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定陶区第四实验小学 李姗姗</p> <p class="ql-block"> 诗,是一种崇高美的精神之光的闪烁,是自由心灵在广阔世界飞翔时撞击出的火花。每当诵起诗词,心中不禁生起一种奇异的感觉,圣洁、庄严、神秘……于是,在不知不觉中踏进诗色彩斑斓的世界,越走越深,越来越喜欢上了诗。</p> <p class="ql-block"> 以前的认知充满稚嫩,读一首诗,总浮于表面,并不知深意,诗人的意需要深凿需要精炼,更需要赋予情感在其中,如何在意境中畅想,并在课堂中与学生们“同游”作为师者,我应当继续探索,不负众望。</p><p class="ql-block"> 践行实际,细腻的表达,我们要“喊出声音。</p><p class="ql-block">(一)让古诗词回归“诵读“之本。千百年来,美读呤诵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吟”。说明诵读作用重大。古典诗词是富有音乐美的文学样式。它讲究韵律、节奏。要体会这种美、必须诵读。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自读,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也可以老师指导朗读,比如指导朗读“白日依山尽”时,太阳慢慢落山了,要读的轻、慢;朗读“更上一层楼”时,要有气势有力量,所以读的加重一点。正确的诵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古诗词的角色,有利于理解古语词的含义,感觉它的韵律美、节奏美,调动生活体验,激起相似的情感。同时还可以加上一些手势,让整个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p><p class="ql-block"> 创造力想象力是孩子们天生的武器,童真童趣是他们的“天赋”,大胆发挥,激发孩子们的应用能力,是首当其冲的。</p><p class="ql-block">(二)让学生插上想象、联想的翅膀。引导学生运用画画的形式,将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色和包含的意境细致、形象地描绘在画纸上,让学生产生创作的冲动,满足创作的欲望。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让孩子们把瀑布的景象画下来,同时,我把这种思维同样用到风景画教学中。在执教《黄山奇石》课文中,同样让孩子们画下“天狗望月”“仙人指路”,学生兴致高涨,课文记忆也更加深刻,也符合双减的要求。</p> <p class="ql-block"> 吟起“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时,眼前不禁浮现出一幅栩栩如生的春意图;吟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不禁想起了盛夏之时,万荷齐绽。诗人心中的故事,我们一起去寻觅,当下,秋至冬来,一起用诗词吟唱大自然的美好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定陶区第四实验小学 李姗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