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2021年10月26日下午,灵璧县实验小学浍河路校区多媒体室群贤毕至,座无虚席,全体语文教师共同聆听了郭丹老师执教的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中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这组课文是以“祖国河山”这个主题编排的,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p> <p class="ql-block"> 课前,孩子们唱经典《君子谣》,他们边唱边舞,将国学文化以律动的方式展示出来,整齐的动作、优美的旋律在每一位听课老师的心头回荡!</p> <p class="ql-block"> 课始,郭老师用孩子们很少见的甲骨文引入课题,让孩子们猜猜这是什么?并且利用字理识记“饮”字。</p> <p class="ql-block"> 初读古诗、认读生字和多音字到读出古诗的节奏感,学生对西湖有了初步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课中,郭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起领略西湖晴天和雨天的不同美景。先让学生找出初晴和后雨的诗句,再借助注释试着理解诗意,然后通过图片来理解“潋滟”,在感受了晴天西湖的美丽景色后,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句。</p> <p class="ql-block"> 感受雨天的西湖之美时,学生通过西湖雨中的图片来感受“空蒙”,又说出自己看图后的感受,最后读出西湖的美来。</p> <p class="ql-block"> 这么美的西湖景色,让苏轼联想到了谁呢?让学生找出诗句,然后再来感受“西湖比西子”的这个传世比喻的妙处。</p> <p class="ql-block"> 郭老师用美丽的图片突出西湖不同之美,孩子直观感受西湖不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是那么好看。</p> <p class="ql-block"> 古诗不但可以读,还可以唱呢!孩子们用唱一唱的形式帮助记忆古诗。</p> <p class="ql-block"> 学完了这首苏轼写的诗,再拓展到其他诗人描写的西湖,通过对比,感受苏轼这首诗的精妙。</p> <p class="ql-block"> 揭示诗人写作背景,学生们了解了苏轼对西湖的特殊感情,丰富了对这首诗的理解。然后写一写自己看到的去过的美丽的地方,感悟到祖国美丽的地方有太多太多。</p> <p class="ql-block"> 课末,拓展其他诗人对祖国各地壮美山河赞美的诗句,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p> <p class="ql-block"> 精心设计的板书,让孩子们兴趣盎然,赏心悦目,既活化了知识,又加深了记忆。</p> <p class="ql-block"> 全体语文教师静心聆听,做好听课笔记。思考斟酌,取长补短,灵活实用的教学方法以便应用于自己今后的教学。</p> <p class="ql-block"> 课后,郭丹老师对自己这节课的设计思路以及磨课的感受做了简短说明。罗未来主任、王标主任对此课做了高度评价,同时也提出宝贵建议。</p> <p class="ql-block"> 点评结束,崔艳主任深入组内,就本节课提出宝贵的建议。大家也畅所欲言,探讨本节课的亮点和不足,以及自己教学中的种种困惑,抒发教学中的得意情怀。</p> <p class="ql-block"> 为了呈现更好的课堂,课前郭老师进行了充分的教学准备,反复研读教材,领会教材编排意图,在学科带头人崔艳主任、王标主任的指导下,在本组老师的帮助支持下,反复修改试课,每次试课后组内研讨,各抒己见,这样研学结合,组内成员切磋教艺,共同提高。</p> <p class="ql-block"> 正是在这种学习与反思中,增强了教师的团队意识,使教学研究更具魅力与凝聚力,让校本教研真正地服务于教学,受益于学生。相信实小浍河路校区的明天更加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