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楚雄市2021年小学数学工作坊(2)送教下乡活动——中山镇中心小学</p> <p class="ql-block">渐过初冬时节好,名师团队聚中山。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难题,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现城乡教育资源互补,增进城乡教师相互学习,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名师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培养基层教师的专业素质,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迎来了楚雄市2021年小学数学工作坊(2)送教下乡活动,此次活动意义非凡,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幸运。</p> <p class="ql-block">根据楚雄市教育体育局下发的《楚雄市2021—2022学年送教下乡工作实施方案》的相关安排,楚雄市小学数学工作坊(2)于2021年10月27日至29日到中山镇中心小学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参加此次活动的有来自我们友邻学校、大过口中心小学的领队、教务主任徐明春主任,以及11位老师,中山镇中心小学领导班子成员以及我镇45名数学教师。</p> <p class="ql-block">送教团队介绍:</p><p class="ql-block">坊主:吴兆斌(楚雄市鹿城小学副校长、州级优课名师)</p><p class="ql-block">成员:<span style="font-size:18px;">杨燕华(楚雄市鹿城小学教师、市级骨干教师)</span></p><p class="ql-block">张剑武(楚雄市鹿城小学教师、威楚教学名师)</p><p class="ql-block">何永莹(楚雄市鹿城小学教师)</p><p class="ql-block">特聘教师:王朝红(楚雄市鹿城小学教师)</p><p class="ql-block">他们的到来,让中山小学蓬荜生辉。</p> <p class="ql-block">在楚雄市中山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党支部副书记李堂老师的主持下,楚雄市2021年小学数学工作坊(2)送教下乡活动拉开帷幕。</p> <p class="ql-block">楚雄市中山镇中心小学校长丁忠府老师以三句古文展开<span style="font-size:18px;">活动前动员讲话,并借此给老师们提出希望、要求和建议。</span></p> <p class="ql-block">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p> <p class="ql-block">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p> <p class="ql-block">活动正式开始,楚雄市鹿城小学教师、市级骨干教师<span style="font-size:18px;">杨燕华老师为我们带来“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的讲座,让老师们在理论知识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span></p> <p class="ql-block">聆听每一次讲座,都是一次成长。</p><p class="ql-block">杨老师的讲座,紧扣数学课程标准,由浅入深地从“数与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和“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的方法”两方面阐述了数与形结合的思想在数学学科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p> <p class="ql-block">杨老师建议大家在之后的听课中要思考:“如果是我上这节课,这个环节我会怎么处理?考点怎么突显?重难点怎么突破?”带着这些问题,怀揣着空杯心态,我们迎来了特聘教师:楚雄市鹿城小学教师王朝红给我们带来的六年级上册数学课“数与形”。</p> <p class="ql-block">鹿城小学骨干教师王朝红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节精彩生动的展示课,王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整节课中王老师把图形与算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把抽象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充分体现数形结合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在全程微笑的王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互学习,显示分享……每个环节,被王老师把控得十分到位。</p> <p class="ql-block">聆听每一堂课,都是一次收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老师用她亲和的教态、丰富的语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到位,启发性感染性强,深受学生的喜爱,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了本节课知识。</p> <p class="ql-block">接着是反思点评。</p> <p class="ql-block">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王老师执教的《数与形》一课,学习和与奇数的'个数有什么联系时,她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让学生说,再让学生用正方形去拼一拼等等,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明白方法,能够感知和与奇数的个数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p> <p class="ql-block">分组集体备课研讨五年级上册内容“植树问题”,老师们分成7个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并形成成果:一份学案。</p> <p class="ql-block">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探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取长补短,具有与不可缺少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大家认真研读教材、教学参考用书等,每个小组的老师们热烈讨论,集智备课。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p> <p class="ql-block">备课结束后,通过抽签决定了讲课教师,涉及到的老师积极准备,活动按照规划有条不紊地进行中。</p> <p class="ql-block">中山镇中心小学的李秀丰老师和大过口小学的王艳老师成为了此次抽签的幸运儿。</p> <p class="ql-block">下午活动开展的是同课异构,两位风格独特的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的教学。</p> <p class="ql-block">第一节课是中山小学李秀丰老师执教,沉着稳重的李老师,教学条理清晰、环环相扣、练习设计层层递进,通过画图、课件呈现、教师引导等多种教学手段带领孩子们把植树问题中一一对应的关系凸显得非常直观,帮助孩子们突破知识点的核心问题。</p> <p class="ql-block">第二节课是大过口小学的王艳老师执教,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并掌握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关系,然后应用植树问题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王老师在课前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引出“手”这个答案,并引出问题,五个手指有几个间隔,帮助学生理解间隔这一关键词,从而很好的引出新课的学习。</p> <p class="ql-block">学以致用,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王老师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练习,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p> <p class="ql-block">两位老师首先进行了课后反思。“同课异构”,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风格是千姿百态,各有千秋,没有对与错,没有好与坏。两位老师的同课异构,较好地展示了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两位老师同课异构,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风格,给学生带来的课堂体验不一样,给老师们带来的听课感受也有所不同。</p> <p class="ql-block">一堂课后,必须有相应的反思。