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考印象

留善缘

<p class="ql-block">  今年(2021年),是我国自“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44年,是高考改变了我的人生命运!“有体力时做点事,没体力了回忆点愉快的事”,今天,我就把这件愉快的事回忆一下:</p> <p class="ql-block">  高中毕业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1977年高中毕业,赶上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当年报名了,实在是肚里无货没考上。</p> <p class="ql-block">  恢复高考要从1977年8月4日说起。这一天,刚刚复出不久、主动要求分管教育科学工作的邓小平同志主持了有30多名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参加的座谈会。会议讨论的重点集中在高校招生这个热点问题。武汉大学的查全性副教授尖锐批评了现行招生制度(当时的招生制度是基级干部推荐上山下乡和回乡的青年上学,不考虑他的成绩和学历,小学生也可以直接推荐上大学),与会的许多专家都表示赞同,建议下决心对现行高校招生制度进行改革。当时有学者提出一个招生的十六字方针:“自愿报考、单位同意、统一考试、择优录取”,邓小平挥笔把“单位同意”四个字去掉了。他主张立即恢复高考:“改变现行招生办法,既然今年还有时间,那就坚决改”,“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邓小平的果断意见,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p><p class="ql-block"> 1977年10月5日,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了招生工作文件。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和《关于高等学校招收研究生的意见》两个文件,宣布当年立即恢复高考。</p><p class="ql-block"> 自此,中断了11年的高考招生制度重新恢复。</p> <p class="ql-block">  一个“考”字,犹如一声号令,荡涤了“读书无用论”的污流, 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给无数青年人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机会。尤其是让那些“上山下乡”和回乡的青年看到改变生活命运的希望。城里的中青年纷纷涌入书店与图书馆,如饥似渴地学习。插队的知青们翘首以待邮递员送来家中邮寄的备考书籍。缺少复习资料的农村青年则把报纸上的社论、评论都剪下来,当作范文一篇篇背诵。</p><p class="ql-block">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发布恢复高考公告,至今已整整44周年了。回忆起当年高考,许多事情仍历历在目,有辛酸、有喜悦,是永远不会忘怀的过往。</p><p class="ql-block"> 当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时,如同平地响惊雷,既惊喜又有些胆怯。因为我们这代人,是在文化知识上被荒废的一代,胸无点墨,但改革招生制度进行考试入学的信息如惊天动地的春雷,震撼着无数追梦的青年,特别是我们这些地地道道的祖祖辈辈种田人的后代!人人都知道,要想鲤鱼跳龙门,改变人生和命运,唯有考岀“农门”,方能享受国家商品粮供应待遇,对于我们农村户口的人来说,能成为商品粮供应者本就是一份奢望和追求,更何况能成为国家干部就算祖上有德,烧了高香了。于是乎,人人都暗下狠心,放手一搏,一跃而上。报名的人成千上万。</p><p class="ql-block"> 为了当年就按邓小平的指示改革招生制度,1977年招生推迟到下半年进行,我属应届生,虽是熊家岩公社的人还是到白杨坪公社参加考试,(1975年撤区成立人民公社,我们鲁竹坝从白杨坪区分出来并入刚成立的熊家岩公社,还没有高中,我们的高中在白杨坪当时的恩施六中就读),考试时间定在12月9日至10日两天进行。考试地点,因为十多年没有高考了,第一年人特别多,白杨坪公社的在“六中”,我们熊家岩的考场在白杨坪街上的小学。为了参考我用民教所得工资买了件记忆中的第一件新衣服(我家兄弟姐妹五个,我上有两个哥哥,衣服全穿他们不能穿了的破衣服),考试科目为:政治,语文,数学。从公布恢复高考到考试只有40余天。无复习资料,更无复习大纲,纯属凭自己肚子里仅有的知识去参考,当年考三门,总分三百,最后我们恩施的录取分数线是80分,40分可以上技校。</p><p class="ql-block"> 1977年,我们班一个也没考上, 我也名落孙山。</p> <p class="ql-block">  当年,我们鲁竹坝小学差民办老师,毕业不久,几经周折后我九月份到小学任民教了,在我任民教两个月后,国家宣布恢复高考了,获此消息我比当上民办教师更高兴,在心中默默的想,我可能有希望了,尔后,我认真地复习,想一定要考出去,走民办教师更好的路,可第一次还是名落孙山。