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养性 做好自己

笑笑

<p class="ql-block">  所谓修身养性,就是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虽说一个人穷极一生也很难达到这一境界,但潜心为之总能庶几近之。通过修身,培养自己美好的品行,克制自己的不良思想和行为,使自己的行为向善向美的方向发展。通过养性,平和心态,回归自然,疏导七情六欲,顺遂自然人性。总之是,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之,不求完美无缺,但愿身心康宁。这便是修身养性的渐进过程。当然,修身养性不是目的,开心生活才是动力,若再能于此之中积极干事创业,那才是趋于完美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所谓做好自己,就是认识自己,战胜自我;不取悦别人,只改变自己;莫计较毁誉,只在乎所为;修己以安人,自度而度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干普世惠人的事业,过从心所欲的生活。做好自己,不是让所有人满意,而是叫自己心安理得。要知道,你再好,也会有人说三道四。既如此,那就安心做好自己,无愧于心就好。正如古人所言:“静坐当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避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一切随缘而为,不得过且过,因循苟且,尽人事而听天命,积极乐观地面对境缘,不妄求、贪着即可。</p> <p class="ql-block">  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大意是说:过去有个寺庙,因庙里藏有一串佛祖戴过的念珠而闻名于世,因此来庙里烧香拜佛的人络绎不绝。但供奉念珠的地方,只有寺庙的方丈老和尚和他的七个弟子知道。这七个弟子悟性都很高,老方丈觉得自己年纪大了,想把自己的衣钵传给他们其中一个,以光大佛法。</p><p class="ql-block"> 不想有一天,那串念珠不翼而飞,于是,方丈就把七个弟子叫到后院,追问道:“不管是谁拿走了念珠,只要放回原位,我就不追究了,佛祖也不会怪罪。”大家面面相觑,都摇摇头。几天过去了,念珠还是没有找到,方丈又说:“罢了罢了,只要谁承认了,那念珠就归他所有。”但还是没有人承认。</p><p class="ql-block"> 老方丈很失望,若有所思地说道:“既然没人承认拿了念珠,说明你们内心都无比坦荡,明天你们就可以下山了,拿了念珠的那个人,如果想留下就留下吧。”第二天,六个弟子收拾好行囊,轻轻松松的走了,只有一个弟子留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你承认是你拿的了?”“我没拿。”“那你为何要背负这个偷盗的罪名呢?”“让人解脱,也是修行。念珠虽然不见了,佛还在,不是吗?”老方丈笑了,从怀里取出那串“丢失”的念珠戴在了这名弟子手上。</p><p class="ql-block">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好自己,无虑其它,潜心修行,清者自清。正所谓:你自心中向佛,便满眼都是善意。如此,面对流言蜚语时,自会有一笑而过的从容;面对尔虞我诈时,当不失安定自若的通透与淡然处之的豁达。心中无鬼,自然无愧;胸中有佛,清净平和。修为到了,一切便都会水到渠成。</p> <p class="ql-block">  修身养性,就是正己安心、修己安人。有时候,我们与其说是别人让自己痛苦,不如说是自己的修养不够。要知道,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就只会苦了自己。修身养性,做好自己,不是要我们高风亮节,鹤立鸡群,而是说出污泥而不染,顺遂自然。若水之行,用尽地利,如花之开,随时而动;鹰击长空,乘风而起,龙舞九天,顺势而为。既尊重客观规律,又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妄为,想当然;不逃避,忌消极。不管是修养也罢,作为也罢,安于天道,合乎人心,才是最大的规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