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杨向荣(1925—2003年)山西省灵石县王禹乡秋泉村人 中共党员 原任广西河池军分区副司令员 行政十二级 正师职待遇。</p><p class="ql-block"> 1939年3月参加山西省“新军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二纵队五团三营 参军后历任战士、警卫员、政治侦察员。194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3月在晋绥军区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第四队学习。1945年1月在延安军委炮校第7队任班长。1945年6月任三纵队七师山炮营副指导员、指导员。1948年4月,任四十九军(即十二纵队)炮兵团野炮营连长、副营长、作训股长。1949年7月,任特种兵炮兵第五师四十五团副营长、营长。1950年10月任志愿军四十二军炮兵四十四团营长、团副参谋长。1952年6月任四十二军一二四师炮兵五零四团参谋长、副团长。1953年3月任四十二军一二四师炮兵五零四团团长。1956年9月任边防守备二十三旅炮兵副旅长。1957年6月任广东省军区守备七团团长。1960年6月任五十五军守备二十四师炮兵司令员。1961年8月任五十五军步兵二一九师炮兵师师令员。1964年2月任五十五军炮兵司令部炮兵办公室副主任。1969年4月任广西河池军分区副司令员。1982年离休。2003年12月21日去世,享年78岁。</p><p class="ql-block"> 1955年授予少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中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上校军衔。1956年2月荣获独立自由奖章,1957年6月荣获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p> <p class="ql-block">一、童年时光(杨向荣故乡—山西省灵石县王禹乡秋泉村)</p><p class="ql-block"> 杨向荣祖籍河北省灵寿县四邻村,因家境贫寒,加之连年灾荒,1914年,杨向荣祖父杨恭带上全家十一口人,沿路乞讨要饭,历尽艰难,来到山西省灵石县一带,几经周折,最后在灵石县王禹乡秋泉村定居下来。经过几十年的打拼,总算有了自己的一些贫瘠土地。</p><p class="ql-block"> 1925年3月9日(农历二月十五)杨向荣出生。两岁时过继给了三叔杨富堂。6岁时,杨向荣开始在村内上学。</p><p class="ql-block"> 由于受到不公平待遇,杨向荣的父亲多次向当政者提出抗议,无耐人微言轻父亲和二哥还被村里的富农捆绑起来。后经人说和才算放行。父亲与二哥一怒之下跑到县上反映情况,谁知那些人早已沟通,又将杨向荣二哥捆绑起来送到了双池村公所,被关押了20多天,罚款二十余元,最后此事不了了之。家境贫寒的杨向荣很小的时候,就与母亲到邻村槐树原打杏仁挣钱。由于父亲欠债无力按时归还,富农大年三十睌上门逼债,父亲只好东挪西借,还是无力还清。第二年正月,当地富人又将父亲壮告到县衙,父亲只好变卖家产和粮食,才算归还了地主的三十元现大洋。</p><p class="ql-block"> 母亲常年生病,看病无钱只好借债度日。屋漏偏逢连阴雨,行船又遇顶头风。杨向荣6岁时骑毛驴不慎摔断了臂,为了给他养伤,只好把家里的东西能卖的东西都卖悼了,能典当的也都当掉了,甚至把穿的衣服也拿出去当了,最后实在被逼无耐,把担水的水桶和种地用的耙子也卖了出去。一家老小挣扎在贫困线上。</p><p class="ql-block"> 寒门出贵子,生活的贫困更激发起杨向荣奋斗的勇气。他从小学习就十分用功,在同村的16个孩子,杨向荣是学习最好的一个。父亲冬天外出打工,家里吃水、担柴、下地锄草、点种下播、给牛割草等农活杨向荣都抢着去干。</p> <p class="ql-block">杨向荣故居</p> <p class="ql-block">二、参加革命</p><p class="ql-block"> 1936年春,红军东征来到灵石,当时杨向荣只有11岁,本想报名参军,但因年龄小未能如愿。红军在秋泉附近的的镇威村,打土豪,分田地,由于受反动势力的宣传,很多人持观望态度。杨向荣的父亲冲破阻力,从镇威背回了红军发给的五十斤小麦。红军走后,镇威的地主找上门来,说背了他家的粮食,告到了王禹巡警队,把父亲关了一天,又把小麦如数要回。