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苏州河的原名吴淞江,源于太湖瓜泾口,全长125千米。</p><p class="ql-block">经上海市志记录,上海开埠后就称境内的吴淞江为苏州河,起于上海市北新泾,流经普陀区、静安区、虹口区、黄浦区,止至于外白渡桥东侧汇入黄浦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苏州河沿岸是上海最初形成发展的中心。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凭借苏州河水上运输的便利,成为了上海的黄金水道,被称为母亲河。</p> <p class="ql-block">“苏州河十八湾,湾湾有传说"。到底有哪十八湾呢?它们是:长寿湾、潘家湾、昌化湾、潭子湾、梦清湾、小沙渡湾、朱家湾、小花园湾、谈家渡湾、纱场湾、小万柳堂湾、学堂湾、九果园湾、长风湾、火花湾、北新泾湾、新长征湾、祁连湾……</p><p class="ql-block">苏州河两岸变化是上海发展的缩影。一条苏州河,半部上海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州河上一桥一桥又一桥,桥桥旁畔千样景。如数家珍共有多少桥呢?</p><p class="ql-block">从外白渡桥至中环立交桥,苏州河上原有31座桥,经历发展拓建,现有30座桥。</p><p class="ql-block">分别是:外白渡桥、乍浦路桥、四川路桥、河南路桥、山西北路桥、福建路桥、浙江路桥、西藏南路桥、乌镇路桥、新桥路桥、南北高架桥(含新闸路桥、成都路桥)、恒丰路桥、普济路桥、长寿路桥、昌化路桥、江宁路桥、西康路桥、镇平路桥、宝成路桥、武宁路桥、曹杨路桥、华政路桥、凯旋路桥、中山西路桥(与内环线高架合一)、强家角桥、古北路桥、芦定路桥、北横主线桥、真北路桥(中环线)</p><p class="ql-block">下图是摄影机记录下,部分桥段的靓丽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苏州河沿岸的优秀建筑不计其数。</p><p class="ql-block">英国领事馆、礼查饭店、百老汇大厦、文汇博物院、新天安堂、光陆大戏院、邮政局大楼、天后宫、河滨大楼、圣约翰书院等等……楼群临水而立,积淀了苏河深厚的历史文化风貌。</p> <p class="ql-block">漫步苏州河畔,能穿越时空领略上海过去与现在的故事。苏州河两岸众多近代建筑的风格和色彩,已与时代变迁的后期建筑融为一体,古今结合,独特彰显厚重与时尚的完美演绎。</p> <p class="ql-block">上海多年来的城市环境治理,谋篇“一江一河”,打造“城市项链”。</p><p class="ql-block">苏州河沿线五个区,打造苏河河畔贯通,将各区苏河沿岸的亮点“串珠成链”,充分展示上海历史人文景观的软实力,展现苏州河边有温度的慢生活优质观景平台。</p><p class="ql-block"> 若把黄埔江的滨江,比作斑斓的“钻石项链”,那么苏河河畔就是一条温润的“珍珠项链”,她们都是上海城市特有的绚丽色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9年8月,苏州河华政段开通。</p><p class="ql-block">长宁区的华政段,也成为苏河“珍珠项链”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p><p class="ql-block">我曾二次走访华政段,将白天与夜晚的不同美景,馕获镜中,细细回味,现与大家分享。</p> <p class="ql-block">地铁隆德路站下,步经曹杨路桥,下桥入江苏北路走经华阳路,至华航小区旁有一步道,入苏河华政段。</p> <p class="ql-block">开启OPP→华政段探古问今</p> <p class="ql-block">苏河华政段,是依托华东政法学院的历史文化,成为苏河畔旁一颗璀璨的明珠。</p><p class="ql-block">华东政法学院的前身是圣约翰大学,始建于19世纪末,至今已有140余年历史。</p><p class="ql-block">校区内有27栋国宝级近代建筑,建筑群格局完整,具有极高的建筑文物保护价值。</p><p class="ql-block">2019年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苏州河华政段,沿步道行一路,有“一带十点”景观。</p><p class="ql-block">分别是:华政桥、思孟堂、格致园、倚竹院、獬豸园、桃李园、东风角、法剧场、银杏院和书香园。</p> <p class="ql-block">华政桥,桥东、桥西均是华政校园,是一座华政院的内部桥,不供外部交通使用,是国内校园独特的自有跨河大桥。</p><p class="ql-block">桥西是古色古香的历史建筑,桥东是高大时尚的教学大楼和学生宿舍。</p> <p class="ql-block">站在华政桥上,南望“约翰逊大学”旧址风貌,下看华政段步道上休闲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北看苏河两岸,一古一新建筑群,参差错落,印章了时代变迁、年代的更替。</p> <p class="ql-block">思孟堂</p><p class="ql-block">建于1909年,1951年曾改称和平堂,1998年复名思孟堂,一段时间内被用作学生宿舍楼。“思孟”意为纪念孟嘉德牧师,这位曾经圣约翰大学的教授,因为营救一位落水的中国朋友,而溺毙于瀑布之中。</p> <p class="ql-block">建筑侧门前有一座鲜花花架,根据四季变换,这里会有各色鲜花、绿植缠绕,成为迎接人们进入苏州河华政段900米岸线的一扇绚丽大门。</p> <p class="ql-block">格致园与思孟堂共享鲜花花架与一片草坪缓坡,各色鲜花簇拥坡上,河岸边有垂柳,步行至此,视觉上更显开阔。</p> <p class="ql-block">格致楼于1899年建成。为约翰逊大学的自然科学实验室、医学解剖室,又称科学馆。距今已有110余年。</p> <p class="ql-block">格致楼为砖木结构的三层房屋,建筑的檐角飞扬。