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凤城河

徐暇客

凤城河风景区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城区中心,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融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于一体,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旅游爱好者前来旅游观光。<br>泰州老城四面环水,因水成趣,将江南水乡的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凤城河畔,“江淮第一楼”望海楼与其特有的戏曲更显城市的文化底蕴。景区以望海楼为中心,四面辐射,桃园、老街交相呼应。<br>泛舟水上,听一曲婉转的戏曲,感受这座古城带来的心灵的放松与洗涤,领略水城的风姿与魅力!依傍凤城河,以水为脉,以人为魂,集中而又完整地体现全国不多见的一种都市水韵,彰显了泰州悠久的历史文脉。 泰州老城东门外——迎春桥,旧时连接凤凰墩和鲍家坝的河桥,进出州城的重要通道。 东门外凤凰墩上北侧的梅园——梅兰芳纪念馆。园中有“四绝”最值得一看。梅亭为园中一绝;二绝为梅兰芳大型半身汉白玉雕像;陈列厅外水池中间的梅兰芳,在《太真外传》中饰演的杨太真大型汉白玉的艺术形象亦称得上第三绝;第四绝则为一座巨型石碑,上书赵朴初先生来泰时所作《踏莎行》词一首。 东门外凤凰墩上南侧的桃园,院内种植有116个品种3600多棵桃树,在国内以观赏类桃花为主题的公园中,品种最多。从树型上可分为矮化型、乔化型、龙柱型及垂枝型;从花色上可分为白色、粉色、红色及杂色;从花型上可分为单瓣型、复瓣型、重瓣型、菊花型、铃型。这里的重瓣型花果两用的满天红桃树,花朵有多层花瓣,数量多达二三十瓣,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又有结果的功能,较为罕见。景区均衡配植早、中、晚期桃树,阳春三月,桃花次第开放,竞相争艳,吸引游人驻足观赏。 桃园内建有清风阁,史载为北宋初期泰州知州曾致尧所建。宋王安石在淮南判官任上时曾多次来泰,数次登临,并咏有《清风阁》诗。复建之清风阁,为宋式三层八角重檐,阁高约二十米,与望海楼隔河相映,登临此楼,清风徐来,可领略一代名相遗风。 藕花洲,史载为北宋初期泰州知州曾致尧所辟。神宗年间,泰州通判黄法曹在此种植梅花并题诗,引来苏轼兄弟等多人唱和。南宋泰州知州陈垓又于洲上修“浮香亭”,将苏轼、苏辙等四人《和梅花原韵》诗刻于石壁,称“四贤诗”。现建藕花洲,结合弯曲的河岸,在坡度较陡处置黄石假山,同时在水中种植荷花、莲藕等植物。藕花洲边建齑汤桥,桥畔立石碑,记载宋赵匡胤在泰避难,曾获当地百姓一碗麦糁粥,得天下后回泰州赐“齑汤”桥名的故事。桥北建浮香亭,亭边立四块碑石,分别刻苏轼、苏辙等“四贤”诗,夏夜暗香浮动,颇能领略四贤意趣。 来凤楼——声闻四达。桃园北部是新垒加高的凤凰墩,墩虽不太高,却林木扶疏,有亭翼然凌于墩上,显出城市山林的风骨神貌。沿山径拾级而上,可达飞来钟楼。泰州民间有“十兄弟共抬铜钟”的故事。说的是龙卷风卷来一对铜钟,一个掉在城里钟楼巷,一个掉在东城河里。今存光孝寺的是掉在钟楼巷的;掉在城河里的,要嫡亲的十兄弟才能抬起来。一户人家有九兄弟,就让一个女婿凑数,谁知抬钟时一个小舅子喊了一声“姐夫”,钟就掉进城河里找不到了。新铸铜钟与光孝寺的南唐古铜钟外观相同。2006年2月,此钟与苏州寒山寺钟结为姐妹钟,飞来钟楼又名“来凤楼”,有凤来仪,“来凤鸣钟,声闻四达”是泰州的盛事。史载楼始建于明洪武四年,钟为南唐永宁宫遗物。现建来凤楼,为宋式八角重檐,匾额篆刻苏州寒山寺性空长老所书“声闻四达”四字,内置由南京晨光集团复制现存光孝寺内的五代铜钟一口,立碑书钟来历。 陈庵(孔尚任旧居)为泰州明清建筑风格,前后三进,恢复原有部分两层楼架构,西侧建有一小花园。配以古明清家具,再现孔尚任著《桃花扇》场景。以文字、图片展示孔尚任、仲振奎以及泰州戏曲历史,作为“戏曲文化三家村”之一,与南北柳园、梅园遥相呼应。 陈庵西侧的小花园——怡园 陈庵西侧为石舫。史有孔尚任舫亭观戏图,现傍水六米处建画舫,舫上置古戏台,可供戏曲演出或票友活动。 