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小楷——灵飞经

<p class="ql-block">  天下第一小楷——灵飞经,灵飞经一册,最为精劲,为世所重” ——杨守敬</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天下第一小楷——《灵飞经》,它不仅是软笔书法学习者的优秀临习范本,也是众多练习硬笔字同学的挚爱,让我们一起学习《灵飞经》看它美在哪,临习字帖选择,书写姿势关于临帖</p><p class="ql-block">【 关 于 书 写 者 】</p><p class="ql-block">唐人写本《灵飞经》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小楷名作,全名《灵飞六甲经》,是一卷道家的经书,主要阐述存思之法。该帖书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并没有书者名款,元代袁桷、明代董其昌题跋中均提到此卷出自宋内府,为钟绍京所书。</p><p class="ql-block">钟绍京,字可大(公元659—746年),唐代兴国清德乡人(今江西赣州人),唐睿宗景龙年间,官拜中书令,封越国公。书法师承薛稷,笔意潇洒,风姿秀逸。他嗜书成癖,也是收藏家,个人收藏名家真迹数百卷。家藏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真迹至数十百卷。</p><p class="ql-block">他是三国魏国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历史上把钟姓这两个著名书法家,钟繇称“大钟”,钟绍京称“小钟”。</p><p class="ql-block">【《灵 飞 经》美 在 哪 】</p><p class="ql-block">《灵飞经》是唐人小楷的最高峰,此帖用笔灵动轻盈而不失厚重,结构侧媚多姿又不失端庄;既有写经书法常见之精练纯熟,又处处显现二王书风“明月入怀”之雅致。</p><p class="ql-block">其字,</p><p class="ql-block">在用笔上,露锋顺入居多,流畅中求稳健,轻而不浮,重而不滞。</p><p class="ql-block">在结体上,造型优美,结构精巧,于飘逸中见稳妥,于典雅中见遒劲,</p><p class="ql-block">在章法上,《灵飞经》的章法为纵有行,横无列。由于整篇字的大小、长短、参差错落,疏密有致,变化自然,且整篇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顾盼照应,通篇字浑然一体,虽为楷书,却有行书的流畅与飘逸之气韵,变化多端,妙趣横生。</p><p class="ql-block">【 临 习 字 帖 选 择 】</p><p class="ql-block">《灵飞经》不只有刻帖,还有墨迹流世。</p><p class="ql-block">这5种版本,从左到右依次为望云楼本、哈佛燕京学社藏本、滋蕙堂本、渤海刻本以及原帖墨迹。</p><p class="ql-block">四种刻本,所本均是墨迹,不同的是,望云楼本为清嘉庆年间直接从墨迹刻成,渤海本为明末从墨迹刻成,而哈佛燕京本和滋蕙堂本均为翻刻。</p><p class="ql-block">启功先生曾著文写道:“明白了任何精工的石刻,也难把墨迹中最重要的活气显示出来,这可譬如看乐谱上排列的音符,即使是记得再细的,把主旋律外的各个装饰音都写上去的,也不如听一次演奏。这不但《灵飞》墨迹与刻本有别,一切石刻都与原写墨迹有别。看了《灵飞》墨迹,可以一豁然心胸。”</p><p class="ql-block">所以建议大家看墨迹还是首选,刻本可以辅助来看。</p><p class="ql-block">【 书 写 姿 势 】</p><p class="ql-block">对一个初学者来说,我们认为应该掌握好“五字执笔法”,“五字执笔法”在之前的文章中都有介绍,大家可以翻出来学习。</p><p class="ql-block">执笔时还有一个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力度与高度的把握。一般而言,执笔太松则不稳,过紧则僵硬,总的原则是执稳而能运用灵活。但对于初习小楷者来说,因为点画细腻,难以控制,执笔可紧一点,等掌握到一定程度时再放松些。执笔的高低常视书体大小的不同而变,对临习《灵飞经》这样的小揩,执笔以偏低为宜,其目的是为了运用稳健,便于控制。</p><p class="ql-block">运笔法从广义上说要求指、腕、肘、臂、腰乃至脚及全身的协调,即古人所谓的全身力到,这一点在写榜书时体现得最充分。</p><p class="ql-block">写小楷,重点注意运腕,个别小局部用指也无妨,再加上坐姿端正就可以了。</p><p class="ql-block">腕法有枕肮、提腕、悬腕三种,写小楷用枕腕即可。其方法是把左手手背垫在右手手腕下。当然,从高要求而言,我们还是提倡提腕甚至悬腕,因为这样写出来的点画更生动。