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167efb"> 我园多次针对游戏观察案例开展专题教研,之前几次帮助教师梳理理论化的游戏观察案例的重点,本次教研活动针对教师游戏观察案例中的游戏情景描述进行教研,引导教师对标问题进行解读。</font><div><font color="#ff8a00">一、梳理问题、自由讨论——引导教师发现问题</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问题一:“小朋友在既有序又自主 的状态下进行游戏”</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陈荩老师:在这一句案例描述中你有什么感受?<br>彭梦:我觉得可以去掉,游戏像教师规定的一样,像假游戏。</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刘秀莲:比较宽泛比较笼统,不仅可以用在这里,还可以用在其他视频。<br>陈荩:”带主观意识的词语不要出现在描述中,如孩子很听话等,教师切记不要先入为主,而要客观描述。“</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问题二</font><font color="#167efb">:“视频中,孩子们在进行地垫游戏,视频中,孩子们一开始只是拿着地垫进行独自游戏。“</font></div><div><div><font color="#167efb">肖兰:孩子们在进行地垫游戏没有说具体,具体怎么进行游戏。<br>刘星:描述中一直在写视频中,视频中,写的太多,重复了。<br>陈荩:教师们有很直接的感受,尽量不要出现这样重复的词语。要交待清楚,在哪里玩,玩什么游戏。</font></div></div><div><font color="#ed2308">问题三</font>:<font color="#167efb">“红色衣服女孩见搭好后,爬进安吉桶中,不一会儿说,拉出来。这时,另外三个同伴伸手想把它从安吉桶中拉出来,格子女孩儿尝试爬进去拉,还是不行,红衣服女孩儿一个</font></div><font color="#167efb">人在里面尝试着,出来还是没有成功。”</font><div><font color="#167efb">陈荩:这段描述中教师们看看交待清楚了吗?有幼儿与环境、材料互动吗?有没有同伴交往?典型行为有吗?有拉,三次拉一样吗?怎么拉、怎么爬说清楚了吗?<br>慧子:写的很笼统,没有交待清楚要表达什么?<br>陈荩:在情景描述中我们要把典型行为进行详细描述,再现游戏场景全过程。</font><br></div><div><font color="#ed2308">问题四</font>:<font color="#167efb">“接着白色帽子衣服,男生照着第一个男生生的玩法玩了一遍,可能由于体能不一样”。<br></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李玲:我觉得教师直接做了评价,老师先入为主,主观意愿很强。<br>陈荩:我们在情景描述中,不建议教师去评价幼儿,尽量不要出现这种语言,客观去描述。<br>邓一羲:首先在这句话不通顺,我不知道主角是谁,白色帽子是谁,这句话看不懂。没有说清楚第一个男生是怎么玩的。还有就是老师主观评价幼儿。</font><br></div><div><font color="#ed2308">问题五</font><font color="#167efb">:“A小朋友在准备爬过高轮胎的时候,没有爬过去进行第二次尝试,继续爬过后面的B和C,小朋友来到了高轮胎处”。</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况梅俊杰:我觉得用英文字母不太清楚哪个是哪个小朋友,交待不清楚。<br></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陈荩:在案例描述中建议老师不要用字母、符号或是给幼儿取名字,抓住幼儿特征外貌写描述,如:白衣男孩、白衣帽衫男孩。</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问题六</font><font color="#167efb">:“视频中,孩子将轮胎,橡胶圈等材料铺设了一条障碍跑道,与荡桥相结合,白衣男孩通过爬,跳跃等一系列动作,翻越障碍,跳上荡桥完成活动”。<br></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陈荩:这是这位老师整个游戏的描述,</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王筱愚:好像有点简单了,没有交待清楚,太笼统,没有把小朋友游戏过程描述清楚。<br></font></div><div><br></div><div><br></div><div><font color="#ff8a00">二、针对问题、解读案例——明晰描述写作方法</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 幼儿游戏过程是教师观察的重点,阐明游戏过程就是描述教师观察的重点,要将幼儿与环境、材料互动、探究,以及与同伴交往的关键内容和典型行为用文字呈现出来,陈荩老师结合三个视频带领教师梳理写作方法。<br></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视频案例(一)体操垫拼搭<br></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 陈荩:案例中这位老师是描述几个小女孩在玩地垫和安吉桶的游戏。在描述部分,建议可以分段描述,每段的观察要有重点。第一段先把外貌特征说清楚,然后描述小朋友在做什么。第二段描述幼儿在做什么尝试,并做细节化描述,第一次描述与第二次描述是不一样的,如视频中他们做了什么动作的尝试,怎么尝试?第三段孩子解决了问题吗?怎么解决的?这才能体现深度学习。<br>视频案例(二)轮胎、滚筒、荡桥<br> 陈荩:视频案例中刚刚有两小朋友都穿着白色衣服,就可以写白衣男孩和白衣帽衫男孩子进行外型描述,这样就很清楚知道描述的是谁。他们在游戏中有哪些动作?有跳、爬、翻转、跨等动作,他们三个孩子的动作发展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要进行详细描述,区分三个孩子动作的不同,并用书面语言贯穿始终。<br>视频案例(三)玩滑索<br> 陈荩:案例中他们在干什么 ?