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导报》发文:当代草书面临的挑战及创新路径

吴立桂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当代草书面临的挑战及创新路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吴 立 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草书是书法诸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其追求写意,书家随兴所至,心手合一地创作出一幅流畅而不失美感的书法作品。自新中国建立和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运动盛行,社会意识形态解冻,人们乐于用各种艺术形式来表达自我,草书创作也有了新的发展,作为兼具形式美感和艺术审美的艺术,当代草书创作逐渐吸引了广泛的审美群体,而这也给草书创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p><p class="ql-block"> 一、当代草书面临的挑战</p><p class="ql-block"> (一)形式和书写存在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当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书法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草书创作在形式和书写上都遇到了更多问题。一是形式逐渐由潇洒转变为硬朗。由于硬笔书法在现代社会被广泛使用,草书创作为适应这一变化,逐渐向着更简略的方向发展,其创作形式缺少以往草书创作的自由感,而向着秩序感和结构感方向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发展和推广,但却逐渐变得模式化。二是在书写上存在的问题,草书需要创作者有坚实的书法基础,对其文化修养和精神气质都有较高的要求,而大部分创作者并未沉下心来认真学习草书,或者并未花较长时间研习大家名帖,导致草书创作的随意性强,缺少风骨。</p><p class="ql-block"> (二)文化涵养的缺失</p><p class="ql-block"> 研习草书能够让人的精神振奋,其自由挥洒的墨意、纵横奔放的气势、自然流畅的字体线条和挥洒自如的法度精神无不让人动容。每一幅优秀的草书作品都充分展现了创作者深厚的文化修养、高雅的审美意趣和精神追求,但当今的草书创作普遍存在着文化涵养缺失的问题。虽然当代的草书名家层出不穷,在社会上声名远扬,但其在创作技法和火候上仍略有欠缺。部分所谓的“草书大家”,其基本技法并不到位,创作出的作品可谓拙劣、稚嫩、丑陋且杂乱,在篇章布局、字形结构和技法等方面均存在严重不足,更有甚者在草书创作的人格精神上亦有欠缺。有的居然打着创新的旗号,认为其是“自由精神”在艺术创作方面的表现,实为艺术涵养的缺失。历数古代的草书大家,无不品性高洁,均是在长期的潜心研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在形成自身独特艺术风格的同时亦向民众展示了其人格魅力,这是现代草书创作者需要思索的。</p><p class="ql-block"> (三)跟风问题严重</p><p class="ql-block"> 草书创作需要静心投入,切忌急功近利,自古以来的大师名家,都是在日复一日研习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而当今的草书创作普遍存在着严重的跟风问题,跟风现象归纳起来有两种:一种是作品文字内容体裁的跟风,另一种是书法形式技巧的跟风。书法学习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只有勤学苦练苦悟才能理解和懂得草书创作的真谛,但当代书法界盲目跟风者却大有人在,他们往往喜好追赶社会浪潮,哪种草书风格更为流行,便学习哪一种,往往是投社会风气之所好。在梳理全国性的各种展览之后,就可发现某个时段流行的某种书法风格。大概10年前,全国各地曾经流行以“中青展”为阵地的流行书风,而如今,书法创作界又流行孙过庭、赵孟頫和董其昌等人的小行草书,并拼贴成为了当代的“帖系书风”。当然,在相关的书法展览和比赛中,创作者集中表现为某种趋同的风格,往往和评委的喜好密切相关,所以说,书坛风格具有很强的“导向性”。</p><p class="ql-block"> (四)取法多元造成主题不突出</p><p class="ql-block"> 从当代的草书创作可以看出,随着草书创作群体的不断扩大,草书创作形势的逐步向好,普通民众有机会接触到各类优秀的作品,从章草、小草再到狂草,不同的草书技法赋予了作品不同的魅力。如唐代张旭的狂草书,“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草书创作需要自我,但部分草书创作者虽取法多元,也融合了不同草书大家和名帖的创作技法,却始终难以在自身的作品中找到平衡,因此,造成主题不突出,缺少个性。草书创作变成了将不同风格的草法东拼西凑、生硬杂糅于一幅作品之中,这样学而不精,导致作品呈现出草法不纯、笔法不精、法度缺失的问题,作品的文化艺术价值不高。</p><p class="ql-block"> 二、当代草书创作的创新路径</p><p class="ql-block"> (一)选择经典法帖</p><p class="ql-block"> 当代的草书创作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其拥趸不断增加,古代大家名帖和现代知名书家的优秀作品都为草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创作草书作品时离不开对优秀草书作品的感悟和借鉴,为此,在临摹阶段可以选择经典的法帖,以感受名家在创作时的章法和技巧,并为自身的创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以唐代草书为例,怀素和张旭是绕不开的高峰,草书创作者可以在其作品中感受不一样的创作风格和旨趣。