代陈凯伦“追梦人——我和深圳的故事”有感,有感于分享深圳改革开放初期艰苦的创业阶段,打开了故事序章。</p><p class="ql-block"> 许燕妮感慨万千地和我们分享,她说:“深圳昔日的边陲小镇,如今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大湾区的引擎之城,这里曾留下东纵老前辈抗战的足迹和流过的鲜血,这里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唱着春天的故事,迈着不忘初心的步伐,展开双臂拥抱深圳更加美好的明天!”</p><p class="ql-block"> 燕妮姐凯伦姐都说,期待疫情快快消停,我们再相聚,去玩去聊天,聊聊港九乡情,聊聊父辈们的事迹,聊聊我们来深建设的那些故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左一:陈凯伦 右一:李惠萍</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今又分享凯伦姐姐的喜悦!</b></p><p class="ql-block"><b> 今天一早,凯伦姐就和我分享昨天她去了蛇口的喜悦。</b></p><p class="ql-block"><b> 2022年6月17日,凯伦姐又打开了历史意义的节点,她带着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到蛇口寻找往事;</b></p><p class="ql-block"><b> 凯伦姐高兴地和我说: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宣传都是说蛇口的一声炮响,拉开了深圳改革开放的帷幕。但是,从来没有说过炸掉的那座山头是谁家的山头,还是无主的?凯伦姐她觉得在历史上这点也应该有个交代,如果是单位的土地,那么如此埋没,对人也不公平。</b></p><p class="ql-block"><b> 于是,经过她一段时间的寻找,也经过一批当年宝安县南头公社老同志的协助,终于找到贡献土地的单位:当年南头公社南园大队,两座山头,2400亩土地,2400亩土地获赔偿51万,两座山头获赔14万 。为此,凯伦带上深圳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一起去拜访当年南园村的同志,南园村又是惊讶又是高兴地说:几十年了,第一次有人来关注这个问题。他们呼吁,把南园的土地写进历史,不要把我们南园给忘了!</b></p><p class="ql-block"><b> 凯伦姐太高兴了,她又为博物馆补充了这一段空白,让贡献了土地的南头公社南园村的同志补充了被遗漏的遗憾。很激动告诉大家这段历史的南园村老同志吴创基,他是当年的丈量员,今年已95岁了。</b></p><p class="ql-block"><b> 和乘风破浪的凯伦姐姐一起,真让人觉得我们还是当年来深建设的那份热情。凯伦姐爽朗哈哈笑着说:“太好了!惠萍!我就知道您是会有作为的!谢谢您!谢谢您!我的感悟:我们为深圳留住历史,这是不求名、不为利,只为公民的责任,匹夫之责;我是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信念,关注周围的事,尽一份力;也是我们新时代继承先辈的精神实际行动吧!您的文章就是一种相当好的记录,激动!鼓励!非常好!”我说:一代军人,两代人的信仰,燕妮姐和丹妮姐说:“在父亲节之日,忆革命前辈!心潮澎湃,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我们为东纵后代陈凯伦点赞!</b></p> <p class="ql-block"> 向巾帼大姐们学习!</p><p class="ql-block"> 左三是前国家副总理吴桂贤;右二为人民艺术家祝希娟;右三是深圳女画家协会会长陈基渝;左二是深圳第一位女厂长陈凯伦。</p><p class="ql-block"> 2023年11月10日在深圳合影。</p> <p class="ql-block"><b> 又续春天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 我们终于又见面啦!非常感谢燕妮姐组织大家相聚,我们缅怀东纵前辈许智明叔叔为建设深圳特区所作出的贡献,共同回忆前辈们为革命事业的使命担当。</p><p class="ql-block"> 今天,缘分的天空,让我有幸认识朱浪平姐和伯母;浪平姐的父亲朱醒帆是粤赣湘边纵队北江第一支队,她也是东江纵队、粤赣湘边朱依群医生的侄女,我还认识了粤赣湘边纵队北江二支队后代莫佑平先生。</p><p class="ql-block"> 我们回忆东江纵队战地医生朱依群,以及朱依群医生的儿子甄惠民烈士。过去我在黄业著书《巍巍五岭》读过朱依群医生和甄惠民的资料,所以当我知道眼前的她们,确实让联系到资料当中。