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航运给安康留下厚重的文化符号

tiger_l

<p class="ql-block"> 作者:崔中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汉江航运历史久远,曾是安康西接成渝,东至江汉的主要交通运输线。在安康境内340公里的汉江干流航道两岸,沿途因航运形成20余个城埠集镇,不断推动着当地经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境内从上至下有:石泉、油坊坎、喜河、汉阳坪、漩涡、汉王城、焕古、紫阳、洞河、大道、月池、晓道、流水店、岚河口、安康、吕河、旬阳、蜀河、兰滩、冷水、麻虎、白河等。其中,石泉、紫阳、安康、旬阳、白河“大码头",商家云集,帆樯林立,史有“小汉口”之称。史志记载,安康码头兴建于公元230年,西起七里沟,东至老君关.岸线长6公里多,有简易码头6处,正式码头4处,日货运吞吐量达千余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除汉江干流航运外,安康境内汉江支流航运随之开发利用。任河航运通达四川达州市的大竹镇,航程140公里,形成较为有名的高滩、瓦房店等码头集镇;岚河航道上滔河,航程77公里,码头集镇有佐龙、岚皋;月河航道直抵汉阴太平乡(现为城关镇),是月河集镇主要商旅通道;黄洋河航道行至平利大贵,航程约30公里;旬河航道行至镇安,航程64公里。历史上,汉江舟辑如梭,白帆如云,成为全国著名的“黄金水道"。</p><p class="ql-block"> 千里航道,千年航运,不仅推进了秦巴山区的经济发展,而且培育了安康人团结拼搏,勇于开拓,开放包容,不断进取特有的精神品质。同时,也孕育出码头、会馆,传说、民谣、诗词、船联、汉江号子等独特的汉江航运文化。</p> <p class="ql-block">  “汉江水湾又湾,十里汉江九里滩,滩滩都是鬼门关,船怕号子马怕鞭,只要号子连声喊,船行如飞过险滩"。在木船航运时代,汉江航运的动力来自船工的身体,汉江号子应运而生。上滩撑篙拉纤,下滩摇橹搬棹,船工全神贯注,齐心协力,在原生态荡气回肠的号子声中,凝聚着船工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意志和力量,激励着船工不达目的誓不懈怠的拼搏争胜精神。著名作家李广田先生溯汉江而行,在安康见到了船只上滩的情景:“嗨——呀嗨,嗨——呀嗨、嗨——呀嗨……一个人这样喊,大家都这样喊,大家用一个声音,喘着一样的呼吸,迈着同样的步伐,向前进。他们一起伏下,两只粗大的手拿紧抵着沙地,弓着腰,头几乎触及到沙地,然而船总在前进着,一寸、二寸,一寸、二寸……。"他不禁惊叹地写出“我们历来还没见过这样使用人力,这样壮烈,而又这样残酷。”</p><p class="ql-block"> 由于安康航道水急滩险,航道地理环境复杂,水上作业的多样性,使汉江号子有上水、平水、下水之分,包括拉纤、扯篷、撑篙、摇撸、扯锚、跑滩等四十多首,流传于航运发达的安康、旬阳、白河一带。号子都是一人唱众人合的歌唱形式,配合作业内容和动作交替接唱,当劳动处于紧张状态时,号子节奏急促,气氛十分热烈;劳动轻松时,号子则疏缓自由,其唱词与民间传说和两岸地理风物,生活形态相关,在那掂篙抢滩,背纤跋涉劳动氛围中,展现了船工勤劳智慧,豪放潇洒的性格。一首首粗犷高亢的汉江号子,都是镌刻在巴山深处,汉江两岸的一阙深沉而又凄美的生命交响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汉江航运促进了两岸商货物流。秦巴山区盛产漆麻耳棓和多种药材,强烈的吸引着外地商贾。他们云集汉水之滨,设立商号会馆,互通有无。每年有大量的油、漆、麻、药等山货顺汉江泛舟东下,再由长江贸于外埠。自清乾隆年间起至民国初年,安康境内各城埠集镇,先后有陕西、四川、江西、湖南、湖北、山西、福建、浙江、安徽等省客商置地建房,设立会馆。历史上,安康城区就建有十分有名的“八大会馆”。会馆是行业组织、同乡会的办事,聚会,议事及娱乐场所。安康境内的各个会馆大多采用了“徽派"建筑风格,“白墙青瓦马头墙”,或者“清水砖,马头墙,天井院,格子窗",建筑设计精致,巍峨壮观,在当地属最豪华建筑。汉江岸边,层层叠叠的马头墙,高高翘起的屋角飞檐,在青山绿水的衬托下,形成独特而美丽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会馆的建立,传播了地域文化。赛龙舟、舞火龙、蚌壳鹭鸶、彩莲船;哼二黄、唱花鼓、汉江号子、小场子;三点水、八大件、鱼肉丸子,十大碗。