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

<p class="ql-block">冯友兰:狂风戏白发,三狱炼哲人。</p><p class="ql-block">20世纪,在中华大版图上,出现了两个家庭,像日月双星,照彻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天空。一个是浙江绍兴的周家,出了周氏三兄弟: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一个是河南南阳的冯家,出了冯氏三兄妹:冯友兰冯景兰、冯沅君。</p><p class="ql-block">冯友兰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泰斗级哲学大师。他历经百年风云,其哲学成就在中国乃至世界上享有极高地位。</p><p class="ql-block">冯友兰,字芝生,1895年12月生于南阳唐河县祁仪镇。幼读私塾,熟背《诗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9岁时,因父亲冯台异到武汉新式学校方言学堂任职,举家迁汉,冯友兰亦从此接受西学教育。年冯友兰13岁时,父亲冯台异因病暴卒于崇阳县知县任上,举家搬</p> <p class="ql-block">回唐河。15岁时考取开封中州公学,接着又考取了上海中国公学。冯友兰向班主任李登辉提出要学哲学,李登辉诧其人小心大,说:“你要当孔夫子呀!”1915年,冯友兰20岁,从中国公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这是当时中国唯一的哲学系。一代哲人,开始姗姗地向我们走来。</p><p class="ql-block">1919年6月,北大毕业的冯友兰考取官费留学资格,在胡适建议下,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西方哲学。他如饥似渴地研读西方哲学经典,特别是法国哲学家亨利·博格森的《创造进化论》《直觉意识的研究》等书,对他的哲学思想启发很大。他开始对中国的哲学重新思考,产生了要为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定义的大愿。</p><p class="ql-block">1923年,冯友兰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8月归国,任开封中</p> <p class="ql-block">州大学哲学教授,并兼任文学院院长。1925年到广东大学任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同时还在美国人办的一所华语学校讲授《庄子》。1926年离开广东到燕京大学任教授。1928年,冯友兰应邀到清华大学任秘书长和哲学教授,与金岳霖、杨振声、陈寅恪并称“清华四巨头”。时年33岁。</p><p class="ql-block">1934年出席在布拉格召开的“第八次国际哲学会议”,并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哲学在现代中国》的学术报告。会后,他申请访问苏联。他怀着极大的兴趣和探究事实真相的心理,踏上了苏联的国土。回国后他写了一些介绍历史唯物主义的文章,作了访苏见闻演讲。他说:“苏联既不是人间地狱,也不是天国乐园,它不过是一个在变化中的人类社会,这种社会可能通向天国乐园,但眼前还不是。”这些演讲引起了国民党当局不满,1935年10月,冯友兰被警方逮捕。鲁迅为此事愤然写道:“安分守己如冯友兰,且要被逮,可以推知其他了。”在全国抗议声中,冯友兰很快被释放,出狱不久即加入国民党,并于1935年年底当选为国民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p><p class="ql-block">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南迁昆明,组成西南联大,冯友兰任西南联大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大是全国名教授集中的地方,以学识和狂妄闻名的刘文典认为,西南联大只有三个教授,一个陈寅恪,一个冯友兰,而他自己与唐兰合起来算一个。这个一生谁也看不起、连蒋介石他都敢当面破口大骂的人,口出此言,可见冯友兰当时在学术文化界的声望与地位。1946年,冯友兰赴美任客座教授,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1947年,国内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冯友兰怕新中国成立后中美断交,于是,婉言谢绝了至亲好友的挽留,于1948年秋天回国,当选为南</p> <p class="ql-block">京中央研究院院士,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1949年1月10日,解放军军管会到清华接管学校,冯友兰辞去本兼各职,移交校务。1952年,冯友兰调入北京大学,被聘为“四级教授”。此后,冯友兰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常务委员,并先后被选为第二、三、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p><p class="ql-block">冯友兰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伊始,就与毛泽东有书信来往,之后曾多次与毛泽东见面。他是新中国成立后最受毛泽东关注的学者之一。冯友兰晚年曾自拟一联:“三史释古今,六书纪贞元。”概括自己一生主要著作。“三史”是《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六书”是《新理学》《新世训》《新事论》《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合称“贞元六书”。</p><p class="ql-block">《中国哲学史》:分上下册,分别完成于1931年、1934年,是第一套以西方哲学概念完成的中国哲学史著作。其中许多概念已成为定论,为后世学者所共同接受,是中国哲学史的奠基之作。</p><p class="ql-block">《中国哲学简史》:由1948年在美国宾州大学上课教材编写而成。此书译为10多种语言,销售数百万册,是西方各国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必用的教科书,也是西方了解中国哲学的最佳入门途径,享誉很高。</p><p class="ql-block">《中国哲学史新编》:共7册,完成于1990年,是冯友兰在84岁到95岁高龄时,以准盲人、准聋人的状态,在每年住院数次的情况下,口述由弟子笔录而成。</p><p class="ql-block">“贞元六书”:成书于1939年到1946年,分为《新理学》《新世训》《新事论》《新原人》《新原道》与《新知言》,合称“贞元六书”。《新理学》为其总纲,后五册是分属各章节,主要讲纯粹哲学。《新世训》是社会观,是新理学观点在社会问题中的应用。《新事论》是生活方法论与道德修养论。《新原人》是人生哲学,以觉解的程度将人生分为四个境界。《新原道》是哲学史观,分析中国哲学之发展。《新知言》是方法论,总结中西哲学史的经验。</p><p class="ql-block">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爆发。6月5日,冯友兰被戴上“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反共老手”的帽子进行批斗。8月26日被抄家,</p> <p class="ql-block">工资被冻结,住所被占领,连御寒的衣服都取不出来,他只好披着麻袋,顶着凛冽寒风去会场接受批斗。他患有严重的前列腺炎,频繁小便,异常痛苦,参加批斗会时,只好腰里挂着一个尿瓶子。白须白发、仙风道骨的冯友兰,世界景仰、学贯中西的哲学大师冯友兰,尊严受到伤害。1968年9月,73岁,冯友兰被隔离审查。两个月之后与北京大学副校长、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一道被释放。一个月后,剪伯赞与夫人戴淑婉服毒自杀,冯友兰则又顽强地活了22年。</p><p class="ql-block">1980年,冯友兰恢复写作自由。此时,老人已85岁,离生命的终点只剩10年。他又聋又盲,只有一颗对祖国文化传承的责任心在顽强地跳动。他躺在病床上,靠口述完成了《中国哲学史新编》(七册)和《三松堂》自序,给我们留下了最后一笔遗产。</p><p class="ql-block">1990年11月26日20时45分,一代哲人冯友兰在北京友谊医院逝世,享年95岁。美学大师季羡林对冯友兰的评价是: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地,大节不亏。</p><p class="ql-block">2011年11月13日,在冯友兰诞辰116周年之际,冯友兰纪念馆在唐河县城落成;而他在祁仪镇的故居,历经沧桑之后,只剩下两棵树,像他的哲学思想一样,依然薪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