这使杨向荣更加坚定了跟着共产党闹革命的信念。</p><p class="ql-block">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之后,日军大举向山西进攻,1938年灵石被日本鬼子占领,这期间,八路军、牺盟会、决死队深入各村宣传抗日、扩大武装、开展游击战争,这年五六月份,杨向荣就跟随姐夫王清明,参加了王禹乡组织的抗日游击队。1939年3月杨向荣的愿望终于实现了。14岁的他参加了“山西新军决死队”被编入二纵队五团三营八连。随部队活动在隰县、灵石、孝义、汾西、康城、川口一带,参加了攻打汾西勍香镇和夜袭灵石文殊原战斗。1939年12月“晋西事变”爆发,杨向荣随部队踏着冰天雪地,攻隰县、打石楼、过柳林、跨越汾离公路,转战方山、临县终于战胜了阎锡山反动势力的疯狂围剿,取得了反顽斗争的最后胜利。1940年3月杨向荣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杨向荣又在吕梁革命根据地,经历了春季反扫荡、夏季反扫荡等残酷的斗争考验。1940年8月杨向荣所在部队由临县移防汾阳县三道川、二道川、王家社一带参加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p> <p class="ql-block">三、抗大岁月(抗大分校学员)</p><p class="ql-block"> 1941年3月,晋绥军区(即120师)成立工兵教导队,杨向荣被选调到军区工兵教导队学习。1941年7月,组建抗大七分校,原教导团改编为抗大七分校,杨向荣被编入,改称第八队,由临县移防到兴县胡家沟。在三年的抗大学习期间,他们边战斗、边学习,从兴县城附近的李家湾、胡家沟,后来又转到黄河边上的黑峪口、兴县的瓦塘镇一带,风餐露宿,晓行夜住有时还要与敌人周旋。</p> <p class="ql-block">四、自己动手</p><p class="ql-block"> 1943年2月杨向荣所在的部队从晋西北根据地兴县瓦塘镇出发,经过十余天的行军,由临县的第八堡西渡黄河,经米脂县城到达绥德县城,随后,将连以上干部编入抗大总校的二、四大队,杨向荣为四大队,</p><p class="ql-block"> 到达延安后,在延河滩上部队受到了朱德总司令、叶剑英参谋长的检阅。晚上,在八路军大礼堂观看京剧团演出,贺龙总司令、甘泗淇主任、张劲武参谋长作报告号召大家开荒种地,搞好大生产。</p><p class="ql-block"> 而后,部队继续向目的地开进,经过七天的行军,到达甘肃省地界陇东地区的合水县城。1943年5月稍作休整后,就上山到黄嵩梁上安营扎寨,拉开了开荒大生产工作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在荒无人烟的土地上,指战员们一天劳动十个小时左右,早上七时上山,下午六点收工,平均每天每人开荒在一亩至一亩半以上,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斗,杨向荣所在的四队开荒播种达五百余亩。秋收刚一结束,杨向荣所在的四分队奉命开进东华池,为后来迁来的三大队(即晋冀鲁豫区陆军中学)挖窑洞一百五十孔。冬季,他们又进行了大练兵活动。</p><p class="ql-block"> 1945年6月,将抗大七分校所调学员组织起来,指定了队长和班长,杨向荣被指定为班长和支部委员。部队由甘肃省合水县东花池驻地起程,经过七天徒步行军,到达延安的南泥湾炮校驻地。在炮校的一年里,学习了炮兵专业技术、单炮射击等课程。</p> <p class="ql-block">五、转战东北</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同年10月杨向荣离开南泥湾到达延安,做开赴东北的准备工作。随后,经过历时五十余天的行军,途经山西、河北、察哈尔、热河、辽宁六省市三十余个县,行程六千余里到达辽阳三纵队七师。1946年春参加了沙岭战斗。战斗结束后,在辽阳敖堡组建山炮营,编制两个连,杨向荣被分配到营部任副指导员。</p><p class="ql-block"> 随后,开始了保卫本溪、保卫棰(抚)顺和保卫四平战斗。由东满返回南满,击退了国民党向南满发动的大举进攻。</p><p class="ql-block"> 1946年11月间,陈云、肖劲光到南满后,为了扭转南满形势,停止向后撤退,改为向敌后进攻和正面阻击,寻求战机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四保临江战役序幕由此拉开。