</p><p class="ql-block"> 朱医生在1945年8月随王作尧部队北上粤北,和王震、王首道率领的359旅八路军南下支队准备在粤北五岭会合,共同开避根据地,虽然会合未果,但东江纵队已在粤北边区建立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今天,也就是48年后,燕妮姐姐的女儿李怿,当年只有5岁的小怿和李建国会长又见面了。当时小怿只有5岁的照片还是李会长在北京给拍摄的呢。</p><p class="ql-block"> 李会长和燕妮姐姐的弟弟许国威先生相见甚欢。因过去的疫情原因,大家都很久没见面了,今天相聚似乎有讲不完的话题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红棉花正红,清明节将至,今天3月25日我们遥寄追思,缅怀东纵老前辈。我们共同的追忆,是特有的情感寄托和红色基因赓续。在清明时节将至,我们以特别的纪念,致敬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的前辈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敬礼!</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24.3.25 深圳蛇口小渔村餐馆聚会</span></p> <p class="ql-block"> 朱依群医生,一位了不起的战地医生。在加入部队之前,她考入香港东华医院学习产科两年,毕业后在一家医院工作。因丈夫早年病逝,自己带着儿子艰难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1942年,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在香港建立了一支港九大队,朱依群在沙头角结识了游击队员欧坚、陈亮、朱木兰等同志,经欧坚介绍带着儿子参加了港九大队,儿子甄伟民也成为一名交通员。久经风霜的朱依群,到部队已是30多岁,她有着丰富的医疗经验,可以说是一位水平较高难得的好医生。不久被分配到东江纵队总部工作,经常在沙头角、大鹏、土洋村、大小梅沙救治伤员和对部队医护人员作培训工作。后朱医生跟着部队随行,东江纵队司令部移师罗浮山。</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15日随王作尧带领的东江纵队第五支队在罗浮山横河镇出发,北上粤北与359旅南下支队会合,虽未果,但部队在粤北开避根据地。1946年7月1日,为执行“双十协定”,东江纵队2583人北撤山东。留在粤北根据地的小分队分散隐蔽坚持斗争,朱医生返回香港隐蔽筹集药品。</p><p class="ql-block"> 1946年11月,内战加急,广东区党委做出决定,恢复武装斗争。朱医生在香港接受命令,随即带着药品北上粤北黄业部队,在粤赣湘边纵队北江二支队。</p><p class="ql-block"> 朱医生从香港走到粤北帽子峰,直至全国胜利解放。1949年夏,被调入四野48军124师。她的儿子甄惠民在1948年春和朱医生的弟弟朱醒帆一起在香港调回部队,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北江第一支队。1949年7月,甄惠民在新丰一次战斗中牺牲。</p><p class="ql-block"> 参加抗日战争的东江纵队,继又参加解放战争时期的粤赣湘边纵队。战斗中的女医护人员具有女性的温柔,又有刚毅的性格。朱医生强忍失去儿子的悲伤,把自己的事业献给了祖国,在黎明前又把儿子献给了人民。</p><p class="ql-block">致敬!东纵革命精神!</p><p class="ql-block">敬礼!东纵革命前辈!</p> <p class="ql-block">朱医生的儿子,小战士民仔。</p> <p class="ql-block"> 克尔中尉在土洋村拍摄的珍贵镜头。左:克尔中尉、中:曾生司令员、右:小战士民仔。</p><p class="ql-block"> (照片当中的小男孩经欧坚前辈指认叫民仔,是朱依群医生的儿子甄惠民。当年朱医生带着儿子在香港沙头角加入港九大队,不久被分配到东江纵队总部工作,经常在沙头角、大鹏、土洋村、大小梅沙救治伤员和对部队医护人员作培训工作。)</p> <p class="ql-block"> 左一:朱浪平,右一:伯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伯母是浪平姐的母亲。伯母已有90多岁了,伯母的丈夫朱醒帆是粤赣湘边纵队北江第一支队,在抗战时期因为文化较高懂英文,曾经在桂林的飞虎队机场基地工作,所以伯母对飞虎队的故事非常关注。</p><p class="ql-block"> 浪平姐讲述在香港沦陷,姑妈朱依群医生带着儿子甄惠民在香港参加了东江纵队,甄惠民参加部队年龄较小,大家习惯叫他民仔。朱医生是一名出色的战地医生,东江纵队部分人员北撤山东后,她和儿子民仔转战粤北根据地。朱医生跟随黄业部队粤赣湘边纵队北江第二支队在南雄。