桃园东侧六百米长的麻石老街,青砖黛瓦,展现了明清至民国时期的泰州古街巷,皮包水、水包皮,戏院书场,泰州古城的草根文化在这里尽现。 老街古戏台 华夏第一响锣 老街商家 望海楼,位于泰州老城东南角,与桃园隔河相望。初建于南宋绍定二年,被誉为“江淮第一楼”。此楼屡毁屡起,大多毁于兵火而起于盛世。现今望海楼为公元2006年重修,范仲淹第二十八世孙范敬宜先生作《重修望海楼记》。泰州古称海陵,如今海水已远退,“望海”之名犹在。2013年元旦前夕,胡主席回到阔别34年的家乡,曾登上望海楼俯瞰泰州城、察看凤城河。 望海楼西侧,新开辟了一座“文会堂”的景观。内有范仲淹(998-1053)和滕宗谅(991-1047)二人的塑像。按照当时的史实,还应该增加胡瑗(993-1059)、周孟阳(1000-1068)、富弼(1004-1083)三人。他们在北宋天圣中(1023-1031)适逢其会地都聚集在泰州。<br>范任西溪盐监、滕任泰州通判、胡、周是泰州人,其时尚未做官,富弼是洛阳人,时年二十,侍父富言(任泰州税监)来泰在景德禅院读书。这五人常在一起切磋学问、吟诗雅集。因此,滕宗谅特地在州署内建了一堂,取以文会友之义,名曰“文会堂”。<br>范仲淹为作《书海陵滕从事文会堂》五言诗二十二句,为泰州文苑留下一段佳话。诗中有“君子不独乐”之句,这与二十三年后,滕知岳州重修岳阳楼,请范作《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一机杼。范滕二人在泰期间,修筑捍海堤堰,制止里下河水灾,民享其利。这也证明了范、滕的先忧后乐和不独乐的思想、付诸实践。 碑苑,在秀丽的凤城河边,位于望海楼北侧一片郁郁葱葱的苍翠竹海之中,那些格局迥异的奇石上面,分别刻着上至五代沿至当代精选的名人咏泰州的诗句。 文昌阁,位于鼓楼路文昌桥东北侧,3层6面,高18.8米。明清以来,各地纷纷建文昌宫、文昌塔、文昌阁等建筑,以供奉文昌帝君。历史上的泰州文昌阁,是国内文昌阁中较早的一座,位于原文庙泮池之南,与南山寺塔相对,是泰州儒学训导李香所创,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后陆续有人出资重修。 南山寺,位于泰州古城东南的南城河畔,始建于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由铁心坚禅师所建,朝廷赐额“护国寺”。北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改为禅寺,更名为“资福禅院”。宋徽宗崇奉道教,将寺院改为道观,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资福禅院改为了道观,名“神霄玉清万寿宫”。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恢复佛寺,升院为寺,名“资福禅寺”。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寺毁。绍熙年间(公元1190年-公元1194年),由僧绍信、觉妙重建。嘉定年间(公元1208年-公元1224年),僧人图珍、惠文奏立戒台。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僧主僖重修。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南山寺为“祝圣道场”,并于寺内设佛教管理机构僧正司,掌管泰州地区的佛教事务。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铸巨大铁钟一口,钟声洪亮,声闻数十里,惜已不存。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僧正行琪将南山寺加以维修。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真澄法师罄所藏得白金三百两,鸠工庀材,又命从众募劝,历经两年时间终于使寺院殿堂佛像焕然一新。是年邑人李鹏(浙江余杭县令)撰《重修南山寺碑记》镶嵌于墙,记载了南山寺的历史以及此次修复的过程。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天竺僧方志重建浮图。 