后来,<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报名参军,当时参军既光荣又有可能走出农村,可我们大队的民兵连长不通知我参加体检,让我错过了机会。至</span>此,我暗下决心,狠狠地复习,一定要考出农门。让那些欺负我的小“干部”们瞧瞧看。任民教给我带来了大好的复习机会,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搞复习。</p><p class="ql-block"> 1977年招生不到半年,1978年6月,又开始进行1978年的高考报名了。我的高中同学徐某某从熊家岩桥头坝跑到我家来告诉我:他帮我报名了,他先报的我再报的他,他说这样考试的时候我就在他前面坐着,要我帮他递答案。</p><p class="ql-block"> 在考试的前半年我基本没上床睡觉,在家一条高板凳当桌子,一把破木椅子,一个墨水瓶煤油灯,陪伴我近半年,困了就在高板凳上眯会儿。天刚亮就跑到屋后自留地的四季豆田的中间,清晨,安静空气又好,利用这个时候狠狠地背。白天在学校则装着若无其事的人,认真的上课。导致关心我的老师曾多次批评我,说我不努力,别人如何如何的拼命。星期天我就到高中去请教我的老师,主要是数学老师汪少本老师,说良心话他对我帮助很大,我也喜欢数学,当年也全靠数学成绩送我进农校,语文、政治基本没复习,特别是语文全靠肚子里的东西,政治还找了些资料背了一下,1978年考试增加理化合卷,我没学过,短时间内也无法学习,所以放弃。当年理化成绩好像都不好。</p><p class="ql-block"> 1978年考试白杨坪公社和熊家岩公社分开进行,熊家岩公社好似有数以千计的人报名,1978年考试时间是7月7、8号,熊家岩高中、小学所有的教室都安排有考生,但教室还是不够,我被安排在靠近熊家岩的群力大队(羊角坝)小校考试,住宿在熊家岩高中,睡学生的地铺,两人一个被子,一间房住几十人,当晚根本没睡着,早起后也没水洗漱,我去群力学校还得走半小时山路。一进入考场唯有聚精会神做题,根本没时间和机会给同学传答案了。当年四门总成绩400分,我考了168分,分数线140分,啊!上线了!</p><p class="ql-block"> 1978年,我们高中一个班的考取了五个,其中白杨坪公社三个,熊家岩公社两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仿佛记得当年熊家岩公社共考取了14人,8</span>月中旬通知体检,我们在龙凤坝公社卫生院体检,体检医生告诉我,说我有副鼻窦炎,吓我一跳,医生说不影响上学,他给我开了点药,感谢这个好医生!就是那点药,我至今也没发过副鼻窦炎了(高中时常发副鼻窦炎,主要是前额头痛,因为没钱,也就从未检查)。体检后继续上学做民办,填志愿时,学校老师们说,我现在是民办老师,最好填师范学校,我就填了恩施地区师范,恩施县(芭蕉)师范,建始县师范,三个师范学校,因为我母亲长期受病,我在第四志愿填了恩施卫校,第五志愿填了农校。当年考试后还必须经过政审关,我的政审我自己全然不知,但很顺利,估计是在我任民教的学校搞的,因为学校老师都对我很好,若在当时的大队去给我组织政审材料估计会有人捣乱,因为我当兵、做民教,他们都是不同意的。</p><p class="ql-block"> 一切都妥善后,然后静等通知,9月22号左右吧,邮递员送来一个牛皮信封,小学的老师们知道是我的通知书来了,比我还高兴,不问青红皂白就帮我拆开了,一看,是“恩施地区农业技术学校牧医专业”,我不知“牧医专业”是什么,老师们说就是兽医专业,啊,我的脸唰的一下红了。</p><p class="ql-block"> 拿到通知书后,首先辞职民办教师,然后办理粮油关系,把家里的全部存粮一百多斤苞谷卖了,当年玉米计划价0.095元一斤,我记得卖了14块多钱,把粮油关系转妥后,好高兴啊,我终于跳出农门了!也吃商品粮了!</p><p class="ql-block"> 我把卖粮所得的14块多钱给我妹妹买了一把雨伞,我们家穷啊!很穷啊!我们上学连顶斗笠帽都没有啊,遇到下雨天上学就成了老大难,所以我给妹妹买了一把雨伞,然后找同时教书的袁老师借了五块钱,让父母在家置办了一桌饭菜请小学的全体老师吃了一顿饭。还有我高中同班的一位女同学参加了,她还给了我两块钱,也是唯一一个亲朋好友给我钱的人!</p><p class="ql-block"> 1978年10月15日,我带上家里仅有的一床黑黑的棉絮和一口桐子树制作的木箱,在门前公路边等车时,纯朴的父亲对我说:以后公家的钱莫捞(方言,莫摸、莫挨、莫粘的意思)!我带着全家的笑脸和祝福,<span style="font-size:18px;">告别喜泪横流的父母,踏</span>上了我人生的另一条道路!</p> <p class="ql-block">高考44年后今天的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记:上学后因家里穷,两年学习三个寒暑假,我只步行回家一个寒假,其他时间都在学校勤工俭学,两年学习,家里没给一分钱,上学借的袁老师五块钱,我毕业后才还上。在此,要特别的谢谢当时在我们鲁竹坝小学教书的杨世秀校长,王洪银主任和王祥秀、袁升堂、李纯国、李必德等老师,是他们给予我无私的关怀和帮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同时也感恩上帝,让我就读农校“牧医”专业,让我结识了好同学,好同事!今生无悔!</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