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县老科协到古路村开展科普惠农活动掠影<div> 图:廖仕林 文:廖仕林、张国平</div><div><br></div><div><br></div> 题头图 <div> 深秋,一辆米黄色的19座考斯特商务车和一辆轿车结伴行进在大渡河左岸306省道上,车上满载着汉源县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部分老同志和文艺宣传志愿者,向80公路外的永利乡古路村疾驰。<div> 这是老科协今年组织的第5次科技下乡惠农活动。由于古路村地处偏僻边远的大渡河峡谷顶端,上去开展活动并非易事,年初老科协就为此做了详尽的安排,但后来因疫情和暴雨毁路等原因把行程推延到9月底才成行。</div><div><br></div></div> 参加此次下乡惠农活动的“五老”多数人没上过古路,十分期待走进这名声远扬的山寨。车外阳光明媚,车内欢声笑语,在蜿蜒曲折的盘山路上洒下一路悠扬的歌声。 <div> 前往古路村必经岩窝沟,这是修建于抗战时期的乐西公路最艰险的一段,岩窝沟以山高路险沟深闻名,宽度不到5米左右的山路,蜿蜒崎岖,旁边的悬崖深不见底,令人胆寒,据说当年有300余名修路民工命陨于此,好在几年前路沿修了防护墙,提高了安全指数。公路旁边矗立的几处岩壁上,如今还遗留着钢钎、八磅锤打凿的痕印,无声地向路人述说着当年的艰难和悲壮。</div> <div><br></div><div><br></div> 过了岩窝沟就是冷竹坪村,这里是永利彝族乡政府所在地,是高山蔬菜集中种植地。 <div> 我们的车在这里下了乐西公路,拐进一条途经莫垛坪村长约9公里的村级公路,直达古路村二道坪索道站。<div> </div></div> 这是莫垛坪村口的牌坊,汉源县大多彝族乡、村都建有类似极具彝族特色的牌坊。<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古路村是个有故事的地方,在经常见诸于国家、省、市、县各级电视荧屏和报端,还频频在央视频道露面。时任雅安市文联主席、著名青年作家陈果更是通过《古路之路》这部纪实文学作品,把坐落在大渡河大峡谷绝壁之上的汉源县永利彝族乡古路村的出行之路、脱贫之路和未来之路,反映了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古路村村民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基层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奋进拼搏,着力改善交通出行条件,实现安全饮水和安全用电,打造出了一条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诗史般的宏大场景推出大山,推向世界!<br> 从扯着藤蔓攀岩到钢梯嵌进绝壁,再到索道飞架南北,古路村从壁立千仞的绝尘幽谷中走来。伴随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号角,古路之路上回响的声声跫音,必将更加坚定。<br> 在这里俯瞰云遮雾罩的二道坪和大渡河峡谷。 古路村索道是四川大渡河大峡谷区域内首个集客货运输、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索道,于2016年3月起建,2018年5月运行,工程总投资约2430万元。索道一头连着古路村“斑鸠嘴”,一头连着“二道坪”,索道跨度约750米,距谷底约800米,索道下方是老昌沟,旁边是壮美的大渡河峡谷。没有索道前,从二道坪到对面的“斑鸠嘴”普通人需要4个小时,如今坐索道仅需6分钟。<div><div> 永利乡党委书记木各铁哈在索道站迎接老科协“五老”队伍,亲自把众人送上缆车。</div></div> 缆车在云雾中飞越750米的老昌沟,脚下深渊处便是成昆铁路上著名的“一线天”。 <div><br></div> <div> 从索道到古路村委会1.7公里的村级公路已经铺上沥青路面。伙伴们兴高采烈的走在大路上。</div> <div> 步行半小时终于到预定的达申大哥客栈,是我们此行的宿营点。</div> 到达目的地后,大家不顾旅途劳累,立即协助村民清理场地打扫卫生、布置会场,摆开阵势开展技术咨询和分发科技资料。农业林业专家认真解答村民的种植业疑问;畜牧兽医专家耐心讲解生猪和牛羊病的防治;卫生专家热情为群众义诊;教育心理专家就少年健康心理方面的问题对家长们进行讲解;电力专家为大家讲解农村安全用电;法律专家宣传防止网络诈骗;节能灶专家现场传授节能灶的改建,并送一套《节能灶培训教材》供学习。山寨里一时充满节日气氛。 在乡政府开完会的古路村党支部书记郑望春、时任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村党支部副书记骆玉莲迅速赶回古路村,同老科协理事长李体伦交换意见,落实科普惠农的事宜。 <div><br></div> 县老科协理事长李体伦在现场讲话,拉开了活动的的序幕。 <div><br></div><div><br></div> 科普宣传、咨询活动结束后,“五老”同宣传队员们马上进行节目排练,一丝不苟地为晚上与古路村乡亲们联欢做准备。 <div><br></div><div><br></div> 夜幕降临,大渡河大峡谷绝壁顶上的古路村,一场别开生面的歌舞晚会在客栈院坝中进行。 古路村支部书记郑望春和副书记骆云莲代表全村村民感谢老科协科技、法制、文化、卫生下乡,为群众送来科技知识和精神食粮,将助力我村乡村振兴,促进全村社会经济文化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宣传队员们深情地为村民们表演了13个精彩的文艺节目,和村民们共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div><div> <br></div></div> 山风起,夜已深 ,晚会在《我和我的祖国》歌声中结束,老科协同志们与古路村村组干部一同放声高唱,激情奔放的歌声在夜空中传向四方,在大渡河大峡谷中久久回荡。<div><br></div> 这次下乡共发放《科学100问》、《科学种植》、《高山大白菜种植技术》、《养猪利用牧草技术》、《花椒丰产栽培技术》、《节能灶实用技术》、《马铃薯的贮藏技术》等农村实用技术资料1100余份,义诊42人,为群众表演了合唱《我的祖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舞蹈《卓玛泉》、《我的祝福你收到了吗》,男声独唱《我爱你中国》,彝族《达体舞》等13个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提高了群众科学种植和管理技术,丰富了农村山区精神文化生活,受到了村民的欢迎和好评。<div><br></div> 次日清晨,老科协科普队余兴未尽地告别了古路前往下一参观学习点。 <div><br></div><div><br></div> 秋意盎然,江山如画。在“斑鸠嘴”前留张影,把自己定格在古路雄奇壮丽的画卷中。 上午10时许,老科协科普队又来到位于皇木镇红花村的奶牛养殖场参观学习。 大家在奶牛养殖场的鲜奶站品尝香甜可口的高山鲜奶。 <div><br></div><div><br></div> 其间,三位农业老专家深入高山蔬菜基地,考察皇木镇秋季高山蔬菜的长势。 <div><br></div><div><br></div> 下午1:30分,老科协科普队和志愿者们在瀑布沟水电站工程师的陪同下参观了建在大山腹部的地下发电厂。 再见,古路!待到下次再来时,相信你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