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必驾之路(之三)

糖拌西红柿

<p class="ql-block">  2021年8月3日,近古稀的老两口单车自驾,一路向西!再向西!<b>42天行驶16878公里</b>,挑战藏区更是挑战自我。</p> <p class="ql-block">  接上篇(之二)</p> <b>自 驾 线 路</b><br><br>青岛—菏泽—汉中—马尔康—甘孜县—德格—昌都—丁青—那曲—拉萨—日喀则—定日—珠峰大本营—吉隆县—吉隆镇—仲巴县—普兰—扎达县—狮泉河—日土—三十里营房—叶城—喀什—红其拉甫—塔什库尔干—喀什—阿克苏—和田—民丰—轮胎—独库公路—巴音布鲁克—乔尔玛—独山子—省道101—呼图壁—鄯善县—哈密—额济纳—巴彦淖尔—保定易县—青岛 <b>D7 8月9日 德格县—江达县—青泥洞乡—妥坝乡—嘎日村—昌都 行驶330公里 7小时30分</b><br><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 昨晚走马观花的看了印经院外围。今10点取核酸报告,等待间再次游览印经院。 德格印经院坐落在德格县城(更庆镇)文化街。 全称“西藏文化宝库德格扎西果芒大法宝库印经院”,也称“德格吉祥聚慧印经院”,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 之称。 据记载,印经院系德格四十二世土司却吉•丹巴泽仁雍正七年(1729)创建。在他52岁时决定修建德格印经院,61岁去世印经院尚未建成。他的3个儿子继承父志,继续扩建印经院,经16年才告竣工,后经历世土司扩建,终于达到现在的规模。<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前来朝拜的人络绎不绝。 印经院存放着27万余块印版,有经文、史籍、画版等,是藏文化的奇迹,藏文化的万里长城。印版以红叶桦木为料,选顺直无结的树干,截成100x10x4厘米的木块,微火熏烤,放进粪池沤制一冬天后,水煮、烘干,推光、刨平作胚板。技艺娴熟的工匠10天左右,才能完成一幅画版的单面文字雕刻。闻名藏区的《甘珠尔》是由100名书法家花了3年时间,500工匠雕刻了5年才完成全书213部的印版刻制。<br data-filtered="filtered">  199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校对修版的老工匠聚精会神、一丝不苟,问题之处难逃法眼。 印刷工匠兢兢业业,动作娴熟,工作场所除印刷声外无任何嘈杂之音。 印经版 洗印经版的水作为一种传经文化送给虔诚的信徒。<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 9点多取报告出发往昌都。德格出去26公里抵达金沙江大桥,过了大桥就进藏了。 现在位于金沙江大桥上,这里是德格县与江达县交界处,所谓一车跨两县。 刚下桥就是进藏检查站,这里安全、疫情检查严格。 德格到昌都山路弯弯山连山,要翻过海拔4240米的雪集拉山垭口和海拔4481的宗拉夷山垭口。 矮拉山已打通了隧道 前面是瓦拉寺,瓦拉寺是川入藏的第一座大寺,也是“西藏东大门”江达县境内最大的寺庙。 奇特的是,瓦拉寺所在的山谷附近,只有一个人口极少的瓦拉村,走出很远不见人烟,仿佛“聊斋”里某位狐仙在山谷幻化而成。瓦拉寺并非只有一座寺庙,它实际上分为三部分。一是河边的瓦拉寺,二是附近德钦山上的“瓦拉德钦寺,第三就是瓦拉寺附近新建的“五明佛学院”。 正赶上瓦拉寺藏教活动,信徒众多,却乱中有序。 路拍猕猴和高原鹑 <p class="ql-block">  寂寞孤独的路</p> 穿过江达县城。 5点到达昌都。昌都是地级市,海拔3240米,位于横断山脉和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处在西藏与四川、青海、云南交界的咽喉部位,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必经之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要地。<div>  昌都是藏语,其意为“水汇合处”,扎曲和昂曲在昌都相汇为澜沧江,这也是昌都名称的由来。