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北方故乡,白城平台

袁明

<p class="ql-block">一次通往第二故乡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白城兵器试验中心是我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常规武器试验基地,是国家对常规武器进行鉴定、定型试验的权威性机构。</p> <p class="ql-block">2019年7月15日我同爱人邵家的五兄妹携带子孙一行15人,相约重返北方故土白城平台。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都已到了花甲古稀之年,不管身居何处,对科尔沁草原平台故土的思念有增无减。那里有我们儿时的梦,那片土地留下了我们童年、少年快乐的踪迹,是心的归宿。</p> <p class="ql-block">整理行装出发</p> <p class="ql-block">到达白城高速路口离平台还有18公里,当年在白城三中上学时,每周末部队来个大解放车接大家回家,那次因故没来车接,我和同学徒步走了将近四个小时才到家,手冻的又疼又痒,脸成了红苹果。记得途径物资局、候家…,到了沙场就快到家了。</p> <p class="ql-block">军人只有出生地没有固定家园,因为军人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家。我五岁那年随父母和家人从北京来到平台,这个曾经在地图上都没有标记的地方。父亲郑鹤麟时任华北军区军械部副政委与军械部部长张贻翔奉命筹建“中央试验靶场”,经过几代人的奋斗和拼搏,已经打造成亚洲最大的兵器试验中心。</p> <p class="ql-block">开国将军张贻祥(前右一)带领兵器弹道专家、总工程师陈光宇(后右一)在勘测场区。</p> <p class="ql-block">1954年下半年,我国生产的75毫米无后座力炮、82毫米迫击炮,还有炮弹、引信已相继试制成功,急需试验定型。基地在艰苦的条件下,张贻祥与我父亲郑鹤麟率领靶场官兵毅然接受了这两型火炮的试验定型任务。在侵华日军废弃的飞机堡附近,打响了兵器试验的第一炮。</p> <p class="ql-block">1956年临时试验靶场(兵器城前身),这里没有冲锋号角响彻四方,却有生与死的较量;这里没有决胜千里的欢畅,却有烈烈军魂的荣光。草原深处兵器城,这群可歌可泣的军人,用汗水和热血践行着属于共和国军人的铮铮誓言。</p> <p class="ql-block">1956年6月9日,中央临时试验靶场(兵器城前身)建成,开国大将王树声(时任总军械部部长)为开幕典礼剪彩。</p> <p class="ql-block">开国将军张贻翔与父亲(右)</p> <p class="ql-block">父辈们从搭建帐篷宿营、办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勘察场地、预防鼠疫、草原防火、水源查验、避开高氟区、建设试验场(所)、办公楼、修配厂、营房、医院、学校 家属宿舍、俱乐部专家招待所等。对荒凉的驻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绿化。</p> <p class="ql-block">1956年兵器试验中心的首批开拓者,中间开国将军张贻翔,我父亲郑鹤麟前排左四。在这北疆荒漠上他们一干就是十年二十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的把子孙都留在了这片土地上,</span>直到他乡埋忠骨,魂牵兵器城。首批开拓者的很多干部、战士、老军工他们大多来自大都市的兵工厂,但<span style="font-size:18px;">名字却不为人知,可</span>他们的功勋同样伟大。</p> <p class="ql-block">那时赶上周末大人们开着大解放去岗上草原打猎,以补充供给不足。我也跟车去过一次,那草原奔跑的黄羊太壮观了。回来将猎物野山鸡、野兔、黄羊、老蹼…,在俱乐部门前进行分配,各家各户都有。有一次给我家送来一只受伤的小狼,一连几晚都听到窗外有狼叫的声音,估计是狼妈妈,我们把小狼放了,狼叫的声音也没有了。</p> <p class="ql-block">邵晓林父亲身着猎装准备出发</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警卫员、秘书陈鹏叔叔,十四岁跟随父亲一路向北也来到白城平台。上图是他在草原扑捉的狐狸。</p> <p class="ql-block">1958年秋,晓林也跟随父母和家人从南京来到白城平台。一望无际的草原,漫山遍野的黄花菜和野花,走几步就能遇见草地上的鸟窝、鸟蛋和刚孵出来湿漉漉的小鸟,从此让我们在这片土地度过了愉快的童年和少年,也给我们人生留下了挥之不去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一次通往第二故乡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这条通往岗上试验区的跨岗路是五十年代末修建,当时靶场全体官兵和职工家属和我们小学生都参与了开山修路和植树。