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球仪雕塑设计·修建始末并忆赵继荣先生

文苑大公子

<h3>  每次路过南关十字,看见高高耸立的“三球仪”雕塑,我都会感慨万分,回想起30多年前设计、建造这座雕塑的前前后后,怀念为它的主要构件呕心沥血,做出重要贡献的赵继荣先生。 </h3> <h3>  1988年,我在县政协工作组委员会工作,负责联系文教医卫系统的委员。那时,县城发展已初具规模,除东关外,南,北,西关的十字基本形成。委员们在议论时,感到应当建议政府考虑给四关十字修建城市雕塑,以提升其文化品位。当年春,我把大家的想法汇报给当时的政协主席赵学民同志,得到他的支持,并让我组织大家讨论,拿出几个具体方案,好报政府常务会研究。于是我召集谢志安,刘群汉,李步渼,王中育,王吉庆,王宪珍等八九个各界委员,先后开了不下四五次座谈会。 第一次会向大家汇报了设计城市雕塑的总体思路,就是围绕县域东西南北的文化特征挖掘主题,让大家广泛议论。讨论了一个上午,提了好多想法,但很不集中。委员们提到了户县农民画,王九思,王重阳等题材。第二次讨论时,我提示大家,城市艺术雕塑不同于画画写文章,不但主题立意要好,还要便于立体造型。经过了十多天的思考,第二次讨论时大家兴致很高。谢志安先生提议南关十字是否以“三球仪”为主题,因为“三球仪”的创造者,著名天文学家张俊德先生是县南人,他因发明了“三球仪”这个教学仪器而调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后来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建造“三球仪”雕塑也是对张俊德先生的很好纪念。 </h3> <h3>  这个设想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接着李步渼先生提议西关十字以“刘海戏金蟾”为题,也符合县西的地域文化特征。我提议县北有迎城隍的北乡锣鼓,就以“牛拉鼓”群雕为造型,气势更雄威壮观。这两个方案大家都认为不错。现在就剩下东关十字了,大家苦思冥想半天,方案提了不少,意见难以集中。  第三次讨论,有人提议东面有周文王建都于沣河西岸的沣京,那就以此题材为造型。但在那个年代,以帝王将相为造型搞城市雕塑,大家又觉得不妥。因为说到“沣河”,我突然得“沣”字去掉三点水,不就是“丰收”的“丰”吗?那不如以“五谷丰登”为题材,小麦,谷子,高梁,玉米和水稻造型也很美。大家拍手叫好。我说,雕塑造型视觉上要宜高不宜低,应在“五谷丰登”下再加上“六畜兴旺”就更丰富了,而且“六畜”动物的形象也很生动。这样,四关十字雕塑的初步主题方案就基本形成了。我把大家讨论的四个方案汇报给赵学民主席,他连声说好。于是他把这个设想先同王理唯县长交换了意见。王县长提了三点:其一,这四个主题思路很好,但鉴于当下县财政情况,只能选择一个先搞。现在南关十字地理条件成熟,可以考虑。其二,要有个具体图样,供大家讨论。其三,初步估计一下整个投资成本需多少。有了这三条,才可提交政府常务会讨论。</h3> <h3>  赵主席传达了王县长的意见后,我们在第四次讨论时一致认为,考虑到投资成本,那下一步的工作首先要咨询一下有关城市雕塑方面的专家,看就“三球仪”这个主题雕塑,从设计到施工大概需多少钱;投资过大,政府常务会肯定通不过,咱们还不是空忙活一场?于是,领导安排我去了一趟西安。 我通过当时的市文化局王相民局长,电话联系到了西安美院雕塑系一个副教授。他听了我们的想法后说,如果让他们做,设计及施工总费用最少也得50万朝上。我回来向赵学民主席做了汇报,他说,这么多钱?王县长肯定不会拍板。雕塑是个艺术活,县城建局没有这方面的专门人才,现在要实现大家的心愿,只有咱自己搞这一条路了。我说现在的困难,一是图纸设计,二是构建雕塑,谁来弄?赵主席鼓励我说,你作过文化局副局长,又会画画,你给咱先画图纸,雕塑咱还有个人。当时他没有说这个人是谁。 真是打着鸭子上架。我又召集大家第五次开会,集思广益。会上有人说,咱政协委员不就是参政议政,向政府提个建议,这回还把活给揽上了。等到具体讨论如何把“三球仪”这个教学仪器作为城市艺术雕塑时,还真把大家给难住了。张俊德先生解放前夕就开始做这项发明,解放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完成,县内许多中小学都有,参加讨论的同志基本都见过。它生动直观地通过手摇带动齿轮转动,表现太阳,地球和月亮的运行规律。