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本文于2021年10月31日刊登在北美《世界日报》家园版)</p><p class="ql-block">作者:袁剑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顽皮,天不怕地不怕,大人们有时忍无可忍,常用“狼来了”吓唬,但收效甚微,原因是我们那里根本就没有狼。后来大人们改变了用语,说“鬼来了”,效果就不一样了。</p><p class="ql-block"> 虽然,这世上到底有没有鬼,谁也不知道。但一提起“鬼”字,我立马就联想到躺在墓地里的亡魂,禁不住毛骨悚然。尤其是在晚上听到这个字,钻进被窝里不敢吭声,整晚都睡得不安稳了。转眼间过了几十年,年龄越来越大了,但是,在我来说,鬼字仍然是禁忌。遇到墓地绕路走,有殡仪馆的街区基本不去,说到底,就是怕“鬼”。</p><p class="ql-block"> 二十多年前移民来到了美国,发現这个国家对鬼的看法似乎与我们非常不一样。好莱坞拍的僵尸片一部又一部,票房还出奇的好。最令我感到惊奇不已的,是一年一度的万圣节。</p><p class="ql-block"> 每年 十月 三十一日,美国人都在过万圣夜(Halloween)。万圣夜被称为“死人之日”的前夜,西方人认为这一天是冬夏交界的日子,死人的灵魂会离开阴间,变成恶鬼在世间游走。为此,人们要在这一天穿上各种各样的奇装异服,用以驱赶这些到处游荡的恶鬼。</p><p class="ql-block"> 由此看来,万圣夜本来是人们驱鬼的日子,可是演变到今天,却变成了大人小孩欢乐无比的节日。在万圣夜来临前一个月,美国的百货公司就已经开始出售各种各样的鬼服了,而用来制作万圣节标志物的南瓜也摆满了街头和超市,居民们为了在万圣夜有充足的糖果供应给前来收糖的小朋友,家家户户都大量地买进了糖果。 </p> <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许多居民在自家的前院开始布置墓地场景。和我住在同一街区的两位邻居,一位住在街道的南边,另一位住在街道的北边。南边的邻居在每年的十月初就开始在前院摆放了十多个墓碑,在门前的大树上吊着骷髅,墙角挂上蜘蛛网和一串串蓝色的闪灯,车道上停放一辆灵车,俨然成了一处墓园。到了晚上,蓝光闪闪,阴风阵阵,令人不寒而栗。</p><p class="ql-block"> 而居住在街道北面的邻居,除了在前院摆放几个墓碑之外,还竖起了一块大银幕,每天晚上都在循环播放鬼片。</p> <p class="ql-block"> 到了万圣节的晚上,临近社区的大人带着小孩慕名前来。他们先逐家逐户上门领糖,然后聚集在这两户人家的前院,观看邻居扮鬼扮马的即兴表演以及重温好莱坞的经典鬼片,共同度过这个人鬼共欢的万圣夜。</p><p class="ql-block"> 多年前,曾看过一出好莱坞影片,由著名影星黛咪.摩尔和帕特里克.斯韦兹联袂出演,内容是一对恩爱夫妻的丈夫被朋友所害,后来亡夫在灵婆的协助下,魂归人间,并帮助妻子认清了这个朋友的真面目,从而惩恶除奸。这个故事情节感人,催人泪下, 不过,最令我难忘的却是这出影片的中文片名《人鬼情未了》。</p><p class="ql-block"> 其实,人们之所以举办万圣节,无论最初的目的为何,说到底还是对亡魂的认知,从来都是魂牵梦萦,纠缠不清。这种情感纠结,最终还是人鬼之间的情未了而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