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升亭前说刘表

云鹤排空

<p class="ql-block">  襄阳古城内有一条南北向的老街,叫荆州街,以与之交叉的东大街为界,南头称荆州南街,北头称荆州北街。</p><p class="ql-block"> 荆州北街北端是古城的北城墙,城墙正对荆州街是一道拱券门,大门顶上嵌有匾额,上书刚劲有力的魏碑体“荆州古治”四字。</p> <p class="ql-block">  穿过拱券门,便是一条仿古街,直达拱宸门(俗称大北门)瓮城。街道不长,约300米左右。那是二十年前市政府组织改造的。原先破旧的砖木结构的破房子全部拆除,统一按鄂西北传统民居风格盖起了楼房,白墙青瓦红柱子,门窗雕花马头墙,古色古香,典雅清新。人们习惯称这段街道为古治街。</p> <p class="ql-block">  古治街中段西侧有一个小型广场,广场北头建有一座四柱单檐歇山顶式凉亭,飞檐斗拱,镂花描金,尽现中国传统建筑风韵。亭内设有石桌和座椅,大约是供市民和游人休憩的。</p><p class="ql-block"> 前日无事,来到古治街闲逛,发现有工人在给古治街建筑物及门窗作油漆粉刷。尤其那凉亭油漆后格外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 亭子南侧上方悬挂着匾额,黑底金字,用隶体书“景升亭”三字。下方两根柱子上悬挂着一副楹联,楹联的内容是:</p><p class="ql-block"> 功在荆襄地;</p><p class="ql-block"> 名高俊及中。</p> <p class="ql-block">  楹联无题款,不知何人所撰。一看那字体,便知是当代书法名家任政先生“行书体”,从电脑字库里调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新油漆的亭子养眼,免不了端详一番。那亭子匾额“景升亭”三字比较明白,此亭应是为纪念东汉末年荆州刺史刘表,刘表,字景升。按旧时礼仪,对人称谓称字不称名。</p><p class="ql-block"> 楹联内容,应是为刘表歌功颂德的。但细品一下,总觉得下联的“俊及”二字有些费解。于是随手拍照,回家备查。</p> <p class="ql-block">  出于好奇,我认真查阅了相关资料。一查不打紧,发现这10个字的楹联不简单,其中蕴含着众多的历史典故。</p><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刘表(142-208),字景升,山阳高平(今山东微山)人,是汉景帝之子刘馀的后代,刘汉宗室。刘表年轻时受到良好的教育,17岁时在经学大师王畅(王粲的祖父)门下求学,他参加过太学生运动。由于当时宦官专权,政治黑暗,刘表等人内心清正,憎恨邪恶,时常在一起“裁量执政”。</p><p class="ql-block"> 太学生们把敢于同宦官进行斗争的清流人物,冠以“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称号,表示对宦官集团的不满和蔑视。刘表被名士品评为“八顾”、“八俊”、“八及”之一。顾者,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俊者,言人之英也;及者,言其能导人追宗者也。可见刘表早年即为青年才俊,故联中称颂他“名高俊及中”。</p> <p class="ql-block"> 刘表博识多闻,先后任山阳郡功曹、上计吏等职,结果被诬谄为结成朋党,诽谤朝廷,搅乱风俗。东汉朝廷下诏逮捕党人,刘表因及时逃脱而幸免于难。</p> <p class="ql-block">  党禁解除后,刘表作为大将军何进的属官,担任北军中候。初平元年(190年),长沙太守孙坚杀荆州刺史王叡后,朝廷看到刘表在担任北军中候的“十旬”中,表现特别“贤能”,故下诏任命刘表为荆州刺史。</p><p class="ql-block"> 这年十一月,刘表从京都洛阳出发赴荆州上任。当时荆州北部为军阀袁术所占,江南宗贼势力很大,长沙太守苏代、华容长贝羽等人“各阻兵作乱”。刘表一行数人走到宜城时,道路就被阻塞不通。</p> <p class="ql-block">  当得知襄阳岘山南至宜城间百余里居住着卿士、刺史等豪族数十家时,刘表单人匹马到宜城,拜访南郡人蒯越、襄阳人蔡瑁等豪族,并按他们提岀的计谋,对有的宗贼帅“皆斩之而袭其众”,有的进行“晓喻”,劝他们降服,这样“江南悉平,诸守令闻(刘)表威名,多解印绶去”。</p><p class="ql-block"> 刘表考虑到襄阳地处汉水中游,南北驿道中枢,水陆交通十分方便,加之这里地形险要,土地肥沃,可足食足兵,又取得了当地豪族的支持,“遂理兵襄阳,以观时变”,将荆州刺史治所从武陵汉寿(今湖南常德)移到襄阳,使襄阳成为统辖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各一部分的大区首府,襄阳第一次成为一级地方政区。</p> <p class="ql-block">  刘表的荆州治所设在襄阳古城内东北部,即今荆州街。后为历代道、路一级地方政区官署。清乾隆《襄阳府志》卷之十《官署》篇载:“分守安襄郧道署:在大北门大街东仁和坊。"</p><p class="ql-block"> 刘表从初平元年(190年)到襄阳,一直到建安十三年(208年)死于襄阳。在这将近20年的时间里,他采取了“威怀兼洽”“从容自保”的方针,据守江汉。为巩固荆州地盘不受他人进犯,他首先扩大步骑兵、组建水军,以加强军事实力,史载:“刘表治军,艨艟斗舰,乃以千数。”