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p> <p class="ql-block">山中生活</p><p class="ql-block"> 接上一篇,我(四),秦岭大山中的17年生活由此开始。</p><p class="ql-block"> 上面我已经提到搬到五区正在建设的楼房中一层。二层以上正在建设中。我们搬进去时只能把床放在屋子中间,墙还要抹灰,四周要留出空间待建筑工人抹灰。床都是配发的,很简易,两边两个像凳子一样的床架子,把床板一支撑,就组成了一张大床。那真是纯纯实木的,还配发一张二屉桌。从北京来时,带了两只大木箱,一支爸爸当兵时的皮箱,爸爸说是首长送给他的,记得中间是纸板,外层用军绿帆布包裹,箱子的八个角都用真牛皮包裹,提把手也是真牛皮的,箱子不是很大,和现在的旅行箱大小相仿,非常精致。但没有轮子,爸爸当做旅行箱用,一台缝纫机是最值钱的财产,这就是全部家当。</p><p class="ql-block"> 记得从北京来时带了一个蜂窝煤炉子,我们进山后暂时还没有蜂窝煤,做饭都是用木柴。用哪个炉子放上木柴生火做饭。爸爸上班,妈妈白天就和我们到河边捡一些干树枝堆放起来,在做饭时使用。天寒地冻,炉子放在屋里还能有取暖作用,在当时既没有油烟机,也没有排气扇,在室内生火做饭是个什么状态,是可想而知的,常常因为树枝潮湿不好燃着,整的屋中烟雾缭绕。</p><p class="ql-block"> 四周墙壁抹上灰后,床还是不能贴墙而放,因为刚抹上灰的墙,还向外渗水,屋中寒冷潮湿,真是难耐。就这样,全所厂职工家属都在艰苦中拼搏,与寒冷斗争,与艰苦恶劣的环境斗争。那时,绝大部分职工的孩子都十分幼小。有少部分人把孩子送往山外的父母家中,但绝大部分孩子都是跟着自己父母享受着大山里艰苦的特殊馈赠。事物都是多面性的,艰苦的环境固然令人痛苦,但更可以激发人的斗志,锤炼人的毅力和不屈的性格,三线中的第二代航天人就是在这种环境中锤炼出来的,在后来的三线建设中,他们没有辜负前辈的期望,用坚毅的性格接续了前辈们的事业,在后续的记录中,我会讲述我们第二代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在等待着开学,在寒冷的冬天,在物质极其匮乏的条件下,在恶劣的环境煎熬中,日子总是感觉很漫长。1969年的冬天,对于我们家来讲,对于刚进山的三线建设者来讲冬天是很漫长的,因为从大城市到大山中,环境生疏恶劣,但我们和我们同去的三线人经受住了这种考验。</p><p class="ql-block"> 1970年的春节是公历2月6号,当然,这是现查的。当时是单休日,年三十不放假。大部分职工工作积极,都是工作到三十晚上下班才回到家中。爸爸是电工,这时就更加忙碌。不是这家的灯不亮,就是那家的开关有问题,都要求在节日之前给修好,爸爸总是有求必应,常常是很晚才回到家中。当然,在这之前已经准备了些年货,物资匮乏,所谓的年货就是托人从山外带一点糖果,少量的瓜子,很多都是凭票供应的,所厂从山外拉些冻肉,凭购货本每人供应三四两肉,常常要排很长的队才能够买到,豆腐都是过年才能吃到,也是从山外拉来的,都是要凭购货本供应。过节每家都要炸一些果子和油饼之类的食品。当然还要买一挂或两挂鞭炮。一挂鞭炮就100只,根本舍不得一次燃放。都是拆开来,每个孩子分上一些,一个一个的燃放。每年我们的新衣服都是要做的,条件再艰苦,爸爸妈妈也会挤出钱来,挤出布票每年给我们做一身新衣服,上身是军绿色,下身是蓝裤子,都是妈妈给做的。妈妈做衣服的手艺很好,衣服都很合身。她虽然文化不高,但会使用衣服的放大样进行裁剪,放大样是标准的,那时的衣服式样很少,男士衣服主要是中山装,女士衣服就是个普通的一种小翻领。裁剪衣服主要是根据人的身高胖瘦比照放大样增减。爸爸去北京出差时还带回过新颖纸质衣服的放大样。