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秋日艳阳,风清云淡。我和房子南老乡长一起走进了二大埭村。</p><p class="ql-block"> 村子在美丽的京杭大运河西岸,在地形图上查看,整个村子水网密布,犹如二个方形的岛屿组成,东西向惯通并直流运河的有童门泾港,二大埭港,宋家桥港,南北向平行的水系则有大运河和行驾桥港,外围的河港把整个村子围成了一个方形的岛,称它为“护村河”也不为过,中间的二大埭港又把整个大岛变成了二个小岛,还有一些七七八八的浜兜和小港。</p><p class="ql-block"> 二大埭村是一个千年古村。旧时分属千乘乡双林里和石门乡上林里,境内的风景秀丽,物产丰富,南宋时宋高宗赵构多次在此策马而过,留下了行驾桥等历史古迹。</p><p class="ql-block"> 二大埭港,光绪《石门县志》称其为士林泾,二岸聚居着全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村民。土著村民大多姓沈,还有石,顾,陈几个姓,最少的只有一户王姓人家。</p><p class="ql-block"> 今年八十八岁的钟姓大爷告诉我们,旧时王姓人家是村中的大户,祖上做过官。他小时候见过王家厅,是村中最好的厅堂,还有墙门,全是落地堂窗,园中有假山,门前河上有马鞍河埠,略西有南北向的周家桥,河南的圩田称为东花园和西花园。村中的传说十有八九指向史志上记载的南宋时期,在此隐居达二十年的著名书法家王升。</p><p class="ql-block"> 查阅相关志书,和王升相关联的记载有十次之多,其中八次指向羔羊里,一次指向双林里,另一次指向乌镇。</p><p class="ql-block"> 据《石门镇志》431页记载,“王昇(1076–?),一作王升,字逸老,南宋时汴(今河南开封)人,草圣奇伟,殊有颠旭(张旭)转折变态,政、宣(1111–1125)间,被召补右爵。南渡后,寓居嘉禾(今嘉兴)崇德羔羊双林里(今羔羊二大埭行驾桥),号羔羊居士,羔羊老人。时高宗留神墨,召对眷,官至正使。绍兴十九年(1149)草书千字文卷,时年七十四岁。明代诗人贝清江,王元美,都南濠皆有逸老真跡。”也有一些研究者认为王升的隐居地是羔羊里。 </p><p class="ql-block"> 《至元嘉禾志》卷十三记载,“宋王昇,字逸老,本京师人。草圣奇伟。徽宗宣、政间被召入御书,补右爵。高宗南渡后寓居是邑之羔羊。时上留神翰墨,近臣有言其能者,召对,赐札以书,玉音褒赏。蒙异眷,独步一时,官至正使。”</p><p class="ql-block"> 村民告诉我,双林里紧贴羔羊里,田地几乎连在一起。而且当时的澄寂园(羔羊寺)名声在外,同时期慧梵和尚亦诗亦画,也是这里著名的文学和尚。</p><p class="ql-block">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我们寻到了今年85岁的王家家主王春泉,王春泉告诉我,王家其实是他的外婆家,由于舅舅、舅妈没有生养,1949年年仅13岁他被领养到王家,20岁成家,家中从未发现过书法作品和笔墨纸砚,也没有什么家谱传世,自己的祖上,只是村上人代代相传的故事,村上人说王家旧时有官帽一顶,被外婆拿去换糖了,家里的天井中间有假山。解放初期花厅早已破败不堪,到八十年代初,他将厅房拆除重建。</p><p class="ql-block"> 王家的门前有一副马鞍形河埠头至今尚在,村上人说,马鞍河埠在旧时是有规定的,只有官府人家可建,一般人家是不能建造的。可见当年的王家确有相当大的实力。我仔细观察了这付河埠,河埠有些残缺,朝东向的严重损坏,石块屈指可数,朝西向的河埠却风韵犹存,靠水的一边有不少石洞,方便揽船,从中可以想象到当年人来人往的热闹场景。 小河距大运河约1公里水路。到石门湾或崇德县城聚会,只要在门口上船就行,真是十分方便。</p><p class="ql-block"> 羔羊里亦好,双林里也罢,仅仅是个地名,而王升在此隐居过,却是铁骨铮铮的事实,按地貌看,王家开门就能望见羔羊里,两里间唇齿相依,不分你我,我们偏向于《石门镇志》的说法,本土的方志尽管没有县志深遂,但接地气,不可能凭空捏造,空穴来风,何况在羔羊里与双林里交界的地方还有一个王家厅?还有一副宋代风味的河埠?</p><p class="ql-block"> 逝者如斯夫,八百多年过去了,物是人非,能让老百姓念叨的就是乡愁,至少志书中的王升还活在老百姓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