现在凝结着开拓者们汗水和心血的树木早已绿树成荫。</p> <p class="ql-block">草原上盛开的野花</p> <p class="ql-block">平台地标性建筑毛主席朔像,1967-1968年由三十一基地万华封总工程师组织工程设计,宫贤德主任主持施工完成。</p> <p class="ql-block">1976年十.一与邵家人合影</p><p class="ql-block">(作者前排左一)</p> <p class="ql-block">1954年3月建设中的俱乐部</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俱乐部现在的军史馆</p> <p class="ql-block">1957平台子弟小学成立了,地址在俱乐部一楼,共有三十多个1-4年级的孩子分成两个班,由郑淡波老师任课。</p> <p class="ql-block">平台小学的第一位老师-郑淡波当年随丈夫到平台的河南籍老师,成了学校唯一的老师兼校长。</p> <p class="ql-block">平台小学的老师们,陆续来到这里,她们跟随着丈夫走南闯北,最后在科尔沁驻足,他们打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勤奋执教,乐以忘忧。当年平台小学的老师们,今天有资格与央视舞台的“感动中国人物”相齐肩。</p> <p class="ql-block">1963年我们在平台小学毕业,毕业证书盖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字第233部队子弟学校”印章,校长:陈淑贞 。</p> <p class="ql-block">2017年我和小妹去保定看望了92岁高龄的郑淡波老师,她身体健康耳聪目明,还能看报纸、手机。我们永远忘不了,当年老师出现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知识,入学时老师为我戴上红领巾,六十年后我们怀感恩之心给老师戴上红领巾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1963年我们由平台子弟学校直接集体升入白城市第三中学</p> <p class="ql-block">1984年回平台,看望白城三中班主任周立言老师(中间)。当年我们住校,他从早到晚陪伴我们,他孩子不到两岁也顾不上家,和同学们一起<span style="font-size:18px;">出早操,一起上晚自习,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上。</span></p> <p class="ql-block">为我们操劳一生的母亲徐舒,曾在平台233部队子弟学校任党支部书记。</p> <p class="ql-block">1968年3月晓林入伍前</p> <p class="ql-block">1971年晓林、星星、晓宏与父亲在北京相遇</p> <p class="ql-block">1978年与老红军肖林达伯伯一家合影</p> <p class="ql-block">1984年春节在31号楼前</p> <p class="ql-block">五十年代为苏联专家修建的“专家招待所”</p> <p class="ql-block">1984年带孩子来到我儿时的家</p> <p class="ql-block">小妹画的“北大岗下有我家”,1956年试验靶场<span style="font-size:18px;">盖了两处这样独立的住宅,另一处是开国将军张贻翔住所。同时</span>建成垮岗办公大楼及十四栋干部家属楼和俱乐部、食堂、专家招待所…以满足工作生活的需要。</p> <p class="ql-block">1995年家中合影</p> <p class="ql-block">1962年我爱人邵家兄妹五人</p> <p class="ql-block">邵家兄妹五人站在31号楼老屋前,听到风吹着树叶莎莎响。回想起儿时,仿佛又看见母亲站在窗前一遍遍喊我们回家吃饭,那卤肉的香味从楼道里阵阵飘出……,虽说那时物质匮乏,但草原上的野兔、野鸡和黄羊成了我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p> <p class="ql-block">昔日的30号红楼已经重新粉刷</p> <p class="ql-block">1956年由苏联专家设计修建的幼儿园,室内用上好的实木地板铺设,儿童活动室都是半圆形设计,便于采光,尤其冬季即便是零下四十度,室内也是暖洋洋的,院子里配置转椅、跷跷板和滑梯等。幼儿园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带着孙辈来到幼儿园</p> <p class="ql-block">小时对平台的印象就是一字“野”天苍苍野茫茫,岗上草原岗下房。老叼击长空,黄羊一群群,飞机堡、葛兰泡、草原深处都是宝,桔梗、知母、远致草,香瓜甜、西瓜沙,菇娘儿一摘一大包,韭菜花脆沙果。