记得妈妈存有很多式样衣服的放大样,但能用上的只有中山装等少数几种式样。人们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气氛,在春节放假的日子,大家互相走动,互致问候。这也是大家从四面八方云集到大山中的第一个春节。也是大家从相识到相知的开始。</p><p class="ql-block"> 就像人们常说的,冬天总会过去,春天就要来临,1970年的春天来到了,大山渐渐的披上了绿装,绿色从山下逐渐延深到山顶,山顶还有些白雪没有化去,还需时日。河面的冰层也开始慢慢消融。鱼儿在清澈的水中游动,忽而游到冰层下,忽而游到石缝中,欢快无比,人们看了也增加了几分精神,各种山鸡,鸟儿跳跃着,飞翔着,欢快地迎接着春的到来。山上的野花也感知到了春的气息,争相迎接春天的第一缕阳光。各种山花争相开放,特别是桃花,杏花,嫩白粉红,把山野间映衬得一片生机盎然。</p><p class="ql-block"> 人们在这种美好自然的感召下,也开始精神抖擞,很多人利用闲暇时间开始上山采集野菜。那时采集野菜不同现在是为了调剂口味。人们连续吃了几个月的萝卜白菜,完全没有食欲。采集野菜就是为了增加菜品。在天气晴朗的一天,爸爸照常上班去了,妈妈也准备带着我们哥仨去山上采野菜。这也是我们来到山中后的第一次爬山,沿着山间小路向山上走去,第一次看到了农民住的窑洞。窑洞在半山之间,一家和一家之间离得较远,下山一趟很是不易。当我们路过他们家门口时,他们都是很友好的一笑。我们继续向山上走去,我们爬的是六区马家窑的山上,马家窑是官方名称,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在地图上查一查,当我们走到山顶时,眼前豁然一亮,那是一片较开阔的梯田,开阔地离后面的高山较远,所以看起来比较开阔。向山下望去,可以看到大半个所厂,这是进山以来的第一次远眺。原来在山下时看到的距离不足千米,建筑都是在山坳间,拐过这个山坳就来到另一个山坳。所以上到这个山上,能看到较远,心情特别舒畅。记得我回去后和爸爸讲上到山上可以看到有天安门广场那么大,那时小也不知道,只觉得面积很大,后来长大了才知道,那点面积和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是没法比的。只是能看的较远较开阔罢了。</p><p class="ql-block"> 山上有几层梯田,都是种的苜蓿,后来才知道那是农民为修耕土地而种的苜蓿。地的一头有几头牛在悠闲地啃食着苜蓿,也有几个人在采摘着。初春的阳光照在身上非常暖和,蓝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尽管如此,在山上呆时间长了,山风吹到身上还是有些寒冷。我们踩了一些苜蓿,准备下山了。沿着来时的山间小路向山下走去,去过大山中的人都知道,山间的小路是盘旋而上的,人们走山路时只能看到弯道前的小路,转过弯后才能看到另一段小路。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在转过小路的一个弯时 ,迎面突然走来了一个非常奇特的人,蓬头垢面,脖子很粗,脖子上长了两个馒头大小的包块,衣衫褴褛,五官有些变形,脸上和手上都有很明显的污垢,腿脚不好,走起路来非常困难。正一步一步非常吃力地向山上走来,我们遇到他时,正好在拐弯处,看到她时已躲避不及,已经走到眼前。她看到我们就站定和妈妈说话,手在不停的比划,嘴里在说着什么,根本就听不清楚。妈妈很紧张,我们也有些害怕,妈妈让我和弟弟先走,她抱着小弟弟边走边躲避着,护着我们。我和大弟弟还站在离她们几步远的地方看着,妈妈很着急地催促着我和大弟弟快走,她在后面边走边应付着。就这样,我们紧张的走几步一回头的看着,当我们离她有十几米的距离时,她还在那说着什么。我们在紧张中走下山去。