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交流共同提升(七)

wowojiajia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地理组观摩九中课堂</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学生是核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地理观摩交流体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高琳</b></p><p class="ql-block"> 我与孙相荣作为地理学科代表,有幸参加了九中学习交流活动。我们主要学习的内容有:观摩课堂教学,参加学科组教研活动,与九中老师交流高一高二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我们观摩的九中优秀地理老师有两位:高一翟继红老师(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和高二赵云倩老师(中国区域+必修3)。4天的学习引发了我们在地理学科一些新的思考,从课程规划、教学思路、实施方式收获颇多,现在分享给大家,一起共勉。</p><p class="ql-block"> 高中课堂的效率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密不可分,说到底,还是要看学生学会了多少,是否有能力去面对各种地理问题。九中的地理教学就非常能体现出来对学生的重视。</p><p class="ql-block"> 一、课堂教学不依赖PPT</p><p class="ql-block"> 课堂设计中,除了PPT中展示必要的图形外,更注重课本自读理解,教师通过在黑板进行阶段式版图,或者先拉出主线,一点点增加主线相关的重点知识。虽然速度比PPT图形展示慢,但是却可以让学生跟着老师的节奏步步为营,逐渐由少到多的了解相关的地理现象,减轻了因专业名称陌生又类似,且地理现象过多而造成记忆混乱,或者名称与现象无法对接的问题,课堂效果来看,版图作用明显超过了只用PPT。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地理课堂教学就应该不用PPT,而是,我们其实可以考虑,不见得所有地理课堂都需要PPT,或者说重心不一定都放在PPT上面,一节好的课堂不一定是PPT制作精美的课堂,只要是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都是有效方式。</p><p class="ql-block"> 二、“三角测量法”的重心是学生</p><p class="ql-block"> 在周一的地理教研活动中,我们既看到了九中年轻教师的精彩教学汇报,就一些疑问与九中的老师们和教研组长进行了交流,还首次接触“三角测量法”的模式。九中这学期展开了以授课教师,听课老师,学生三个角度了解一节课的有效性的三角测量法。虽然是三方了解,但实际上,重心只有一个——学生的反馈。观摩课后,校方从班级中抽取3个不同成绩段的学生,了解听课效果,再反馈给授课老师,以此作为完善教案和课件的依据。通过这种形式,给予老师更具体更明确的反馈信息,而不是重在给老师打分评价。我们未必需要照搬三角测量法,但这样的尝试让我也意识到,重视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很重要。我们教学过程中,除了要预设教与学的偏差,还应该关注不同层级学生学习难点的差异性,无论课堂提问,还是随堂小测,或者课下交流,都可以考虑有意识的关注不同层级学生,对于我们完善课堂教学更有方向性。</p><p class="ql-block"> 三、注重培养学生学科的严谨性</p><p class="ql-block"> 在观摩的课堂教学中和与九中老师们的交流中,能处处感受到学科严谨性。无论是老师备课环节设置,课件的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推敲,还是课堂不断反复要求学生描述语言的专业和精准,每一个细节都不放松,严谨的让人吃惊。九中的老师们传递给了学生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学科知识表达的严密逻辑性,学生从高一就开始了严格规范化的训练,长期来看,肯定会从表述上减少很多失分可能。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教学中要求越高,后期的效果越佳,但是这需要长期训练才能看出来成果,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可能促进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p><p class="ql-block"> 九中之行,除了亲眼目睹了九中地理老师对于知识严谨精细的教学态度以及游刃有余的拆解难点和知识整合能力,同时看到了重效果轻形式教学风格,收获颇多,不再一一赘述,总之,对于今后我个人的教学实施和总体规划,也会吸取一些方式方法,进行一定尝试,希望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周一文科教研活动发言</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备课组一起交流</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郑州九中学习交流心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地理组 孙相荣</b></p><p class="ql-block"> 10月19-21日,在学校领导的精心安排下,106高中的高一高二文化课老师赴郑州市第九中学进行参观学习和交流,本人也非常有幸地参加了此次的学习活动。四天学习时间虽短,我却收获满满。下面我将从进班听课,学科教研和备课等方面对这几天的学习进行一个归纳总结。</p><p class="ql-block"> 听课方面,在四天的学习时间中,我们地理组两人每天都积极进班听课。</p><p class="ql-block"> 高一地理组翟继红老师上课认真耐心,尤其是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难点知识能够不厌其烦的给以引导和梳理,无论是从对学生语言组织的严密性上还是思路的清晰程度上都对学生耐心的纠正,帮助学生们梳理出清晰的思路。