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山之望

行者自娱

<p class="ql-block">  兴化平原西、北部,围绕着连绵起伏之山峦,仿若雄伟的巨墙;东、南部为大海所执持,冷兵器时代,诚一方易守难攻之地。在平原任一地方,均可望上尖山。有相士指着北中部山脉说:“尖山是巨龙之首”。余奔波平原各处细揣之,尖山极若正侧鳄鱼头,顶尖山寨处仿若巨鳄之眼,平卧在大地之上,懒得挪动巨躯,俯望着大地、沧海,时间飘移的沧桑巨变。</p> <p class="ql-block">  故土一往深情,疫情之后,急邀数友准备上山。这两天有雨,半夜又下了一些雨。雨,让一些朋友望而却步。其实雨后登山才是远望之时,不仅山是翠绿的,平原是干净的,坡土也是松软的,踩起来特有质感。好的机缘,会撞上云海,似神仙飘浮的感觉,如何可以错过!</p> <p class="ql-block">  错过的还是错过了!我们相邀在“山堂”巷龙庙,遗憾只剩五个人!有幸邀的七十五岁的卢瑞棣老师一起登山,以完成前两年他的盛情邀请。在卢瑞棣老师的指引下,我们一行从东张渠道段石拱桥走进果树林。一派绿意盎然的密树林,如入世外清闲慢悠的世界,一戳绿意,一息清凉,已然陶醉这片绿的世界。与卢老师、郭国良老师一起行走的路上,感受知识更加博大精深,切入时政更是户外无耳,如泛游在一片碧海之中,浮沉中相视而会心一笑。</p> <p class="ql-block">  经过半山腰不久之前新建的养殖场,继续走了段机耕路,在海拔340米处,卢老师说“南无阿弥陀佛”石就在上方一、二百米,有小路可以上。路不知从何切入?边正有一条被水冲刷出来的小沟,沟中小石卵随性点布,无水、无杂草侵入,这倒是爬山天然绝佳的好路。估计也有近百米,又见机耕道,但终未见巨石,卢老师这时有些迷茫了。</p> <p class="ql-block">  顺机耕路走有十来米,见上方有垒砌方整的围坡,以为是当年的山寨的站哨台,自告独去侦查一看。原来是个总占地面积约四、五百平方的大墓,突然间想起当年上山挑柴火时,路上右侧有见过此围坡,一直无空得近,今日独身闯入,墓丘已破,有点阴沉,就不近查详细。顺路再走十来米,边观察下坡方有无巨石。突现间路上方密树间隐约露出高两层的巨石,以为是我以前所见之“南无阿弥陀佛”巨石,但未见大字“南无阿弥陀佛”巨字,与卢老师所说看来有些差异。顺岩侧而上,巨石凸出山体陡坡,与山坡形成二、三十度夹角。靠外竖直方正,内有两块小约三分之二的大石,嵌入山体,与外石相依相存。山体较陡,可以顺山体轻易攀上石顶。石顶略平,又有一块巨石座落其上,长约五、六米、高二米多,占石顶平面约一半,底与石顶平面相接平稳,相处和谐。</p> <p class="ql-block">在此巨石顶上,余叫上队友一起上来歇息。卢老师问我有没看到石上的字?石顶有无耙齿痕?这巨石下方,石顶平台的边沿略下近一米高度,仅容一肩宽度的台阶上,果有一排耙齿痕,相邻更有梯形耙齿痕,卢老师说这就是“耙齿石”。巨石朝外向平面上有纵向三道,隔有一定距离的字迹。卢老师拿出今年1月27日发表于《莆田侨乡时报》的,他撰写的《大尖山的石头》仔细对比着,并对我们说,他当年过来时字还很清晰,不曾想现在这番模糊不大可识!还好有他的报纸。中间一排字为“万历庚戌凤林宫七境重修” ;靠左约四十公分为“嘉靖四年乙酉吉日”;靠右侧约四十公分为“顺治十三年凤林宫七境重修康熙壬午年重修”。卢老师说目前不确定“凤林宫“在哪里!嘉靖竖排字再左为“南无阿弥陀佛”及“千年石今日大□”字迹。</p> <p class="ql-block">粑齿紧靠着岩壁之边,壁沿有劈削之迹,显然似有一番争斗之现。据汉口族谱记载:有蔡公者耕田,有一怪擦身而过。蔡公者紧追其后,战于此地,留下耙痕几块,是为“耙齿石”也。闻名不如见面,此石可望平原近处,无法施展更远空间。</p> <p class="ql-block">  山,只要树木丛立,遮天蔽日,地上一般都不会长草。人为的破坏及机耕道,反倒引草施虐,最麻烦是火山地质特有的竹芦,锋利的叶子,不小心裸露的皮肤就会划一道红红的印迹。离开“耙齿石”,队友不想走机耕道,想直上尖山寨。一看上面树木挺多的,树木多,草就少,顶多修些杂枝,会好走的。