形状面基本与地平成20多度的夹角,学生观看时与眼睛成平行状态。如果依它作雕塑,摆放低了不行;放高了人们在路面上又看不清是何物。大家征了大半天也想不出个好思路。有人说,好好个主题,没法弄,没法弄!参加这次讨论的赵主席仍笑嘻嘻地鼓励说,我看是这样,搞图纸总不能大家一起提笔画,让福来同志先慢慢想想去。会就这样散了。我这一想就是快半年。 到了1988年底,有天突然灵机一动,找到了思路:城市雕塑是种艺术,可以不求其具象,只求其意象,何不舍去“三球仪”中的齿轮机械部分,只用太阳,地球,月亮和轨道去表现?于是我涂鸦式地画了个草图,找到了图纸设计的突破口。我先设计了个3米高的八面棱体,每面雕成浮雕画,中间竖起5米高的圆柱体,支撑不锈钢制作的三球及其轨道。初稿起来后我没有急着向大家汇报,自己默默地看了几天,总觉得不气魄,太单调。 说来也奇怪,有时候“山穷水尽疑无路”,蓦然间也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天我想起那次议论东关十字的“五谷丰登”方案时突然蹦出来个“六畜兴旺”,这一关联一下子丰富了其内容。那么“三球仪”和什么有关联呢?天体,地球?脑海里忽然闪出来个东汉时期张衡的“地动仪”,何不把这个古代掌握地震动态的仪器作为整个雕塑的组成部分?我连忙跑到图书馆找到“地动仪”的图片,把这个图像加在八面基座的上面。这回打眼一看,我真的激动得跳起来!不管大家将来怎么看,我感觉咱这个雕塑应该就是这个样了!</h3> <h3>  第二天我拿着草图去向赵主席汇报。他一看连连说“好!好!终于弄成了!”当时我的心还悬着呢,忙问:“图纸有了,但地动仪上的8条龙,还有龙头下蹲着的8只蟾蜍,还有基座上的8面浮雕,可不是容易雕塑的。在县上找谁来弄呢?”赵主席说:“咱有能人。赵继荣呀!我想他能行!”哎呀!赵继荣老兄我熟悉不过了。他早年在西安三艺社搞舞美,后来调回户县人民剧团,是个大能人,现已退休。他不但是我邻村乡党,目下还和我同租住在县西街村一村民的家里,我在楼上,他在楼下。我马不停蹄地把他找来同赵主席商量。他看了一会儿图纸,听了我的说明,“嘿嘿嘿”笑了,小声但又很自信地说:“能成,能成!”但一句都没说报酬。</h3> <h3>  事情到了这一步,赵主席才带着图纸,和我去找王理唯县长。我是这样向王县长解释汇报的:雕塑的地基起几个台阶,高出地坪大约1米,8面基座的浮雕表现县城的发展远景,基座上的“地动仪”表现古代科技,其上是火箭型汉白玉柱体,最上面是不锈钢制作的“三球仪”,支撑轨道的是几颗星星。这样宇宙中,我们肉眼能看到的星体都有了。火箭型柱体是时空概念,标志着从古代科技到现代科技,体现天文和人文的结合。考虑到雕塑包含多种文化元素,为了体现张俊德先生在科学的道路上锲而不舍的精神,故起名叫“勇攀科学高峰”。王县长点了点头,又问,“你们看大约得投资多少钱?”赵主席说:“起码比找美院少一半多。”县长“说最好能控制在15万以内,等过几天先上会吧。”我终于松了口气。</h3> <h3>  过了几天,我再一次召集有关委员们讨论,我展示了草图并作了说明,大家齐声表示赞同这个方案。接下来我和赵继荣先生详细地绘制了几天图纸。老赵又对“地动仪”造型提出了些意见,觉得整个形体有些“胖”,相对“三球仪”有点不协调,于是我们又对其作了拉长“减肥”,确定了雕塑各部分的尺寸。总高大约为20米,最后定稿。<br>  为了能在政府常务会顺利通过,必须尽快确定不锈钢“三球仪”的制作单位和所需资金。有同志说位于渭南的第13冶金公司有这项工艺和材料,领导马上安排人去了一趟,人家报价是9万块,如加上其它各项,县上肯定是拿不出的。赵主席这时记起宋村乡(现草堂镇)宋南机械厂作不锈钢容器,肯定能接这活。他亲自去联系,厂领导听说是为县上修建第一座城市雕塑,表示愿以最低价来做。这样,关于主要环节的问题都得到了落实。<br>  事后不久,政府常务会进行了研究讨论,作出了同意修建的决定:整个工程由县城建局负责组织统筹和土建施工(负责人是设计室主任强工)。为了节约成本,他们把原图纸设计的火箭柱汉白玉大理石换成了普通大理石,把8面青石浮雕改成水泥面线刻。尽管我和赵继荣先生非常熟,但对他如何完成地动仪上的龙和蟾蜍的雕塑工作心里没底。有天我问他:“赵哥,龙和蟾蜍你打算用什么材料和方法弄呀?用石雕?树脂还是......”老赵这才抖出来他的话:“用其它材质咱没条件,就用土材料——钢筋水泥;用土办法——土胡基和泥巴做模具。”我大吃一惊,这咋弄?</h3> <h3>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老赵就在西街根柱家不到20平米的后院里摆开了战场。