其中,必修一第二章的《2.2大气的受热过程》一节课,翟老师在课前先是进行提问,依次检测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归纳上节课重点知识,特别是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点进行一个铺垫,然后是通过本周的天气预报图,观察晴天和阴天的昼夜温差的大小,引出问题,为什么晴天昼夜温差比阴天要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新课学习。在课堂环节设置方面,主要设置了两个自主探究问题:一是结合太阳辐射能随波长分布图,思考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分别是长波还是短波辐射的问题,对后面的学习进行铺垫。二是阅读教材相关图文资料,学生自主分析太阳辐射能在地面和大气之间是如何传递的?这两个问题,学生通过读书,基本上都能回答上来。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获得一定的学习成就感,但是第二个问题是本节课重点,学生还不能完全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好大气受热的三个过程和几种能量辐射形式,因此,这就需要老师进一步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和归纳。因此,翟老师将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通过耐心细致的讲解,使学生深刻掌握好“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三个过程,同时,也掌握了大气的两个热力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云层的多少在白天和夜晚所起的不同的作用的归纳。为了检测学生对大气受热原理的掌握情况,翟老师还设计了探秘月球昼夜温差大的原因分析,引导学生从白天和夜晚两个方面去分析问题。最后,回归开始的导入问题的解析,整个课堂前后呼应,浑然一体。为了引发学生对日常地理现象的深入思考,翟老师还设计了全球变暖问题,霜降节气来临,霜多发于晴朗的夜晚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高二地理的赵云倩老师上课教态不急不慢,语言简洁明了,每节课都能很好的结合板书和多媒体,甚至是纯粹的板书,将一节课繁重的学习任务轻松的展示给学生,学生们也能够很好的配合好老师,轻松获得新知。文科班的《中国的工业和交通》一节课是板书和地图册相结合的形式,工业方面重点回顾了工业的分布,包括四大工业区和三大经济地带,传统重工业区的特点,发展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对策的归纳。交通方面,重点分析归纳交通线的区位因素,交通点港口和航空港等区位条件的归纳。《中国地理分区-北方地区》一课,先是学生结合地图册,完成资料导学案的填空,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大致的认知。然后通过板书呈现出学习分区地理的思路和框架,包括自然地理特征,社会经济特征,和区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等三大方面。北方地区生态问题主要分析的是黄土高于的水土流失的问题原因,危害和防治对策。另外,在理科班听课听了必修三《区域农业发展》一课,考虑到时间紧,本节采用教材和纯板书形式,板书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脉络:区域经济包括第一,二,三大产业,本节是农业方面思路是农业区位条件评价,农业布局现状,特点,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对策的归纳。整节课浑然一体,逻辑思维清晰,内容虽多,但是重点难点突出,学生获得感高。唯一的遗憾就是课堂缺少当堂训练反馈矫正环节。</p><p class="ql-block"> 地理学科的教研活动方面,九中的教研活动是在每周一进行的。每次教研活动都有具体的主题和内容,针对性很强。本次教研主要的是入职一到三年的新教师的三次备课的指导和研讨。环节包括两大方面:首先是新教师自我做三次备课的情况汇报,内容包括教学主题,学习目标的设定,课堂问题的设置,学生活动和教学反思等。然后是同组老师进行点评分析。老师们的点评从学习目标的设定,到问题的设置,到课堂的评价方式等方面,十分细化。可谓是字字珠玑,针对性很强,实践操作性也很强。这让新教师能够快速的成长起来,同时,也展现地理组老师们深厚的专业功底。本次教研也体现出来地理学科组的团队建设氛围浓郁,组长的引领带头作用发挥的很好。</p><p class="ql-block"> 地理备课组的备课教研方面,组内统筹协调,同时也对接八大联考学校,教学内容和进度与其他学校保持相对一致,九中的期中考试形式是八校联考。高一本学期是新教材的学习。高二是先学习中国地理知识,之后是学习必修三区域地理,最后是结合学考小册子,进行高一学过的两本书相关知识的归纳和总结,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所以九中一般没有为应对学考而统一对高一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中国地理的教辅资料是《区域地理学练考指导》,必修三的教辅资料是《三维设计》等。</p><p class="ql-block"> 总之,通过几天的学习活动,我不仅领略到了九中老师兢兢业业踏实工作的作风,还学习到了很多课堂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例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课堂效率,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如何运用教材,多媒体,黑板等,将一节课重点知识进行呈现;如何有效检测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等等。这将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感谢学校给以的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今后将立足自身岗位,继续踏实努力,运用智慧和汗水为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做出自己的微薄之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三次备课法”九中青年教师汇报</span></p>

学生

九中

学习

地理

老师

课堂

教研

板书

高一

归纳