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寻境方知山之高

10月22日,我接到工作室主持人陶老师的任务,要代表工作室送一节课参加孝南区精品课巡展。对此我是欣喜又忐忑,我个人长期执教中学语文,对小语教学是陌生和未知的,幸运的是,到了澴川,有了陶老师这样的小语领路人,我也在不断学习和收获,今年9月有幸正式加入孝南区小学语文陶红柳名师工作室。对于这样一个学习和锻炼自己的机会,我是非常重视的,选取了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女作家琦君的一篇散文《桂花雨》。<div>  《桂花雨》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叙事散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描写了琦君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作家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课文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一如桂花,散发着浓浓的思乡怀旧情韵,读后让人回味绵长。</div><div> 我想着这是工作室走出去的第一节课,定下课题,我便思索着要围绕“点点桂花雨、片片思乡情”来设计一节环节层层递进、主题自然升华、用语充满诗意、课堂浸润花香的课。利用周末,我一次次地改稿,最后定稿做课件,决定走出去之前先在学校试课。<br><div> </div></div> 在五年级我试了两次课,第一次是星期一的下午第一节,着实碰了一鼻子灰,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精心设计的课竟然上不动,学生在悟思乡情的时候怎么都带不动,这是我借班上课第一次落败而归。工作室的成员也一直在提建议,我也头一回怀疑了自己的能力,陶老师没有听课,在听我描述上课状况的时候发觉可能是我拔得过高,让我要贴近小学高段学情去设计,课是上给学生听的,哪怕感动了自己却带不动学生,这就是一节不成功的课。<div>  周一的晚上又是彻夜改稿,请了工作室的陈诗月老师帮忙录音频,截视频,准备再次试课。第二次是在星期三的上午第一节,可能我和学生的状态都还可以,加之教学设计的调整,这节课学生在第一个教学板块“爱桂花香”和第二个教学板块”摇桂花乐“时展现了充分的学习兴趣,但在第三个教学板块”思桂花情“时有些浅尝即止,对于琦君对故乡那种浓浓的思念没有悟出来,这节课就仿佛差了一点味道。陶老师提醒我走近学生最好的方式是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这句话如醍醐灌顶般敲醒了我,我的教学可能过于诗意,而缺少了生活的调味剂。</div><div> 静下心来开始寻找,开始探索,开始给《桂花雨》的细节添枝加叶,开始寻找语文诗意和生活的契合,我想,不论周五的精品课上得怎么样,我对语文又有了新的认识,这就是一种收获。</div> 周五的清晨,我们坐上工作室陈诗月老师、魏莎莎老师的车前往祝站,一路从柏油大路走向羊肠小道,由于陈老师久未开车,我们在颠簸和嬉笑声中穿过村子,拐过街角,历时43分钟到达祝站中心小学。 祝站小学和祝站一中在一个院子里,院子非常大,进门就看到一棵参天大树,听说有近百年历史,与我们的教育理念“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也非常契合。 <p class="ql-block">  活动开始之前,大家在行政楼二楼的会议室就坐,在这里看到了来自孝南各个学校的小学语文人,更有孝南小语新一代掌门人——陈天容老师坐镇,陈老师是孝南区教育局教研室语文教研员,今年9月正式接管小学语文,陈老师大气沉稳,为我们孝南小语自疫情至今的第一次大型活动打了一剂定心针。</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我在502班执教了《桂花雨》,听课老师很多,哪怕临时抽调了一个组的学生出去,老师们依然坐得满满当当,连讲台和走廊都坐着老师,但孩子们课上依然妙语连珠、各种巧答巧思,真是让我叹为观止,不禁在课堂上开起了玩笑“恨不得带几个孩子回澴川”,这里的孩子太棒了,整节课的课堂生成非常自然,学生们的探索精神很令我感动。同时,我也被祝站小学的教研氛围感动,为祝站小学的教师团队鼓掌,是祝站小学培养了这样优秀的学生,这也是我后期要为之奋斗的目标——培养有思想的人!</p> <p class="ql-block">  课后,我们在会议室评课。由我们工作室主持人陶红柳老师分别对低段《青蛙写诗》和高段《桂花雨》的教学进行点评,陶老师的点评既有温度又有深度,先是充分肯定两节课的亮点:第一节课渗透了低段教学策略:识字和写字;有效地将阅读和识字的教学情境相结合;联系生活实际写字,体现了生活即是课堂。第二节课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以读为主线、以文本为基础,让情悟得水到渠成,自然生成;挖掘文本,适时训练;读中学仿,仿中学创,做到读写结合。也对两节课提出了更进一步的建议:一节课要抓重点,不要求面面俱到,但要一课一得,要让学生有收获,让老师能成长。</p> <p class="ql-block">  这次活动有幸迎来了由罗校长带领的孝感市实验小学教师团队。罗校长先是对到会目的进行了解说:学习同行;了解乡村教育;主动融入孝南教育。并提到从今年9月开始,孝感市实验小学正式并入孝南区,加入孝南教育。同时带给了我们在座的语文人三个关键词“思想”“格局”“创新”,联系“双减政策”谈到了要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认为当下教育的实质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希望我们老师们认真思考我们要怎样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p><p class="ql-block">  罗校长的讲话解读了双减政策,对全体语文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对语文教育增加了新的臂力!</p> 一次磨课,一次成长;一次活动,一次洗礼;正如古语所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我想,只有不断的学习和充电,不断的挑战和创新,才能更进一步,“为梦想而努力”,以此自勉! 吴蕾,澴川学校语文教师,陶红柳名师工作室成员。<br>在工作上,认真负责,热爱语文教育,坚持“对教材批判性的教学”、“对学生欣赏性的指导”、“对文本深层次的探究”,倡导大语文观,力求让语文成为综合性学科的基础,成为每一个人终身学习的契机,成为成就学生、成长自己一生的追求。<br>在教学上,不论小学还是初中,所带班级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在教研上,《春夜洛城闻笛》获2018年“部级优课”,《静夜思》、《比尾巴》获2021年湖北省优秀课件、优秀案例,现场课、现场作文、论文均获市一等奖;作文优质课、课题研究、说课、才艺、教学设计、课件均获区一等奖;连续两届获孝南区百人千课一等奖第一名;先后荣获“西河镇先进教师”、“孝南区优秀教师”、“孝感市教坛新秀”。

语文

桂花

老师

工作室

教学

学生

小学

孝南区

培养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