<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 昌都市古称“康”或“客木”。唐代,昌都地区为吐蕃王国的一部分,明清以后统称此地为康藏地区,原西藏政府称它为“朵康木”地区。澜沧江横穿昌都市区。<br data-filtered="filtered"> <b>D8 8月10日 昌都市—类乌齐县—孜珠寺—丁青县 行驶240公里12小时</b> 早7点出发,9点多到达孜珠山山脚下。孜珠寺坐落于丁青县城以东50公里的孜珠山上,海拔4783米。它是目前全藏区最大的苯教寺院,也是保留古老苯教仪式仪轨最完整的寺院。<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孜珠寺山高路险,从山下到山上只有简易的盘山土路,弯道急促狭窄,11公里耗时40多分钟到达山顶。 连片的石峰拔地而起,红白相间的寺院建筑就镶嵌在石壁上。壮观而震撼。<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孜珠寺坐北朝南,大殿后面和两侧是六座山峰,石峰间有一座自然形成的“天门”,犹如仙境。大殿里有苯教祖师和神灵的塑像,有先师以非凡功力在青石上留下的指印,有康熙皇帝赐的御书等宝物。 岩壁上的僧舍和修行洞错落有致。 “孜珠”是指六座山峰:第一座如意宝峰;第二座无影白琉璃峰;第三座实现如意峰;第四座禅定观明峰;第五座永恒雍仲峰,“雍仲”指的就是苯教;第六座智慧剑峰。<br data-filtered="filtered"> 相传无影白琉璃峰底下有白琉璃空洞而得名。1996年空洞真的被发现,在地下几十米处有千奇百怪的钟乳石。当地人赋予钟乳石浓厚的宗教色彩,后来僧人又将洞口用大石块堵死予以保护。 把修身炼道的房屋建在了悬崖绝壁间,成为青藏高原上独有的一道景观。 传说,很早以前从象雄地区飞来一只大鹏鸟,落到丁青附近的一座雪山上休息,不曾想雪山被踩塌。大鹏鸟只好又飞到一座小山上落下,小山却纹丝不动。大鹏鸟笑了,大雪山竟不如这座小石山。这一笑不要紧,从大鹏鸟眼中流出两滴眼泪,成了丁青牧场上两座高山湖泊。<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大鹏鸟在布托湖附近产下了3只水晶蛋,3天后孵化出3个男孩,这3个孩子便成了琼布丁青人的祖先。现在,在丁青县经常可以见到大鹏鸟嘴叼毒蛇俯冲降落的图腾画。神话的传说被当地的苯教典籍和信徒看作是苯教的由来。站在孜珠寺,就可以看到百里之外大鹏鸟降落的地方,那就是著名的布托湖所在的高山牧场。 大殿的右下方有天葬台,成群的兀鹫立于山头或高空盘旋,虎视耽耽地俯视着人间,随时等候天葬师的召唤,把脱离红尘的灵魂带上天间。<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孜珠寺有相当古老的历史。第二代吐蕃王穆赤赞普时期修建了37处密教修行场所,孜珠寺为其中之一。经过岁月的洗礼,几度兴盛衰落,到公元1382年,罗丹宁布活佛(1360-1406年)点燃了这里苯教的余火,修复扩建了孜珠寺。今天,孜珠寺成为苯教信徒心中的圣地。 每逢宗教节日,许多信教不畏艰难地上山来。信仰的诚心在这块土地上就是这么有力量。按照古老的习俗,铁马年五月十五日这一天,孜珠寺要举行盛大的法会,并表演苯教的裸体法舞。<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孜珠寺的跳神仪式很古老,有苯教特点。届时法号隆隆,鼓钱齐鸣,寺院里桑烟袅袅,直升到岩壁间。身穿苯教法衣的喇嘛头戴各种神怪面具,手持铃柞,高声诵经。在低沉的法号声中,绿色的狮子和黄色的老虎围着香炉缓慢地摇身舞爪。远处,朝圣的信徒对着寺庙遥遥叩拜。<br data-filtered="filtered"> 19点多到丁青县,丁青隶属昌都市,地处西藏东北部、昌都市西部,他念他翁山麓,丁青藏语意为"大台地"。<div>  核酸证明还有一天就到期了,找到宾馆放下行李,首要任务做核酸。 疾控告知无试剂盒,要等两天。</div>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请关注<b>此生必驾之路(之四)</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