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红了 <p class="ql-block"> 文章 蛋黄 </p><p class="ql-block"> 摄影 乌君山下 丹麦 贞子 紫藤等 </p><p class="ql-block"> 编辑 雨滴 </p> <p class="ql-block"> “ 哟,哟呵,这不是桃花吗?这儿桃花咋又开了?哇-哇-哇,这一个一个红红的果子是什么?呵呵呵,柿子,山柿子,柿子红了。"一大伙刚刚从驴车上落地的红男绿女围着坑口村边的几棵似野非野的混血果子树,举起各记的"掌上宝",一边哇哇惊叹,一边横一下、竖一下咔嚓咔嚓,为这个周末的"地沟穿越游"拉开序幕~~</p> <p class="ql-block"> 或许是因为前几周驴群片片的谗诱,也或許是对"锅主"精心推介的热烈回应。友情出场今天活动的有女也有男,十九座驴车满满噹噹,座无虚位。鱼贯下车后仔細地瞄了一下,不分女男,年紀清一色的45以上,个别两个大哥说不定还见过上世紀文革时期的"红卫兵"呢!</p> <p class="ql-block"> 读认活动提示信息,今天地沟游的路线是从司前乡举安村沿安坑溯行穿越到本乡清溪村际头、染头一带,行程短,难度也不大。因此名驴们一入戏就放慢了节奏,这些从水泥森林里冲出来的尘里人,刚出村子,才到坑口的秋收现场,便个个摆开了拍S,一排排稻草人往红衣绿裤边一站,在早晨光与影的作用下,你还别说,手机屏幕裡的记录还真是美耶,色彩斑斕,缤紛夺目呢!</p> <p class="ql-block"> 今天线路的精华是五个破(瀑)布群,入坑不久路两旁的时不时遇见的时令野果,牛妈挤挤(南方五味子)、羊便便(藤梨)、牛卵泡(香蜜果),虽能惊起一阵一阵呼喊,但因有前几周户外满滿收获,除听到手机咔嚓咔嚓外,于今天似乎不够主题~~</p> <p class="ql-block"> 最具意境的是笫二和笫四个破布群,队伍驻足很久,驴们在同伴的帮助下,或金鸡獨立,或三两相携,找寻各种角度与奇石秀水勾肩搭背、耳鬓廝磨,留下美好的瞬間……</p> <p class="ql-block"> 而令我更感兴趣的还是塔建于这俩瀑布脚下两座桥,一木一石,一精一陋。特别是看着位于笫二瀑布脚下的用八根杉木分两段、四根一边、用蚂蟥钉扣紧架在中间岩石的双孔木桥,掀开了学生时代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当时的中小学教育,学制是小学五年、初中和高中各两年,现在的乡政府,当年叫人民公社,人民公社下辖的行政村,叫生产大队,生产大队普遍设置了初中教育学校,农民的孩子初中读完升学高中后就要到人民公社所在地或县城里去读了。除少数乡所在地通宿生外,大多数都是寄宿学生,在当时乡村公路难通、车辆难得的年代,入校上学和周末还家都靠两条腿,我的家离高中母校十个公里且处在城司线主干公路边,家校来去经常扒车搭乘,即便步行,也是五六相伴、康庄大道;可与我78年同时期考上高中在当时的司前中学高中部同班就读的同学中,家在清溪、西口以及那一带林业采育伐木场的也有好些个;他们的家校路程除了与我们重迭部分外,还要增加许多阡陌山道,其中至少要增加今天这条现在供来`攀爬″游玩的茶马古道啦。</p> <p class="ql-block"> 每个星期六的下午,不论天晴下雨,在目送我們一个个跨进家门之后,还要甩开膀子,向着越走越小,越爬越滑的回家之路进发。看着没有护栏,长满苔蘚、即使秋冬时节走上去都觉滑溜溜的木桥,想想当年雨雪天气他們是怎么走过的?目睹他們求学艰辛,幸福感油然而生。当时咋就这么不懂事?假使再努力些、多读点書,说不定或许可能…唉,猛然想起,这条路山的那一边居然没一个女同学哟!!</p> <p class="ql-block"> 然而此行最受青睐的不是羊屎牛奶,也不是绿茶红叶、翠竹青苔,却是翻越山坳,生长于村野四周,向阳山丘丛林中的野柿子。一束束、一丛丛只见果、不见叶,密匝匝、金灿灿的柿子,靠近拍摄之後,摘采几枚,手指捏捏,硬帮帮的,牙齿咬咬,麻麻涩澀的;然而在每一双慧眼里,她們红了,她们的的確確熟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古人云: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乐观是必须的,户外是健康的。个把小时的山路我们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間去品读、去咀嚼。人生呀何尝不是如此?这正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柒树、枫树、柿子树,树树披红;</p><p class="ql-block"> 际头、村头、染坑头,头头是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