地域文化的融入,使在巴蜀与荆楚之间的安康人,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汉江航运促进了当地手工业的发展,“八大匠”人和各类“把式"活跃在码头集镇。比较活跃的手工业有:箍漆桶、编油篓、绞草绳、打竹席、编纤笪(拉船的纤绳,用竹篾编织)、补锅、钉秤、捞皮纸、锔碗、挖瓢、缸缸灶等等。这些手工业在逐步推进的现代工业文明中消失了,有些手艺也失传了。</p><p class="ql-block"> 航运的木船,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适合安康水域航运的船只逐步定型。常见的有:老鸹船、楸子船、鸭首船、梭子船、摆渡船、渔划子、舢板子、川驳子、龙舟等等。这些汉江航运的历史物件现在很难找到,造船的“水木匠”,如今也难寻踪迹了。</p><p class="ql-block"> “摇撸,下汉口,给娃找个老丈母,丈母长的梅花脚”。“有女不给驾船郎,一年四季守空房,有朝一日回家转,背回一包烂衣裳”。这些民谣道出了船工生活的酸楚与无奈。</p><p class="ql-block"> “千里汉江千里景/一船山货一船金",“点点白帆白点点/悠悠绿水绿悠悠",“财通银汉三千里/利发全城百万家”。许多船联表达了船工期盼和希望。</p><p class="ql-block"> “八里长枪七里沟,过河五里兴安州。银河直泄三千里,一叶轻舟下汉口“。“绝构飞空峭石悬,渡头一叶碎于烟,可知天设江山险,来往从他岁月迁”。好多诗歌赞颂了船工无畏与潇洒。</p><p class="ql-block"> “将军石的传说”,“织女石的传说",“奠安塔的传说”.“立石滩的传说“等等一个个美丽的故事,传颂着汉江两岸人民的善良与勤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打造“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中心城市,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今天,渐渐远去的汉江航运这一厚重的文化符号,似乎让我们觉得好多好多不该忘却,好多好多毅然能在现代城市文明中大放异彩。</p><p class="ql-block"> 放眼三千里汉江,再也不见帆樯舟影,再也听不到高亢悠扬的汉江号子。在城市文化中,汉中突出的是大汉文化,襄樊力推的是三国文化,而我们安康还在苦苦寻觅,纷纷研讨。如果安康能把曾在汉江流域的历史上作出重大贡献的汉江航运文化作为城市文化的一个闪光点,通过规划、挖掘、建设,打造出在全国全省,全汉江流域别具一格,独树一帜的文化品牌,就会促使安康在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取得奇效。具体载体可以设想:</p><p class="ql-block"> 打造航运码头步行街。利用现在石堤街、金川街改造的机会,把石堤街、金川街以西改造成徽派(会馆)建筑步行街,使白墙青瓦、错落有至的马头墙,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街内主营具有安康地方特色的土特产品,茶饮休闲,手工业制作,特色小吃等。</p><p class="ql-block"> 打造航运游乐公园,利用西坝防洪堤建设的机会,打造滨江公园,在园内搞一些大型群雕。如扬帆起航,纤夫拉纤,船工摇橹、撑篙、搬棹等。实物可摆设汉江航运造形独特的老鸹船,楸子船、鸭首船等,辅以个性雕塑,如绞草绳、编纤笪、钉秤、锅碗等手工业劳动场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一桥至三桥间开发游客亲水活动项目,如撑篙、划桨、拉纤、撒网、荡舢板、划龙舟、抢鸭子等,还可以组织游自娱自乐的各类项目比赛活动,提高游客游玩兴趣。</p><p class="ql-block"> 在条件成熟的条件下,建立汉江航运博物馆或者安康博物馆汉江航运厅。以汉江航运相关的物件为主,还可征集“八大匠”的绝活和物品。让游客知道汉江的过去(汉江航运).汉江的现在(梯级开发),汉江的将来(南水北调)。</p> <p class="ql-block">  保护和挖掘以汉江号子为主体的汉江航运文化文艺载体,突出汉江流城原生态汉江号子风格,弘扬安康儿女迎难而上的意志和力量,我们期许,汉江航运文化能在安康中心城市的一隅,闪烁着历史的光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