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在教育这条路上,我们不走过场形式,只求踏实认真,一步一个脚印。在教研组长田春梅老师的带领下三年级语文教研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p> <p class="ql-block">首先是田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的课堂——《司马光》。这是一篇极短的文言文,通篇30字,故事内容精彩有趣,语言简单易懂,非常适合三年级的小朋友学习。而且,这是三年级语文课第一次引入文言短文教学,该如何设计课堂教学,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次考验。田老师以《司马光》为例,为我们引路导航。在学习古文前,田老师引导孩子们对司马光有了一定的认识,还让同学们比较了一下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和之前我们学的现代文有什么不同。只见同学们睁大眼睛,仔细地看,认真地思考。田老师把这一课的重点落在了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朗读上。自己读,指名读,画节奏线再读,孩子们的读书声,如泉水叮咚,又如清脆的鸟鸣,声声入耳,多么动听!课文读懂了,读美了,意思自然而然就知道了,故事也自然而然就会讲了。</p> <p class="ql-block">巩晓丽老师执教的《金色的草地》,巩老师从课题入手,结合图片问“你见过怎样的草地?谁来说?”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并且问“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借此引起学生对本课的阅读期待,对下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本课生字较多,在初读课文之后,巩老师出示生字词,通过各种形式如开火车读、指名领读、小组互读检测、齐读、小老师领读等方式,检测学生认读情况。重点区分“耍”,“要”、“钓”和“钩”、“感”和“盛”的字形并对生字进行了趣味识记。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抓住草地变色的原因让孩子在读书中进行感悟。</p> <p class="ql-block">文青萍老师执教的《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本课讲的是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发生的一串趣事,通过读故事,能让学生感受到童话的趣味和语言的美。文老师带领孩子们走近文本,引导学生进行句式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课上,从多种角度比如看题目猜,看插图猜,看人物猜,读故事情节猜。还教给孩子们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合理的推测,使得推测合理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张建云老师执教的《搭船的鸟》 </p><p class="ql-block">《搭船的鸟》所在这一单元的要素是学会留心观察,张老师在讲课文时,不仅让学生明白文章之所以写的好,是作者留心观察的结果,而且还让学生明白怎样观察怎么写作,她充分利用课文内容,以课文仿写,打开写作之门。教学中张老师从翠鸟的外形、动作两个方面寻找练笔点,有的放失的帮助学生随文练笔,落实语文要素。在第二自然段描写翠鸟的外形时,通过朗读让学生明白观察时按顺序,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写小动物要写动物的外形,并且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写动物不但要写外形,还要抓住动作来写。老师让学生们边读边画出翠鸟捕鱼动作的词语,并通过比较动词,体会翠鸟动作的敏捷,和作者用词的准确。然后课件出示翠鸟捕鱼的情景,让学生明白留心观察动作,才能写出好文章。张老师当堂还对学生进行了仿写训练,以“小鱼”为题,然后让学生当堂写作评价展示。</p> <p class="ql-block">王康磊老师执教的《搭船的鸟》</p><p class="ql-block">王老师以小游戏找不同激起了孩子的学习兴趣。王老师也告诉同学们,写文章一定要有逻辑,有顺序,要从整体到局部,并带领同学们圈出了课文中词语的顺序,同学们做的可认真了。回到课文,王老师带领同学们朗读文章的第四段,体会其中动词的精妙,并告诉同学们,写作时,一定要突出文章的重点。并且播放了翠鸟捕鱼的小视频,极大的调动了同学们的兴趣。为了检验成果,王老师播放了棕熊捕鱼的视频,让孩子们细致观察并进行仿写。最后,王老师请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带领同学们一起修改,一起做评价,使同学们的印象更加深刻。</p> <p class="ql-block">孟凝老师执教的《金色的草地》孟老师创设情境,用谜语把学生引入文本之中。课堂上适时引导启发学生,让学生明白草地变色的原因,认识了蒲公英的特点,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整个课堂教学充满智慧。一张张精心设计的课件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借助多媒体呈现蒲公英花朵张开、合拢的图片,了解草地变化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学生通过这节语文课,初步地认识到在生活中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体验、热爱大自然的心</p> <p class="ql-block">沈洪翠老师执教的《麻雀》</p><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课文写得非常含蓄,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沈</span>老师引导同学画出描写灰雀的句子,请同学反复朗读之后,老师范读,学生想象灰雀在树上跳跃的情景。 请同学画出列宁和男孩的对话,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他们的心理活动。并采用换位思考,让他们说说那男孩为什么要抓灰雀?为什么又放了灰雀呢?那是怎么样的心情呢?从而体会到男孩的诚实和可爱。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列宁和小男孩都喜欢灰雀但表达方式不同。列宁喜欢它的方式就是让它自由,而小男孩却想占它为己有,但最后小男孩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了错误。通过这个故事,沈老师在读中让同学们明白了列宁作为一个伟大的领袖,他不仅爱鸟更爱下一代的好品质。更让学生懂得了做人要诚实的道理。</h3><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艳红主任和老师们一起教研,针对老师们的课堂活动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老师们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表示每次听课教研对自己都是一次学习。</p><p class="ql-block">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经过一次次的教学历炼,我们将在教学教研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前进,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在教学教研的路上走得更高更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六中附小 行知教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好好学习 知行合一</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