</p><p class="ql-block">2018年1月,格致楼经过10个月修缮恢复原貌。这也是圣约翰大学历史建筑群里首例完全按照文物保护法“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进行修缮复原的典型实例。 </p> <p class="ql-block">倚竹院</p><p class="ql-block">翠竹掩映身后的红砖建筑,羽毛枫立于旱溪一侧,落下一点阴影在木桥上,在不宽阔的一侧草坪自成一步一景的小园林。</p> <p class="ql-block">韬奋楼</p><p class="ql-block">长方形两层的青砖楼,从大门进去是一个天井式的院子,保存着中国四合院式的建筑特点。这是华政学子的上课自习之处,整点便有钟声自楼顶出。</p> <p class="ql-block">其原名怀施堂,1894年1月,圣约翰拆除此地旧舍,在原基地上用原隅石奠基,以示新旧不绝之意。</p> <p class="ql-block">1951年3月更名为韬奋楼,以纪念1921年的文学院毕业生邹韬奋。</p> <p class="ql-block">獬豸园</p><p class="ql-block">在体育室与树人堂的中间区域,呈梯形状的中式小园林。有桥、竹、枫,延续了一侧倚竹院的清雅风格。</p><p class="ql-block">园中有一獬豸样假山石,也有此得名<span style="font-size:18px;">獬豸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獬豸</span>在中国古代神话传中,它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是司法“正大光明”、“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这里成了旗袍装摄影秀的地方啦……</p> <p class="ql-block">我的身后就是獬豸样的假山石。</p> <p class="ql-block">体育室的飞檐,无论在逆光中,还是月夜下,都是那么个性十足、翘首望静空。</p> <p class="ql-block">獬豸园一侧是树人堂。圣约翰附中学生逐年增多,1935年在此建造三层学生宿舍,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p><p class="ql-block">在圣约翰的一派建筑群中,树人堂的式样更趋简化,虽然没有摆脱中式的大屋顶,进口处仍有中式挑檐屋顶,但整体立面没有特别的扮饰,简练的矩形大窗使这幢建筑更具现代主义的样式。</p> <p class="ql-block">在华政桥附近,有华政院一门楼,在规定时间内,办理登记可以入院内参观。</p><p class="ql-block">步道上所见的约翰逊大学的建筑,只是一个面、一个点的呈现,仅是建筑的部分。</p><p class="ql-block">入内后,视觉冲击是全方位、群立体、相依相衬地绽放着它的魅力。</p><p class="ql-block">还有许多建筑是院外步道目及不了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桃李园实为苏州河十八湾中的一湾湾处,处在华政楔形岛的岛尖上。</p><p class="ql-block">该处有一整片宽阔的草坪和绿化带,安置了木色的、波纹状的木椅,供游人休憩。坐在椅上,绿树花丛环绕,身前的苏河上,时有水鸟腾空跃起,身后是一整片百年建筑群,好不惬意。</p> <p class="ql-block">东风角</p><p class="ql-block">清水砖墙,四四方方,这处建筑原名西门堂,建于1924年,是原为圣约翰附属中学高中部校舍。</p><p class="ql-block">东风楼与1885年创立的圣玛利亚书院有关联,当时是沪上最早的女校之一,可算是圣约翰大学的分部,而西门堂,便是当时女学生们学习的一方天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曾设在此楼。1956年划归华东政法学院。</p><p class="ql-block">建筑得名于毛泽东主席的“东风压倒西风”的演说。</p> <p class="ql-block">法剧场</p><p class="ql-block">是一处极为开阔的空间,向内探进华政校园。一整块的圆形广场居于华政19号楼与21号楼两栋小洋楼之间,海棠分为三片簇拥广场。</p> <p class="ql-block">银杏院,顾名思义,是因院中栽有一棵135岁的古银杏。秋日将至,金黄的银杏叶落上步道,想必又成一番景致。</p><p class="ql-block">“百岁精灵”——古银杏树,观赏同时,大家都要百倍呵护它。</p> <p class="ql-block">书香园</p><p class="ql-block">见过了一棵女贞子大树,这是“一带十点”中的最后一景,此处为一间咖啡馆,也可视作一处苏河小驿站。</p><p class="ql-block">全落地玻璃的外窗,可将苏河景色尽收,窗前有咖啡色的吧台,可坐下休息一下,在此处阅读、赏景、回望步道的来处,</p><p class="ql-block">900余米的苏州河步道华政段也在此收束。</p> <p class="ql-block">再次回望苏河两岸,夜景中的苏河,灯光迷彩煊映与建筑倒影斑鳞,如同一幅色彩绚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华政段步道南启华阳路,北至中山公园,出步道口,就见凯旋路桥。</p><p class="ql-block">地铁三号线高架与其叠合,列车穿行在狐型的红色桥体间,又是一道独特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美篇从说苏河上的桥起,结尾以言桥而收,首尾呼应离不开苏河上的一桥又一桥。</p><p class="ql-block">苏州河沿岸,各区段都有不同风格、独特风景,有待于人们一段一段去走访、感受和记录它们的故事和美丽,期待下回再分述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