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红色课堂 追寻红色足迹——沅河镇中心学校“从小学党史 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

沅河中心学校

<p class="ql-block">  红色精神历久弥新,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为了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感受红色旗帜的不朽精神,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怀。10月25日,沅河镇中心学校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重走红军路,组织开展了“从小学党史 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p> 整队出发 <p class="ql-block">  下午一点,各班学生在操场整队集合,等待着一场红色之旅。在党支部书记、校长杨五洲的带领下,在张二春副校长及各位老师的陪同下,我们向沅城村出发。</p> 等待渡河 <p class="ql-block">  本次红色课堂的讲解员是我校的资深教师、老校长——肖卫东。肖老师是地地道道的沅河人,他对沅河镇的历史文化和发展了然于心。在等待渡河期间,他绘声绘色地向我们讲述了码头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排队上船,有序就坐。船缓缓行驶在河面上,野鸭在水面嬉戏,在我们面前钻入水底,再冒出头来,已经游出去很远了。河水清澈见底,成群的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同学们都惊呼:“快看!好多鱼!”</p> <p class="ql-block">  来到河对面,映入眼帘的是“红军渡”亭,这是一个纪念亭。坐在亭内,望向河对岸,一坐山耸立在眼前,肖老师说,那是“场背坡”,并给我们普及了关于“场背坡”历史遗迹的知识,同学们都听得入迷了。</p> 红心耀黔阳陈列馆 <p class="ql-block">  1935年11月19日,根据红军总部命令,红二、六军团开始长征,三渡沅水,挺近原神,设立指挥部,召开原神会议。</p> <p class="ql-block">  红军纪律严明,七千官兵进入一个五六百人的小镇,可谓鸡犬不惊,留下了“躺街弄、睡稻田”的民间传说,当地有民谣云:“记得乙亥来红军,天降奇兵到原神。军纪好比钢铁硬,干军万马不惊民。”沅城村高台山94岁的杨兴培说的一句话:“红军部队纪律严格,是胜利来得快的原因”,很有代表性,被原神场的老百姓广为传颂。</p> <p class="ql-block">  馆内陈列着红军使用过的东西,墙上的文字,叙述了这一段不朽的历史。有心的同学拿出笔记本,记录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p> 红军宣传标语 <p class="ql-block">  红军长征路上,沿途开展宣传,宣传党的政策,唤醒了穷苦人民,获得了黔阳人民的支持。当时遗留下了许多红色标语。</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红色种子,红色基因将会成为孩子们以后学习生活中不竭的动力源泉。当年革命的艰辛与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孩子们定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发扬吃苦耐劳,无所畏惧的革命精神,红色之花将开放的更加鲜艳,灿烂!</p> <p class="ql-block">最耀眼的星星,是五星红旗的光芒🇨🇳</p><p class="ql-block">最喜欢的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p><p class="ql-block">愿祖国繁荣昌盛🇨🇳</p>

红色

红军

原神

同学

跟党走

背坡

黔阳

党史

革命

先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