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莘光之“火″,亦可以燎“园”——2021年广东省“新强师工程”中小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语文)培训(十)

曾老师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在莘光学校跟岗学习的最后一天,每个小伙伴都特别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时光,早早就来到教室准备听课。</p> <p class="ql-block">  我们听的第一节课例是陆丽媛老师执教的五年级第16课《太阳》,陆老师的课堂非常扎实有效。从初步感知课文,就开始注重一步步引导学生掌握说明方法的作用。陆老师的课堂呈现两大亮点:一、引导有方法。《太阳》是一篇说明文,教会学生掌握说明方法是教学重点,陆老师在突破这个重点的时候非常巧妙,通过换词、朗读、对比等多种的方法去进行感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探究出说明方法的作用,整个课堂显得水到渠成。二、训练有层次。陆老师非常注重学练结合,利用配套的练习册进行随堂练习。以此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是一种非常的资源整合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此外,陆老师训练层次性非常分明,从判断题到表格填空再到找文中体现严谨性的句子,这是一个思维能力不断提升的设计,体现了螺旋式上升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例是陈琬颖老师执教的二年级课文《坐井观天》,作为一个新入职的教师,我们却从陈老师身上看到了大师的风采。陈老师上课从容淡定,课感很好,课堂节奏拿捏得非常到位。课堂上充满灵气,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总体来说这节课例有两个亮点:一、随文识字落实到位。我们在上海听的所有课例都是随文识字的,但这节课的随文识字是最自然而有效的,老师在遇到“渴”和“喝”的时候,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出示了一首儿歌,使得学生非常轻松就掌握了这两个混效率极高的生字。在讲到“答”字的时候,老师放手让孩子自己说说有什么好方法去记住这个字,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二、课堂开合有度。陈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了由扶到放的过程,在学习小鸟和青蛙对话的过程中,老师非常有耐心,允许学生犯错,并逐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进行改正,这个探索的过程,也是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过程。在课堂的最后,老师还让孩子用“口渴”和“找水喝”来说说小鸟落在井沿的原因,这不仅是对两个形近字的反复再现和运用,也是对课文内容的回顾,整节课显得非常流畅。</p> <p class="ql-block">  课后,我们学员对以上两节课展开了畅所欲言的讨论。</p> <p class="ql-block">  虽然我们在莘光小学的跟岗已经结束了,但我们在这里学习到的教育理念,如种子一样埋在我们心里,回去以后,我们要把这些种子细心呵护,让这些理念可以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朵。借莘光之“火″,亦可以燎“园″。</p> <p class="ql-block">组别:语文第一大组</p><p class="ql-block">图文:陈碧灵 曾瑰英</p><p class="ql-block">审核:叶颖春 陈文忠</p>

课堂

老师

学生

课例

非常

随文

方法

学习

过程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