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都市被遗忘的角落,热闹不再的锡南古村

胡椒

江南人家的小桥流水 方桥方桥,天圆地方。桥下河水,径直西流。 <p class="ql-block">太湖新城中的一条无名小河,东接尚贤河巡塘古镇,流经积木般高楼林立的金融街和因地铁而生的商圈八方汇,过了南北向的五湖大道,流向即将消失的方桥古村。</p> 站在雪方桥上朝西望,不过是江南农村寻常的一条小河浜,北边绿树婆娑,南边民居错落,有人家在二楼平台上晾晒。 绕道进村,满眼秋意。或许是久雨初晴的缘故,或又是地处新城中心,能见到了三五成群闲聊或忙碌着。 寻到一条小巷,挂着花花绿绿的衣服。 临河一面白墙的水渍和青苔,杂草生墙头、藤蔓占庭院,眼前的破败与背后高楼的光鲜对比强烈。 石砌房基、杉木门窗、青砖墙、红砖机瓦,连同河面的控污截流的水管,串起了不同时代的记忆。 <p class="ql-block">也有最后的留守者,也许是他们在老屋中度过的最后一个秋天。</p> 昔日熙熙攘攘的“街上”,西侧拆除后变成了格致中学的围墙,东侧的街面主要经营装修铝材等。 <p class="ql-block">木制大门是计划经济时代供销社的标配,有迹可循的粮油店。</p> 小巷幽深,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随处可见。此为挂牌保护的一处老宅。 难以想象,方桥老街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是无锡县雪浪公社的所在地。有百年消防站为证。 <p class="ql-block">无锡县雪浪公社方桥村变成了今日的滨湖区太湖街道方庙社区。</p> 旧时木瓦结构的江南民居,火灾无疑是极大的安全威胁。听说前几个月这里因电线老化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火灾。 方桥村名字由来的四方小石桥还在,街东碎石路中间的小河早已湮没。 百年老宅,挑高阁楼、砖雕门楣、人高马大的封火墙很是醒目。 原本典型的苏南民居,南面正门居然有五角星装饰。据说这里曾经用作公社卫生院,现在还有人租住。 大门紧闭的老宅,纵然是市级文保单位的沈瑞洲故居,也在时光的流逝中一点点衰败。 故居最早是“桐油大王”之父于1919年前后建造,三十年代由其翻建。故居面阔五间,现存四进,门楼和照壁已经没了。 幸运的是,一墙之隔的格致中学内,沈瑞洲创办的沈氏小学和锡南中学(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品”字形建筑群经修缮后变身“湖上书院”,文脉书香以教育研究和交流的平台得以延续。 <p class="ql-block">从这里进去,后面有视频</p> 不远处锡南路旁还有一处同时代的建筑群,虽然被大片的高楼住宅包围,但青砖墙面的民国风可是原汁原味。 这便是周仲卿、周锡庆旧宅,2014年之前被无锡县制药厂使用,更早是新四军太湖游击队开设的“时疫医院”。 虽然在2016年第入选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但围挡后不见修缮的迹象。 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火红的岁月,已是昨日黄花。 世易时移,热闹的终将成为历史,只有凝固的音符刻录在大地。 历史遗存建筑,蕴藏着城乡古老文脉和生活艺术的密码,更新和保护是必须和必要的。除了规划、资金、产权等因素之外,如何活化利用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