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甘南游进入第四天。来到腊子口</h3><h3>腊子口是岷山山脉的一个重要隘口,是川西北通向甘南的门户,口宽约30米,周围是崇山峻岭,地势十分险要。两个悬崖绝壁间夹着一道窄窄的山沟向上延伸,两边绝壁峭立。山中一道河水急流而下,隘口处的河上架着一座木桥,横跨于两岸陡壁之上,是通过腊子口的唯一通路。</h3> <h3>腊子口战役纪念碑”是建在腊子口南侧的一块空地上,四周遍山苍翠,古树参天,腊子河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巍峨高大的纪念碑,碑体长2.5米,象征着二万五千里长征;宽2米,象征第二次国内革命;高9.16米,象征攻破天险腊子口的时间是9月16日。碑身的南、西两面镌刻着杨成武将军亲笔题写的“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八个大字。</h3> <h3>中国工农红军数万名将士曾途径这里。我们向烈士敬礼。</h3> <h3>我们的车长胡师傅和我们一起凭吊英烈</h3> <h3>腊子口战役纪念馆已成为全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国防教育和荣辱观教育的重点基地。</h3> <h3>当年领受了攻打腊子口任务的林彪、聂荣臻,马上同军参谋长左权、红2师师长陈光、政委萧华一起到前沿勘察地形。腊子口一战,标志着红一方面军赢得了长征路上的险关之战,打破了国民党妄图用恶劣的自然条件“饿死”“困死”红军的阴谋。腊子口一打开,全盘棋都走活了,红军踏上继续北上的征途。</h3> <h3>进入馆内大厅,迎面是一排壮观的组雕,从左至右分别是:李富春、聂荣臻、彭德怀、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张闻天和林彪。九位红军领导人的塑像,各有姿态,栩栩如生。</h3> <h3>腊子口战役是惨烈悲壮的一役,为此役立下奇功的、最难忘怀的当属苗族小战士“云贵川”,也就是四十多年来一直深刻在人们记忆里的那位抱手榴弹纵身跳进敌人碉堡的红军战士。</h3> <h3>当年毛主席所住房东的后代。</h3> <h3> 当年的天险如今已大道畅通,柏油铺面,省道南北纵横,天险变通途,腊子口成为追怀往事,凭吊先烈,宣传和接受红军战斗英雄事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游人至此,可实地凭吊当年红军攻打天险的辉煌历史,并可欣赏周围优美的自然景色。</h3><h3>我们进入扎尕那景区。</h3> <h3>首先进入峡谷景区。</h3> <h3>山势奇峻、云雾缭绕、宛如仙境。</h3> <h3>八十多年前,美籍奥地利裔植物学家、人类学家约瑟夫·洛克在扎尕那留下了他考察的足迹,此后他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表有关照片和文章,为希尔顿创作《消失的地平线》提供了难得的素材。洛克对扎尕那的评价“我平生从未见过如此绚丽的美丽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看到迭部的美景,就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h3> <h3>半山坡上的藏族村落映入眼帘,藏式榻板木屋,依着山体层叠而上,彩色经幡迎风飘扬,在山间弥漫的雾气之中若隐若现。如此优美独特的风景,</h3> <h3>民俗村落的藏族房屋</h3> <h3>繁重的体力劳动压弯了腰。</h3> <h3>藏族儿童。</h3> <h3>藏民的庄稼,青稞麦。</h3> <h3>奌击下面小视频更精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