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通讯员 李洁)涓涓细流汇成江河,点滴积累铸就辉煌。教研与实践的道路上,我们从未止步。八中一小教育集团石河子第一小学本着求真求实、不断进取的坦诚之心面对教研。于10月26日线上线下同步举行《“生问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主题教研活动,参与本次活动的有八师教育局研培中心数学教研员钱万会,汪晓慧小学数学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特聘专家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刘超副教授,玛纳斯县第一小学校长赵莉丽以及兵地融合教育联合体和垦区各小学的小数同仁,活动让大家共思、共研、共发展!</p> <p class="ql-block"> 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如何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如何更好的提升日常课堂的效率和质量,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需要迫切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解决的途径和策略有很多,深入的开展“生问课堂”,的确是一个可行的方向。石河子第一小学数学团队开展“生问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主题教研,旨在通过学生提问,以问引学的“生问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更新教师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行为,积极探索提炼可行的教学策略,丰富和完善课堂教学形态,打造真实高效的生态数学课堂,力争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回归课堂,从而达到减负、提质、增效的目标。此活动面向垦区,面向兵地教育联合体开展辐射,也是为了推动石河子垦区,乃至兵地融合教育联合体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p> <p class="ql-block"> 活动初始,石河子第一小学汪晓慧副校长就活动主题《“生问课堂”--点燃课堂的探究生命力》进行微讲座,针对:什么是“生问课堂”?“生问课堂”的问题特征、研究定位、教学实施,进行了解析与阐述。并列举了生动的案例使参会教师对“生问课堂”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对“生问课堂”带来的课堂的变化充满期待。</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三节研讨课分别为:张卉老师执教三年级《倍的认识》;黄静老师执教四年级《积的变化规律》;王琪琪老师执教六年级《百分数的认识》。三节课各有亮点,引人深思。</p> <p class="ql-block"> 张卉老师《倍的认识》一课,课堂开门见山,让学生说出课前诊断中自己的问题,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接着通过学习材料展示“说说2个三角形和6个圆数量上存在哪些关系”,将学生表述的每一种数量之间的关系都展示在黑板上,使多样化的表达被放大处理(板书出来),这样的设计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理,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提问,探究之旅由此启航。学生在动手圈一圈,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想一想中初步感知“倍”。教师灵活将学习材料进行变化呈现,在对比,辨析,交流中加深学生对“倍”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黄静老师的《积的变化规律》一课令人思考,如何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开展学习,经历更加丰富的学习过程,最终既收获知识又获得思想方法呢?在“学生提问,以问引学”的研究背景下,探寻一条借助学生的问题,来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深刻体验的教学之路是非常有意义的尝试。课上黄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了两次关键性的学生提问:初次提问“积的变化规律是什么?积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老师带领学生经历“猜想-验证”这一过程,使学生自己发现并验证这一规律;随后学生又提出“如果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加几或减几,积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如果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也乘几,积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呢?”...... 两次的关键提问,使数学学习思想渗透扎实充分,学生体验深刻到位,学生学习由浅入,让学生学习深度发生。</p> <p class="ql-block"> 王琪琪老师的《百分数的认识》一课。首先,教师让学生把自己对百分数的疑问大胆地说出来。接着解决谁来罚点球的问题;由情境导入引发知识中的矛盾冲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其次,展示同学们在课下收集的百分数,并说明所表达的意思。最后,出示关于各种肉类蛋白质的表格,引发思考。整节课,老师把话语权充分交给学生,适时进行关键性的追问,指导性的引领,并在初步得出结论后,再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所有的知识一步步推进和深入。</p> <p class="ql-block"> 研讨课展示完毕后,各磨课团队也与大家分享了磨课中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获。</p> <p class="ql-block"> 143团三中彭娟副校长从“教学激疑、情境导入,引发初疑、尝试探究,首次释问、变化材料,丰富感知、二次质疑,形成表现、运用激疑,完善概念”这几方面为我们展示了《倍的认识》磨课过程程。同时也提出值得我们深思的疑问:面对存在较大差异的学生,在“双减”大背景下,教师要如何引发学生提出“真”、“深”、“异”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 石河子第一小学刘悦老师展示了“学生提问,以问引学”教学模式在《积的变化规律》一课中的具体实施:设计课前诊测;借助一组算式,发现并猜测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次验证;再次进行验证得到结论;根据规律提出深层次的问题;应用结论,提升技能。使我们感受到并不是整节课都充斥着学生的提问,只要是有意义的提问,哪怕只要一次,就能让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入,让课堂探究足够深刻!</p> <p class="ql-block"> 石河子第一小学鲁红老师围绕“生问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为我们阐述了《百分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设计过程。并阐述了在实践层面上的感悟与思考:数学来自生活,又必须回归生活。本节课让学生“在生活中做数学”,建立以学生提问,以问导学,自主探究分析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师生教学相长的学习模式。课堂上,抓住学生认知的困惑点、疑难处,敢于放大,有意曲折,促使学生通过深刻的思考,大胆的质疑提问,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在交流,思辨,达成共识中实现对知识和技能的真正掌握,实现方法的获得和思维的提升。</p> <p class="ql-block"> 最后,线上观看本次活动的教育局研培中心室数学教研员钱万会老师和莅临现场的刘超副教授、玛纳斯县第一小学赵莉丽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为大家指点迷津,给与现场指导。各位专家对一小数学团队开展的主题教研活动给与了肯定,肯定了这种教学研究活动是有意义的,需要坚持做下去。当然教研活动的形式可以再丰富一些,有所创新,辐射的面可以再广一些,希望更多的学校和老师,能关注这个有意义的教学研究点,通过大家的努力,获得更多的成果,一起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p> <p class="ql-block"> 学生的问题或许曾被我们忽视,或当做麻烦,但在“生问课堂”教育模式和理念的引领下,我们将逐渐体会学生提问的价值所在,学生自主发现并提出的问题必将触发学生的好奇内驱力,点燃课堂的探究生命力。长此以往,学生的提问能力将会越来越好,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将得到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随之高涨,学习效率也将大大提高,“减负而高效”终将落地开花。</p> <p class="ql-block"> 岁月清浅,学无止境,此次主题教研活动通过生动的讲座,灵动的课例,真实的品评,深刻的指导,让参与其中的老师有所思,有所悟,有所获。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教研是一场诗意的修行,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生命温暖生命的过程,教学研究,我们是认真的,课堂教学研究,我们一直快乐的前行在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