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缘”之十八:安徽师范大学校友,深圳著名的教育理论专家嵇成中

老顽童

<p class="ql-block">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成为一个教育家是很难很难的事。事实<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要在理论上、甚至于实践上都影响一代甚至于数代人,而又得到公认的人才能被被冠以教育家的桂冠,这该是多么难的事啊!百年来,大家认可的教育家不多,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l</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出于好奇我查了一下网络,网上倒是列举了诸如顾明远、魏书生等十数名,称他们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家,从上海调来深圳工作不几年的程红兵校长也在其中。但长期在深圳本土工作的教育工作者,包括鼎鼎有名的实验中学校长金式如,也未列入其中。这也难怪,中国大地上那么多顶尖级的教育界专家学者,那么多在一线工作的成绩卓著的名校长,仅仅网上认可的教育家不也就是那不多的几个人吗?更何况,改革开放才四十多年,怕是沉淀还来不及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我觉得如果要评在深圳本土的有名气的教育理论专家(当然也指导实践)的话,嵇成中上榜是应该没有问题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令人欣慰的是,这三十年,与那些教育家,像魏书生、顾明远…多有接触,也从他们那学到不少东西。但因嵇成中毕竟在深圳,又是安师大校友,我们接触更多更频繁。我们还多次一起出差,去北京开会,去安徽考察;多少年来,在深圳参加有他参与或举办的活动,听他讲课,回味无穷。总之我从他那里学到的东西很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嵇成中 全国新学校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及未来学校研究中心主任兼首席专家、教育部财政部国家级教师培训计划专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月23日,长沙市雨花区教育局在砂子塘魅力之城小学举行“雨花学术论坛”。</p><p class="ql-block">嵇成中,作了一场生动实用、发人深省的专题报告,解读了教育如何“从教走向学”。关于这场在今年疫情期间举办报告。<b>红网时刻长沙记者 胡芳是这样报道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双减”之下,课堂如何改?教育怎样变?9月23日,长沙市雨花区教育局在砂子塘魅力之城小学举行“雨花学术论坛”。全国新学校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嵇成中,作了一场生动实用、发人深省的专题报告,解读了“双减”之下,教育如何“从教走向学”。</p><p class="ql-block">雨花区近200名校长、老师参与,长沙雨花区、株洲石峰区、湘潭岳塘区各中小学校教师观看了现场直播。</p><p class="ql-block">讲座以组诗《鸟笼》开场,嵇成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教育的本质——让人获得更大的自由。他认为教育分为“好教育”和“坏教育”。“好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有效面对不确定性的教育。他提出教育需要来一场颠覆性创新的鲜明观点和整体思考,阐释了基层教育科研在结构、评价、目标、载体、观念、工具六个层面的转型取向和迭代需求,明确了新时期教研转型的五大方向。</p><p class="ql-block">教研活动中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嵇成中提出了“五个转变”:教师应该把教学目标转换为学习目标、从基于课本转向基于标准、从课时备课转变为单元备课、使学生从事实识记转变为观念聚合、从考查学生知晓什么到考查他能做什么。</p><p class="ql-block">嵇成中认为“素养时代”的学习就是让课程回归生活,让教育回归自然,让知识之鱼回归生活之水。而处在“素养时代”的教师也须具备学会整合、学会设计、学会评价、学用工具的四要素能力。</p><p class="ql-block">全体参培人员认真聆听了培训,种种先进前瞻的教育理念,每一个观点均能引发一场头脑风暴,字字珠玑、发人深省…”</p> <p class="ql-block">2015年8月30日,深圳市福田区百花小学在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时,特地邀请嵇老师去学校做了专题报告。他报告的题目是:教育的颠覆性创新</p><p class="ql-block">该校在学校上的网站上是这样报导的。</p><p class="ql-block">“…嵇主任(时任福区教研室副主任)以《教育的颠覆性创新》为主题,为我校教师们带来了一场关于新技术引领下教育发展趋势的视听盛宴。</p><p class="ql-block">嵇主任从数字狂飙如何席卷全球、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技术何以改变未来教育、如何应对技术时代挑战这四个方面,为我们揭示技术与未来教育的关系。从纸本走入历史,到大众传媒的新时代,嵇主任表示,教育的基本问题不再仅仅是为何教,教什么、怎么教,而是要更深入的思考用什么教。与教育内容、方法、目的同样重要的还有教育的载体。嵇主任用真实的案例、精确的数据、丰富的视频影音资料,向我们描绘教育的无限可能性。从智慧教室、数码笔、自适应测试,到翻转课堂、微课程、指尖上的学习,嵇主任指出,在未来的教育里,教、学、评的工具要转变,学习情境、课堂结构、课程形态也要转变。嵇主任全面阐述了科技进步对中国当前教育和未来课改方向的影响,他智慧风趣的语言、精彩深刻的演讲获得了教师们的一致好评。</p><p class="ql-block">新的教育革命,并不是将传统的课堂搬上在线,而是技术解放了人们原有的天分。让我们用真诚和执着去构建理想的教育,用先进的技术解放未来的教育,用教育的颠覆性创新浇灌人类的智慧之花。”1</p> <p class="ql-block">  嵇院长以诗歌为导,用诗人非马的《鸟笼》说与大陆诗人《和&lt;鸟笼&gt;》相对比,犀利地指出了当下教育的现状,话语寥寥却直中要害,长久以来桎梏老师、家长和孩子的枷锁到底是什么?没有标题框架的束缚,悬疑填空式的互动,一下子将众人的思维集中在一起,将一个人的报告演变成为台上台下教育人的共同思考。嵇院长还巧妙地将投影的底色使用了黑色,画面简单,字迹醒目,使得每一个具有指向性的句子都那么直击心灵,发人深省! </p><p class="ql-block"> 把嵇院长的教育观念对接到我们的本土教育,不仅陷入深深的思考:我们究竟想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嵇成中之所以有今天这样教育理论和实践水平,居然和围棋有关,看看他写的这段重要的人生经历,想想现在的“双减”,你也许会悟出一些道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在1974年参加安徽省围棋选拔赛获得的第三名,是我人生得的第一张奖状。从那个时候我开始下围棋,当然,我学棋还要早一点。得了第三名后就到省棋队集训。集训20多人,选拔两个代表安徽省去参加1974年全国棋类比赛,这是我保留的参赛证。之后我参加了一段时间相对专业的围棋训练和比赛,直到1976年围棋队解散。1978年考上大学以后,在大学里推广围棋,还代表安徽省参加了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围棋赛。因此,我由围棋之路开启了人生,然后读了师范大学,走上了教育之路。我之所以一路走到今天,还做了一点事,留下了值得回忆的过去,我觉得跟下围棋有非常大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这是嵇成中今年在《当代教育家》今年在《当代教育家》上发的一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他近期研究的课题“理解力课程”,观点很超前。有兴趣,可一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