</p><p class="ql-block">运腕的正确方法是:在腕平的前提下,手腕能够在同一平面上左右摆动,这一动作在写横画时尤为常用,是必须下功夫掌握的。运腕时切忌以小臂为轴心旋转(这一毛病主要反映在写撇画时,写出的笔画常飘忽乏力)或者把竖起的手掌放平下压(这一毛病表现在写竖画上,写出的点画多怯弱疲软)造成上述弊病的关键是肘、肩僵硬,全身关节不灵活。</p><p class="ql-block">可见,要真正写好小楷,同样要注意全身力到,因此,历代经验丰富的书法家们都提倡写小揩要像写大楷一样对待。</p><p class="ql-block">【 关 于 临 帖 】</p><p class="ql-block">如何临帖在我们的干活文章中也有介绍,大家可以先找出来看一看。</p><p class="ql-block">具体关于《灵飞经》的临帖我们可以关注下面这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gt;&gt;&gt;点画</p><p class="ql-block">点画用笔是笔法的最终实现和具体反映,故而人们常把笔法归结为用笔。</p><p class="ql-block">点画指书法中每一笔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唐代孙过庭在其《书谱》中说: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p><p class="ql-block">“真”即楷,以点画作为基本形质,要求每一笔的起、行、收都笔笔到位,干净利落。</p><p class="ql-block">起笔的关键是如何发笔,发笔的关键是迅速落笔、折锋、铺毫,整个过程要一气呵成,要求是达到把聚拢的笔毫铺开,万毫齐力。</p><p class="ql-block">&gt;&gt;&gt;使转</p><p class="ql-block">使转即笔画间的映带关系,是楷书作品中表情达意的手段,是楷书作品稳中有变的前提。楷书和行草书不同,笔画间的使转常表现在笔画间断开的地方,即所谓的“笔断意连”,清代桃配中认为:〔真用盘纤(使转)于虚,其行也速〕意思是说,楷书的使转用在看不见的地方,为了前后连贯,使转处的运行要快。</p><p class="ql-block">这就要求我们在读帖时必须深入体味每个点画间的往来关系,在临习中把笔势写出来《灵飞经》中小部分字,如“为”有行书笔意,容易看出其使转过程,但大多数字的使转关系还须读者细心观察才能体会得到。</p><p class="ql-block">&gt;&gt;&gt;提按</p><p class="ql-block">对提按一法,要从两方面去理解,简言之,即‘提按二者,可分而不可分’(沈尹默语)</p><p class="ql-block">所谓‘可分’即一般所说的要写细一点时就提,写粗一点就按。如“神”字笔画粗细悬殊,就是依靠提按的不断转换而实现的。</p><p class="ql-block">但仅仅如此理解提按是浮浅的,我们还要看到双方‘不可分’的一面。清代刘熙载《书概》指出:书家于提、按二字,有相合而无相离。故用笔重处正须飞提,用笔轻处正须实按,姑能免堕、飘二病。他不但点明了用笔按时须提,按中有提,提时须按,提中有按,这一提按之大义,还指出了提按结合才能避免死板或轻飘的笔病。因此,我们必须细心体味提按“不可分”的道理,把它贯彻到学习书法的整个过程中。可以这么说,明乎提按,于书法思已过半。《灵飞经》点画灵动而遒劲,提按自如,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p><p class="ql-block">&gt;&gt;&gt;顿挫</p><p class="ql-block">顿挫主要用在笔画的转折处,是调整笔锋过程中的动作。在笔画转换行走方向时,通过对笔锋快速、短促、有力的提按转向,有加刀挫一般,使点画转折处既有骨力,又气脉通畅,好比一个人的关节一样。顿挫法隶属于调锋法,因其重要性,故单独列出。</p><p class="ql-block">&gt;&gt;&gt;铺毫</p><p class="ql-block">铺毫的目的是为了能万毫齐力,点画骨肉相称。能提按顿挫,能调锋,才能毫铺纸面而不至裹束僵弱。铺毫一法,在书写《灵飞经》之类的小楷时尤其显得重要。</p><p class="ql-block">许多人以为小谐笔画细,仅用笔尖描画就能奏效。事实上,这样写出来的小楷常会干枯而无血肉,骨气荡然无存。</p><p class="ql-block">正确的写法应该力求笔锋着纸的每一根毫芒都能起到作用,逆涩而行,不但较粗的点画一如“不、子”要这样,较细的点画如“学”也要丰满圆润。类似文章</p><p class="ql-block">天下第一小楷:《灵飞经》!远渡太平洋,回国高清出版,学书法必入!</p><p class="ql-block">临摹《灵飞经》该注意什么?</p><p class="ql-block">《十七帖》笔法解析,没有楷书功底,不宜写钟繇小楷!小楷书法需要记住五个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