伯母的丈夫朱醒帆和民仔在粤赣湘边纵队北江第一支队,该支队整编为四个团,可惜民仔1949年7月在新丰县战斗中牺牲,至今在新丰一座纪念碑上刻有甄惠民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 浪平姐讲述姑妈朱依群医生和儿子甄惠民烈士的英雄故事。</p> 朱依群医生亲笔手稿资料。 <p class="ql-block"> 燕妮姐、小怿、佑平大哥、浪平姐他们早期就调入蛇口工作,是深圳改革开放的开荒牛。</p> 莫佑平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莫文仁同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以上照片由莫佑平提供</b></p> <p class="ql-block"> 今天聚会的还有莫佑平大哥,佑平的父亲是粤赣湘边纵队北江第二支队,我们的话题又转到了父辈的革命工作当中。</p><p class="ql-block"> 抗战胜利后,1946年7月,东江纵队主力北撤山东。大地疮痍满目尚未恢复平静的时候,国民党阴谋布置,调兵遣将,部署全面内战。在这关健时刻,广东区党委根据中央指示,作出部队留在各地边区根据地组成小分队,进行分散隐蔽,坚持斗争。</p><p class="ql-block"> 1947年1月,留下在各地的武装小分队根据广东区党委关于恢复武装斗争的决定,原东江纵队留在粤北五岭根据地的200多人在黄业的领导下,以南雄和始兴为中心进行武装斗争。成立粤赣湘边区人民解放总队,第一支队支队长叶昌经常在仁化、长江一带开展活动。叶昌化名为刘冠英,他来到石印村动员青年参加革命部队,年轻的莫文仁深受影响,于1947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在村口的草坪上举行仪式;以斩公鸡头、饮血酒宣誓,加入游击队。当时喝血酒的有叶昌、刘英群、陈少华(监誓)。喝血酒并跪下宣誓,当地人叫发誓。其中有莫德连、莫文仁、陈继盛等人。誓言:“永不叛变,如有违誓言,当如此鸡头。” 话音刚落,监誓人陈少华一刀将公鸡头砍下,鸡血滴入酒中,然后一齐端起碗喝血酒,宣誓仪式完成。从此,莫文仁正式加入游击队,投身到革命队伍当中。</p><p class="ql-block"> 随着斗争的向前发展,在尹林平的领导下成立粤赣湘边区党委,在三年八个月的解放战争中,部队不断发展壮大,在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宣告成立,尹林平任司令员兼政委。莫文仁所在的五岭地区部队改编为粤赣湘边纵队北江第二支队,黄业任支队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49年10月,莫文仁随北江第二支队参加解放韶关后,莫文仁进入教导队学习两个月后,编入四野15兵团44军131师。1950年底,莫文仁所在的部队调往东北丹东,改为志愿军空军,莫文仁任警卫排长,1952年进入朝鲜作战。</p> <p class="ql-block"> 五岁时的小李怿在北京姥姥家(李建国拍摄)</p> <p class="ql-block">48年后李建国和小怿在深圳蛇口相聚。</p> <p class="ql-block"> 2024年3月25日蛇口合影。</p> <p class="ql-block">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前辈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浴血奋战,艰苦卓绝,为民族作出贡献。然而在建设深圳特区当中,东纵边纵前辈们敢为人先,继续发挥革命精神,用经济策略的远见打开深圳建设局面。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先辈们不仅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我们不断前行。</p><p class="ql-block"> 总有薪火照前路,2024年6月30日,我和燕妮姐还有曾子豪参加“东纵后人话东纵”访谈;心有山川湖海,我们用一场致敬东江纵队老战士的革命精神,给予现在的社会,以及青年一代的思考与感悟;用一场对话访谈,于大湾区发展之时讲述东纵前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不断交流与分享为港九历史应尽的义务,凯伦姐一直关心和协助香港政府对香港抗战时期的历史整理工作。</p> <p class="ql-block"> 凯伦姐荣获1990年深圳三八红旗手称号。2024.9.30,今天凯伦姐在深圳三八红旗手协会的报告会上讲话。优秀!</p> <p class="ql-block"> 香港长洲岛红旗飘扬迎国庆,庆祝75周年国庆!</p> <p class="ql-block"> 松柏如旗,傲骨峥嵘。安墩镇青山坳上,在三面松柏树的簇拥中,粤赣湘边纵队革命英雄纪念碑庄严肃穆,巍然挺立,赤红色的“边纵”革命英雄部队雕塑高举红旗,以坚毅的神情和“冲锋”的姿态向胜利奔赴前行。前进,前进,前进!