</p> <p class="ql-block">余前头开路、修枝,一路上用脚踩出一条属于本次户外之路,直奔尖山寨之路。这个山体基本都是松木,据说全民“大炼铁”时,这山也是一棵不剩,后来植树造林了,才又见草青树长,仅是无缘得望裸露尖山奇景怪石而已。没有路的路,清朗的绿荫,抚侍着身心俱爽,一丁点逢树开路的疲劲都没有。离寨墙海拔还有六七十米高时,坡越来越陡,当脚踩上一块泥土中微露的寨墙石,突然间,小时候随母亲第一次到山寨脚下收割芒草时,看到倾倒的寨墙石,顺坡而下的情景一下跳出眼前,都长出土了,差一点看不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  终于再次登上寨墙,从南面倾倒的寨墙登上俗称“孩子石”的山寨最高处。这“孩子石”是由两块从寨墙角峭立而起的巨石,巨石脚原有条羊肠小道可通向东寨门。巨石组成天然的墙壁,与寨墙联为一体。因极象两个执傲的小孩驻立对峙着,不管风吹雨打,春去秋来,就是要定见胜负,人们戏称“孩子石”。“孩子石”顶部平坦,留有一个不知年代的“石臼”,直径有30公分,底部圆润,深14公分。相隔三、四米,石顶上端立有一块开裂二半,又不离不弃的大约两、三见方的方石,南向崖边立着。内侧面南刻有“沁后”面字,每字小孩巴掌大。裂缝中间,高高插了把五星红旗,在迎风招展。</p> <p class="ql-block">望着山下的山河湖海,心朗如天,身心似飘,登高望远之心,无与伦比!这兴化平原有四座闻名大山,囊山视野仅容兴化海湾;九华山巅,隔山仅与壶公对望;壶公高山,临海耸立,稍靠边远。唯有尖山坐中,囊括平原大地,沃野千顷,银波浩瀚,天与海水近色。可俯兴化湾,可眺秀屿港,野清海明,更可一览湄洲神韵,直抵宝岛台湾。那时碧波万顷,垄野阡陌,时有牛声犬吠,偶有雄鸡啼鸣,吹烟四起,天蓝云飘,舟行阔海,每每使人神清眼明、怦然气爽、振奋息怒、壮志雄心。平原之内,南北洋之间,那条蜿蜒曲折、时隐时现、明晃晃、亮晶晶的母亲河——木兰溪,以娇小的力量,乳育着古往今来的南北洋兴化人。如今望之,依然雄姿未减,神韵起伏在绿树、高楼、偶可见东一块、西一块断断续续在似田非田之中!</p> <p class="ql-block">那个时候有朋友仨登顶山寨,云雾朦胧,大地一遍苍白,唯见囊山、九华山、壶公山山头。云雾已没腰膝,时感心神无依,又似天空邀游,白茫茫一遍。若不是,西有悬瀑,雷声震耳,近有鸟声此鸣彼伏,疑若世前之水,逼迫眼前,心情为之一憾,此望之海,险矣!正是如此浩瀚之海,海退陆出,蒲去田来,英勇的兴化儿女,与海争空间、与海搏生存,更凭借着海洋广阔的胸襟,出海争天地。地有梧桐,愿栖凤凰;地有鸟巢,愿棲苍鹰。如今兴化,桑田起高楼,路似蜘蛛网,更有高桥轻轨,才出一列动车,又一动车使来,尖山隧道,通向远方的梦想,从此不再遥远。似那遥远的大海,从此不再孤寂。</p> <p class="ql-block">  多年来,今天终于想测一下山寨的围墙长度。休息之后,开始绕寨墙而走。才几年没来,寨里的俗称“黑鸡母”植物,伸出硬硬的枝条,象似保护围墙,给行走在围墙上制造一定的安全隐患。寨墙有五、六米高、七十多公分宽,全为山体碎石块,不计范围远近,收集堆砌而成。对当年的这种工程,相当不易。本人拿出砍刀,把盖在墙上的枝条,毫不留情一一去除,误了拍照而已,为七十五岁的卢老师难得的一爬,值得!必须做好开路先锋。卢老师一直以为山寨仅一个寨门,今天得让他看看另一个寨门,好让他心服口服。在东向完好的寨门里外,我们清除一切防碍拍照的树木、杂枝,把寨门清理的里外整洁,美好的景观展现与郭老师答成年前的预约,也完成这两年疫情困惑的登山第一爬。是对山的依恋,是对历史的依恋,也是对生命的依恋。</p> <p class="ql-block">南少林方向,有断墙,一般走到这里而止,慢慢欣赏南少林风光及“鬼狼口”震天憾谷的修长瀑布。无奈自从东圳水库到外度水库从山体中修了一条暗隧,把山体的贮水全部坠入其中,致使南少林林山村全村无水!当年林山村村民集体上西天尾镇政府追责,害承包隧道的经营商不敢再来大陆,隧道至终由国家来完成工程,但从此“鬼狼口”再无瀑布可见!瀑布没有了,连山中清脆的鸟儿也懒得啼叫一下!</p> <p class="ql-block">断墙处,得砍出一条通道,寻找久违的西方向的寨墙与寨门。