回到家后,妈妈还说我们以后遇到这种事儿,赶快离开,到底是怎么回事,什么人都不知道,以后遇到这种情况就先离开。再后来我们才了解到,这就是山上的一个农民,是一个残疾的半痴呆状态的人。山中的水缺典,造成了脖子甲状腺肿大,腿脚也有山区地方病,行动困难。很是可怜。在后来的生活中,还碰到过很多次,她也经常下到山下来,捡拾一些菜叶和他们认为能用的废旧物品,她心地善良,碰到时总是先跟你想说些什么,但地方方言和口齿不清说些什么你根本就听不懂。所以跟她无法交流。这是我,弟弟和妈妈上山采野菜,遇到的一段经历,记忆深刻,也初次了解到当地农民的生活更加艰苦。</p><p class="ql-block"> 春天来了,不仅仅是有了春天的阳光,温暖大地,温暖万物,大地山川染绿,各种野花竞相绽放,万物复苏,一派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样子。我们的所厂职工也迎来了第一个春天。所厂子弟学校准备开学,幼儿园也办起来了。大家向过年一样喜气洋洋,奔走相告。所厂子弟小学的开学,对于来三线建设的广大干部职工是大喜事。孩子到了就学的年龄没有学校,这是大事,是等不得的,开展三线建设时,就首先建了学校,学校的房子建得非常好,完全都是青砖水泥结构,记得有两栋楼房都是三层,两楼相隔大致有三四十米距离的样子,作为操场同学们上体育课使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还作为露天电影场使用。</p><p class="ql-block"> 学校开始录取学生,爸爸工作忙,上班去了,还是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去学校报道。1970年,我已经八岁了,妈妈说年龄偏大就直接上二年级吧,从北京已经有了一年级两个月的学龄,学校刚开始招生也没有太严格的规定,我就直接上二年级了。我的很多同学也都一样,都是年龄偏大,就直接上二年级了。学习了一段时间后,也有个别跟不上了,就又回到一年级。我们班级的同学开始只有十来个,后来逐渐增加到30多个人,都是70年代初三线建设者的孩子。父母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深山中,我们这些孩子从此也有缘相识在山中,从那时起,我们就学习生活在一起,相互了解增进友情,现在我们都已进入花甲之年,当我们聚到一起时,常常谈起儿时的快乐时光。</p><p class="ql-block"> 报道后,听取了学校的要求,我们就回到家中,待晚上爸爸下班后,爸爸带我去小卖店买的本和笔,本是竖着翻页的,纸张又薄又黑,田字格都印得歪斜不整齐,做工粗糙。铅笔也很劣质,和北京的本儿,笔无法相比。后来进入教室时,看到课桌也是条桌和条凳,两个人共同使用一张桌子,共同坐一条凳子,就怀念起了北京的单人课桌和小椅子,开始都有些不能适从。有了在北京的上学经历,就有了比较。人就是这样,从优越环境到了相对较差的环境就不适应。但在当时深山中的环境下,这已经是很好的了,所厂领导还是非常重视学校建设的,教室宽敞明亮,每个屋子都配有暖气系统,就这样,我的学习生活重新开始了。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我的爸爸</p> <p class="ql-block">我的爸爸妈妈和我的两个弟弟</p> <p class="ql-block">我和我的同学们</p> <p class="ql-block">我的大弟弟</p> <p class="ql-block">我的爸爸</p> <p class="ql-block">我爸爸和我大弟弟</p> <p class="ql-block">我妈妈和我小弟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