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1年11月1日上午,听了来自平顶山市卫东区教研室王锋涛老师的《精心设计一节微型课》,受益匪浅。王老师由微型课的定义,特点和与其它课型的区别讲起,重点从三方面设计体现,讲了如何精心设计一节微型。每方面体现都结合实例,活灵活现分析缘由。例如在讲设计要体现数学化的过程时,王老师结合《几分之一》,讲如何让学生经历现实情境到半抽象半现实的横向数学化,到经历比较抽象出来的符号进行纵向数学化的过程。通过实例使我明白了,教学中先通过直观横向数学化抽象得到一些符号或一句话,再纵向数学化形成一个规律,更重要的是循环渐进,半扶半放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的对学生的发展是很重要的。</p> <p class="ql-block"> 一节好课最重要的是要体现数学本质,王老师讲了体现数学本质四个方面的表现,并逐方面结合实例进行设计分享。印象最深的是分享的《植树问题》时,为什么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可以设计为:如果继续种,不知道要种多少棵,你还知道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吗?这样设计,用无限的比一下,更能体现数学的本质和数学的味道,更能体现一一对应的思想。再如老师结合《三角板的秘密》一课让学生用一副三角板拼不同角,再把拼好的角从小到大写出来,进行观察发现。学生发现这些角都是15度的倍数,相邻2个相差15度,只有150度和180度之间例外,再让学生观察,猜测,推理,合情推理出中间的165度,从而体现探究和形成的过程。在数学精神的体验和彰显方面,王老师举了一个案例《三角形的稳定性》,平时教学都是设计让学生拉一拉,发现了什么?课堂上一个学生家长是电焊工,焊了一个四边形带来,怎么拉也不会变形?怎么办?这说明数学中的稳定性与生活中的稳定是不一样的,三角形稳定性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确定,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了)。假如这样设计:每个小组发三根能拼成三角形都一样的小棒,摆的三角形形状大小都一样。每小组同样发长短不同的4根,摆出的四边形的形状大小会不一样。这样设计既体现了数学本质稳定性,又与生活中的稳定区分开来。</p> <p class="ql-block"> 接着,王老师又着重指出了微型课讲授时应注意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 最后,王老师现场做微型示范课一一有准备的练习课《A4纸中的数学问题》和无充分准备时的《解决问题》,王老师信手拈来,张口就能用准确精炼的数学语言为我示范展示。为我们的微型课树立了榜样,指明了方向。我会在王老师的示范引领下,开展好今后的教学工作,再次感谢王老师的精彩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