静安路商旅文街区,位于市凤城河风景区与鼓楼南路接壤的半岛之上,背倚柳园,正对老通扬运河,毗邻三水湾时尚休闲街区。建筑以中式石库门、古堡式、欧式为基调,既有传统文化内涵、又具时尚气息。街区于2016年底建成开街。 柳园,位于凤城河南岸打渔湾,为古“海陵八景”之一的“南濠渔唱”园外柳堤环绕;园内柳树、竹林、桂花林、广玉兰林相互渗透,曲径通幽、古韵犹存,景色别致。现已恢复打鱼湾景观,柳敬亭纪念堂等。<div>柳园经数年经营,早已是佳木葱茏,蓊郁成林,最妙的是选址恰到好处,使得园内挽着一弯水泊,园外城河水又环拥着园林,常见水鸟飞掠栖息,颇有生趣。加之地处僻静,罕有人迹,倒成了一个偶尔静思冥想“幽人独往来”的好去处。<br>兴建柳园以寄托对柳敬亭的怀念是非常有意义的。柳敬亭,这个出身平民的说书大师,活动于明末清初朝代更迭的动荡之际,一生极富传奇色彩。本姓曹,原为塘湾曹家庄人,少时不受封建礼教的约束,避捕逃亡在外,因栖息于柳树下,自感生涯如柳絮飘泊无依,故改姓柳。后从莫后光学说书,熟悉各阶层的生活和各地方言、风俗,一生颠沛,周游扬州、苏州、杭州、南京等地献艺。</div> 安定书院,在泰州迎春西路江苏省泰州中学内,为北宋教育家胡瑗讲学旧址。书院创建于南宋宝庆二年(1226),是江苏省最古老的书院之一。主建筑为蝴蝶厅(外形似蝴蝶,故名)。书院西侧有960多年的古银杏一株,枝繁叶茂,传为胡瑗手植。高远而博大,精深而亲切,古老而鲜活,泰州诸多遗存中,安定书院最为厚重,最有智性,又最具怀古追圣的震撼。 泰山公园,位于泰州主城区西侧,是全市最古老、面积最大的公园。终年芳草满园、落英缤纷,树木参天,郁郁葱葱。每当晨曦,草地、湖旁、林间处处是晨练人群,假日期间更是游人如织。岳武穆祠屹立在泰山顶上,在树木浓阴的庇护下,每日迎送朝晖夕阳。 崇儒祠,祀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万历以后多次修葺、扩建,清嘉庆再修。原有东中西三条轴线,中部为祠堂4进,东西部各有3进附属用房,后有园圃。解放后用作民居与与厂房。1986年迁出占用之人及单位。决定将崇儒祠建成王艮及泰州学派纪念馆,并对崇儒祠进行大修,恢复中部原貌,中部现有建筑四进。 光孝寺,始建于东晋义熙年间,原名万寿寺,后因南宋高宗赵构为超度徽、钦二帝亡灵,诏令该寺摆设道场,敕令改称“报恩光孝寺”。该寺乾隆年间又改称“报恩光孝律寺”。 江苏盐税博物馆,坐落于泰州古城河边,是历史上泰坝监掣署所在地。而泰州,是一座因盐而生、因税而兴的历史文化古城,素以“富有红粟、鹾盐之利”名,是我国重要的盐税文化发源地之一。馆中一枚刻有篆书“泰州西溪镇茶盐酒税王记”阳文字样的税务铜印,可以说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据考证,该铜印为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铸造。此税印的发现为研究我国古代税赋历史,尤其是研究泰州地区的盐税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佐证。涉及盐税征收、盐官考核、盐业产销、盐政管理、淮盐运道、缉盐查私、两淮盐引大案等多个方面。 稻河古街区,形成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 600 多年的历史,为泰州最大的泰式民居建筑群。涵西和五巷分居东西,稻河和草河贯穿南北,江水和淮水相会其间;空间布局井然有序,泰式民居别具风情,历史积淀深厚,文物古迹众多。 中山纪念塔,俗称中山塔,始建于公元1928年9月,次年初落成,系为纪念孙中山而建,是海陵的标志性建筑。 学政试院,原先是明朝都察院,清康熙以后成为扬州府治八个县市考秀才的地方。 城隍庙,又称邑庙,位于邑庙街22号,始建于唐代。城隍庙坐北朝南,平面呈葫芦状。庙南北总长124.36米,北段东西宽42.7米,共有庙房70余间;泰州城隍庙是江苏境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城隍庙建筑,也是泰州地区规模最大的道观。 古关帝庙,在鼓楼大桥东北侧天滋河公园的东部,南临凤城河,北近东进东路。旧时称此关帝庙在关帝庙墩上。庙西侧曾有小巷名武庙巷。庙曾和东侧不远处觉正寺隔东大街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