就砍了两三株“黑鸡母”,走下一小段坡度,寨墙又豁然重现眼前,墙内侧的小石块垒砌的房子基础依然可见。这是我在这座山寨见上最多房子基础的地方,地势相对平缓,一字排开,直抵“孩子石”,估算至少也有二三十间,均为方型。小时候曾在东向寨门,往里上爬近十来米,有一处建有三四个房子基础的地方,房基为圆形。西向寨门还在,门上石板已坍塌,仅存门胡同。这门正对“鬼狼口”峡谷,门外树高且密,稀稀疏疏,尚可斑现瀑布峡谷。绕回到“孩子石”,我一见佳明导航仪,发现里程从起步2883㎞到现在2884km,因没有小数点,这寨墙周长保守一公里,因比此数多,多多少,需要热心人,用更精密仪器来测一下。</p> <p class="ql-block">  对山寨的热爱,不仅是导航仪上的海拔598米(加两、三米土坡,有600米高海拔),可以前望平原、大海、山川湖泊,后望连绵起伏、峰峦不断的山峰沟堑,偶有微露的人间房厝,最重要的依然是那还未读懂,依稀模糊的历史故事。据卢老师称,他们村乡老曾传有陈友定的故事,陈友定祖籍福清县。幼丧父,流转清流县明溪镇。值元未世乱,友定在福建打出了一片天下。陈友定部队曾到过莆田,此寨是否为他所造,有待进一步考证,毕竟陈友定曾建过不少的类似山寨。</p> <p class="ql-block">乡老盛传,此山寨亦为曾经南少林的烽火台,为南少林之哨口,这哨口可真算的上视野开阔,平原大地一滴不漏,无处躲身。山脉向东向延伸处,与囊山山脉形成一个长长的山谷,兵马想从此过,也似近眼前。隐蔽的魁怜古道,更是不在眼下。它与林山那头的大舞寨(走过),新县仙安村的樟江寨(走过),及洪度寨、苏歧寨、飞鹅寨、竹营寨等等遥相呼应,可谓当年的天罗地网,为南少林立下汗马功劳!然,至今没有确切明了的历史、传说故事,总令人登顶兴叹!哦!这山寨长有黑松,曾有一株黑松孤零零长在东北寨门旁,刹为风景,小时候叹无相机在手,遗失良机!这周边尚有黑松可寻,想必,黑松才是这尖山的旧主?!</p> <p class="ql-block">  北埕山上的树已被砍灭,机耕道从北埕曲曲折折开到山寨东门下方的一、两百米之外。站在机耕道上,回望山寨城墙,如同一串明亮的项链,挂在山峰尖头处,如今尚明灭有形。望着雄伟的尖山寨,我豪迈的对郭老师讲,“我若有钱,定投它一个亿,修好山寨、修好通道。”囊山有妙应、壶公山有胡公、九华山有陈公,那我这尖山,做好自己,出采人生</p> <p class="ql-block">  年前与郭老师从魁岭古道圈绕南少林寺而回,郭老师盛称,沁后之山,尚有如此清凉原始之地,真是个好地方。看的出他虽居官场,也是世外方士也。可惜了人造林与机耕道无情的肆虐,要是封山护林才好!这次广化寺一朋友向我透露,广化寺有意重建“继善寺”,重建南少林前哨寺的愿望,向我了解村里状况。心中甚喜,沉迹多年的继善寺终于要重现端倪,一万年太长,只想今朝。为此,将计划下一步,将重启继善寺通向南少林地道的穿越。</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最后一站,“江天一色”,也算是对尖山之望的最后一瞥。若是这“江天一色”能刻在尖山寨石上,那故事就更炫丽了。也许当年抗日爱国志士王屏南,在大仑山上,也许是在尖山上的境遇,偶发“江天一色”吧!我想体会当年是否可以“江天一色”。在东张公墓附近,海拔240米处,终于找到了这块石头,在机耕路上。朝路面为“心物自然”,背面“江天一色”,“江天一色”前,斜躺着一块与坡面齐平的岩石,上刻有“一二八上海市民义勇军指挥王屏南游息处”。海拔不高,前为密林所掩,望不到当年“江天一色”、“心物自然”的襟怀,当然,广阔的海洋,正是爱国志士们共有的胸襟与情操。可惜解放后,王屏南志士在沁后小学被批斗,并在小学旁被枪决,一代英雄终归尘归尘、土归土,饮恨千古!我最喜欢这一句:“有的人活着,轻若鸿毛;有的人死了,重于泰山。”</p> <p class="ql-block">  终于完成疫后第一爬、完成与尖山目目生情的愿望、完成与郭老师的相约、完成不敢与七十五岁卢老师相约上山寨的诺言……户外人生,说走就走,一起望山望海望故乡,一起远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