在四保临江战斗中,杨向荣所在的炮兵营充分发挥优势,打的干净利落,被记集体一等功。1948年9至10月间,杨向荣所在的部队撤离长春向沈阳方向开进,开启了辽沈战役,部队在长春和沈阳之间的中长线上,由南向北,由北向南,昼夜不停,冒雨行军,反复数次,而且任务又急,杨向荣将自己的马匹给病号骑,带头坚持步行。这期间,他们连做到马不挨饿,人吃的饱,而且行军利索,没有一个掉队的,受到营长的表扬。而杨向荣由于积劳成疾住进了医院。1949年3月,杨向荣病愈出院,同年5月从天津乘火车南下,经河南商丘、漯河、南阳、湖北枣阳到达襄樊市准备渡江。1949年7月,杨向荣所在的团由湖北省沙市行军到孝感,从孝感乘火车到河南省遂平县城进行整编。整编结束后,杨向荣调二营任副营长。</p><p class="ql-block"> 在历时四年的解放战争中,杨向荣转战半个中国,从东北到华北到中南,战争由开始的退却防守转入进攻、反攻终于打败了蒋家王朝,这四年间,大小战役、战斗不下百余次,他也由一个刚走出校门二十出头的青年,逐步成长为连队副指导员、指导员、连长、副营长、作训股长、营长。</p><p class="ql-block"> 1949年在全国解放战争基本结束后,杨向荣随部队到达鸡西,开始了开发北大荒征程。1949年12月杨向荣带领各连连长和营参谋组成先遣分队先行到北大荒进行勘察。1950年,部队开赴生产基地,在靠近中苏边境线进行生产。1950年5月杨向荣调二营任营长,开始了北大荒开发。</p> <p class="ql-block">六、保家卫国</p><p class="ql-block">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同年10月20日20时,杨向荣所在的团在吉林省辑安县城与朝鲜的南浦之间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配合四十二军作战。1951年元旦,第三次战役开始,杨向荣所在的团配合四十二军一二五师向三八线发起进攻,支援步兵攻占道城岘一零一零高地。我营共发射炮弹一百余发炮弹,有力地支援了步兵的进攻,部队进展很顺利,很快就突破并占领一零一零高地。1951年12月第四次战役开始,他们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连续行军,杨向荣所在的炮兵营配合四十军一二零师三六零团步兵向阳德院里东南之八零零高地攻击,随着百余发炮弹在敌阵炸响,步兵顺利通过了八零零高地。第五次战役结束后,杨向荣在古城山一线组织防御,由于表现优异,被晋升为团司令部副参谋长。1952年元月初,杨向荣奉命回国。</p> <p class="ql-block">七、新的征程</p><p class="ql-block"> 1953年3月杨向荣晋升为124师炮团五零四团团长,开始了部队的正规化训练。1954年为了提高素质,杨向荣去南京军事学院炮兵系学习进修,通过学习开阔了眼界,为以后的战术训练和组织部队训练奠定了基础。1955年10月份,为了加强边海防的防御,杨向荣所在的五零四团驻扎深圳。1956年10月,广州军区任命杨向荣为守备二十三旅炮兵副旅长,为了减轻部队负担,他带头将家属送回妻子老家河南遂平县,在他的带动下,这项工作进展顺利。1958年杨向荣到达河北省宣化市军委炮兵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深造。1960年4月杨向荣晋升中校军街。1960年6月任广西守备二十四师炮兵司令员。1961年杨向荣任二一九师炮兵司令员,由于训练成绩出色军委《人民炮兵》杂志专刊予以报道。1962年8月,部队移防柳州,当时,主官、军政首长均不在家,从接受任务到开会布置,再到组织车运。杨向荣带领作训科全体参谋人员制定了详细的移防计划,组织各单位装车,整整六天时间,不分昼夜连续奋战,克服了车站狭隘、高温等困难,圆满完成了任务,受到了上级的一致好评。1962年10月军部来电,命令杨向荣带队到内蒙古二连市日格图车站广州军区后勤部军马处,领取全军(五十五军)军马600匹,每个师(全军三个步兵师)编组为一个连,杨向荣被任命为大队长兼政委组成一个专列,分别由湛江市、柳州市上车,经过六天行程,安全抵达内蒙古二连市,经过一个月的行程,他克服了三个专列行动且里程长,通讯不方便等困难,顺利完成任务。1963年全军大比武中,杨向荣所在师有七名连长在专业选拔赛中脱颖而出,参加广州军区组织的炮兵连长专业比赛,在全军引起了轰动,受到中央军委和炮兵领导机关的注意,《人民炮兵》杂志还进行了专访,并在全军推广他们的训练经验。