怀素的著名法帖《自叙帖》《小草千字文》《食鱼帖》《论书帖》等诸多作品,均是风格各异,由此可以看出怀素在草书方面的造诣,创作者可在其中学其对笔触的把控和情感表达的方式。而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的草书作品是在扎实的楷书基础上展开的创作。从小草到章草、今草,其法帖中草书字体的变化过程可以为草书创作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借鉴。还有明代大家傅山、王铎等的法帖,都能为草书创作和创新提供经典参考。</p><p class="ql-block"> (二)草书和行书的结合</p><p class="ql-block"> 在书法创作的诸多书体之中,行草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当代书法艺术中,草书创作者要坚持将草书和行书结合起来,赋予作品行书的流畅性和草书的审美意趣。为了赋予草书创作更多时代精神,草书创作者要在形态上进行创新,主动吸收行书的优点,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p><p class="ql-block"> (三)以篆书为基础 </p><p class="ql-block"> 篆书的象形特点十分突出,字形工整圆润,有着笔画灵动、字体端正的特点,草书创作以篆书为基础,不是片面地追求篇章结构的工整性,而是模拟篆书书写时快速写意的技法。在创作草书作品时,创作者可以先临摹或观察篆书作品在篇章布局上的安排,以达到流畅灵动的效果。同时,以篆书为基础并不是降低书写的速度,而是模拟篆书书写时流畅的手感,将个人情感和草书创作的技法融合,在静心投入的状态下完成创作。草书创作者也要主动了解更多优秀的篆书名家,如李斯的优秀篆书作品,从其中感受其创作的气势和运笔,从而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创作技巧。</p><p class="ql-block"> (四)性情化的表现 </p><p class="ql-block"> 书法在表达创作者的性情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草书作为法度和情感完美结合体,能够在瞬间的书写之中将个人的情感和草书的创作技法相融合。为此,草书创作者要努力吃透各类书体的技法,以为自身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提升个人修养的锻炼也至关重要,创作者需要在创作的同时投入更多真情实感,而不只是为了入展和获奖。追求草书创作性情化的表现要求创作者保持心手双畅,不是单纯为冲击展览获奖而对作品进行反复设计和包装。书法创作者要在反复的研习中感受草书创作的乐趣和意义,并投入自身的真情实感。以狂草的创作为例,创作者可以反复观看和研习古代名家的优秀作品,如唐代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这些狂草作品的运动感极强,字与字之间的轻重、缓急等自成一派,气势恢宏,作品的内容更融合了创作者自身丰富的情感,在研习这些优秀作品的同时,创作者自身的精神世界也得到了滋养。草书创作应当是性情的自由表现,是个人意趣和创新精神的融合。</p><p class="ql-block"> (五)打破流行书风怪圈</p><p class="ql-block"> 流行书风严重制约了当代草书创作的发展,在参照古人优秀作品的同时,很少有人能够书写出自己独特的风格。书法家要想在草书创作领域开辟一片新天地,必须先摈弃固步自封的心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创自己的风格,从而促进草书创作的多元化发展。当代草书创作受到浮躁社会风气的影响,草书创作者的目的指向就是参展和获奖,因此,很难静下心来创作真正优秀的作品。草书创作者要静心修养,刘熙载曰:“书贵入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别,入‘他神’者,我化为古人,入‘我神’者,古化为我也。”为了达到心手双畅的创作境界,创作者必须要潜心研习书法理论,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和精神素养,为书法创作打下扎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六)静心创作,提高自身文化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在广大草书创作者共同努力发展草书创作文化的同时,还要坚持借助各种文化活动来扩大草书创作的群众基础,让更多人了解博大精深的草书文化,从而提高其文化影响力。一方面,要想兴盛草书创作,群众基础是关键,草书创作者可以联合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活动,走进学校开展宣传,让新生代了解书法的魅力,从而扩大书法创作的人才队伍。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也要积极开展各类文化宣传活动,让优秀的草书文化能够得到普及。</p><p class="ql-block"> 三、结 论</p><p class="ql-block"> 应该说草书是最难研习的一种字体,其对创作者的技法、修养和性情均有很高的要求,只有在笔墨的酣畅挥酒下,技法和点画才能与情性实现完美的结合。纵观草书的发展历史,有名的草书大家屈指可数,却无一不是天才级别的人物。对草书的发展加以研究,可以发现大众对草书创作的关注和热情仍然不减,其有着广阔的创作和发展空间。而研习草书的目的也逐渐从实用性转向艺术性,但随着群众审美需求的变化,草书创作和展出存在着片面追求展厅效应、跟风严重和文化涵养缺失等诸多问题,这需要广大草书研究者和实践者,既要深刻理解经典草书作品的内涵,把握草书创作的技法和风骨,追求精神上内在美和文化上外在美的统一,才能展现草书艺术的视觉魅力,才能真正创作出艺术水平更高的、群众需要的优秀草书作品,才能推动当代草书创作不断向前发展。</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载《书法导报》2021年10月27日 第43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