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个别党员干部在社交圈,耍特权、逞威风,称兄道弟,搞江湖习气;在生活圈,大操大办婚丧寿宴以借机敛财,或默许纵容配偶、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接受贿赂等;在朋友圈,搞“傍大款”与“攀高枝”的官商勾结,接受管理服务对象邀约的高消费娱乐活动……事实证明,个别党员干部这些“八小时以外”的言行,已经严重违纪违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八小时以外”的腐败隐蔽性更强,危害巨大。这些打着人情往来、节日问候、满足个人爱好等幌子的行为,会影响公权力的正确行使。对党员干部个人来讲,如果什么饭都吃、什么酒都喝、什么人都交,特别是心生羡慕、盲目攀比之后,就容易心态失衡,忘记初心使命,继而由违纪变成违法,走上不归路。对组织来讲,很多钻营分子为了逃避监督,煞费苦心地“创新”腐败形式,变换形式掩盖腐败行为,污染了政治生态,从而加大了反腐败的难度。对社会来讲,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的行为举止会成为公众的“参照系”,“八小时以外”的贪腐不仅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而且影响社会风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危害如此之大,却依然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韪”,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八小时以外”,这段时间由党员干部自我调控,对于一些自律意识不强、定力不牢的干部来说,就可能陷入“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的陷阱。更有甚者,一些人错误地认为,“八小时以外”是个人时间,组织管不着;自己做得隐蔽,组织发现不了,于是思想越界、行为越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党和人民赋予党员干部权力,“八小时以外”并不意味着权力及其影响力就已自动休眠。必须加强对“八小时以外”的监督。无论是党章,还是《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法规,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作为党员干部,要端正思想认识,严格规范自己在“八小时以外”的言行,坚决抵制潜规则,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慎独慎微。同时,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要把厚爱寓于严管之中,防患于未然、施方于病初,形成更加科学、更加完整、更加有效的监管链条,把党纪国法在八小时内外都立起来、严起来,让党员干部真切感受到组织严密有效的监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