他用胡基和泥巴做成壳体,等干燥了后用刀具雕刻成图案;再用钢筋扎成龙骨,放进模具壳体内,浇注进混凝土,然后用小震动棒震动。上面只能再等混凝土凝固后手工雕刻。10几天过后再拆开土模具,一条活灵活现的龙便成型了!第二件则需另外修模具,重复再做。8条龙和8只蟾蜍就是这样制作出来的。我敢说,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人能用这种方法雕塑构件。但确实费劲,整个过程需历时4个多月。在那些日日夜夜里,我几乎每天都目睹他汗流浃背,泥水满身地在工作。为了解乏,他抽着纸卷的旱烟和1块5毛钱的雪茄。我晚上起夜,常常听到他一声接一声的咳嗽。有次我问他:“城建局给你这一块留了多钱工钱?”他还是那样“嘿嘿”一笑:“咱没问,给多是多。”他当年已经67岁高龄了。我想说,当现在的年轻人仰望被鄠邑人称作“三球仪”的雕塑时,一定不要忘记像赵老那样为了家乡的事业,不计报酬,拼命忘我做事的老前辈! </h3> <h3>  在同一时间里,南关十字工地,土建工程也在热火朝天地进行。我这才静下心来撰写“永攀科学高峰”雕塑的碑文。由于一年多的反复思考讨论,胸有成竹,碑文写作我大概用了不到2小时就完稿。全文是:“望寥廓苍穹,大千世界,星云变幻,曾留无尽疑团。昭其奥秘,明其规律,实为造福世人之千秋功业。东汉张衡,首创地动仪,为人类始以科学方法测定地震。本世纪五十年代,张俊德先生发明三球仪,日月明晦,四时节气,一目了然。我三秦大地,地灵人杰,俊德即户县余下张家堡人,自幼酷爱天文,精究地理,一面执教育人,一面刻意专研,呕心沥血,百折不挠,终在新中国政府支持下,一展夙愿,名闻全国。遂调紫金山天文台供职,至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谢世。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科学无止境,唯在肯攀登。此雕塑模拟两张氏发明创造,旨在激励终南山下青少后代,应为我中华民族之兴旺发达,锐意进取,永攀科学高峰。”</h3> <h3>  碑文署名,我提议为指导这项工作付出了很大努力的赵学民主席。书丹者电厂书法家田集民同志。工程总投资13.5万元,其中三球仪不锈钢3.2万,地动仪1.3万,土建安装9万。</h3> <h3>  那个时候,大家一心扑在工作上,不图名不图利, 想着怎么为家乡建设作贡献。所以包括参与方案设计的政协文体组几位委员,以及为雕塑付出了血和汗的赵继荣同志,都没有在这里留下自己的名字。(雕塑落成后,大家一起在雕塑前合了张影,合影中是下左起..王福来 王德普 赵学民 谢志安 王吉庆 上左起:王忠育 赵继荣 李步渼 刘群汉)</h3> <h3>  工程施工从1989年7月10日破土,10月28日竣工,户县县城第一座城市雕塑高高耸立在南关十字。我们自己土法上马,设计施工的艺术雕塑,至今30多年过去,中间经历了汶川地震波及,依旧巍然屹立,纹丝不动,成为鄠邑城市的地标性建筑。老百姓习惯性地把它称作“三球仪”这里我要说明一下,多年来,经过此地的人们除了好评外,也有人指出了它的“不足之处”,比如,把太阳,地球和月亮放在垂直的一条线上,岂不是“月食”?其实当初设计时,月球是在较偏的位置,但宋南机械厂的工程师认为,毕竟不锈钢月亮也有几十斤的重量,万一有个疾风暴雨吹打或者遇到地震波及,重心不稳,也会会出问题的。我们同意了他们的意见,把三球放在一条线上。还有人认为,“三球仪”原本是平面的,你们怎么弄成竖立面了?其实这个问题从设计一开始就有人提出过。我当时用中学时地理老师史谭的话解释了这个问题。他说,宇宙是什么?“无始无终的时间,加上无边无际的空间,就是宇宙”。方向感在浩瀚无垠的宇宙里是不存在的,故怎么放置都合理。大家恍然大悟。 令人万分遗憾的是,“勇攀科学高峰”落成几个月后,赵继荣先生的老伴来我家说,老赵前几天去西安检查,检查结果是肺癌。我泪如雨下,脑海里老是闪现着他为雕塑呕心沥血的身影。两年后,他溘然离世。当年没有他的智慧和付出,这项工程也许会因造价太高而被搁置或泡汤。 </h3> <h3>  今天借这篇短文,谨对赵继荣以及那些为此项工程付出贡献的那一代老户县人表示深切的怀念! <br>作者:西安市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 <br>原户县文化局局长 王福来 <br>  2021年10月28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