晴空中仿佛回荡着75年前万千战士涌出胸腔的吼声。革命队伍集聚于此,刀出鞘,弓上弦,战鼓雷鸣,雄师出征,沙场破敌,威震粤赣湘山川。</p><p class="ql-block"> 风雨兼程,沧桑巨变。在惠东安墩这片红色热土之上,回响着人民的英雄壮歌,传承着人民的红色血脉。抗日战争胜利后,东江纵队主力北撤山东。被枪炮震颤多年的大地尚未恢复平静,国共合作破裂,内战硝烟陡然再起。在中央指示下,广东区党委决定“恢复武装斗争”,分散隐蔽在山野阡陌间的东江纵队小分队和复员人员立即响应,重新组建人民武装,开辟革命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惠东安墩革命斗争历史源远流长,拥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惠紫边区根据地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的诞生地。这片红土传承着红色基因,孕育出革命力量,以顽强作战、殊死拼搏的斗争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重重进攻和大规模“清剿”。据统计,粤赣湘边纵队所属各部队在三年八个月的解放战争中,进行较大战斗共计800余次,歼敌2.5万多人,缴获武器2.5万件,部队发展到3.8万多人,建立了拥有400多万人口、纵横千里的解放区。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粤赣湘边纵队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第十五兵团和两广纵队,解放了粤赣湘边区全境。</p><p class="ql-block"> 2024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成立75周年。我们怀着敬畏之心和感恩之心与前辈的历史对话,举办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成立立75周年暨“重走父辈路 再憶革命情”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后代革命老区寻访团——2024.11.5~7安墩、陆河、陆丰行活动,并在陆河县举行纪念文艺晚会。</p> <p class="ql-block"> 2024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成立七十五周年。11月5日~7日三天,经由我总策划,共有200多人参加的大型纪念活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成立七十五周年”暨“重走父辈路 再忆革命情”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后代革命老区寻访团——安墩、陆河、陆丰行。我和佑平在陆河合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胸章。</p> <p class="ql-block">东江第一支队江南青年公学政治班学员证胸章。</p> <p class="ql-block"> 活动让我们感恩,转发“捷胜渔港” 在这次活动的一个视频评论区的有留言:<b>《老区寻访:情暖人心的回归之旅》</b></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次意义非凡且规模宏大的活动,宛如一幅温暖而壮丽的画卷,在老区的大地上徐徐展开。</p><p class="ql-block"> 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此次活动,如同守护珍宝般精心安排。警车开道,那闪烁的警灯不仅是一种安全保障,更像是一种庄重的引领,为我们开辟出一条通往历史深处的道路。救护车如忠诚的卫士般随队跟进,让每一个人都能安心前行,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活动的责任担当。</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的队伍走进各个山村,眼前的景象如同一股股暖流,滋润着心田。村民们早已备足了台凳茶水,那一杯杯热茶,饱含着老区人民的热情与质朴,让长途跋涉的我们感受到家的温馨。他们还无私地提供文艺演出场地,那一方方土地,承载着老区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p><p class="ql-block"> 老区人民对两纵游击战士的感情,如同岁月酿造的美酒,愈发醇厚。每一个眼神、每一次微笑、每一个欢迎的手势,都深深烙印在我们心间。我们是战士们的后代,此次探访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团圆。