</p><p class="ql-block"> 由于刘表“招诱有方,威怀兼洽,其奸猾宿贼更为效用,万里肃清,大小咸悦而服之”,从而使荆州地域“开土遂广”,达到“南接五岭,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p> <p class="ql-block">  刘表治理荆州期间实施仁政,发展经济,兴办教育,招揽人才,使得襄阳具有了全国区域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地位。</p><p class="ql-block"> 而此时的中国北方包括整个中原地区,军阀混战,烽火连天,民生凋敝,生灵涂炭,正如王粲《七哀诗》所述:“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因此,安定富裕的荆州成为躲避战乱、饥荒的首选之地。史载仅关中地区百姓流入荆州者便有10万家。“关西、兖、豫学士归者盖有千数”,“士之避难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司马徽、诸葛亮、王粲、徐庶等人正是在此背景下来到襄阳的。</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几千年发展史上,襄阳曾有过多次的辉煌。笔者以为,襄阳最辉煌的时期当属东汉末年刘表署理荆州近二十年。包括后来的盛唐时期,襄阳是全国4个人口达10万户以上大都市,其繁华程度远超东汉末年。但就其地位而言,与刘表时期不可同日而语。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刘表在襄阳应是一位名垂青史的人物,在荆州古治街设立“景升亭”这样一个纪念性亭子,是理所当然的。</p><p class="ql-block"> 但是,千百年,人们对刘表的评价褒贬不一。不少人对刘表印象不佳,这大概跟陈寿的评价有关。陈寿在《三国志》中评刘表“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云云。后来的罗贯中据此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演绎塑造了刘表的艺术形象。《三国志》读者甚少,但《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国家喻户晓,影响广泛,掩盖了刘表作为一代风流人物的应有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  刘表封镇南将军任荆州牧时,曾在襄阳城东筑呼鹰台,并且自创《野鹰来》曲,经常在呼鹰台上放声高歌,以抒怀明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水南有鹰台,号曰景升台。盖刘表治襄阳之所筑也。言表盛游于此,常所止憩。表性好鹰,尝登此台,歌《野鹰来》曲。”</p><p class="ql-block"> 据唐代吴从政的《襄沔记》载:“刘表呼鹰台在县东七里,高三丈,周七十丈。”刘表修建呼鹰台,有人认为是他“性好鹰”、“好鹰鸣”。说他喜欢野鹰,并喜欢听野鹰的长鸣。其实,这只是一种表象。作为一方诸侯,刘表对鹰的呼唤,从骨子里说,是对人才的渴求。</p> <p class="ql-block">  比如当时襄阳有一个叫庞德公的人,先后居住在襄阳城南的洄湖、鱼梁洲等地,耕读传家,德行学问都很好,在当地名气很大。刘表多次写信请他到荆州衙门做官,庞德公都不答应。无奈之下,刘表只好亲自上门。那天,刘表去拜访庞德公,庞德公正在耕作,于是二人在地里交谈起来。当然,最终庞德公婉拒了刘表的请求。后来,庞德公隐居于鹿门山,采药以终。这里,我们既看到了庞德公淡泊名利的超逸之风,同时也看到了刘表礼贤下士的阔大胸襟</p> <p class="ql-block">  人们曾经拿“建安七子”之冠的王粲投奔刘表不受重用的事儿,来说刘表以貌取人,有才不用,以致王粲郁郁不得志,于是有千古名篇《登楼赋》的问世,后来有了襄阳城东南角纪念性建筑仲宣楼(王粲字仲宣)的出现。但今仲宣楼北侧却悬挂着这样一副楹联:</p><p class="ql-block"> 投效志难伸,常叹仲宣空作赋; </p><p class="ql-block"> 劝降身始达,应钦刘表固知人。</p><p class="ql-block"> 这副联的下联内容说的是,刘表死后,曹操大军南下取荆州,王粲力劝刘表之子刘琮投降曹操,受到曹操的赏识和器重,得以升官晋爵。反弹琵琶,以证刘表的知人识人。此联挂在仲宣楼上,的确耐人寻味!</p> <p class="ql-block">  襄阳几千年的历史浩如烟海,难得景升亭楹联的撰写者拨云破雾,用短短十个字,高度概括和评价了刘表一生的功业,隐含了众多的历史典故,留待我们细细咀嚼、品味!</p> <p class="ql-block">  我个人以为,此人一定是襄阳作为千年人文渊薮之地众多文人雅士之一。</p><p class="ql-block"> 同时觉得作为一个襄阳市民,生活这座城市,爱着这座城市,也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这座城市!因此,不揣浅陋,草成此文,以求教于方家。感赋小诗一首自我解嘲: </p><p class="ql-block"> 平生不改书生气,</p><p class="ql-block"> 弄斧班门人笑痴。</p><p class="ql-block"> 尔与景升干甚事,</p><p class="ql-block"> 丹心一片有天知。</p><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29日记于襄阳怡心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