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疫情来势汹汹,人心惶惶,在这场疫情风暴中,很多人都受到了由疫情带来的心理压力。为了更好的应对疫情,做好心理防护,特殊时期请大家适时进行身心调试,共同做好疫情防护。</p> <p class="ql-block"> 面对疫情,从心理上讲“不确定感”容易导致个体的焦虑和恐惧的情绪,让不少对疫情没有观念的人,随之起到恐慌情绪,要知道,恐慌情绪是最容易传播的。加上人与人之间的表达差异,极容易导致社会恐慌心理。</p> <p class="ql-block"> 身在抵抗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需要面对一系列特殊的心理应激,包括:</p><p class="ql-block"> ➤害怕自己也被感染</p><p class="ql-block"> ➤回不去家,和家人分离</p><p class="ql-block"> ➤高难度的救助工作</p><p class="ql-block"> ➤临时调动工作地点、临时换班</p><p class="ql-block"> ➤直面危重病人的痛苦和死亡</p> <p class="ql-block"> 这些心理应激会带来一系列的情绪应激反应,让人变得容易发脾气、容易激动、烦躁不安、紧张、忧虑,注意力也难以集中。 产生情绪反应的同时,他们也可能会有一些身体症状,比如晕眩、呼吸不畅、心跳过速、身体颤抖、厌食、入睡困难或突然惊醒,等等。</p> <p class="ql-block"> 疫病期间,医护人员长时间参与高强度、高应激的医护工作,休息严重不足,也很可能发生过劳,情绪、精神和身体都极度疲惫。由于这种疲惫短期内无从缓解,他们可能会对当前的救助任务感到愤怒、无力,进而对医护事业产生倦怠和无意义感(怀疑自己的职业和人生选择)。</p> <p class="ql-block"> 而这些负面情绪,很可能反过来加剧医护人员在当下的心理应激,甚至导致他们精神崩溃——可能表现为大哭、摔砸东西、针对自己或他人的暴力行为等。</p> <p class="ql-block"> 考虑到医务前线压力大、时间少,在这里,我们推荐几个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的心理调节方法。</p> <p class="ql-block">1.“蝴蝶拥抱”</p> <p class="ql-block">2. 着陆技术</p> <p class="ql-block"> 一样的平凡,“疫”样的不平凡,当疫情来临,我们可爱的医护人员便选择了义无反顾,只为心中那份责任与担当;当风雨过后,她们依然是不为人知的你我他,只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致敬守护我们健康的白衣天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