</p> <p class="ql-block"><b> 感言:</b></p><p class="ql-block"><b> 《老区寻访:情暖人心的回归之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红树林 2024.11.08</b></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次意义非凡且规模宏大的活动,宛如一幅温暖而壮丽的画卷,在老区的大地上徐徐展开。</p><p class="ql-block"> 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此次活动,如同守护珍宝般精心安排。警车开道,那闪烁的警灯不仅是一种安全保障,更像是一种庄重的引领,为我们开辟出一条通往历史深处的道路。救护车如忠诚的卫士般随队跟进,让每一个人都能安心前行,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活动的责任担当。</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的队伍走进各个山村,眼前的景象如同一股股暖流,滋润着心田。村民们早已备足了台凳茶水,那一杯杯热茶,饱含着老区人民的热情与质朴,让长途跋涉的我们感受到家的温馨。他们还无私地提供文艺演出场地,那一方方土地,承载着老区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p><p class="ql-block"> 老区人民对两纵游击战士的感情,如同岁月酿造的美酒,愈发醇厚。每一个眼神、每一次微笑、每一个欢迎的手势,都深深烙印在我们心间。我们是战士们的后代,此次探访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团圆。老区人民热烈欢迎的场景,让我们满怀感激。这是一种血脉相连的情感,是先辈们用生命与奉献铸就的情感纽带。在这片土地上,我们不仅是访客,更是归人。老区人民的热情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了我们寻访的旅程,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传承老区精神、铭记历史使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将带着这份感动与责任,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 “看到爸爸啦!” 叶老师是陆河人,她在陆河红色文化馆看到父亲的资料和照片。</p> <p class="ql-block"> 以上一篇篇感言,代表了所有参加此次活动的朋友们对老区人民的感激。让我们永远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p> <p class="ql-block"> 2024.11.25,凯伦姐在香港接受香港新华社记者采访,有关香港离岛大屿山长洲红色历史挖掘传承方面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28日,和佑平邀约到国贸大厦49楼旋转餐厅喝茶叙旧。深圳国贸大厦在1986年建成使用,当年创下三天建造一层楼的“神话”,我们感慨深圳在全国改革开放带来了开局创新的标杆。佑平、浪平、燕妮他们在袁庚、许智明前辈的领导下在蛇口招商局工作,也得到了相当不错的成绩。</p> <p class="ql-block">前排左5许智明 ,二排左14朱依群。</p> <p class="ql-block">李惠萍,笔名:心画,文以达吾心画以达吾意。广东省散文诗学会会员、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喜看书,乱文字,与名利无关、与风月无关,对东江纵队和粤赣湘边纵队历史颇感兴趣。我身为一位东纵老兵的后代,从父辈留下的史料,和在历史遗址中寻找他们的事迹,对抗战时期在香港沦陷后,经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对滞留在香港的爱国文化人士、民主人士、国际友人的秘密大营救,有自己较深的理解和寻访,创作脚本,被凤凰卫视选用于“凤凰大视野”栏目,拍成五辑纪录片《明月几时有 香港大营救纪事》,于2020年11月25日播出。我热爱在历史当中探索来时的路,不敢忘了初心。即2019年8月,为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烈士叶碧玉、王汉璋成功寻找到了家乡亲人,两位烈士终于“回家”,在2022年,实现了为王汉璋烈士墓地重修建设。红色,父辈本色,红色,后代底色,荣光是属于前辈们,继信仰,接过父辈的力量,前行!以信仰的力量滋养初心,不负历史,不负传承,我因铭记,所以坚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