招待所烹饪大师味道香,面包香肠炖鸡汤,酸黄瓜,西红柿,专家顿顿少不了…</p> <p class="ql-block">晓华和陆路</p> <p class="ql-block">父母已经去了另外一个世界</p> <p class="ql-block">向献身兵器试验的先辈致敬</p> <p class="ql-block">八零后邵家第三代五兄妹</p> <p class="ql-block">2010后邵家第四代五兄妹</p> <p class="ql-block">平台的水甘甜凉爽,尤其夏天喝上一口解渴。听父亲讲白城地区是高氟区造成当地黄牙根的人很多,父辈们经过反复勘测化验水质,最后选定在平台。</p> <p class="ql-block">一次通往第二故乡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伟刚在变电所工作时分的住房,至今仍在沿用。</p> <p class="ql-block">铁打的江山流水的兵,认识的老人都不在了。几经周折住进“草原楼”。</p> <p class="ql-block">一次通往第二故乡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青春不是一段年华,</p><p class="ql-block"> 而是一种心境。</p> <p class="ql-block">采一片记忆的芬芳,拥一份宁静入怀。</p> <p class="ql-block">现任教导员带我们来到老营房,现在已做仓库。晓林在老屋前给儿孙讲过去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六十年前邵晓林在学校因替弟弟打抱不平,不听老师劝阻“暴力反抗”被停学,被时任弹药准备处处长的父亲,送到八区“劳动改造”,和战士们朝夕相处愉快的日子里,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晓林清楚记得当年和中尉技术员韩廷富,<span style="font-size:18px;">就住在这老营房一进走廊的第一间。营房</span>周边种了不少蔬菜,土豆炖茄子和煮苞米都很好吃,白天战士们领他喂鸡、喂猪,傍边有瓜地很甜的香瓜,晚上领他抓野兔和刺猬,也能听到狼叫…。</p> <p class="ql-block">我和晓林与现任营长和教导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一次通往第二故乡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草原上开满了各种小花</p> <p class="ql-block">带儿孙来看看我们小时候的“游乐场”</p> <p class="ql-block">荒凉的景象和无所谓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一次通往第二故乡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人生向晚,与秋同步。</p> <p class="ql-block">沐浴夕阳的余晖,抛却所有的烦恼。</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沙土操场早已建成有各种健身器材和朔胶跑道的运动场。</p> <p class="ql-block">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兵器城公园</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小树林岗坡下的荒草地,冬天是天然的滑冰场,孩子们在这里滑冰车、抽冰尜、母亲为我们买了一双花样冰鞋,姊妹们穿它学会了滑冰。今天这里早已建成“兵器城公园”。</p> <p class="ql-block">参观白城兵器试验中心军史馆一进门,就看到六十多年前,我父亲与彭德怀(时任国防部部长)和叶剑英(时任中央军委委员)在白城平台试验靶场视察工作的合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军史馆值班的一个战士指着照片的父亲说,这位首长我们都在找,不知道是谁?我说,那是我父亲郑鹤麟,这片土地的拓荒者,他满意的笑了。</p> <p class="ql-block">邵家第四代嫡孙们</p><p class="ql-block">不忘初心参观军史馆</p> <p class="ql-block">脚踏这片热土,找到了乡愁,回首了故里,似省亲般的荣光与激动 ……</p> <p class="ql-block">人生短暂,弹指挥间,几乎与共和国同龄同步的我们,亲历了共和国不平凡的风风雨雨,在父辈们的带领下,三代人接力共同践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堪称是骄傲的一代,是骄子不为过啊!夕阳无限岁月无情,让我们牢记使命,为了祖国的明天,为了我们的下下代,再出发… -俊波</p> <p class="ql-block">作者:袁明 晓林</p><p class="ql-block">音乐:鸿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