在反思过程中提炼出更好的策略,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做到精益求精。</p> <p class="ql-block">在评课议课环节,大家各抒己见,积极参与,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都做了精彩的点评,还针对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大家进行了交流和讨论。</p> <p class="ql-block">大家都一致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构建数学模型是我们应坚持下去的教学方法。</p> <p class="ql-block">2021年10月28日上午第一节课由<span style="font-size:18px;">楚雄市鹿城小学教师、威楚教学名师</span>张剑武老师和六(1)班的同学带来六年级上册“简便计算”(整理复习)。</p> <p class="ql-block">张老师不仅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提升。</p> <p class="ql-block">张老师用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和循循善诱的引导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p> <p class="ql-block">学生积极探究,合作分享。</p> <p class="ql-block">不仅自主提出问题,而且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p> <p class="ql-block">学生们都学有所获。</p> <p class="ql-block">杨燕华老师给予点评。</p> <p class="ql-block">接着,老师们又开始了今天的集体备课,研讨。</p> <p class="ql-block">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计算能力就是能够正确计算、迅速、简便、灵活,同时会进行估算。</p> <p class="ql-block">好的课堂需要充分的准备。</p> <p class="ql-block">又一次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老师们又需要抽签来决定上课重任花落谁家。</p> <p class="ql-block">中奖的老师是大过口小学的王夸仙老师和中山镇中心小学的王雄老师。</p> <p class="ql-block">下午第一节由大过口小学的王夸仙老师和中山镇中心小学的四(2)班同学一起完成。给我们带来的内容是:口算除法。</p> <p class="ql-block">王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从旧知出发进行复习,再从例题引入新知,引导学生自主体验计算过程,让学生参与算法的探索过程。</p> <p class="ql-block">引导学生自主提问,提出问题后,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p> <p class="ql-block">每一题练习中都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学有所用的数学知识。</p> <p class="ql-block">学习新知后,采用不同的练习方式让学生巩固知识,使学生学会运用方法解决类似问题。</p> <p class="ql-block">下午第二节由中山镇中心小学王雄老师和四(3)班同学一起完成。</p> <p class="ql-block">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充分交流着自己的想法和意见。</p> <p class="ql-block">和蔼可亲的王老师走入学生当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动态。</p> <p class="ql-block">同一个课题:四年级上册数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的第一个课时口算除法。不同的设计理念,不同的上课风格,效果截然不同。</p> <p class="ql-block">自我反思环节</p> <p class="ql-block">没有一堂课能够做到尽善尽美。两位王老师都谦虚地进行了自我反思。</p> <p class="ql-block">集体议课环节</p> <p class="ql-block">这一轮的议课采用了小组展示方式,并组织其他小组进行补充交流。</p> <p class="ql-block">2021年10月29日,伴着晨光,我们迎来了鹿城小学何永莹老师和三(2)班的同学给大家带来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span>”。何老师从教材儿童游乐园的情景图入手,引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目的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乘法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p> <p class="ql-block">口算乘法是“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一单元的第一部分,也是最基础、最关键的部分。</p> <p class="ql-block">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通过情境,游戏激发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兴趣,通过计算,达到解决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p> <p class="ql-block">本节课圆满结束,王朝红老师对这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p> <p class="ql-block">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稍作休息过后,由鹿城小学的张剑武老师给大家带来“<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何落实简便计算教学的时效性</span>”的讲座。</p> <p class="ql-block">简便算法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运算速度的重要途径。</p> <p class="ql-block">活动接近尾声,有诸多的收获,也有太多的不舍。</p> <p class="ql-block">领队杨燕华老师为这三天授课的教师颁发荣誉聘书。</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p> <p class="ql-block">它代表着对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的肯定。</p> <p class="ql-block">也代表着对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历时三天的送教活动在我们的送教团队的精心指导下,在各位老师的认真学习,相互研讨,共同提高下,伴着清风暖阳,悄然结束。</p> <p class="ql-block">杨燕华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表达了感谢,也提出了希望。</p> <p class="ql-block">大过口小学的徐明春老师也对这样难得的活动提出了宝贵建议,建议老师们应该有六个意识:机遇意识,主动意识,舞台意识,自立意识,团队意识,责任意识。</p> <p class="ql-block">李堂副校长发表讲话,感谢鹿城小学送教团队,以及大过口的领导老师们,各位听课以及后勤的老师们的辛苦付出。中山小学和大过口小学本身就是山水相依,通过此次活动,我们互相都学到了方法经验,也增进了学校之间的友谊。同时也提出请求:希望领导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我们山区学校;加强交流,共同提高,也希望我们的老师多感悟,多反思,对照自己的工作,改进自己的方法,为山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p> <p class="ql-block">师指一条路,烛照万里程。这次送教下乡活动,犹如冬日里的暖阳,为我们中山镇中心小学的数学教育教学带来了希望,也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寒冷冬日手拉手,送教下乡暖人心。感谢鹿城小学的送教团队不吝赐教,愿以后还有更多类似的学习机会。</p> <p class="ql-block">三天的时间虽然短暂,但这份情谊确是长久的。愿活动过后,各个学校的老师们有所思,有所获,努力把学到的知识用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让学生的数学成绩有质的飞跃。</p> <p class="ql-block">我们坚信:此后,我们的老师会一步一个脚印,争取更大进步!</p> <p class="ql-block">供图:张晶、席艳玲</p><p class="ql-block">供稿:陈茜、席艳玲</p><p class="ql-block">编辑:席艳玲</p><p class="ql-block">审核:粟金美</p><p class="ql-block">监制:丁忠府、李堂</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