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十月对我们来说注定是难忘的一个月,10月19日 “甘肃疫情”的消息猛地在全国炸开了,天水也深受疫情影响。由于这一突发事件,我们22日紧急停课,这让我们熟悉的环境和生活都发生了变化,这座城市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原本热闹的街道变得非常冷清,原本正常的人际交往变成了避免接触,原本丰富的校园生活突然变成目前单调的居家生活……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如今正悄无声息地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原本这里应该是你们活动的身影</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和大家一样,我从没有想过疫情就在我们身边,给全国喊了一年的加油,没想到现在自己也进了“决赛圈”。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我们很难适应自己是“被隔离者”的身份,一时间担忧、烦躁、紧张等情绪扑面而来。我们不禁要问,怎么办?同学们,稳住!面对每天更新的疫情数字,各级政府的通告,还有媒体铺天盖地真假难辨的信息,我们的心情也会跟着起起伏伏。感动与愤怒并存,担忧与希望同在。对疫情引起人们的认知、行为、情绪和生理变化,大家不用担心,这是人们遭遇重大危机事件的应激反应,是正常的。当这种应激反应已经影响到饮食、睡眠和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时才需要寻求帮助。那么,疫情防控下,我们应该如何安放内心的情绪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重视但不过分关注疫情信息</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疫情期间,大家要适当学习一些有关新冠肺炎的知识。我们可以选择在固定时间进行疫情信息的浏览,一方面可以让我们从心理上增加对疫情的掌控感,另一方面集中接受信息,便于我们多方比较,从而获取对疫情较为全面和客观的认识。同时,我们也要学会筛选信息,要注意信息的权威性和可靠性。过分关注疫情信息会加重自身的恐慌和焦虑,不仅如此,有些虚假信息反而会增加心理不安,尤其在睡觉之前,一定要减少刷屏次数和时间,减少睡前焦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觉察情绪,真诚表达 </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学们可以先给自己一个安静的空间,深吸一口气,再慢慢吐出来,然后把手放在胸口,感受下此刻自己的内心是什么情绪。是焦虑?恐惧?紧张害怕?还是放松、愉悦? 有了对情绪的觉察,我们可以通过情绪标注表达我们的情绪。例如“我现在感到很焦虑,因为昨天做的核酸结果还没有出来。”这就是觉察和表达情绪的步骤,也是我们处理情绪的良好开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接纳情绪,积极赋义 </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眼看着一天天本土病例的人数变化,虽然我们相信一定会战胜疫情,但是又不确定“居家隔离”什么时候能结束,这种不确定性造成了我们内心的不安感和焦躁感。心理学中有个说法:大脑厌恶不确定。意思是人会有意无意地远离那些高低不定,祸福未知的状态。所以不用太担心自己的情绪变化,也无需去谴责,而是尝试去接纳自己的消极情绪,可以告诉自己说“嗯,我出现的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有了对消极情绪的接纳,我们内心会放松一些。接着我们可以尝试对消极情绪进行积极赋义。思考:疫情变化之下我们体验到的消极情绪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例如,当我体验到对疫情变化恐惧的时候,我会发现这种恐惧让我更加珍爱自己的生命,发现家人们对我的重要性,对生活中的卫生习惯也愈加关注等等……其实如果我们短暂地跳脱出来,试着从另一个角度看看它,其实也会发现,希望就在云朵背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了对情绪的觉察与接纳,我们还可以用一些方法来积极应对消极情绪,安放我们的内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合理宣泄</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可能反复会出现恐慌、焦虑、沮丧、孤独的情绪。这时候就需要给自己找一个恰当的发泄方式。比如:向亲朋好友打电话倾诉、写日记、进行室内体育运动或唱歌,跳舞等释放压力和不良情绪。</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运动调节法</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适当强度和一定时间的运动可以促进大脑中“快乐水”内啡肽和多巴胺的分泌,这些化学物质会让人们感觉心情愉快;运动还可以降低体内的压力激素皮质醇,让我们感觉更轻松。居家期间大家可以在家继续做广播体操(所以我们的线上“体育课”希望大家一定不要松懈呦!),也可以做一些扫地、拖地等体力型家务,在运动的同时增添一份孝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与不确定共处法</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前疫情变化的不确定性造成了我们内心的不安感和焦躁感,如何与这种不确定共处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树立“我们终将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念,相信我们每一个人主动做好防疫工作的力量,这些正性的力量必将战胜疫情的不确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次,在当下做好自己能确定的事情。相信自己的应对能力,做好现在的事情。当外界环境越是混乱,我们内心就越需要稳定,虽然我们选择是居家学习和生活的状态,也可以保持规律作息、合理安排时间,做好自主学习,做好自己能做的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四、腹式呼吸练习</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将一只手放在胸部,另一只手放在腹部。用鼻孔慢慢地吸气,想象空气顺着气管进入腹部,让肚子鼓起来,尽量减少上胸部的活动保持缓慢的吸气。吸足气后,想象吸入的空气在我们身体中转了一圈,被利用完了,再缓慢、均匀地将用完的空气从鼻子呼出,感受肚子慢慢地瘪下去。重复几次,保持一定的节奏。一分钟以8~12次为宜(一次吸气与一次呼气算作一次完整的呼吸),注意速度不能过快。缓慢的腹式呼吸可以让我们的呼吸变“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我们的压力反应,让我们从紧绷的状态中放松下来,从而调节生理症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五、寻求心理专业帮助</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你尝试了各种自助方法都不能有效缓解自己的负面情绪,这种情形已经开始影响到你的生活和学习,并让你感到难以承受,这时候可以与班主任或学校心理老师联系,我们会尽所能地帮助和陪伴你们!这边附上天水市心理援助直通车:</p> <p class="ql-block">天水市一中心理辅导室热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兆丽老师:18293681061(微信同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郑娟茹老师:15709384296(微信同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天水市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电话:0938——8221199</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向往天空中温柔绵软的云朵,我们向往微风拂过带着清香味道的抚摸,我们向往街边来来往往的微笑攀谈,我们向往坐在教学楼处听到自己不倦咀嚼知识的声音,我们向往注视老师在讲台上的博学儒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相信我们所憧憬的这一切都将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待秋去冬来,相信一定有新的相逢将温暖延续。只要心中充满阳光,每一个日子都能过得滚烫。医护人员、志愿者、有序核酸检测的市民们……相信中国力量,疫情终将会过去。在这期间,请同学们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学会担当,学会爱,学会成熟。我们的信心从未冷却,希望的火焰也从未熄灭,一中一直与你们同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组织:学生工作一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撰稿:心理辅导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编辑:王亚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审核:宋 劼</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