玩滑索,怎么玩?独自玩还是互助玩?快要到达终点时,孩子会怎么样?躲闪,说明孩子有以往游戏经验,动作灵敏会保护自己。第二次游戏中孩子的情绪怎么样?怎样玩。孩子在推的时候是走的,还是跑的?这些都要细致地描述,抓住重点,分段描述。<br></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r></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r></font></div><div><font color="#ff8a00">三、实践反思、总结提升——推动教师专业成长</font><br></div><div><font color="#167efb"> 对于如何解读幼儿的游戏故事,一开始我很迷茫,也很困惑,相信很多同事都有同样的感觉。为此园领导特安排了几次相关集体教研,帮助大家梳理思绪,引导大家如何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从幼儿的每一个行为背后,结合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对游戏中儿童的心理、能力、方法、情绪、学习品质进行解读。大家热烈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教师优秀作品分享,让我从中吸取大家的精华,改变自己的思维,为自己接下来的游戏解读明确方向。刘琪珍<br></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 游戏是幼儿生活和学习最主要的方式,为全面提升教师的观察解读能力和专业素养,更好的推动幼儿游戏水平提升,真正做到走进游戏、读懂儿童。10月22、10月29日下午,徐开颜园长和陈荩主任游戏解读分享研讨活动。徐园长从解读幼儿游戏的三个步骤研讨,1.游戏情境描述2.学习了什么(分析评价)3.回应策略,从三个方面为老师解读幼儿游戏有个明确的方向,现场为老师们提供了幼儿的视频,进行交流分享与研讨</font>。<font color="#167efb">最后陈主任针对教师解读幼儿游戏第一步“情景描述”中存在的“描述不清”“语法错误”“抓不住重点”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经过集体教研,我们老师收获满满,应该多看书,多积累幼儿专业术语,多观察,多思考。胡平艳</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 在游戏的过程中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有自我探索、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判断能力想出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游戏才能进行下去,才能体会游戏带来的乐趣。在感知事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使儿童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幼儿教师一定要明白自己并非游戏的主角,以幼儿为主的游戏才是正确的发展形势。彭梦</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 教师应该将游戏的自主权还给孩子。教师只需要为孩子创造游戏环境、提供游戏材料;在不影响幼儿游戏的情况下适时介入,帮助幼儿推进游戏;总而言之,教师通过观察幼儿游戏视频可以反思自己在游戏指导中存在的问题,老师要牢记,幼儿才应该是游戏的主导者,老师不要过度干预游戏的进展,让幼儿能够在自由自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享受游戏、获得发展。周思佳<br></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 通过教研我知道了案例的观察背景是一篇案例的开端,用来交代游戏案例的时间、地点及事件起因。观察目标则是一篇案例的核心,可以将案例分几个阶段观察,针对部分进行案例的分析与回应。内容需要客观的写,大到事情发展经过,小到孩子一个眼神的转变只要和目标有关都应该体现出来。分析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孩子为什么这么做。要将孩子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分析出来,只有分析到位,才能找准教育契机。</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 胡玉<br></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 一方面,幼儿游戏过程是教师观察的重点,也是教师对游戏情景描述的重点。阐述幼儿游戏过程,是将幼儿与坏境材料互动、探究,以及与同伴交往的关键内容和典型行为用文字表现出来,但并不是原原本本流水账式的记录,应将书面描述贯穿始终。另一方面,在描述游戏情景时,应注重描还重点人物场景分段评析与描述,突出对客观细节的描述,如“红衣女孩双手撑于安吉桶边缘欲跳出"。 刘秀莲 <br></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r></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 本次的教研活动教师们直面问题、分析问题,坚持从真问题出发,从教师的需求出发,创设宽松的环境,使教研走近了教师,解决了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使园本教研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font><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div> <br></div> <div><br></div><div> </div><div> <br></div><div><br></div><div> <br></div><div><br></div><div> </div><div><br></div><div><br> <br></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