1964年10月16日杨向荣被任命为广西梧州军分区副司令员。到达分区后,他带领参谋干事到县人武部和农村去蹲点搞调查研究,和群众、民兵实行“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讨摸索,基本上搞清了民兵工作的特点和规律。1965年10月,杨向荣要求参加“四清”运动。1966年春节过后,他到基层四清分团即贺县的黄田分团、贺街分团担任分团党委书记并兼任一个大队的大队长和支部书记,他不以领导自居,走村入户,访贫问苦既教育了干部群众又使自己得到了锻炼和提高。1969年1月杨向荣在北京首都体育馆受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接见。1969年4月杨向荣调往河池军分区任副司令员参加“三支两军”工作,担任地委常委、革命委员会委员、革委会副主任并兼任生产指挥组组长,负责全区的工农业生产工作,一干就是五年,一直到1973年12月31日。为了尽快改变河池地区的落后面貌,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找基层大队、小队干部和农民座谈,认真听取征求他们的意见,认真听取县、乡两级及业务部门负责人的意见,全区十个县、一百零八个社(乡)和一大批厂矿企业95%以上的单位他都去过,有的去过多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先进经验及时推广,通过召开现场会,现身说法,组织人员到外地参观取经等,取长补短。先后到河北遵化县参观五小工业建设,到广东罗定县参观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地区农业生产粮食达到了自给有余,油料除自给外还可调出大部分,生猪收购按指标保证供应外,还有少许调出,财政收支未突破预算指标,地区还兴建了一百五十公里的公路(三级)和十几座公路大桥,结束了长期不通车的历史。地区还兴建了一批为农业服务的厂矿企业,食品工业也不象过去一片空白,兴建了一批食品厂,使河池地区发生了较大变化,受到了当地百姓的好评。1974年杨向荣回到河池军分区I仍兼任分区党委常委,他继续深入基层开展工作,分别到河池钢厂、宜山轴承厂、宜山机床蹲点一个月以上,研究总结厂矿企业开展民兵工作的经验。到县武装部蹲点三次,整顿武装部。率领军分区机关和分队进行野营拉练训练,由河池起程途经宜山、环江两县行程一千余公里,对部队进行训练,以形象现身说法教育部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来引导部队。然后,到海南岛参观海岸防御演习。到驻防在那坡县百南镇的边防连队蹲点,帮助连队搞好边界线上的设防工作,与连队一起看地形,反复组织部队演练。1979年杨向荣组织机关整顿。当时领导提出让他靠边站时,他向组织提出四点要求:一、不愿离休。二、要求工作。三、要求回乡或转业。四、向彭德怀学习。1982年9月杨向荣接到正式离休的命令。1983年5月杨向荣进入干休所。</p> <p class="ql-block">在河池地方工作时的杨向荣</p> <p class="ql-block">八、往事如烟</p><p class="ql-block"> 离休后,杨向荣将山西新军决死队在抗战时期的活动情况进行了回忆,并整理成文字材料,提供给山西新军决死队史记办公室西安陆军学院(原抗大七分校),由于史料有价值,西安陆军学校还授予他荣誉奖状。</p> <p class="ql-block">八、儿女情长(杨向荣与魏华亭结婚照片)</p><p class="ql-block"> 杨向荣与魏华亭于1952年8月1日结婚,他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共同走过了五十多年的不平凡岁月。</p> <p class="ql-block">夫妻同心</p> <p class="ql-block">天伦之乐</p> <p class="ql-block">杨向荣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金婚合影</p> <p class="ql-block">杨向荣自传</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 本期得到了梁志友同志的大力支持,大部分内容采自杨向荣老人《我的回忆》一书,并承蒙杨向荣亲属的协助,在此,特别鸣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